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RF系统治疗相邻两节段胸腰椎爆裂型骨折8例报告
相邻两节段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大多损伤三柱,属不稳定型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脊髓神经损伤,应积极手术治疗。我科自1992~1998年间收治8例,采用RF系统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1998年期间,共收治脊椎骨折581例,其中相邻两节段胸腰椎爆裂型骨折8例占1.38%。男5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3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砸伤2例,交通事故1例。损伤部位:T11,121例、T12L14例,L1,22例,L2,31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1]分级,A级4例,占50%,B级2例,C、E级各1例。1.2 骨折分型:按Denis[2]爆裂骨折分类,8例16节段中,A型7节段,B型5节段,C型1节段,D型1节段,E型2节段。1.3 影像学资料 ①X线片:伤椎后凸畸形和椎体压缩均明显。②CT扫描:6例8节段伴有后柱损伤,2例伴有侧弯损伤,1例伴有侧方旋转损伤。椎管面积狭窄严重,以爆裂严重的节段为准,完全截瘫的4例平均为65.5%,不全瘫的4例平均为52.5%。1.4 手术处理 均采用RF系统跨两节段复位内固定。RF系统螺纹杆的长度为15cm,角度螺钉Φ6.25mm~7.0mm。对完全截瘫的4例,选择椎管狭窄程度较为严重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另4例则行左右交替、扩大开窗的有限减压,探查脊髓神经。用自制的“L”型打击器将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完全复位减压。全椎板切除减压的4例行“H”型植骨融合。1.5 结果 8例随访1~7年,平均3年6个月。两节段伤椎高度、后凸畸形角和椎管面积均有明显改善;平均伤椎高度由术前的45.8%,提高到94.3%,后凸畸形角由术前的29.3°矫正到术后的2.6°,椎管面积改善了42.5%。水平移位完全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术后A级2例,B级2例,E级4例,效果明显。
-
利用Dick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合并截瘫
胸腰段是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常伴有脊髓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合并截瘫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脊柱复位、椎管减压和对损伤部位的脊柱进行有效的固定.基于双钢板固定[1]不能桥正椎体的轴向压缩,且固定不够牢靠;Harrington棒[2]治疗脊柱骨折,对恢复脊柱轴向压缩效果好,但在控制侧方移位和旋转活动方面不够理想;Luque棒内固定[3]能有效地控制脊柱旋转和水平移位,但矫正脊椎轴向压缩不满意.参考有关文献,我院于1993年5月至1998年5月利用Dick系统[4]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合并截瘫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活血愈颈散治疗颈椎病60例
笔者自1997年1月~2003年12月用活血愈颈散治疗颈椎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0~50岁35例,51~74岁25例.病程1年以内36例,1~2年14例,2年以上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或耳聋;或伴有偏头痛,颈肩背部疼痛,向上臂或前臂及手部放射,并常感麻胀、持物无力、不稳;或颈肩部强硬有压痛,颈部肌紧张,颈椎旁尤其是颈椎棘突旁压痛,颈活动后伸轻度受限,压顶试验阳性,旋颈诱发试验阳性.X片示颈椎生理曲线变直,甚至反弓,颈椎连线失调,颈椎不稳,椎间水平移位>2.5cm,椎间角>9°,钩椎关节增生等.多普勒检查示椎动脉痉挛,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