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采取传统医院感染管理模式的病区进行调查,随机选取2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多学科协作模式,同样从中随机选取2017年起收治的患者202例作为观察组.记录感染率.结果:开展多学科协作模式后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可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重视.
-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抽选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培养为MDRO的住院患者67例和医务人员33名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多学科协作模式管理,对比管理前后医务人员卫生规则遵守依从性以及患者MDRO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 实施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度为48.5%,接触隔离措施依从度为66.7%.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度为93.9%,接触隔离措施依从度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标准前本组对象MDRO感染者65例,感染率为5.81次/万住院日;实施后MDRO感染者31例,感染率为3.22次/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能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基层医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全部患者经临床检测,符合糖尿病诊断和纳入标准,办理入住院手续后,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比护理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前的不良反应产生情况显著多于护理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的血糖控制情况显著差于护理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预后,取得了优良的护理效果,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快速康复流程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快速康复流程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将2015年1—12月在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住院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1—12月住院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快速康复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1 h、术后8 h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快速康复流程能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激反应,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成员构成、培训、应用现状、应用效果等方面总结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我国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安宁疗护中,多学科协作模式应注重完善成员结构、培训和合作,并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以加快国内安宁疗护多学科协作模式的规范化建设.
-
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MDT)运用到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出2015年9月到2017年11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糖尿病老年患者106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3例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53例患者施以MDT,比照两组患者的住院耗时与住院花费、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组二患者的住院耗时与住院花费、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 MDT应用于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好于常规的护理对策,其能够减短患者的住院耗时,减少其住院花费,降低并发症产生的概率,并增强患者与亲属的总体满意率,从而提升预后,促使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好转.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接收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则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培养的MDRO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前、后的MDRO检出率和医院感染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MDRO检出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MDRO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的自我生活能力水平和精神状态,在手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并且对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2例(3.7%),动脉瘤再出血破裂1例(1.9%);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5例(9.3%),动脉瘤再出血破裂4例(7.4%),烟瘘3例(5.6%),痰栓引起的呼吸困难8例(14.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明显改善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初发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初发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88例初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以及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在老年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CHD合并DM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DT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6个月后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低血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疾病管理能力各方面评分及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MDT运用于CHD合并DM患者护理中,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 2015年12月我院培养出MDRO住院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比患者管理前后的MDRO检出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80例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的病原菌株数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的MDRO检出率、医院感染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减少MDRO,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推广.
-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病房模式实施临床干预,研究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实施临床干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社会功能评价(牛津残障评分OH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BI)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天、2周后及3个月后的残障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及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NIHSS和OH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多科协作模式在救治九寨沟地震伤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救治地震伤员中的效果.[方法]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立即设置地震专用病房,整合多学科优势,组建各专业团队,医生、护理、康复、营养、心理咨询等联动合作,各司其职,提供高效、个性化治疗措施.[结果]8例伤员全部好转,预后良好,情绪稳定,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周内全部转出急诊ICU.[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可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对其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8.67分± 5.24分)、生存质量评分(91.30分± 8.69分)高于对照组(82.00分± 6.43分,89.80分± 7.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
MDT模式在医院药物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DT模式在降低医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7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23 314例作为MDT组,建立由护理部、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检验科、感染科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药物不良事件行政MDT项目组,实施用药管理措施.将实施MDT模式前,2017年1~6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23 5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级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MDT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由0.006 16%降至0.003 41%,差异显著(P<0.05).结论:MDT模式干预下的医院药物管理模式,对降低医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较好,促进了临床用药安全.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肾病综合征患儿家庭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肾病综合征(NS)患儿家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 12月收治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仅接受肾病综合征常规护理;将2017年1~6月收治的60例患儿为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应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MM)、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FaMM中患儿日常生活、疾病管理能力、父母相互支持3个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疾病管理困难、疾病精力消耗、疾病相关担心3个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PedsQLTM总分及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3个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NS患儿进行家庭管理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家庭管理状况,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 年3月~2016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大幅度提高,满意度提升,VS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改善瘢痕状态.该模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多学科协作模式改变缺血性卒中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的预后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的效果.方法 将164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AI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MDT模式下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前34例被设为实施前组,实施后130例被设为实施后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到达医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N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溶栓流程中各个环节(患者到达急诊至电话启动溶栓流程、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接诊患者、开始CT扫描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用时情况.结果 DNT均值由标准化流程实施前的111.76±24.84 min缩短到标准化流程实施后的81.31±15.13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实施后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及mRS评分较实施前组明显降低(P<0.01).实施前后两组患者急诊至开始CT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后组患者到达急诊至电话启动溶栓流程时间、患者到达急诊至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接诊患者时间和患者到达急诊至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P<0.01).结论 MDT模式下rt-PA静脉溶栓标准化诊疗流程的实施有助于缩短DNT,提高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模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
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抗菌药物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抗菌药物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基于MDT模式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对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及医院感染质控指标.结果 2016、2017年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抗菌药物占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抗菌药物治疗前的病原学送检率、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费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采取MDT模式可有效改善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