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平山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Distal Upper Ex-tremity),系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1959年首先报道的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1],在临床上与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肌萎缩侧索硬化及脊髓进行性肌萎缩表现相似而预后截然不同.本病好发于青春早期,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20∶1,迄今全世界报道共约1 500例左右,除日本的极少数病例呈家族发病外,余均散发起病,见诸亚、欧、北美及澳洲各地[2],国内张平等曾报告[3].随着近年对该病临床研究不断深人,目前对其病因、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治疗处理方法均已有较大发展,特别是以往将其视为运动神经元病一种亚型的观点已根本改变,现就本病近年临床研究结果简要综述如下.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预防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Cerebral vasospasm(CVS),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is caused by many factors and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of SAH.CVS generally occurs 3-4 days after the initial SAH and peaks at 5-7 days.
-
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自从Branemark教授提出"骨整合理论"以来,人工种植牙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义齿修复相比,人工种植牙具有美观、舒适、真实感强、不磨损邻牙等优点,已逐建被人们所接受.随着人工种植牙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成功率已明显提高.影响人工种植牙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笔者通过对293例接受人工种植牙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就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丹参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以水溶性提取物丹参素为主要成分的丹参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现就其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加以阐述.
-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临床研究进展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7794-87)颁布已有12年.在这10多年中,有机磷杀虫剂(OP)中毒的研究有了不少新的进展.现将与急性中毒临床有关的进展作简要介绍.
-
边缘性脑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行为改变以及记忆缺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分为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PLE)和非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non-paraneoplastic limbic encephalitis,NPLE)[12].1 PLEPLE患病率为9%,发病年龄为26~8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并发于肺小细胞癌,少数由乳腺、卵巢、子宫、肾脏、睾丸等恶性肿瘤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PLE和复合型PLE.单纯型PLE临床特征表现为:(1)认知障碍特别是记忆受损,由边缘叶损害所致,主要以近记忆力、定向力障碍为主,同时伴有顺行性遗忘(忘记发病后的事情)和虚构.
-
原发性肝癌中医药治疗现状
原发性肝癌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黄疸"、"鼓胀"、"胁痛"等范畴,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具有起病隐匿、恶性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目前手术切除是可能治愈肝癌的唯一手段,但诊断时80%以上的肝癌患者不能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仅在10%左右,并且术后复发率高.肝癌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中医中药有计划地与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相结合,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远期疗效.笔者现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2000肝癌临床研究进展研讨班通知
-
骶部硬膜外囊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骶部硬膜外囊肿(sacral epidural cyst,SEC)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椎管内良性肿瘤,也是引起腰腿痛的少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极低,约占椎管肿瘤0.01%[1],以往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国外文献仅有少数报道[2],国内亦仅有100多例记载.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得不到有效治疗.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占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50%,其中40%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近年,虽然血运重建术使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是过量功能心肌细胞丧失引起的心力衰竭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主要问题,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并不能很好解决功能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实验研究显示移植的干细胞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供通路.目前,尝试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干细胞包括:骨髓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动物实验显示了骨髓干细胞具有如下优势:(1)骨髓干细胞移植入动物心脏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2)能与受体心肌细胞进行有效的电-机械耦合,克服了骨骼肌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移植的缺点;(3)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4)易于自体采集,避免了胚胎干细胞移植所面临的伦理学纠纷和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研究的飞速发展,使骨髓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用于移植的细胞也从原来的混合细胞群逐渐向某个亚群细胞过渡,本文就近年来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作概述.
-
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肝纤维化自然史目前对肝纤维化自然史了解多的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1].HCV感染者从病毒血症到肝纤维化后发展到肝硬化约需30年,但个体差异性大.
-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认知功能减退初期可表现为记忆力轻度下降,计算速度减慢,外出、交流减少等,常被误认为是衰老的现象而漏诊.
-
手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病[1]是指在颈椎间盘自然退行性变过程中受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咽部感染等外因刺激导致颈部动力和静力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而产生的综合征.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1.7%~17.6%[2].随着近年来长期伏案工作人群的增多,发病者年龄趋于年轻化.
-
贝伐单抗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策略.近,血管生成抑制疗法日益成熟,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阿瓦斯丁TM)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研究的热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4年批准贝伐单抗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用药,目前美国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使用该药.本文主要对贝伐单抗在结直肠癌辅助化疗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研究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位居发病率第四、死因第二位的恶性肿瘤[1].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结直肠癌在人一生中的发病率约为6%,死亡率高达60%[2].我国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递增趋势,并成为中国癌症死亡的常见病因[3].目前粪便隐血试验(FOBT)仍是应用于大系列人群筛查结直肠癌唯一简单可行的方法.本文简要阐述近年来FOBT在大系列人群中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愈创木脂法和免疫化学法作一简要介绍和比较.
-
细胞色素P450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目前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死亡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其病因比较明确,临床研究进展很快,但复发率仍较高.研究一系列肝癌预后分子标志物,可及早预测癌细胞转移,阻止肿瘤生长,判定患者预后,终达到满意控制肿瘤的目的.
-
蛙皮缩胆囊肽诱致大鼠胰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慢性胰腺炎以胰腺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组织学特征.由于慢性胰腺炎症状隐匿,诊断方法滞后,长期以来临床研究进展甚微.建立可靠的胰纤维化动物模型,对于胰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蛙皮缩胆囊肽(caerulein)反复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胰纤维化模型,观察不同时期大鼠胰腺的病理变化、VG胶原染色结果及α1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来评估造模效果及可靠性.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促进因子之一,参与多种伴有血管增生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例如妇女生殖周期和妊娠过程、伤口愈合过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心肌病、类风湿关节滑膜炎、Graves综合征等.由于实体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和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例如结肠、胃、胰腺、肾脏、乳腺、肺、膀胱癌中都有VEGF的过量表达,因此近年来VEGF逐渐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热点.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有关VEGF的基础研究及其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
-
老年缺血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肠缺血损害的综合征.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差异大,轻者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血便、腹泻、腹胀,重者可发生肠坏疽、穿孔,甚至肠狭窄及中毒性休克.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核素显像等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老龄人群所占比例升高,缺血性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于本病容易误诊,本文探讨近年来对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
-
第三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
由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以及台湾消化系医学会、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共同主办,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于2011年10月6~8日召开.来自两岸三地约300名从事消化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参加了此次盛会,广泛交流了近年来消化疾病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此次会议的参会知名专家人数、专题报告质量、会议规模均是历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之,充分体现了会议的组织能力以及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