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为2010年5月一2013年3月本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21例随机为分2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加上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服用中医汤剂,10天/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39例,好转20例,2例无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效控制率高达96.7%;对照组治愈19例,好转29例,无效13例,有效率8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疗效.
-
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及治疗进展
1698年Morton首次描述了结核性支气管炎,以后将病灶主要发生在粘膜、粘膜下层的结核病变称支气管内膜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近年来研究证实,病变除可侵犯气管、支气管粘膜外,尚可侵犯其肌层甚至软骨,故现称气管-支气管结核.既往认为气管-支气管结核大多伴发于肺结核,随着气管镜问世,尤其纤维支气管镜的推广及应用,该病的诊断率得到了提高,并且作为独立疾病,单纯性气管-支气管结核被诊断的报告明显增加.虽然如此,本病的漏诊、误诊仍较常见,早期诊断较困难,治疗常较为棘手,现就该病的诊断、治疗进展作以下综述.
-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是目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常见的病原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在非流行年间占小儿肺炎病原的10%~20%,流行年份则高达30%以上[1]。随着发病率的上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对这些患儿如果仅仅以全身抗生素治疗,往往疗程长且效果不佳,病情迁延反复,甚至发生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侧透明肺以及肺间质纤维化等肺部后遗症[2]。我们于2007年9月至2013年10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下肢进行性浮肿、呕血、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高压
病历介绍 患者,女,60岁,市民。主诉:双下肢进行性浮肿,加重1个月。现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踝浮肿,进行性向上蔓延,同时伴有胸闷、憋气、纳差、乏力。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双氢克尿塞”和“安体舒通”利尿治疗,无明显效果,1个月后浮肿蔓延至会阴、臀部、腰、背部,每日尿量700 ml左右,无尿痛、尿频、尿急和眼睑浮肿,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咯痰。既往史:曾有双下肢静脉曲张史。1991年在某医院查体确诊“乙型肝炎”“慢性胆囊炎”。1994年在省立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确诊“慢性单纯性支气管炎”、“冠心病”。2个月前在省立医院就诊经ECT检查确诊为“肺梗塞”,某医院医生给予“华法令”5 mg,日服3次,3 d后改为1.66 mg,日服1次。结果3 d后出现呕血和柏油样大便,在某医院给予“善得定”、“西米替丁”等治疗好转。否认糖尿病、传染病、遗传病、外伤及药物过敏史。患者生于本地,无外地久居史,无烟酒嗜好。既往月经正常,22岁结婚,婚后生2女,体健。体格检查:T 36.2℃,P 88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Hg,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萎靡,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查体合作。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无蜘蛛痣,肝掌(±),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睑无浮肿,巩膜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指无紫绀,咽无充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呈桶状,双肺呼吸音低,左肺可闻及细小湿罗音,心前区心脏轻度抬举样搏动,心浊音界不大,心率88次/min,律整,胸骨左缘4~5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传导不明显,周围血管征(-)。腹平软,肝未触及,脾可触及,质地稍硬,无触痛,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双下肢、臀部、会阴、腰背部可见Ⅲ度凹陷性浮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临床诊疗研究
1.目的:凡具有反复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泛细支气管炎的副鼻窦炎通称为副鼻窦支气管炎(sinobronchitis),又名为副鼻窦支气管综合征(sinobronchial syndrome),如发展为支气管扩张,则称为Mounier-kuhn's综合.但由于缺乏可靠的诊断手段,故未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由于影像学诊断的进步,对该病诊疗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仍有诸多问题未能深入研究.为此,对我院1999年5月~2001年10月对诊断为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患儿,作了临床诊疗方面的研究,旨在探讨该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内科治疗方案.
-
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科病房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既往研究表明,支原体肺炎约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5%~20%[1]。MPP可伴发多器官受累,严重的还可遗留肺不张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后遗症。因此如何有效治疗MPP是临床儿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目前,临床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MPP 方案。随着阿奇霉素的广泛使用,其临床耐药率也明显增加。在临床中经常采用5、3、3疗程,即第一疗程阿奇霉素5d,间隔3d后继续使用阿奇霉素3d,再次间隔3d后使用阿奇霉素3d,10mg·kg-1·d-1,静脉点滴。经上述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达到临床治愈,但也经常遇到对阿奇霉素治疗反应欠佳的病例。因此我们拟对临床中第一疗程阿奇霉素治疗反应不好的MPP患者采用不同序贯治疗方案,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更有效地治疗MPP提供依据。
-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肺炎支原体( 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之一[1]。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好发于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近年来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1,2]。此外,MP感染可引起广泛的肺外并发症,如心肌炎、心包炎、脑膜脑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肾炎等,且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部分可遗留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及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3,4]。迄今为止, MPP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当前MP感染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评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全球死因的第四位[1],居美国致残病因的第二位,因此,临床上需建立一套更简便可靠的方法评估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和伴不可逆气流阻塞的慢性哮喘是否应归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仍存在争议,两项指南根据已有的临床证据将[2,3] COPD的范畴定义为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两者兼有.以往认为COPD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过程,干预措施少,预后差,缺乏有效的诊治方法.
-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自然史的观察性研究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Gibson等于1989年首先定义的一种疾病诊断,表现为慢性干咳或晨咳少许黏痰,痰嗜酸性粒细胞>3%(0.03),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峰流速变异率正常,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一个重要原因,大约占慢性咳嗽的10%~20%.吸入糖皮质激素后短期内咳嗽减轻,痰嗜酸性粒细胞下降,但长期效果尚不确定.尽管EB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未获得公认,但其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以及自然转归都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2005年5月Berry等在<临床实验免疫学杂志>(Clin Exp Allergy,2005,35:598-601)上报道了他们长达7年的随访观察的结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支气管炎肺癌的近况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在我国有些大城市肺癌死亡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国学者多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了比较明确共识:(1)在患者初次就诊时由于邪盛,首要任务是应用中西医的各种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性、化学药物尽可能地打击和消灭肿瘤,但在这时要注意保护机体的正气;(2)待肿瘤负荷大大减低以后,将治疗重点转为大限度地促进骨髓和免疫功能的恢复,即重建正气的阶段;(3)经过一个阶段的免疫和骨髓功能的重建,在必要时还可再转入以打击肿瘤为主的第三阶段即巩固治疗,尽可能地扫除潜在或残存细胞;(4)以后再转入长期的扶正治疗.这样的治疗模式已在很多常见的肿瘤中证明不但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一般状况,而且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治愈率,因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1].综观我国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一些情况,即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治疗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我国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各种疗法配合手术、放化疗等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氟康唑气雾剂治疗真菌性支气管炎24例观察
氟康唑气雾剂是以氟康唑为主药的内吸式气雾剂.我科自1996年9月起治疗确诊的真菌性支气管炎24例,发现氟康唑气雾剂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
溺水诱发的急性纤维素性支气管炎
【病例】 女,14岁。溺水后出现阵发性干咳1月余,咳嗽加重,气喘伴咯血3天,于1996年8月12日入院。查体:体温38.6℃,脉搏120/min,呼吸20/min,血压82/60 mmHg。无发绀,气管居中,两肺可闻及湿罗音,左侧胸廓稍凹陷。血常规:血红蛋白9.8 g/L,白细胞3.8×109/L,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18,嗜酸细胞0.06。X线胸片示:左肺下叶背段10 cm×4 cm×5 cm之肾形块状影,密度不均,边缘不清,其内可见与支气管走行相一致的柱状影,近端引向左肺门而远端膨大,呈葡萄串样改变,相应之左侧胸廓凹陷;心脏纵隔非一致性左移位,右肺中叶缩小,且右中间段支气管壁增厚呈典型之轨道征。入院后对症治疗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X线胸片,原左下肺阴影变淡,其内与支气管走行一致的柱状影依存。X线体层片示左下支气管成比例狭窄,呈倒“Y”型。入院第10日,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憋、咯血,咳出一黄褐色块状物,有弹性,经清水漂洗,发现为棕色树枝状管型,中空,有3级分支。病理报告为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诊断为急性纤维性支气管炎(溺水诱发)。经抗感染,α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未见异常。 纤维性支气管炎又称支气管粘液嵌塞、管型支气管炎等,临床上比较少见。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发病与变态反应有关。部分特异体质者感染病原菌后支气管内异常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内粘液酸碱度发生改变,以及在组织凝血酶和粘液腺酶的作用下,使蛋白沉积成胶样树枝状管型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气憋,咳出支气管管型物为其特征。分析本例发病的原因可能因溺水后存在微生物等病原体的感染,致使支气管内异常分泌增多及对病原体的变态反应而发病。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X线征象分析不仔细,以偏概全。本例具有典型之支气管阻塞征象,以及左肺门外沿支气管走行相一致之柱状影、“葡萄串”影及倒“Y”形影,也未能及时对各次X线胸片综合对比分析,特别对X线体层片支气管成比例狭窄这一征象未予足够重视。
-
1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体外膜肺的护理
支原体肺炎( MPP)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多病情较轻,呈自限性,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发病率高,近年来重症支原体肺炎在临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为肺脓肿、合并大量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以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等[1],而且可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体外膜肺氧合( 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的手段,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使用ECMO技术可部分或全部代替肺的功能,满足机体重要脏器和组织的氧合需求,为治疗肺部原发病争取时间[2]。2013年4月我院收治1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应用ECMO救治成功。现报道如下。
-
穿琥宁致过敏反应一例
患者,女,2岁,因咳嗽,咳痰6天伴间断性低热,院外给予口服"红霉素,双黄连口服液"治疗4天,症状无明显改善,而来我院.查体:T 38℃,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偶可闻及哮鸣音.白细胞:6.8×109/L,N 0.23,L 0.77.胸透示双肺纹理增强,以"病毒性支气管炎"收住入院.
-
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护理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临床少见,有关儿童病例报道少.由于医护人员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上常易误诊、漏诊,鉴于该病起病急,进展快,对患儿生命构成威胁,因此,了解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非常关键.2004年11月-2006年6月,我院呼吸科共收治5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儿.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培养显微镜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临床应用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是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无细胞壁的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是引起儿童原发性非典型性支气管炎、肺炎的一种重要病原体,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中MP可占70%,同时,MP也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致命的呼吸道感染[2,3]。近年来,MP快速液体培养法由于快速简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MP特异性不高。本研究分别用快速液体培养法、培养显微镜法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3种方法,对12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并比较,现报告如下。
-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深部鼻拭及其护理研究
随着优生优育方针的贯彻及现代影像学诊断的进展,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sinonbronchitis )[1~4]的诊疗已引起临床医学的关注.凡具有反复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泛细支气管炎的副鼻窦炎通称为副鼻窦支气管炎,又名副鼻窦支气管综合征[3].在病原学取材方面,历来认为"细菌学诊断应取材于鼻窦部穿刺分泌物,鼻分泌物的直接涂片和培养无诊断意义[5],又由于小儿副鼻窦未充分发育,骨质菲薄,不宜作穿刺冲洗”[1],故难能作常规性取材.为此,本组采用清洁鼻腔、侧卧低头位后取深部鼻拭作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同时深入研究有关副鼻窦支气管炎的护理要点,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
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Weingarten于1943年首次将具有产生痉挛性支气管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和两肺出现弥漫性斑片阴影的综合征命名为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 pulmonary eosinophilia,TPE).50年代后逐渐认识到丝虫感染是TPE的病因[1].本病在丝虫流行区域较常见,如印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一些国家,非洲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是TPE高发区.由于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的移民或旅游,在西方国家也可见到TPE的病例.本病以男性为多见,男女比例4∶ 1,年龄多在20~40岁.
-
用洛沙坦治疗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合并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
小儿鼻窦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小儿鼻窦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与成人不尽相同.由于儿童的身体未发育完善和抵抗力低,发生并发症的倾向高于成人,尤其是年幼儿病儿,因其临床症状不如成人严重及典型,患儿又不会说话,故常常漏诊,往往是以其它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去儿科就诊而被忽视,致使小儿鼻窦炎迁延不愈,导致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即鼻窦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因此儿科及耳鼻喉科医生都应对小儿鼻窦炎加以重视,及时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