首页 > 文献资料
-
连续变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连续变量的相关与回归分析有时也称为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它们都是分析变量间关系的方法,但侧重目的不同.线性相关是分析变量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即两个或多个变量不区分主次关系,重在解释变量间的关联.而线性回归分析的变量有主次之分,侧重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如研究身高与体重的关系,这两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的,可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如果要分析体重对血压值的影响,此时我们侧重观察血压值随体重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是体重随血压值变化的情况,因此需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
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历史及存在的问题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 ,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相对正常人群,MS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危险增加2倍,而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增加约5倍[1]。确定MS的定义,有助于识别CVD和糖尿病高危人群。自1988年Reaven提出“X综合征”以来, MS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其诊断标准一直未完全统一,也存在着很多的质疑,这给临床医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本文系统回顾MS的认识历史、定义变化及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概念的由来及变化的原因,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多种危险因素联合存在的个体将具有更高的危险性.脂质代谢紊乱与高血压常合并存在,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者有更高的胆固醇水平[1,2],血压与血脂之间存在着生物学上的相互关联[3].
-
聚焦“代谢综合征”
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糖尿病,还有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容易并发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造成这些疾病的根本因素是代谢紊乱,只要有一方面代谢异常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代谢,这些疾病具有相关性.代谢综合征就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也就是说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全身的疾病,几乎各种病都和它有一定的关系.其危害性也不言而喻,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就爱缠上代谢综合征.
-
糖尿病与乳腺癌狼狈为奸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大的危害在于其引起的并发症与合并症,而恶性肿瘤就是糖尿病严重的合并症之一.除了前列腺癌之外,几乎所有肿瘤都会因为糖尿病的出现而增加发生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腺癌与糖尿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关联.
-
血管紧张素Ⅱ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从血管中膜向内膜下迁移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具特征性的细胞生物学事件之一。迁移进入内膜下层的VSMC有一半可以进一步分化、增殖成为内膜下层的主要细胞,另一半则不再增殖[1]。由此可以推断:VSMC的增殖和迁移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过程。既往对再狭窄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VSMC增殖及血管重塑上,对VSMC迁移机制的研究很少。因此,阐明VSMC迁移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可能有助于寻找潜在的抑制VSMC迁移的药理学手段,从而为防治再狭窄及其它一些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维方向。 介导VSMC迁移的大量心血管生物活性物质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以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在血管局部发挥作用。AngⅡ作为VSMC的一个重要的生长因子和化学趋化因子,其介导VSMC迁移的机制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VSMC迁移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1.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粘着斑: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由肌动蛋白丝和特异性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组成,包括肌动蛋白应力纤维、板状伪足和细胞壁褶襞、丝状伪足和微刺。该细胞骨架除提供维持细胞形状和细胞极性所需的结构网架外,其具有的动力学特征尚可提供细胞移动所需的趋动力。
-
左心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房颤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项研究表明房颤与左心房扩大存在相互关联,本文就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的发生、血栓形成、房颤复发、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关系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
某部机关干部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调查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征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1]。研究显示[2-5],MS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MS相比,其罹患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及致残、致死的风险均显著增加,危险因素越多,临床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而且其效应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加剧。MS为糖尿病、冠心病的预告指标,并能加速冠心病和其他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危险[6]。多项研究已证实,MS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增龄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患病率年龄在65岁前还是后结果尚不一致[7-11]。部队师级干部年龄约在35~65岁间,了解其MS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对军队干部的预防保健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
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钾离子通道(下)
2 钙通道的改变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电流是构成平台期的重要成分,它和复极钾电流相互拮抗,共同决定APD的时间;同时还是心肌细胞钙的运转的启动装置.心肌细胞内的各种钙转运蛋白相互关联,维系着兴奋收缩偶联效应.
-
糖尿病和散发性老年性痴呆
糖尿病和散发性老年性痴呆(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复杂性疾病[1],均可出现认知功能和糖代谢异常.近两年发现SAD患者与脑认知功能相关的区域如海马、内嗅区、杏仁核、额颞皮层神经元自行合成的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2],因此SAD在胰岛素体系的改变同时具有1、2型糖尿病的特征.所以有些研究者称SAD为3型糖尿病[3-4].虽然高达81%的SAD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糖代谢障碍的改变[5],但3型糖尿病未必都有外周血葡萄糖糖水平的异常.
-
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关系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的心律失常.AF患者往往有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发作,而AFL患者也常伴有AF[1-3].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AF可能变为AFL[4,5],或AFL蜕变为AF[6-9].这些现象提示二者在发生和维持机制上可能存在一些共性和相互关联.
-
肿瘤转移与膜磷脂作用的研究进展
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癌转移机理的研究是当今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肿瘤的转移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多个步骤组成,而每一步骤又都是限率性(rate-limiting)的,其中任何一个步骤的中断,都会使这个过程停止.磷脂,作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维持生物膜正常脂双层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分,对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周期调节也有重要作用[1].同时,各类磷脂也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各个阶段、各种机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理解有磷脂参与的复杂功能方面,对多种磷脂混合物的变化分析非常关键[2].现就肿瘤转移机理中膜磷脂作用的近年研究综述如下.
-
腹部器官簇移植的临床应用进展
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指腹腔内3个以上在解剖和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脏器群体移植,如肝、胰、十二指肠移植等,具有器官功能替代全面和保持移植器官间正常解剖生理结构的特点.腹部器官簇移植涉及多个腹部器官的疾病,如严重脏器创伤、短肠综合征后期伴发的肝功能衰竭和侵犯多脏器的恶性肿瘤等,因多个脏器的损伤、病变或被迫切除,普通外科手术和单器官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均不能根治,而器官簇移植由于可以解决多个器官的功能替代问题而成为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方法[1].
-
医学美学设计概念、特点与意义
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的词汇.本文所使用的"医学美学"是对美容医学实践中密切相关的美学问题的研究,"医学美学设计",不仅仅为了同以往一般意义上使用"医学美学"有所区别,而且"设计"(design)本身就对美容医学,特别是美容外科临床实践有特别的意义.
-
功能性鼻整形手术进展
在鼻整形手术过程中,鼻部框架的改变会使鼻腔通气发生改变,与鼻腔通气关系密切的框架结构位于鼻瓣区、鼻中隔及下鼻甲.这三大区域彼此相互关联,为了追求鼻外形美化效果,以往我们会以牺牲鼻部的框架稳定性作为代价,而鼻部框架的破坏势必导致鼻腔生理功能受影响.Khosh等[1]指出79%的鼻瓣区功能障碍都源于鼻部整形手术,Goode[2]也认为鼻瓣区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先前的鼻整形手术,接下来才是外伤和衰老.随着对鼻腔生理及功能重要性地不断认识和重视,鼻整形医生所考虑的问题由以往的“美学至上”转变为现在的“美学与功能兼得”.
-
子宫颈癌组织中EB病毒蛋白的检测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育龄期妇女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提示其发病与某些病毒感染相关.现已证明,宫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密切相关[1].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许多肿瘤的发生相互关联[2],是否与宫颈癌的发病相关,有待于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EBV感染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临床防治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
-
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失衡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Th17细胞和 CD4+CD25+FoxP3+调节性 T细胞(Tre g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两类在分化过程中相互关联、在功能上互相拮抗的T细胞亚群,它们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h17/Tre g细胞失衡被发现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并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针对Th17/Treg细胞失衡及其调节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进行综述。
-
乳腺癌新型靶分子及其微环境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的改变,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步攀升。据新文献报道,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乳腺癌的多线治疗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重点及热点。随着肿瘤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乳腺癌靶分子成为研究热点,同时对靶分子的深入研究也推动了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发展,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除了常见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外,一些新型的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基因正在逐步地被学者所探索与研究,如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 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 TXNIP )、 p53所诱导的基因3( p53-inducible gene 3, PIG3)等。此外,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入,肿瘤微环境引起的癌症易感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对癌症的防治策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其中微环境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外界刺激如电离辐射对微环境的影响机制的探索,也越来越成为乳腺癌研究的新的焦点和热点。因此,了解和探索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是寻找肿瘤潜在治疗靶点的关键,深入探讨乳腺癌各靶分子,以及微环境的改变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将有助于其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判断。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治疗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存在自限性的特点,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首先判断其严重程度、病情活动程度,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病情轻微者,即使处于活动期也可只用支持疗法,缓解症状,同时定期随诊,掌握病情变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分析病情的活动程度,活动期患者选择激素治疗、放疗或放疗联合激素治疗,也可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术式的眶减压术,对于活动期的患者手术后应同时进行药物治疗,以巩固疗效.对病情严重的静止期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稳定4~6个月后可根据病情采用手术治疗,如存在眼球突出可行眶减压术,眼球突出缓解后才可行眼外肌手术或眼睑手术,解除牵拉,恢复眼球运动,消除复视,改善外观.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情的恶化与静止相互竞争性存在,并与原发甲状腺病相互关联,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
熟悉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是药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前者探讨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命运,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后者研究药物作用机制与效能.药物发挥药理作用,必须作用于机体特定部位(如受体、酶),这种特异结合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和药物性质及浓度有关;药代动力学过程影响药效发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