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切口剖胸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目的:研究小切口剖胸在食管癌手术的应用方法.方法:2010-2013年间收治的患者随机选出30例,接受小切口剖胸食管癌切除术,对比普通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并没有因为切口小明显延长手术时间,没有发生误伤,术后患者因为切口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活动能力恢复一般提前3天,快的可以在术后第二天下床轻微活动,特别是不切断背阔肌可以减少术后呼吸功能的下降,并且术后能有效咳痰,明显减少术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综合治疗.方法对17例吻合口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病人,7例行手术治疗,10例行保守治疗(其中6例行胃造口术),保守治疗死亡4例,手术治疗死亡1例.结论对早期瘘或吻合口瘘小及全身条件好的患者,可积极开胸行二次食管重建,否则,应行以胃造口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食管癌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食管癌切术后患者胸廓弹性下降,肺组织弹性纤维减少,肺活量降低等因素,患者在术后往往会存在排痰困难的现象,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现报告如下.
-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食管癌切除术临床操作规程
根据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优化针药复合麻醉和镇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的子课题之一--"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食管癌切除临床研究"的结果,特制订出下列技术操作规程.
-
食管癌术后2种胃管固定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目的 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胃管固定的效果.方法 将39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的患者按胃管不同的固定方法分为2组:实验组195例,对照组195例,观察2组患者胃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胃管脱落发生率分别为10.26%,17.44%,2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低.结论 采用胶布加系带双重固定胃管的方法可以减少胃管脱落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根治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1].我科自1992年1月~1999年11月共施行203例经胸行食管癌切除术,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6例,经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后,有4例病人治愈出院,死亡2例,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
1例重症糖尿病伴精神分裂症患者食管癌术后的护理
1999年我院对1例重症糖尿病伴精神分裂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在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下,康复出院.报道如下.
-
食管癌手术细管状胃制作及术中肠内营养通路的建立
目的 介绍食管癌手术中细管状胃代食管技术及手术中经鼻或经皮穿刺方式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方法 我科从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对就诊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两切口及三切口手术)采用传统管状胃代食管技术,2006年5月至2009年11月对就诊的食管癌患者采用细管状胃代食管技术,所有食管癌患者均进行术中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改进的细管状胃代食管组患者术中管状胃长度较满意,器械吻合操作顺利,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食管癌切除术的处理中,胃大弯侧细管状胃的使用,能提供器械吻合的便利,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有利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展.
-
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再手术12例分析
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9.5%[1].狭窄后不能正常进食,严重时流质饮食亦感困难,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自1982-01~2000-12共施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228例,出现重度吻合口狭窄12例,其发生率为5.26%,我们对12例颈部食管胃吻合口重度狭窄的患者均实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管状胃重建食管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胃是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重建常用的替代器官,食管残端与胃吻合是目前食管癌切除术中普及的手术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胃距离食管近,取材方便,有足够的长度,血供良好,但是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就是这类患者多为高龄,心肺储备功能较差,特别是许多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加之术后胸胃占据胸腔较大空间压迫肺组织及心脏,引起呼吸循环功能的减退,同时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等),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
食管癌合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例
患者男,70岁,因“间断吞咽不.、呕吐1个月余”于2012年7月5日由门诊收住我科。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反复于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为当时所进食物,间断伴胸骨后、上腹部胀满隐痛、呃逆嗳气,症状逐渐加重,于20 d前开始间断排黑便,体重共下降约5 kg。患者既往无长期饮酒史、未到过疫区,无长期服药史;其父亲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去世。查体:T 36.5℃, P 80次/min, R 18次/min, BP 100/60 mm Hg。巩膜轻度黄染,胸骨后、上腹部压痛,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3.2×109/L,RBC 3.2×1012/L,Hb 88 g/L,PLT 77×109/L。便常规:黑便;便潜血:阳性;肝功能:ALB 32.6 g/L, GLO 32.2 g/L, TBIL 53.3μmol/L, DBIL 24.3μmol/L, IBIL 29μmol/L, AL 84 U/L, AST 92 U/L, GGT 471 U/L;乙型肝炎五项:HBsAg、HBeAb、HBcAb 均阳性;HBV DNA 3.5×103/L;凝血功能:PT 22.7 s,APTT 49 s,纤维蛋白原:1.8 g/L;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均阴性;ANA、AMA等均阴性。心电图、胸部正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食管下段局部密度较实、管腔扩张。上腹部超声:慢性肝损害,门静脉增宽(内径约1.6 cm),腹水,胆囊炎;上腹部CT:肝硬化,肝周少量积液,胆囊炎并胆汁淤积。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中段局限性狭窄。胃镜:食管肿物(距门齿32 cm以下管腔狭窄),镜身通过有阻力,无法进入胃腔,可见不规则肿物向腔内生长,质硬、脆、易出血,取活检3块;病理:(食管黏膜)慢性炎症,鳞状细胞增生,灶性细胞异性。患者入院后嘱其禁食水,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止血、降门脉压、保肝、利尿、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为进一步明确病情,换用经鼻胃镜检查:食管肿物(取活检4块),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食管炎,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见图1~2。病理:(食管黏膜)(中段)鳞状上皮细胞癌。诊断明确:食管癌(鳞状上皮细胞癌)、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等。因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是食管狭窄扩张得禁忌证,为避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及危重并发症的发生,未行食管狭窄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治疗;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C级、血小板较低、凝血功能障碍,不能进食管癌切除术;故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患者出院时病情尚稳定,胸骨后、上腹部胀痛减轻,恶心呕吐缓解,小便基本正常,停止排黑便,移动浊音阴性,双下肢水肿消失。病情稳定后出院。向家属交代病情,预计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上述症状可能再次复发。
-
胸导管损伤诊断与治疗
胸导管损伤主要并发于食管癌切除术,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9%~2.0%.各种胸部手术都有因损伤胸导管而并发乳糜胸的可能.1983年8月至1998年10月我院共行食管癌手术875例,术中发现胸导管损伤12例,术后发生乳糜胸6例,外伤胸导管损伤致乳糜胸8例.现报告如下.
-
老年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病因及治疗
1994年2月至2004年5月,日照市人民医院共行60岁以上食管癌切除术620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15例(2.4%),现分析报告如下.
-
92岁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九年随访一例
患者男性,9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余,于1996年4月入院.纤维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5~40 cm处管腔狭窄,黏膜糜烂,触之出血,诊断食管癌.入院后经充分的术前准备于4月25日经左侧开胸行食管癌切除术,术后恢复较顺利.病理报告:食管鳞状细胞癌.
-
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95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并不行胃底重建术,观察组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上消化道压力和反流性食管炎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食管体部静息压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与正常组胃静息压比较,P>0.05;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53.19%明显高于观察组16.67%,P<0.01.结论:在早期无周围外侵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能够保持胃正常泌酸、运动和排空功能,在提高手术疗效和改善预后方面意义重大.
-
胸、腹腔镜食管全系膜切除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特点以及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食管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esophagealexcision,TME)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5月106例资料完整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为胸、腹腔镜食管TME组(45例,2011年7月~2012年5月)和胸、腹腔镜非食管TME组(61例,2009年7月~ 2011年7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清扫淋巴结个数、阳性淋巴结个数及阴性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 结果 与非TME组相比,TME组手术时间长[(251.3±27.9) min vs.(235.4土33.6)min,t=2.574,P=0.011],但术中出血少[(136.4±32.6)mlvs.(197.1土66.2)ml,t;=-6.202,P=0.000],2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TME组清扫淋巴结组数明显高于非TME组(10.5±1.5 vs.7.1±1.2,t=12.959,P=0.000),清扫颈段、胸段、腹段食管系膜淋巴结总数明显高于非TME组(P均=0.000),清扫食管系膜阳性淋巴结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809).术后30天内出现近期并发症29例(27%),2组差异无显著性[27% (12/45) vs.28% (17/61),x2=0.019,P=0.891]. 结论 食管癌胸腔镜下食管全系膜切除是安全的,且淋巴结清扫可能更彻底.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现状
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因可根治性切除肿瘤和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而成为食管癌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自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首例食管癌成功切除以来[1],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从单纯的食管癌切除到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从常规开放手术到腔镜微创手术的演进过程.因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使食管癌的微创手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及应用,出现了多种食管癌微创手术方法,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meta分析表明,胸、腹腔镜联合术式显示出了微创方面的优势[2].本文就这一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消化道的重建、淋巴结清扫、并发症、疗效及预后、学习曲线以及优缺点综述如下.
-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现状及评价
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手术克服了传统胸部长切口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诸多缺点,顺应了21世纪外科手术趋于微创的潮流,逐步得以应用和推广.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早期VATS食管癌切除术在技术上无明显进展而遭受很多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
纵隔引流治疗微创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瘘3例报告
食管气管瘘是食管切除重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术后死亡和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尽管其发生率不高,但治疗困难,目前多采用覆膜食管支架封堵治疗,手术修补瘘口创伤大,成功率不高。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多采用颈部吻合,吻合口位置高,一旦发生食管气管瘘,常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覆膜食管支架封堵治疗要求瘘口的位置距门齿的距离>19 cm[1],不适用于颈部吻合口瘘。2012年6月~2013年8月,我院共完成微创食管癌根治术61例,术后发生食管气管瘘3例,采用纵隔引流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例均治愈,现总结报道如下。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胸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是早期食管癌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心肺功能欠佳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它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疼痛轻、有效保护胸部生理完整性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的新型微创手术[1].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开展尚不多,我院2009年12月以来对50例食管癌成功进行了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