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次性营养袋上塑料夹的临床妙用
临床上各种引流应用广泛,如腹腔“t”引流术后负压引流,留置尿管,鼻饲管及各种导管。而这些引流管外接引流袋的妥善固定是困扰护理人员的一大难题。以往固定时多采用绳子、绷带、胶布、止血钳、别针或随意悬挂在床边,很难做到美观,实用。固定效果不佳。我们收集配置完一次性静脉营养袋后废弃的夹子备用。使用时只需将夹子套在引流袋的固定环中即可。经临床应用该方法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经济实用,固定可靠,反映良好。
-
新型泌尿外科术后导尿器的设计与制作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泌尿外科术后导尿器。方法叙述新型泌尿外科术后导尿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新型泌尿外科术后导尿器使用时,病人可自行起身拿取引流袋,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结论新型泌尿外科术后导尿器患者可以自行拿起引流袋,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因此适合临床工作中使用。
-
巧用三通研制解决体腔热灌注治疗机在操作过程中引流不畅的临床应用
体腔热灌注治疗机是国内外肿瘤热疗临床首选专用于癌性积液的热疗机。适用于恶性肿瘤胸、腹腔或腹膜转移的癌性腹水的热物理治疗。但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引流不畅,我们利用三通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
一次性引流袋在肛管排气法中的应用
传统的操作将肛管一端插于患者肛门,另一端连接一较长的延长管,并置于盛水的瓶子里,观察有无气泡产生,了解肛管排气的效果,此方法限制患者活动.现采用一种更简便的连接装置,介绍如下.
-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持续CPM的护理体会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由于持续CPM被动活动手术切口,导致切口部位出血增多,短期内切口引流袋可引流出血性液体1000-2000ml,患者因机体血容量锐减而致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
小型猪表面活性人工心脏瓣膜植换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实验动物:12头封闭群广西巴马小型猪,雌雄不限,体重27.5~32kg,术前24 h禁食,术前6 h禁水.1.1.2器材:普通外科开胸器械包1个,心脏特殊器械1套,体外循环物品1套,表面活性人工心脏瓣膜1只,胸腔引流袋1个,套管针、三通开关、延长管、输液泵、多功能麻醉机、电凝器、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除颤器、体外循环机、水温箱等.
-
自制棉布袋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
由于外科患者手术后多放置引流管,如: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患者在术后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多将引流袋用扣针固定在外套上或拿在手上,特别是胸腔引流瓶体积较大,而且里面装有液体,患者外出携带很不方面,大多都是用手拎着,这样既不方便又不美观.2010年来,我们应用自制棉布袋放置引流袋(瓶),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改良式脑室外引流管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脑室外引流术后常规放置脑室引流管,引流高度为平卧时引流装置高于双耳孔水平连线10~20cm(平均15cm);如抬高床头,则相应抬高引流装置高度[1].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每小时引流量不超过20ml,由于引流管内为脑脊液,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颅内压改变过大,很可能引起患者头痛致烦躁,造成管道意外脱出.临床普遍的固定方法是用绳子将脑室外引流装置捆绑在病床旁的栏杆上,或采用胶布粘贴固定,若捆绑不当或粘贴不牢易松动,且难以确定脑室引流的高度.更换引流袋时常先解开绳子,更换完再捆绑,过程较烦琐.引流装置过高或过低均需解开绳子调整位置,两人核对估算位置或一人用尺子计算高度.
-
巧用2ml注射器作引流接头
置管引流是在人体内放置引流管引流体内过多的血液及体液,以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在置管引流的护理过程中每天应更换引流袋,但因引流管各异或厂家不同接口不一,常出现引流管与引流袋子的接口不兼容,使引流袋与引流管衔接不良.近年来我科采用一次性2ml注射器用于引流袋与引流管衔接,克服了引流袋与引流管接头衔接不紧的问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引流管改良固定法的优点
术后妥善同定各条引流管是确保引流管通畅及避免受压、扭曲、脱落的有效措施,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先将引出体腔外的引流管用胶布或用缝线同定在皮肤上,然后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于床单上,有时还把引流袋用系带或挂钩同定于一侧床沿下,这种方法由于病人身体宽度存在差异,变换体位时的幅度不一样,预留的长度很难恰到好处,同时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增加了引流管脱出、折叠的危险,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用引流管改良固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负压球联合引流袋在骨科脊柱手术及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负压球结合引流袋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及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效果及安全性,旨在探究适合骨科手术术后引流的佳引流方法,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8月来我院行脊柱手术和关节置换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术后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球联合引流袋引流法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引流失血、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肿胀等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引流管更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较对照组83.33%(50/60)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比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12/60),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引流失血等并发症概率为6.67%(4/60),远偏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球联合引流袋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及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效果较常规引流方法效果好,其安全性也较高。
-
一次性引流袋接头帽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巧用
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多,术后常规放置创腔引流管外接一次性引流袋,在患者留置引流袋的过程中往往会因病情需要多次复查CT或行其他检查,为防止在搬运途中引流袋内的血液反流,常需将引流管夹闭 以往我们常采用胶布将引流管反折粘贴或直接将引流管打活结,但费时且不太美观,为此,自2010年,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一次性引流袋接头帽应用于218例开颅手术患者头部引流管的夹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留置尿管引流袋的更换时间探讨
更换留置尿管引流袋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但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临床研究,对其更换时间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对留置尿管引流袋更换时间进行探讨和综述,全面分析留置尿管引流袋的更换时间与留置时间,引流袋材质以及使用季节的关系,以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参考.
-
安全固定放置引流袋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CT检查中安全放置引流袋的装置,以减少意外脱管率.方法:该装置由床体、移动床板、连接板、挂杆、弯折段构成.CT床面板基本结构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泡沫塑料夹芯结构,移动床板中的连接板、弯折段、挂杆、挂杆的铰接处等均由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制成.结果:该装置能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减少意外脱管风险和痛苦,提高患者检查中的舒适度.结论:该装置移动稳定、操作简便灵活、简捷实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防逆流引流袋的实验研究
留置尿管容易导致泌尿系感染.根据有关资料报道[1],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20~30%左右,其中80~90%感染与使用导尿管有关.留置尿管患者,病原体通常通过4种途径侵入引起尿路感染[2].其中通过尿管腔上行感染占1520%,其病原菌多来自集尿袋及其收集系统的上行感染.
-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术式的改进
改进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术式,目的是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1 方法根据CT片在OM线以上选出血肿厚层并在头皮上用龙胆紫标记出该血肿层中心C点及后缘A点,A点前2cmB点即为锥颅穿刺点。BC间距离即为置管深度,引流管尾侧末侧孔距头端距离为BC长度减3cm,使该侧孔恰好在血肿腔低点。B点局麻后用直径5mm颅锥沿血肿长轴方向锥颅刺破硬脑膜时即有落空感,退出颅锥,沿原方向用导针置入引流管,深达BC长度时退出导针,缝线固定引流管,接引流袋。
-
两种引流袋固定装置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为了解决目前临床上引流袋固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简化引流袋的固定程序、防止医源性损伤为目的,设计并制作了适用于临床的新型引流袋固定装置,并将新型引流袋固定装置和传统的别针固定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对比,找出更适合于临床的引流袋固定方法.方法:将因病情需要留置各种引流管接引流袋的232例患者按放置引流管的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116例.试验组固定引流袋采用新型引流袋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用别针固定引流袋于床单上.比较两种方法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患者对此种引流袋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用新型引流袋固定装置患者的便利性、安全性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引流袋固定装置相比传统的引流袋固定方法,更加安全、省时、省力、规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改良式鼻胆管的设计与应用
鼻胆管在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应用广泛,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适用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或碎石后预防结石嵌顿及胆管感染;原发或转移性良、恶性肿瘤所致的胆管梗阻;肝胆管结石所致的胆管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创伤性或医源性胆管狭窄或胆瘘;临床须重复胆管造影或采集胆汁进行生化和细菌学检查;胆管结石须灌注药物溶石治疗。操作者采用一细长的塑料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体外引流途经经口鼻进入胆管,主要用于胆汁引流,也可同时用于造影诊断,目前所用的鼻胆管是采用高分子软管材质制造,全长450 cm,鼻胆管末端连接一透明翼样接口,直径0.5 cm,该接口末端需要连接引流袋,在连接时,由于引流袋的接口直径过大不能与鼻胆管末端完全吻合,因此,操作者需将引流袋接口用无菌剪或无菌刀片切除后方可与鼻胆管末端接口吻合相接,然而这种结构的不配套使临床上使用起来增加了操作者的工作强度,也造成了无菌剪(刀)的浪费,而且增加了感染的几率。另外,引流管上无任何长度的标识,不利于临床观察引流管是否脱出或异位。改良式鼻胆管,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现报道如下。
-
玻璃接头在深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中的巧用
腹腔穿刺引流是在腹腔内置入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腹腔积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部分积液量少的患者可以通过自身吸收从而愈合,但有些量大的腹腔积液不能通过自身的吸收治愈,必须经过适当的引流,否则容易导致腹腔感染。在我科室常用使用单腔深静脉导管行穿刺置管,其优点是:中心静脉导管顺应性和组织相容性好,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克服了传统穿刺安置橡皮引流管的缺点,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对患者创伤小,能尽快有效地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由于深静脉导管接口端与引流袋接口并不吻合,无法紧密衔接,我科室采用玻璃接头作为媒介后,衔接紧密无渗漏,效果明显,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
止血带在不匹配管道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常会遇到引流管与引流袋管径不匹配的情况,难以有效连接形成密闭的引流管路,笔者采用止血带连接不匹配的引流管与引流袋,克服了上述弊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