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硬膜下血肿颅骨钻孔冲洗引流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分析颅骨钻孔冲洗引流疗法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无昏迷且有颅内高压的CSDH患者,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颅顶钻孔冲洗、置入单腔管引流治疗,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对照两组不同疗法下的治愈情况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治愈率32.5%、复发率17.5%;治疗组治愈率100.0%、复发率0%,多数在术后3天内拔除引流管,治疗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骨钻孔冲洗单腔管引流的疗法可有效治愈CSDH,钻孔后置入单腔管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升综合疗效.
-
颅骨钻孔引流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9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行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47例和开颅组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43例。结果:微创手术组与传统开颅手术对照组相比,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颅骨钻孔引流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患者住院时间短,大幅度提升引流的效率。
-
颅骨钻孔与传统开颅术处理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临床中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和传统开颅式手术在处理硬膜外血肿中取得的疗效,及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为临床中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治硬膜外血肿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颅骨钻孔和传统的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进行术后半年的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均存在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骨钻孔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术.
-
CT导向钻孔血肿抽吸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小脑出血22例
目的:探讨CT导向钻孔血肿抽吸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威海市立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22例,采用CT导向钻孔血肿抽吸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并采用血肿清除率和GOS预后评分评价疗效。结果血肿清除率:血肿完全清除4例(18.2%),血肿清除90%以上7例(31.8%),80%~90%5例(22.7%),50%~80%4例(18.2%),<50%2例(9.1%)。术后3个月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5例(68.2%)、轻度残疾3例(13.6%)、重度残疾3例(13.6%)、植物生存0例、死亡1例(4.5%)。结论 CT导向钻孔血肿抽吸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小脑出血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小脑出血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
改良滴定管式输液器在脑室引流中的应用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的一种方式.目前,在临床上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接250 ml或500 ml的无菌玻璃瓶,在连接处和瓶口处用无菌纱布包裹,将玻璃瓶挂于床头.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点,我们对此加以了改进.
-
齿状骨板固定法修复颅骨缺损
多年来,颅骨缺损的修复一直延用颅骨钻孔固定覆盖物的方式.由于钻孔操作有不安全性,因此钻孔的保护性措施和改良的修补术式也相继应用于临床[1,2].1997~1999年,我们采用齿状骨板法替代钻孔法固定,已应用30例,效果满意.
-
钻孔负压引流治疗儿童硬脑膜外血肿
我院自1998年至2002年共收治儿童硬脑膜外血肿55例,其中32例采用小切口颅骨钻孔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式比较(附86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0年3月至2006年5月共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年龄54~82岁,男76例,女10例.其中传统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44例(钻孔冲洗引流组),锥颅置硅胶管引流+尿激酶治疗42例(钻孔引流+尿激酶组).
-
介绍一种硬膜下导向引流管
"硬膜下积液"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治疗该病经典手术方法是:"钻孔硬膜下置引流管".传统的做法是:颅骨钻孔后切开硬膜,置入引流管.由于操作空间所限,引流管进入硬膜下腔后不能转向,易刺伤脑组织,此时常需再置入一弧形神经剥离子将引流管推向硬膜内侧面,这样一来势必增大硬膜切口,硬膜下慢性血肿或积液引流后形成一负压腔,空气易从引流管壁与硬膜切口间隙倒吸入颅内,形成"气颅症".
-
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高原脑出血4例
2001年7~11月,我们在西藏高原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3例,女1例;年龄42~69岁,平均55.2岁.藏族3例,汉族1例.除汉族1例在高原生活16年外,余3例均在高原世居.高血压病史2~10年.发病后3~15 h 就诊.血压18~28/13~18 kPa.神志朦胧3例,昏迷1例,运动性失语2例.均偏瘫,肌力Ⅰ~Ⅳ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CT 示丘脑出血、壳核出血各2例,出血量11~28 ml.高血压性脑出血Ⅰ级3例,Ⅱ级1例.1.2 治疗方法均在局麻下安装定向仪框架并行头颅 CT 扫描,扫描层厚5 mm,层距5 mm,扫描野280.选择血肿中线中、下1/3处为穿刺点,先通过 CT 直接测算血肿量及靶点坐标值,再根据病灶部位选择穿刺通道,尽量避开中央前回及角回.颅骨钻孔后十字形切开硬膜,在定向弓引导下将穿刺针置入血肿腔进行抽吸,单纯抽吸时仅吸出部分陈旧性血液和极少量血凝块,但能够部分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用温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并置管.术后12 h 或隔日自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1万 U,6 h 后开放引流管,经 CT 证实血肿完全排空后拔管.注入尿激酶后凝固性血凝块多能溶解.
-
关键词:
-
关键词:
-
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早期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采用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40例早期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全组40例术后症状很快消失,随访半年,恢复良好.结论 急诊局麻下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早期急性硬膜外血肿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颅骨钻孔在硬膜外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与传统开颅术在硬膜外血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硬膜外血肿患者100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经头颅CT检查,确定血肿量和血肿所处部位.观察组实施钻孔及尿激酶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情况;记录术后头痛和再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头痛和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钻孔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均能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但颅骨钻孔引流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借鉴.
-
硬通道穿刺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探讨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CSDH)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机制为中老年人脑萎缩、颅压偏低、静脉张力高、凝血机制不良,遇头部震动或头部外伤,颅内桥静脉或皮层小血管易撕裂出血。此外,部分创伤性硬脑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 TSBE)也可发展为CSDH。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传统治疗方法为颅骨钻孔置软管引流术,硬通道穿刺技术与其效果同样理想且损伤更小。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采用硬通道穿刺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者9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80例
我院自2001~2007年12月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1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效果较佳,现总结如下.
-
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目的 探析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经过颅脑CT得到明确诊断,给予患者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分析钻孔引流术后的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经过单孔颅骨钻孔引流术后,4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该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15 d,平均(11.6±6.3)d,无死亡病例;2周后复查CT,结果 显示,52例患者的血肿均消失,其中11例患者颅内存在少量的积气和积液,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单孔颅骨钻孔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经济,疗效理想,患者接受度好,值得临床推广.
-
内科颅骨小钻孔清除颅内血肿4例护理体会
本文报道,抽吸清除颅内血肿术4例,男2例,女2例,均有高血压病史.重点讨论术后护理,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做好无菌操作,防止低颅压综合征,严密监测血压、呼吸、瞳孔的变化,术后3 d应进流质饮食.
-
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对外伤性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选取部分病例在血肿厚层面采用颅骨钻孔,置12~14号硅胶管入血肿腔,并用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射后引流,观察疗效并加以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前、术后硬膜外血肿量经配对t检验,t=17.8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GCS评分采用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血肿量与GC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0.065,P=0.753,无统计学相关关系;术后血肿量与GC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0.148,P=0.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把握硬膜外血肿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颅骨钻孔结合尿激酶微创治疗硬膜外血肿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
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脑室积血或脑积水患者行颅骨钻孔 侧脑室引流的护理措施.结果 除2例因术后再次发生脑室内出血而死亡,其余28例均好转或康复出院,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颅骨钻孔侧脑室引流是治疗脑室积血及脑积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护理上务必做到要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尤其是血压及瞳孔的变化;要加强引流管的管理,包括掌握引流袋放置高度,注意引流液的量及性状,掌握体位引流的方法,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要严格遵守手术及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预防颅内感染及肺部感染,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如此才能保证手术效果,从而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