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馨香幽幽的“香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文化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孟子说: “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他认为人类对香的喜爱是出于本性的需求,与生俱来的.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燎”、 “香”、 “鬯”等字的记载,说明人类社会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香料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了.
-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美轮美奂的簪
中国古代常见的女性头饰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等,都是古代女子美化发髻的工具.这些首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女子对于修饰、审美的情趣.而在这其中,发簪的使用具代表性,更好地体现了女性首饰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簪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祖先使用发簪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出土的殷商时期文物中,发簪就已经显现了它远古的身影.
-
彭祖其人与养生长寿
彭祖(即老彭)是我国殷商时期的一位长寿之星,史籍和传说都说他寿命极长,有的说他活了三、四百岁,有的说他活了七百岁,而更多的说是他活了八百岁.
-
五行相互作用与五元素布尔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
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商时期,古中国人就意识到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事物可以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的元素加以概括,所谓"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
解密中医香疗密码
中国的芳香疗法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紫(柴)"、"燎"、"香"、"鬯"(芳香酒)等字的记载.周代已有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到了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麝香、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隋唐时盛行于皇宫,杨贵妃以鲜花沐浴,到了清代官府大家多习惯于香疗,《红楼梦》中的冷香丸、玫瑰清露就是两个名贵的香疗方.
-
中国古代预防医学的成就
在一些人的意识中“预防”一词是西方医学的专利.即使在一些医界同仁中,也很难把“预防”与中国古代医学联系起来.事实上直至明代中叶我国传统医学在预防领域一直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其成就以今日的科学水平来衡量仍不失先进之处.1.先进的预防思想预防思想的建立是源于对传染病的认识.《内经》即明确认识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疫”者,疾病之至如役使然,言其流行传染之势.“病状相似”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特征.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年”的记载.
-
夏季养生重在护"阴"
养生之道,乃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中医强调防患于未然.早在殷商时期,保健防病的意识已经萌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养生、预防多有论述;但从医学角度开始深入探讨,早也是经典的医学著作当属<黄帝内经>,其中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霜桑补益保健康
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在中原大地上栽植了桑树.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桑”“蚕”等字,《资治通鉴》中描述陇南一带富庶的原因时写道:“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陇右地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要冲、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古代河西地区,自西汉时期植桑养蚕及丝织技术传入后很快得到长足发展,至魏晋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隋唐时期又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展现着我国的宗教、信仰、经济、礼俗等,影响着国人的生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