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绝经后妇女取环术167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配合持续牵引法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拟行取环术的167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88例采用米索前列醇配合持续牵引法取环,79例口服倍美力1周后常规取环.结果 观察组应用米索前列醇使宫颈软化扩张满意率96%,总有效率100%,米索前列醇配合持续牵引取环成功率100%,无环断裂、残留发生;对照组宫颈扩张满意率6.7%,取环成功率88%,两组比较,观察组取环效果明显优予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绝经后妇女采用米索前列醇配合持续牵引法,能减轻取环困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取环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及出血量,适合绝经后妇女在取环中广泛应用.
-
持续牵引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腰间盘突出症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尤其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患者几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5%,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使相邻的神经根脊髓等遭到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
持续牵引加垫枕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笔者采用持续牵引加垫枕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7例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8~62岁.
-
悬吊牵引甩手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自1985年2月~1999年2月,我们采用悬吊牵引甩手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18~74岁,平均43岁.内收型22例,外展型32例;左侧16例,右侧38例.损伤原因:高处坠落5例,跌伤29例,车祸伤20例.2治疗方法患肢皮肤缚牵引带(氧化锌胶布制作也可),绳索通过张力板中央孔悬吊2~5kg牵引砣(砖块代替也可)持续牵引.患者取站立位,年老体弱者可以取端坐位.患肢自然悬垂,做外展、内收、向前、向后的甩手运动并逐渐加大甩手运动幅度(夜间睡觉仍取半卧位患肢床边自然悬垂).如患者开始惧怕疼痛不愿做甩手运动,医生应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做各方向甩手运动,待患者逐渐感觉疼痛减轻,乃至不痛时,可加大甩手幅度.8~12小时摄片复查,骨折达理想复位后,解除牵引,肱骨外科颈夹板外固定并三角巾悬吊.3周后摄片复查见有骨痂形成,解除夹板,行肩关节功能练习直到完全康复.
-
Colles氏骨折156例临床分析
对自1993年5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Colles氏骨折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56例中男96例,女60例;年龄18~70岁,50岁以上80例。其中46例老年患者中拍片示腕关节正侧位拍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 2 治疗方法 对所有粉碎性骨折或断端有明显移位的病例,实施手法复位后用石膏行外固定。具体方法为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局部注射,待疼痛减轻或缓解后作持续牵引。在感到骨折处有脱开的弹响后,首先纠正侧方移位,将银叉样畸形纠正为止。再行折顶手法复位,使腕关节呈掌曲尺偏位,在X线透视下断端呈解剖对位后行石膏外固定。嘱患者抬高患肢进行手指部功能锻炼,使局部肿胀尽快消退。待3日后加固外固定,防止石膏松动。本组病例均行外固定4周,拆除后进行功能锻炼。但中青年患者掌曲尺偏位固定2周后,更换石膏改功能位(即腕关节中立位)再固定2周。在固定过程中可辅助进行中药内服。老年患者并补给钙剂和维生素D,以减轻疼痛,促进骨痂生成及断端愈合。
-
月骨倒置性脱位一例
病人,男,30岁。因车祸致头部撞击,左手腕部折挫伤0.5h入院。伤后轻度昏迷,数分钟后清醒。无呕吐、胸腹疼痛。左手腕剧痛,不能活动。查体:血压122/86mmHg,脉搏82次/分,呼吸22次/分,体温36.8℃。左额部皮肤轻度擦伤,点状渗血。左腕部轻度瘀血、肿胀、触痛,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剧烈。X线摄片报告:左腕尺骨180°倒置性脱位。入院后经补液、止痛及对症治疗。左腕尺骨脱位在X线透视下行手法复位。一助手固定左前臂,术者握手掌。先行持续牵引数分钟。术者先将患肢手掌面向下屈曲,双拇指尖压按已脱位的月骨远端,使月骨近端翻转向上,然后一拇指固定远端,另一手将患掌背伸80°左右,这时可触及已翻转翘起的月骨近端,在拇指顶住月骨近端向腕关节方向推挤时,余指保持患掌背伸位。在X线透视下可见月骨近端逐渐向腕关节方向复位,当复位至50°~60°时,按压固定远端即达目的。这时改为术者一手继续推压月骨近端,另一手将患掌折顶屈曲,在X线透视下可见月骨顺利回复原位。患者感到腕部疼痛明显减轻。复位成功后,给石膏托患掌屈曲30°松散制动固定。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周出院。随访3年左腕关节活动自如,功能正常。X线摄片检查未发现左月骨疏松脱钙及骨坏死现象。
-
手牵杠抬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我们采用手牵杠抬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13例,均一次复位成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22~46岁;右侧9例,左侧4例;脱位类型:盂下脱位8例,喙突下脱位3例,锁骨下脱位2例;其中3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2例为习惯性脱位.2 复位方法患者取站立位,在患者伤侧腋下垫一块毛巾类的软垫,以软垫为支点,两助手手持杠杆放置在其下方.当听到术者的口令时,两助手缓缓抬起杠杆,通过软垫顶住腋窝作对抗牵引.与此同时,术者两手握住患者腕部向下持续牵引患肢,持续牵引1~2分钟,术者逐渐外旋患者上臂,再内收、内旋上臂,然后术者与助手同时放松牵引力和抬力,即可听到"卡哒"的滑动弹响声,表示肱骨头已滑入关节盂,"方肩"畸形消失,肩关节恢复原形,Dugas征(-),即告复位.
-
肩关节零度位整复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前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传统整复方法有多种.我院自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采用肩关节零度位法整复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共计2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8岁~57岁.右侧脱位13例,左侧脱位9例;喙突下型12例,盂下型8例,锁骨下型2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6例.本组病例均为外伤所致新鲜肩关节前脱位.2 整复方法与结果患者仰卧于治疗台上,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把持住肱骨头,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呈中立位,在轻度牵引下使患肢缓缓上举过肩呈155°上举位,此时术者移动至患肩的上外侧.持续牵引,轻轻内外旋转,当感到有肱骨头入臼的滑动感时复位即告成功,患肢贴胸搭肩固定.本组22例中,均未施麻醉,一次复位成功,经X线复查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者骨折块均满意复位.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由于复位所致的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
零度位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作者自1992年来应用零度位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3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9~83岁;右侧22例,左侧16例。均为新鲜脱位。分型:盂下型19例,喙突下型14例,锁骨下型5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9例,多发骨折4例。2 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不用麻醉。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操作步骤,以取得配合。取仰卧位。以右侧为例,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肘上方,一手握住前臂,逐渐外展上举肩关节至零度位(即肩关节外展135°及上举135°)。持续牵引3~5min,然后一手继续牵引,一手将脱位的肱骨头向外上、向后方按压,即可感觉到肱骨头入臼的弹跳感和听到弹响声。逐渐屈曲内收肩关节,将患肢贴住胸壁,试将患手搭在左肩上,如搭肩试验阴性,则复位成功。部分患者在零度位牵引时即可复位。复位后,患肢上臂置于内收内旋、肘关节屈曲90°位,绷带固定于胸前,并摄X线片证实。复位后固定时间:单纯脱位者为3周,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者为5~6周。
-
自发性环枢椎半脱位误诊为落枕16例
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诊治自发性环枢椎半脱位16例,首诊均误诊为落枕,其中院外误诊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4例,女2例,年龄16~38岁,平均29.3岁.发病因素:病前15天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6例,急性扁桃体炎2例,急性牙髓炎和中耳炎各1例,其中的4例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睡眠中他人手托枕部外力致患者突然坐起1例.临床特征:头颈部不同程度旋转斜颈畸形、僵硬或固定、活动受限,颈、枕、双肩或单肩自发痛和压痛.确诊前治疗:16例均用过止痛药或抗生素,8例按摩后症状加剧,4例理疗无效.16例均经X线检查确诊,张口拍片枢椎齿状突与环椎两枚侧块间距不对称,侧位片环齿间距大于3mm.环枢椎半脱位复位过程:住院行颅骨持续牵引7天2例,门诊行枕颌带间断牵引11例,自发复位3例.
-
注射器针头帽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中的应用
临床上,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是治疗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方法是向胃囊内和食管囊内注气后应用三把止血钳夹闭三个管口末端后经牵引架作持续牵引.由于三把止血钳的重量,产生向下的作用力,致使牵引中三腔两囊管压迫鼻腔黏膜,造成局部皮肤、黏膜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时有发生.自2003年我科采用注射器针头帽套入三腔两囊管末端,代替止血钳,可以避免上述弊端,值得在临床推广.现介绍如下.
-
改良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持续牵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 介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持续牵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方法 2001年~2005年收治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均为急性损伤,男13例,女8例;平均37.5岁(21~80岁).AO分类:B2型7例,B3型1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2例,手术采用手法复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结果 21例术后X线显示,近似解剖复位14例,功能复位7例,外固定4周后复查X线未见有明显再移位,经3~6个随访均骨性愈合,外观无明显畸形,腕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按Lidstrom标准评定,优良19例,一般2例,差0例.结论 改良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确切.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改良小夹板 持续牵引 -
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体会
自2000年至2004年底我科共收治174个脊柱骨折的患者.保守治疗141例,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采用平卧硬板床,骨折部位垫高,加以腰背肌功能锻炼;使用腰椎骨折功能锻炼器辅助腰椎背伸背动锻炼;胸腰椎悬吊持续牵引等方法治疗.
-
我国上颈椎外科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上颈椎位于头颈交界部,毗邻生命中枢,部位狭小,解剖复杂,是外科治疗难度高、风险大的高危区.20世纪末,我国对寰枢椎脱位多采用保守治疗(如颅骨牵引、Halo支架固定)或Brooks钢丝[1]、Halifax椎板夹[2]、Apofix夹等非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而对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几乎缺少良好对策.1986年刘景发等[3]采用经口咽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状突切除行前路减压复位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后于1998年报道经口咽前路寰枢椎松解,术后持续牵引缓慢复位后,行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或后路枕颈或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来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4].
-
两种矫正乳头内陷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单纯持续牵引法和乳晕真皮瓣填充法两种矫正乳头内陷方法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 单纯持续牵引法矫正32例60只内陷乳头,乳晕真皮瓣填充法矫正32例62只内陷乳头.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效果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持续牵引组伤口愈合情况、乳头形态、血运及感觉情况、保留哺乳功能情况均优于真皮瓣填充组;乳头直径及高度、乳头回缩及复发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持续牵引法优于真皮瓣填充法,两种方法对于治疗各种类型的乳头内陷安全有效,两组患者在症状和外形上均能得到改善.
-
双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推进转移治疗先天性乳头内陷
目的 介绍一种矫治乳头内陷的新手术方法.方法从先天性乳头内陷的病理特点入手,设计双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推进转移法矫治乳头内陷,并于术后持续牵引至少2周.结果 1999~2002年12月共治疗双侧先天性乳头内陷16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术后随访2~12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感觉良好,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本法是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关键词: 乳头内陷 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 持续牵引 -
关键词:
-
经皮经腔旋股内动脉结扎制作股骨头坏死模型
研究发现,髋关节牵引可导致旋股内、外动脉尤其股骨头供养血管闭塞与血运障碍[1-3],为了观察持续牵引、闭塞这些血管对股骨头血循环的影响尤其会否发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笔者进行了经皮经腔犬旋股内动脉内结扎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medial femoral circumfflex arterial ligation,PTMFCAL)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改良式尿道内口重建术防治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
我院近半年来经膀胱前列腺切除32例,术中重建尿道内口,术后采用双腔气囊尿管持续牵引防止术后出血,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持续牵引中药外用治疗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中药外用治疗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持续牵引中药外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牵引配合中药外用治疗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优于传统中医疗法。
关键词: 持续牵引 中药外用 顽固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