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温针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观察找出探讨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基本处理的前提下:治疗组23例,采用电温针疗法;对照组22例,采用口服促进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结果:45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愈天数为11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平均治愈天数为16天,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电温针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具有经济、无副作用等优点,且能明显缩短疗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整体护理干预在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42例炎性肠梗阻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的炎性肠梗阻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47例则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痊愈出院,观察组的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炎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腹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目的 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腹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90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单一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腹部手术后下肢情况改善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下肢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生命质量(QOL)评分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 试验组腹部手术后下肢情况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FMA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FMA评分、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腹部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改善下肢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
-
健儿药丸用于妇产科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成药治疗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从而降低腹部术后胃肠胀气的发生率。方法:2009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0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0例和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禁食、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4 h口服健儿药丸。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6.80±9.60)h,对照组平均(31.9±4.8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妇产科腹部术后口服健儿药丸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
足三里穴位注射促进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腹部术后患者随机选择50例,作足三里穴位注射;并随机选择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可提前1~2天排气,肠功能恢复.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轻腹胀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7例临床体会
资料与方法2002年1月~2009年4月收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45~82岁,平均62.5岁;胃癌根治术4例,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3例(Billroth Ⅰ式吻合1例、Billroth Ⅱ式吻合2例),胰头壶腹部肿瘤致阻塞性黄疸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胃溃疡穿孔单纯修补1例,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贲门肌层切开术1例,门静脉高压脾切加断流1例,坏死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1例,胆总管二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
-
理气宽肠汤腹部术后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方剂组成:当归5钱,桃仁2钱,青皮2钱,陈皮2钱,乌药3钱.功效:通络活血,顺气宽肠.主治:痞结型、瘀结型肠梗阻.用法:水煎胃管注入.
-
三九香丹注射液对腹部术后血瘀症治疗的初步研究
腹部术后常因胃肠道刺激、损伤反应、腹腔感染、电解质失衡等原因而出现腹胀、腹痛、发热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腹部术后病人因手术创伤,伤则血瘀,更有创面所渗之血,亦为瘀血.瘀血阻络,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本文总结我院1999年186例腹部手术前后病人的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并对其中术后应用丹参的病人进行分析,以探讨腹部术后并发症与中医血瘀症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大黄敷贴神阙穴促进妇产科腹部术后肠蠕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中药“大黄”敷贴神阙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肠胀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2012年4月-2013年12月随机取本院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肠胀气患者60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大黄敷贴神阙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新斯的明肌注治疗.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排气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次数,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排气的时间,肠鸣音恢复次数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3.33%;药物无毒副作用.结论 中药大黄敷贴神阙穴对于促进妇产科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疗效确切,是缓解术后肠胀气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简、便、易、廉等特点,适宜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把252例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26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上加用中医疗法(中药通肠冲剂、腹塌渍);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9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78.57%,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痊愈63例,有效37例,无效26例,治愈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79.36%。两组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比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
蔡炳勤教授从虚实论治腹部术后发热经验
蔡炳勤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从事外科临床已逾数十载,应用中医药治疗腹部外科疾病学验俱丰,主张从虚实论治术后发热.腹部术后常出现发热,除有明确病因的发热外,多难以速愈,中医学常将其归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蔡炳勤教授认为,腹部术后发热,病机复杂,变化多端,多为阴虚、血虚、气虚,或为瘀血、浊积而致,腹部术后发热当从虚实论治,恰当把握其特点,临床能化繁为简,取得良效.
-
单纯针刺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单纯针刺或其配合术后常规治疗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PG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1—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的有关单纯针刺或单纯针刺配合术后常规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2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7篇,英文文献1篇,合计1621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9项研究在总有效率方面:与术后常规治疗比较,单纯针刺或配合术后常规治疗对PGD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P=0.001,I2=69%,合并效应量RR=1.15>1,95%CI[1.06,1.25],P=0.0006,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P=0.22,I2=26%,合并效应量RR=1.16>1,95%CI[1.09,1.24],P<0.00001;16项研究在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8%,合并效应量MD=-17.52,95%CI[-22.85,-12.19],P<0.00001,经敏感性和亚组分析未发现异质性来源;12项研究在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5%,合并效应量SMD=-1.61,95%CI[-2.29,-0.93],P<0.00001,经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未发现异质性来源;12项研究在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I2=9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SMD=-1.33,95%CI[-1.82,-0.85],P<0.00001,经敏感性和亚组分析未发现异质性来源.结论:单纯针刺或其配合术后常规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但由于此次纳入文献的证据质量等级不高,故需谨慎对待此结论,仍需要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1例
肠梗阻是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而采取手术方法解除梗阻,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湖州市第一医院自1999年6月~2003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1例,现报道如下.
-
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排空延迟症27例
笔者在近1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共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延迟症27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肠麻痹45例
腹部手术后易导致肠麻痹,笔者近2年配合外科针刺治疗手术后肠麻痹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针刺配合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96例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配合中药灌肠,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1%,对照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肯定.
-
中药早期干预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的应用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目前临床致力于如何减少腹部刺激和出现症状的处理.基于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指导思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尝试在术前和术后采用中药早期干预,以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的可能性,减少机体所受损害,达到预防目的.
-
腹部术后消化不良的治疗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腹部手术消化不良的病人,根据中医辩证实施精神,腹部手术后消化不良,分为气虚、湿热、胃阴不足三型,通过中医辩证治疗,确能取得较好疗效.
-
加味小承气汤冲剂用于妇产科腹部术后的临床观察
我们把内江市中医院以小承气汤加减配制的复方中药冲剂,用于妇产科腹部术后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1998年1月~1999年12月妇产科腹部术后患者3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9例,年龄20~62岁,平均(28.14±6.12)岁,其中子宫全切术10例,子宫次全切12例,剖宫产135例,卵巢肿瘤切除术15例,宫外孕手术7例;对照组165例,年龄21~60岁,平均(29.90±7.21)岁,其中子宫全切9例,子宫次全切11例,剖宫产130例,卵巢肿瘤切除术8例,宫外孕手术7例.两组均为持续硬膜外麻醉.两组在年龄、手术类别及麻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
茵陈小承气汤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自1997年3月~2000年9月,我们采用茵陈小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患者行灌胃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腹部术后48h尚未肛门排气或(和)肠鸣音微弱未能进食患者142例,所有患者不同程度地表现为:腹部胀满、恶心或呕吐,每天胃管可吸出500~1000ml不等胃液或含胆汁液,并依入院顺序和原发病种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43例;年龄31~81岁,平均(56.0±9.5)岁;胃肠道手术33例,肝胆手术26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5例,门脉高压伴大出血或脾功能亢进7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40例;年龄27~78岁,平均(55.0±8.1)岁;胃肠道手术32例,肝胆手术27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6例,门脉高压伴大出血或脾功能亢进6例。 治疗方法两组术后常规治疗相同,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生素的应用及能量支持等;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于术后48h开始经胃管或小肠营养管缓慢注入中药煎剂茵陈小承气汤〔茵陈20g 山栀子15g 生大黄15g(后下) 厚朴12g 枳实12g,加水500ml,煎成200ml〕100ml,闭管2h,每天2次。仔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待肠功能自然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并嘱患者流质饮食。 统计学方法: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