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雾霾天气如何保护呼吸道

    作者:许娟娟

    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汽车排放尾气、工厂排放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等造成的,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祸首”.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其中雾是自然现象,总体无毒无害.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直径≤2.5微米的颗粒对人体危害大,因为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些物质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诱导或加重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发作.

  • 如何选好用好防霾口罩

    作者:王先良

    冬季,是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的季节,细颗粒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室外活动时,如何科学选用口罩加强防护,公众依然还有许多疑问.口罩也已经从防寒保暖用品,转变成为兼具防止空气污染物吸入、阻挡细菌病毒传播的健康防护用品.

  • 雾霾生活:会呼吸的痛

    作者:谭知还

    近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正式发布实施.今后,当北京市发布空气污染“预警一级(红色)”,即预测未来持续三天出现严重污染时,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有关企业停产等措施.该预案的发布,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雾霾天气的广泛关注.随着天气逐渐寒冷,北京、天津、哈尔滨、石家庄、上海等城市被雾霾笼罩的天气明显增多.不管是雾还是霾,都夹杂着各种空气污染物,其中颗粒物为引人注意.目前,颗粒物是我国90%以上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相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与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有更强的相关性.

  • 雾霾天,如何保护我们的肺?

    作者:马建岭

    严重的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困难,而且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如不注意防护,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雾霾天气对呼吸系统危害大.首先,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并且大部分均可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引起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病症,甚至会诱发肺癌.其次,除了自己“干坏事”,细颗粒物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着“顺风车”,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另外,紫外线是自然界杀灭各种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而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的病菌的活性增强,导致感染增多.

  • 092 空气细颗粒物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秦;徐东群

    细颗粒物已成为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长期接触细颗粒物可使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损害.利用体内外多种试验方法检测到细颗粒物的遗传毒性主要发生在细胞染色体、DNA、基因等不同水平的遗传物质.本文综述了空气中细颗粒物遗传毒性的研究进展,初步探讨了细颗粒物遗传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

  • 2013年济南市采暖季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监测分析

    作者:刘仲;于志刚;孙湛;李新伟;张扬;杨月莲;张济

    目的 了解济南市采暖季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含量及成分,为进行空气污染源解吸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冬季空气污染较重日期,分别在济南市历城区和市中区2个监测点采集PM2.5样品,分析样品质量浓度及多种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组分、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济南市冬季PM2.5平均水平历城区高于市中区,两监测点PM2.5中含量高的前四类成分分别是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铵离子、氯离子;所测空气中12种金属结果显示,市中区和历城区空气中含量高的三种金属均为铝、铅、锰;所测空气PM25中16种多环芳烃结果显示,市中区和历城区空气中含量高的三种多环芳烃均为苊烯、萘、二氢苊.结论 2013年济南市历城区和市中区采暖季空气中细颗粒物含量均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限值,济南市空气污染有明显的燃煤特征.

  • 沙尘暴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毒理学研究

    作者:王海花

    沙尘暴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沙尘暴细颗粒物包括水溶性离子、有机物及不溶性物质,目前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沙尘暴细颗粒物不仅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对心血管、神经、免疫系统都会产生影响;毒理学研究也表明,沙尘暴细颗粒物对人和动物多种组织器官均有毒性作用,通过产生各种自由基引起器官组织发生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可能是沙尘暴细颗粒物毒作用的主要机制.

  • PM2.5与支气管哮喘

    作者:贾雪宏;张焕萍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无论给个人还是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可能是哮喘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细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能够引起哮喘恶化甚至发病.本研究将对细颗粒物与哮喘的关系进行探索性综述.

  • 北京市石景山区室内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及季节变化特征研究

    作者:苏领彦;陶晶;王明良;赵晓艳;云水英;邰剑敏;魏建荣

    目的 了解区域室内空气PM2.5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住宅、学校、办公场所共3个室内监测点和1个室外监测点(设在办公室外),采用重量法测定PM2.5与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每月连续监测7d,每天连续采样24 h.结果 室内监测点PM2.5浓度总体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89 μg/m3和61 μg/m3;PM2.5浓度中位数Wilcoxon检验结果:住宅(69 μg/m3)高于学校(58 μg/m3)和办公室(50 μg/m3),学校与办公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办公室外(92 μg/m3)高于室内;依据GB 3095-2012规定的浓度日均限值二级标准评价:x2检验显示室外PM2.5浓度超标率(60.7%)高于室内(41.7%),室内PM2.5浓度超标率高于PM10(22.9%);4个监测点PM2.5日均浓度变化较大但变动趋势一致,共监测到9次PM2.5重度污染(>150μg/m3),累计室内17 d(20.2%),室外24 d(28.6%).月均PM2.5浓度呈现2-3月(冬季)高、7-8月(夏季)低.Wilcoxon检验室内PM2.5/PM10中位数(84.7%)高于室外(64.1%).t检验I/O均值显示PM2.5(67.2%)>PM10(53.9%).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μg/m3)=0.841x-14.804.结论 监测地点室内空气污染较严重;室内空气PM2.5浓度与室外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北京室外PM2.5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室内浓度亦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

  • 室内外PM2.5中主要水溶性离子分布水平及特征研究

    作者:王心宇;田佩瑶;陶晶;张锐;魏建荣;尹普

    目的 研究空气环境PM2.5中多种水溶性离子的分布水平及特征.方法 在北京市选择7个典型地区,每个地区分别设置1个室外和3个室内(办公区、学校和住家)监测点,2013年5月-2014年4月连续监测PM25中F-、Cl-、NO2-、Br-、NO3-、SO42-、H2PO4-和NH4+ 8种水溶性离子.结果 室内外8种离子的质量浓度排序为:NO3-、SO42-> NH4+> C1-> F-、NO2-、Br-和H2PO4-,且以NO3-、SO42-、NH4+和Cl-4种离子浓度之和占8种离子总量99.5%.3个室内监测点8种离子之和没有差异(x2=0.789,P>0.01),室外结果明显高于室内(Z=-4.20,P<0.01).室内外8种离子总和分别占其PM2.5的41.4%和47.0%,均与PM2.5有良好相关性(P<0.01,2-tailed;r室内为0.941,r室外为0.874).7个典型地区8种离子污染水平为:水泥生产厂>交通枢纽>建筑工地>机场>燃煤地区>轻工业区>清洁区.8种离子浓度均显示2、3月高,8、9月低;其离子总和的季节性变化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NH4+与SO42-、NO3-和Cl-均呈线性关系(P <0.01,2-tailed;rNH4+与NO3+=0.964,rNH4+与SO42-=0.951rNH4+与Cl-=0.563).结论NO3-、SO42-、Cl-和NH4+是北京室内外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8种水溶性离子呈季节性变化,且与周边人为活动有关.

  • 体外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和筛选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相关基因

    作者:朱丽瑾;肖芸;钱亚玲;钟惠仙

    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r Matter,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分散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物质.国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提示,颗粒物浓度的上升与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关系密切,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1-2].

  • 某地大气细颗粒物对大鼠肺损害与维生素E的拮抗作用

    作者:晓开提·依不拉音;克丽别娜·吐尔逊;范妙莉;鲍玉星;刘秀丽

    目的 应用气管滴注法建立细颗粒物(PM2.5)染尘实验动物模型,探讨细颗粒物对大鼠肺组织的氧化性损伤作用及维生素E在细颗粒物(PM2.5)致肺组织损伤中的拮抗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染尘组(1.5 mg/kg·bw)、低剂量染尘干预组、中剂量染尘组(7.5 mg/kg·bw),中剂量染尘干预组、高剂量染尘组(37.5 mg/kg·bw)、高剂量染尘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气管滴注生理盐水(1.5 ml/kg),各染尘组及干预组用各组设定浓度的细颗粒物生理盐水混悬液进行气管滴注,3组干预组初次染尘后即给予添加维生素E的饲料进行干预,添加量为500 mg/kg.每周染尘1次,共4次,于后一次染尘后2d内处死,测定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丙二醛(MDA)活力.结果 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染毒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尘剂量增加各指标活性水平升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维生素E各干预组与同剂量染尘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干预组与同剂量染尘组指标水平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环境细颗粒物对大鼠肺组织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氧化性损伤作用,维生素E对其造成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 基于3D表皮模型雾霾和烟花集中燃放天气细颗粒物对皮肤刺激性的影响及方法比较

    作者:聂燕敏;张楠;齐丽娟;陶晶;王心宇;尤育洲;宁钧宇;李国君;高珊

    目的 采用3D表皮模型及传统动物实验,观察不同天气下细颗粒物对皮肤刺激性的影响,并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 分别收集雾霾天气、烟花集中燃放天气(春节)及晴好天气下细颗粒物,超声水浴提取;通过MTT法测定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天气细颗粒物作用下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Time-to-Toxicity(ET50)方法研究细颗粒物对3D表皮模型的刺激性;同时应用传统的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检测方法对3种天气下细颗粒物进行检测,并将两者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PM2.5染毒浓度为12.50%时,雾霾组PM2.5样本作用于人角质形成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晴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节组PM2.5样本作用于3D表皮模型16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霾组、春节组PM2.5样本作用于3D表皮模型24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晴天组、雾霾组和春节组ET50均大于24 h,结果判定为无刺激性.传统的皮肤刺激试验结果显示,晴天组、雾霾组和春节组细颗粒物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积分均值为0,结果判定为无刺激性.结论 雾霾天气及烟花集中燃放天气下细颗粒物具有更强的皮肤刺激性反应;与传统动物试验相比,应用3D表皮模型检测细颗粒物皮肤刺激性,两者试验结论一致,3D表皮模型检测可大大减少试验样本用量,减少实验动物用量,符合动物伦理3R原则.

  • 细颗粒物(PM2.5)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作者:杨轶戬;宋宏

    颗粒物是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形态以及组成成分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大气中PM25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则从2.1%增加到3.75%[1].PM25的危害一方面是其沉积在肺泡中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是它的载体作用,吸附大量有毒物质.随着交通发展,车辆保有量的增加,PM25污染越来越重,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 沙尘暴细颗粒物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体外毒作用

    作者:孟紫强;耿红;张全喜

    目的探寻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不同成分对肺泡巨噬细胞(AM)的毒作用机制.

  • 大气PM2.5有机提取物暴露对BEAS-2B细胞损伤的效应

    作者:杨轶戬;宋宏;任铁岭

    目的通过将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体外暴露于PM2.5有机提取物,观察BEAS-2B细胞释放IL-8、IL-1β和SICAM-1的变化,探讨PM2.5有机提取物对气道上皮细胞的炎性损伤作用;并研究BEAS-2B损伤后释放的炎症因子诱导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25表达,在激发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为群体PM2.5暴露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依据.

  • 大气PM2.5有机提取物暴露对BEAS-2B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轶戬;宋宏

    目的 通过观察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株释放IL-8、IL-1β、SICAM-1等的变化,探讨PM2.5有机提取物(EOM)对气道上皮细胞的炎性损伤作用;并研究BEAS-2B损伤后释放的炎症因子诱导T淋巴细胞表达CD25,从而可能参与类似于过敏性哮喘的变态反应过程.方法 BEAS-2B暴露于3.75、7.5、15μg/ml PM2.5有机提取物,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IL-1β、SICAM-1的变化;将BEAS-2B细胞损伤后释放的炎症因子作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CD25阳性表达率.结果 阴性对照组有少量IL-8、IL-1β、SICAM-1表达,且随着时间延长略有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随着PM2.5有机提取物染毒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IL-8、IL-1β、SICAM-1的表达也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EAS-2B细胞暴露于PM2.5有机提取物后,释放与气道炎症反应及气道高变应性相关的IL-8、IL-1β、SICAM-1等炎性因子;BEAS-2B细胞损伤后释放的IL-1β等炎性因子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表达CD25分子,从而可能参与类似于过敏性哮喘的变态反应过程.

  • 细颗粒物污染及对炎性因子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文丽;崔九思;戚其平;徐东群

    为比较细颗粒物污染水平及研究其炎性损伤毒性,选取我国两个不同污染特征的城市太原与北京(燃煤污染,燃煤与汽车尾气混合污染),采用分级采样器收集两城市空气中细颗粒物样品,用重量法分析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细颗粒物上的B(a)P用甲醇超声提取,Pb用硝酸和过氧化氢提取,比较分析了两城市细颗粒物污染水平;同时用ELISA及RT-PCR法,以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作为靶细胞,测定了细颗粒物对上皮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IL-6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以美国EPA大气环境质量PM2.5标准为参考,PM2.5太原冬季、北京冬季超标率、超标倍数分别为100%,4.23;90.6%,2.62.太原冬季、北京冬季空气中B(a)P浓度分别为58.6和10.9ng/m3,均超过我国标准.北京、太原空气颗粒物上Pb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居住区大气Pb标准.细颗粒物能引起人肺上皮细胞产生炎性因子IL-6及其mRNA的表达增加,而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本次研究地区空气细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炎性损伤毒性.

  • 维生素E和ω-3脂肪酸对大气PM2.5心肺损伤的干预研究

    作者:杜喜浩;蒋硕;薄亮;刘洁;曾雪娇;蒋蓉芳;宋伟民;赵金镯

    目的 观察维生素E(Ve)和ω-3脂肪酸(ω-3 FA)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急性染毒所致心血管损伤的干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PM2.5染毒组,Ve干预低、中、高剂量组[3、10和30mg/(kg·d)],ω-3 FA干预低、中、高剂量组[10、30和90 mg/(kg·d)].第1 ~14天,灌胃给予维生素E和ω-3脂肪酸,之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气管滴注的方式进行PM2.5染毒,染毒剂量为10 mg/kg BW,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染毒后处死小鼠,取动脉血、肺脏和心脏,测量血清、肺灌洗液和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以及血清和心肌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肺脏和心脏病理学评分发现,与PM2.5染毒组相比,随着Ve和ω-3 FA干预浓度的升高,炎症分数逐渐降低(P<0.05或P<0.01).在肺灌洗液中,在Ve各干预组和ω-3 FA各干预组中,与PM2.5染毒组相比,IL-1β、IL-6的含量随干预剂量的增加而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在Ve及ω-3 FA干预高剂量组,TNF-α的浓度下降明显(P<0.05).在血清中,与PM2.5染毒组相比,Ve干预组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在ω-3FA干预组中,与PM2.5染毒组相比,仅ω-3 FA高剂量组SOD活力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Ve和ω-3 FA的干预均能降低血清中IL-6、TNF-α的浓度(P<0.01).在心肌组织中,与PM2.5染毒组相比,Ve高剂量组MDA含量明显下降,SOD和GSH-Px活力有所升高(P<0.05或P<0.01).在ω-3 FA干预组,仅高剂量组的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随着Ve和ω-3 FA干预剂量的增加,心肌组织中IL-13、TNF-α的浓度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 PM2.5暴露可能会增加心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而补充Ve和ω-3 FA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物酶SOD及GSH-Px的活性,从而拮抗PM2.5对机体所造成的心肺系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 上海市居民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作者:赵金镯;李丽;钱春燕;蒋蓉芳;宋伟民

    目的 观察上海市居民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水平及时空变化趋势,同时,了解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居民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区内A、B两个居民区,A居民区为普通居住区,B居民区为交通繁忙区.在交通主干道侧向距离0、50、100和200m设4个监测点,于2010年4月、7月和10月及2011年1月使用AM510细颗粒物监测仪对两个居民区的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水平进行监测,每个月份连续监测10天.每天7:30~10:30同步监测,分析同一居民区大气细颗粒物浓度随道路侧向距离的变化,并比较A,B两个小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水平.结果 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细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趋势都呈双峰型,一个峰在上午8:00,另一个峰在晚间19:00,与居民上下班高峰呈一致性.随距离交通主干道侧向距离的增加,居民区内细颗粒物水平呈降低趋势.交通状况不同的居民区细颗粒物污染有明显差异,B居民区由于地处交通繁忙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水平也较高.结论 上海市居民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处于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对细颗粒物污染有明显影响.

181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