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
目的:研究浆膜腔积液的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方法:检验浆膜腔积液粘蛋白、总蛋白定性试验以及对葡萄糖进行测定等等.结论:单纯依靠一项或者几项实验结果,很难判断积液的性质,恶性肿瘤的癌性渗出液主要是存在于漏出液和渗出液之间,因而,进行在对其进行鉴别时应依据多项检查资料,同时也包括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才会得出正确的判断.
-
结核病的免疫学诊断
我国的结核病疫情相当严重,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对于早期化疗和控制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涂片阳性率低、培养耗时长,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尤其是菌阴肺结核、肺外结核和儿童结核的诊断十分困难,而免疫学检查标本来源方便、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目前已成为结核病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本文就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地介绍.
-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和耐药结核病的非典型临床表现,导致TB的防治难度增加.早期准确诊断是TB正确有效治疗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降低TB传播的有效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MTB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的时间极大地缩短.现对MTB的实验室诊断及新兴诊断技术进展阐述如下.
-
以血性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目的应用免疫学检查早期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方法心包积液穿刺抽液常规免疫学检查.结果SLE所致的血性心包积液,免疫学检查有特异表现.结论应用免疫学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以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的SLE,以免引起漏诊和误诊.
-
孕产妇产前免疫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孕妇产前免疫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预产期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免疫学检查;统计两组孕妇高危妊娠的情况,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对孕前检查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5.33%(23/15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高位妊娠发生率(2.67%,4/150)(P<0.05);对照组孕妇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10/150),显著高于观察组孕妇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0.00%,0/150) (P<0.05);对照组孕妇孕前检查的满意度为82.00%(123/150),显著低于观察组孕前检查的满意度(97.33%,146/150)(P<0.05).结论 孕产妇产前进行免疫检查对于尽早发现高危妊娠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新生儿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胃癌的危险因子,也与胃外许多疾病有关.随着2个幽门螺杆菌菌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公布和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免疫学、基因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已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基础对散发性甲型肝炎临床疾病特点的影响
目的阐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基础对散发性甲型肝炎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血清学规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8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散发性甲型肝炎患者和267例散发性甲型肝炎患者的发病年龄、住院时间;症状明显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不同病周抗-HAV-IgM、抗-HAV-IgG的阳性率以及病死率.结果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TB、GGT、ALP和PT水平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或有高度显著性(P<0.05,0.01).而发病年龄、ALT水平以及第一、二、三~四和五~十六病周抗-HAV-IgM、抗-HAV-IgG的阳性率,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基础虽然使散发性甲型肝炎患者肝内瘀胆程度减轻,对散发性甲型肝炎抗-HAV-IgM、抗-HAV-IgG的血清学出现规律无影响;但能引起散发性甲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加重,住院时间延长并且预后差.
-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①流行病学资料: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7~9月;②主要症状:突然发病,多有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或抽痉等;③体征:主要为神经系统病变体征,病理反射阳性,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异常等;④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常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0.80以上;⑤脑脊液检查:蛋白质常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加,压力轻度增高;⑥血清免疫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检查、荧光抗体检测、血凝抑制试验及脑脊液抗原、乙脑补体结合试验等检查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出现阳性;⑦病毒分离:可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在脑组织或脑脊液中测出病毒抗原.
-
主动脉飘带样血栓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性,54岁,主因左下肢麻、凉、痛20年加重1个月收入我院.查体:血压170/90 mm Hg(1 mm Hg=0.133kPa),脉搏100次/min,血液生化及免疫学检查未见异常.
-
基层医院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现状分析
1985~2002年6月,我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76例,其临床资料完整者403例,本文对其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基层医院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现状及其治疗对策.
-
肾活检在诊断非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经肾活检确诊的非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和肾脏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31例非典型SLE患者临床资料和肾活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未达到ACR诊断标准,抗核抗体(ANA)阳性者24例,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升高者16例,血清IgG升高者4例,C3降低者11例,血清γ球蛋白升高者7例.肾活检均为狼疮肾炎(LN),其中Ⅱ型2例,Ⅲ型3例,Ⅳ型8例,Ⅴ型15例,Ⅲ+Ⅴ型1例,Ⅳ+Ⅴ型2例.结论 肾脏病理检查对非典型SLE诊断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乳腺癌一例
患者女,41岁.因"发热、眼干、颜面水肿、四肢关节僵硬4个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37.5 ℃左右,并有眼干、颜面水肿,逐渐出现四肢关节僵硬,未予正规治疗,来我院.入院查体:体型中等,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黄染,舌体无萎缩,舌面光滑,津液少,牙齿无脱落,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荧光染色(+),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补体正常、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红细胞沉降率47 mm/1 h,肝炎系列(-)、抗HIV(-);胸片未见明星异常,腹部超声未见肿大淋巴结;做口腔黏膜和睑结膜活检示腺体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导管管腔略狭窄、小唾液腺的上皮细胞有破坏和萎缩,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给予泼尼松口服和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
-
非典型脑囊尾蚴病的诊断研究
目的 分析非典型脑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免疫学检查和脑CT影像学检查特点,为该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以446例疑似脑囊尾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吡喹酮实验性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及脑CT或MRI复查结果确诊非典型脑囊尾蚴病.同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抗囊尾蚴特异性IgG抗体,采用McAb-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抗囊尾蚴特异性IgG4抗体,采用PEG-ELISA法测定囊尾蚴循环抗原(CAg),并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及脑CT检查.计算上述免疫学检测及脑CT检查的检测效能.结果 446例疑似脑囊尾蚴病患者经吡喹酮实验性治疗后,315例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被确诊为非典型脑囊尾蚴病.血清特异IgG、IgG4抗体及囊尾蚴CA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47%、15.02%、11.21%,IHA试验阳性率为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5,P<0.01).脑CT检查有疑似囊尾蚴病灶者353例,占79.14%.ELISA、McAb-ELISA、PEG-ELISA、IHA和脑CT诊断非典型脑囊尾蚴病的灵敏度为15.36%~96.82%,特异度为63.36%~99.24%,阳性预测值为86.40%~98.52%,阴性预测值为32.83%~98.25%,阳性似然比为2.64~27.86,阴性似然比为0.05~0.81,OR值7.16~52.80;5项检查合并后其OR值为108.00,较CT检查的OR值提高1倍.结论 非典型脑囊尾蚴病主要通过评价实验性抗囊尾蚴治疗效果而确诊,血清免疫学检测及脑CT检查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CT MRI及CSF免疫学检查在脑型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脑型血吸虫病的CT、 MRI及脑脊液(CSF)免疫学检查资料.结果 通过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确诊40例,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经吡喹酮诊断治疗证实.结论 CT及MRI对脑型血吸虫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MRI在显示主要病理改变时,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CT高.CSF免疫学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苏州市城区9年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分析
采用免疫诊断方法,对城区职工进行了9年的血吸虫病监测,并与农村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城区以往曾患血吸虫病的COPT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区(P<0.01),同时提出了城区血吸虫病的监测方法和必要性.
-
弓形虫感染84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弓形虫感染的诊疗方法.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84例患者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确定弓形虫感染,分别或联合应用螺旋霉素、磺胺类或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82例经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缓解,显效率为97.6%,2例治疗2个月仍无效.结论 ELISA法测定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具有确诊价值.应用螺旋霉素、磺胺类或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有效.
-
脑裂头蚴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特点,以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确诊为脑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CT和MR资料.11例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MR检查.结果 11例均可见脑白质水肿和变性,CT表现特点为低密度灶伴“针尖”样钙化,MRI表现特点为串珠、扭曲条索、“隧道”样增强.4例术前随访中发现病灶位置改变,7例血清免疫学检查显示裂头蚴抗体阳性.11例中9例在CT定位下行立体定向活检,2例行开颅手术取出.结论脑裂头蚴病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如“针尖”样钙化、串珠、扭曲条索、“隧道”样增强及游走性,结合临床资料和血清免疫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
脑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与治疗
脑血吸虫病是血吸虫侵犯到脑部血管,造成脑组织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它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脑血吸虫病的诊断一直是比较困难的,容易与脑部其它疾患混淆,如脑胶质瘤、脑转移瘤等。其诊断往往是等到术后病理检查时才得以确定。笔者从1990年起,对本科收治的12例脑血吸虫病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
血清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CA125、CA199、CEA中的水平含量,探讨其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且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血清CA25、CA199和CEA联检可以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对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对肾脏疾病临床诊治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对于肾脏疾病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肾脏疾病患者按免疫学检查的进行临床诊治,观察组肾脏疾病患者按照生化和免疫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治.比较研究2组肾脏疾病患者临床诊治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诊治准确率95.56%,明显好于对照组66.67%,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93.33%明显好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66.67%,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应用生化及免疫学检查的方法共同检查能够更准确地诊治疾病,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