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析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母爱替代护理法的运用
目的:探究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母爱替代护理法的运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新生儿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无陪护新生儿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研究,实施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爱替代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对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以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对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可得观察组评为优的有41例,良7例,总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调查统计两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可得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针对无陪护新生儿,在对其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母爱替代护理法可以获得理想的运用效果,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
输液风险防范护理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在输液过程中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接受输液治疗的新生儿82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新生儿输液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输液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治疗总时间、家长对无陪护病房输液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在输液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2.44%(1/41)比14.63%(6/41)、(3.24±0.98)d比(6.95±1.28)d],家长对无陪护病房输液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68%(28/41)比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在输液过程中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可以在大程度上保证输液安全,减少护患、医患纠纷事件,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提高家长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老年患者无陪护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思路.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有序的全程优质服务.方法:取消医院各老年病区患者自带的陪护为前提,以护士和护工密切合作服务为工作特点,实施老年患者住院无陪护的全程优质服务.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高效有序,病房管理整洁温馨,护理缺陷和意外伤害明显下降,护理人员职业荣誉感明显增强.结论:无陪护模式可以提高护士,护工的整体服务意识,直接促进老年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真正实现患者安心,家属放心.
-
绩效考核在无陪护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绩效考核在无陪护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按照绩效考核原则,建立一套较完善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工作量、满意度、星级考核、岗位系数和职称系数分别给予护理人员不同的绩效比例,并按照绩效比例进行奖金发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在无陪护病房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并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在无陪护病房中对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
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无陪护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下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的无陪护护理管理.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5月剖宫产产妇291例为对照组,实施责任制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由家属完成;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产妇292例为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日常生活护理由医院护工完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术前1d及术后第6天分别对产妇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4.34±1.63),(34.51±1.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60±1.43),(42.95±1.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22,25.25;P <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98.29%,高于对照组的9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P<0.05).结论 无陪护护理可缓解剖宫产产妇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
无陪护病房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对无陪护病房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为调整工作内容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需求调查表,对"无陪护"试点科室的112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活护理需求率前3位的分别是"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并设法解决您睡眠问题"、"护士在进行生活护理时给您适当遮蔽"、"为您提供可选择的菜谱和可口的饭菜";对专业护理需求率前3位的分别是"输液时,保证液体顺利通畅"、"保持病室的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护士指导您正确服药";对情感支持需求率前3位的分别是"护士随时询问您的主观感受"、"护士为您与家属沟通提供方便"、"护士与您交谈表情自然,面带微笑,礼貌待人".结论 在生活护理、专业护理、情感支持各项的需求度不甚相同,护士应根据需求的迫切度区别对待,在护理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以便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有侧重的护理,而不是依靠护理等级把工作模式化.
-
治疗性沟通系统在无陪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无陪护患者焦虑等症状的缓解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取样,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及临床一般沟通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临床一般沟通.结果 经过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为(32.26±8.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5,P=0.003).干预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65,P=0.018).结论 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有效地缓解无陪护患者焦虑等症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急诊抢救室无陪护护理实践
急诊抢救室是接收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专门科室,急诊患者有其特殊性,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为了加强抢救室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减轻患者负担,北京医院自2007年3月开始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无陪护抢救室,即无家属陪护的相对封闭式抢救室.实施无陪护护理过程中,笔者不断摸索和改进,完善管理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基础护理,不断总结与反馈,在抢救室无陪护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索出了一套抢救室管理的新模式.
-
家庭化护理模式在无陪护老年托养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家庭化护理模式在无陪护老年托养病房中的应用,提高托养老人在院期间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及家属的满意率.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132例72~96岁托养老人运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并评价其结果.结果:132例老人均有生理、心理方面的改善,家属满意率达98.7%.结论:家庭化护理模式的运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符合无陪护托养老人的身心需求.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心律失常患者中无陪护制度研究热点分析
目的 通过查阅无陪护护理制度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无陪护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无陪护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为医院推行无陪护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从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关于无陪护制度的文献.使用NoteExpress 3.0软件和Bicomb 2.0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分布情况;使用SPSS 22.0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457篇,获得高频关键词29个,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得到无陪护制度五个研究热点方向.结论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无陪护制度在产科、老年病科、骨科、烧伤科、精神科应用较多,结合护士能级划分取得良好应用效果,无陪护制度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
优质护理应用在无陪护新生儿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总结无陪护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医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48例患儿入院后接受10 d优质护理,评价对比不同护理应用后患儿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度、护理基础工作、病房管理、护理知识健康教育、对患儿关怀、技术水平以及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护理方法,无陪护新生儿应用优质护理,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
长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长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13年6月~2016年6月,研究对象:600例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纳入研究样本,然后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300)和试验组(n=300),参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则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参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ADL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高(P<0.05).此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于长期精神分裂症发作患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无陪护老年患者的心理剖析及心理护理
探讨无子女陪护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有效护理方法,笔者从事老年病科工作十年余,总结上千例无子女陪护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从剖析患者心理,疏导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上千例老年病人通过心理护理达到佳治疗状态。加强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增强老年病人战胜疾病信心,达到早日康复目的。
-
对心血管内科病房实施无陪护护理服务情况的调查研究
无陪护护理服务在我国内科病房内逐渐开始实施,其在为住院患者提供安全、全面、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也慢慢体现出了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本文旨在调查研究目前无陪护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病房临床护理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并探讨无陪护护理给内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以及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的利与弊.
-
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病房采取“无陪护”护理所产生的风险因素及其改进措施,为临床护理新生儿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新生儿病区可能构成风险的因素。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发生护理管理缺陷的概率与之前相比明显降低,前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护理进行管理可大大减少护理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问题,大大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母爱替代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母爱替代在无陪护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母爱替代方法护理无陪护新生儿.结果:采用母爱替代方法护理的新生儿哭闹时间明显缩短,呼吸由急促变平稳,睡眠渐安稳.结论:通过对新生儿进行母爱替代护理,使得新生儿从护士那里得到母亲般的呵护和依赖,新生儿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脑外科无陪护病房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脑外科无陪护或陪而不护的病房管理模式.方法:组长负责制,量化式生活照顾个性评估表,评估患者需求,无陪护或规范化1人陪护制.结果: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顾与个性化生活护理相结合,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达99.2%,无1例患者自请陪护人员.结论:基础护理到位,生活照顾周全,不再需要家属生活护理,家属自动离开病房或陪而不护,达到无陪护病房管理的目的.
-
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讨论对新生儿病房采取“无陪护”护理所产生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解决办法进行研究、试行和改进。方法:针对新生儿病区可能构成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风险管理实施之前发生护理缺陷的概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之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显著低于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病区护理进行管理可有效规避相应风险并减少护理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问题,使新生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加满意。
-
五常法在眼科无陪护患者的护理管理
运用五常法对眼科无陪护患者规范管理人、物、空间。使病房温馨整洁,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实行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改变护理人员管理观念。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空间,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有序的全程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及满意度。
-
亲情护理在住院无陪护老年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亲情护理在住院无陪护老年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士进行护理,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创建“老年健康活动角”,比较实施前、实施6个月后病区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亲情护理实施6个月后,患者对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认为亲情护理模式是一种比较系统的护理方法,能满足其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更好的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