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夏治平教授治疗内耳性眩晕患者的经验总结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内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内耳眩晕病的患者治疗内耳性眩晕常用汤剂口服治疗,配以针灸。结果综合治疗内耳性眩晕,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内耳眩晕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温胆汤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28例
以温胆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内耳性眩晕28例,总有效率96.43%,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79.17%(P<0.05).
-
微火针配合推拿治疗眩晕症168例
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可分为内耳性眩晕、颈性眩晕、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自2002年以来,我门诊部中西医康复止痛科采用微火针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16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
脐腹灸治疗梅尼埃病31例
梅尼埃病以眩晕、听力障碍、耳鸣等为主要表现,其临床症状不尽相同,西医属难治性内耳性眩晕,中医当属"眩晕"范畴.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西医尚无有效疗法,笔者应用脐腹灸治疗美尼尔综合征 31 例,现报道如下.
-
辨治内耳性眩晕临证体会
内耳性眩晕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患者多感自身或外物旋转,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耳鸣及眼球震颤.由于病因尚不明确,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多年临证,深感中医辨证治疗内耳性眩晕具有独到之处,对特殊人群的患者尤为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眩晕症76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使用艾司唑仑、甘露醇和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30例,临床痊愈率39.47%,总有效率93.67%。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临床痊愈率19.35%,总有效率79.03%。两组比较,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控制主症者22例(28.95%),2周内控制主症者20例(26.32%),随访半年无复发者26例(34.21%)。对照组1周内控制主症者8例(12.90%),2周内控制主症者15例(24.19%),随访半年无复发者11例(17.7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DIH 量表积分(25.32±4.64)分,对照组(29.61±5.1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佳。
-
辨证治疗内耳性眩晕的临证体会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辨证治疗内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32例内耳性眩晕患者采取临床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痊愈22例(68.8%),显效8例(25.0%),有效2例(6.3%).结论 临床中对于内耳性眩晕患者采取临床辨证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
-
针药并用治疗内耳性眩晕有感
内耳性眩晕在现代医学常见于梅尼埃氏病.笔者认为内耳性眩晕病机多系"痰"字作怪,遂尝试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明病因识病机定治法行方药,临床上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并针刺丰隆穴治疗内耳性眩晕.通过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联合,运用传统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药理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就这一方法进行探讨.
-
末梢血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诊眩晕患者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检测急诊眩晕发作患者末梢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51例眩晕发作患者根据终诊断结果进行分为3组,比较各组基线特征和末梢血HS-CRP水平.结果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的末梢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内耳性眩晕和颈性眩晕(P<0.01);内耳性眩晕和颈性眩晕时,二者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末梢血HS-CRP检测可作为急诊情况下对眩晕发作病因进行初步鉴别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眩晕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 内耳性眩晕 颈性眩晕 -
天旋地转的内耳性眩晕
内耳性眩晕又称耳性眩晕,也叫美尼尔氏病,病变发生在内耳.1861年该病由法国医生美尼尔首次发现,后来用他的名字命名,以此纪念这位学者.谈到内耳性眩晕,首先要了解一下人体内耳的膜迷路.膜迷路可以称之为内耳的心脏,它是内衬在骨迷路中的一层膜,由于它的形状弯曲盘旋如同迷宫,又因为它的包膜薄而娇嫩,所以得名为膜迷路.内耳的重要神经都集中在膜迷路中,其中包括维持人体平衡的半规管和前庭神经,以及感受听觉的耳蜗管.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有淋巴液填充,淋巴液对膜迷路起着保护和缓冲压力的作用,但是淋巴液不能过多,一旦增多就会对膜迷路产生压迫,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内耳性眩晕就是内耳膜迷路积液后发生的一种疾患.
-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梅尼埃病105例临床观察
梅尼埃病(内耳性眩晕)是基层医院临床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头晕、走路不稳、耳鸣或视物旋转,甚者恶心、呕吐.按病因及性质可分为前庭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两大类,发病基本因素是脑细胞缺血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以往治疗主要用抗胆碱能药物及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病机是内耳的内淋巴液增多、压力增高,引起患者反复突发性眩晕,伴耳鸣、恶心、呕吐,感觉周围物体旋转甚则晕倒.根据其症状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苓桂术甘汤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本方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临床运用极广.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之于临床治疗内耳眩晕症105例,疗效尚可,现介绍如下.
-
中医方法治疗内耳性眩晕1例
1 病案举例患者李某某,女,58岁.头目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西医诊断为内耳性眩晕.即时除以上症状外,兼有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舌质淡、脉细弦,视为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治从补气养血,益肾滋阴,药用熟地15g、白芍15g、川芎10g、黄芪15g、枸杞子30g、何首乌30g、山萸肉15g、山药15g、木香10g、党参15g、酸枣仁15g.服药15剂,眩晕次数逐渐减少而痊愈.
-
仙鹤眩晕汤治疗内耳性眩晕症140例
内耳性眩晕病因不外风、火、痰、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多从整体出发,以滋阴平肝,健脾燥湿、化痰行水为治则.拟仙鹤眩晕汤,有平肝息风,健脾化痰、利水之功效.重用仙鹤草可明显提高疗效.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200例
内耳性眩晕病机为脾虚痰生,痰湿上蒙,兼挟肝风上扰清窍所致.病机关键是痰湿肝风,治宜燥湿祛痰,平肝熄风,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平肝熄风,痰化湿祛脾健,肝风平熄,则眩晕自止.
-
银杏叶片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将62例眩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17~81岁,平均49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8例,内耳性眩晕9例,其他病因引起4例.对照组31例,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6~79岁,平均48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7例,内耳性眩晕8例,其他病因引起6例.
-
"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
为观察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天眩清治疗,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刺五加、维脑路通治疗.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为70%(P<0.05).治疗组能有效改善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提示天眩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神经脱髓鞘 内耳性眩晕 天眩清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
临床资料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大75岁,小30岁;40岁以下3例,40~60岁38例,60岁以上7例.其中内耳性眩晕15例,高血压21例,脑动脉硬化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颈椎病2例.
-
内耳性眩晕的治疗
内耳性眩晕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能彻底去除病因,改善其病理改变,同时能够防止复发及并发症的出现,恢复正常的平衡和听觉功能.有的学者提出,对于药物治疗6个月仍有眩晕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3个月仍无改善,并有明显感音神经性聋者,可采用鼓室内注入庆大霉素治疗;听力好的患者,可采用内淋巴囊减压术;如果内淋巴囊减压术仍无效,听力好的患者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听力差的患者可行迷路切除术.然而,由于该病病因及病理改变不甚清楚,致使其治疗方法也不统一.
-
猪苓汤加减治疗内耳性眩晕30例
采用猪苓汤加减治疗内耳性眩晕30例,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有效率为100%.
-
天眩清与5%碳酸氢钠治疗眩晕的疗效比较
近两年,我们选用天眩清和5%碳酸氢钠治疗内耳性眩晕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患者作为临床观察,进行比较,现将结果展示如下:1 材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