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疳退热散治疗小儿疳热104例
疳病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引起的一种内伤性病症.临床表现以五心燥热,形体消瘦,饮食异常,烦躁不宁,面黄发枯,大便不调为特征.病久则易合并其它疾病而危及生命,所以古代医家把疳病列为儿科四大要征(痧、痘、惊、疳)之一.
-
加味玉屏风散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6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4月成都会议,不同年龄每年上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来决定.本组共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分布《3岁29例,3~5岁8例,5~7岁6例,》10岁3例,婴幼儿占63%.其中8例配合注射了两种球蛋白针300mg,每月1次,共3次.5例服用了黄芪精口服液10ml,1日2次.2例加用了转移因子针,每周1次,每次2mg,肌肉注射,连用5周,发病原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调护失宜或用药不当,少见风日等有关.治疗期间,若再次外感,适当加用抗生素或随症加减.
-
婴幼儿腹泻126例的饮食护理体会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高,严重者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其发病原因除胃肠道受细菌、病毒感染外,当喂养不当,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定量,食物数量变化较多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乳糖酶位于小肠黏膜上皮锯状缘的顶端,主要作用为将进入小肠的乳糖由双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而迅速在小肠内吸收转运[1].乳糖酶缺乏时,婴幼儿常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也可出现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
-
婴幼儿坏血病30例诊治分析
婴幼儿坏血病是由于出生后喂养不当、维生素C摄取不足所致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局部出血、关节处肿痛、活动障碍,在我省牧区多见,笔者总结了近5年收住治疗的30例坏血病患儿,报告如下.
-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体会
小儿厌食症为小儿科及中医科常见病之一,笔者以自拟健脾消积饮治疗该病,疗效满意.1病因病机该病病因,一是喂养不当,过食生冷,或肥甘厚味,嗜食零食,或偏食而致饮食积滞;二是吐泻之后,或大病久病,脾胃受损,受纳运化失职.病机是脾失健运,胃失和降,食滞为积,久积成疳.或食滞致虚,或由虚而积,总属虚实夹杂,脾胃失和而病.
-
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32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多种不同原因导致,如喂养不当、蛋白质吸收障碍、肠道感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在短时间内即出现脱水症状,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案不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就我科新生儿病区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共收治新生儿腹泻病人86例,其中经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32例,占37.2%,现将这32例RVE进行回顾性分析.
-
1岁幼儿患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1例
1病例资料患儿女,1岁零12天,汉族,因腹泻17天伴呕吐6天入院,其母述患儿于17天前因喂养不当后出现腹泻,每日4~6次,呈黄色蛋花汤样便,带少量粘液,量中等,无脓血便,曾在外院住院治疗12天,诊断肠炎,先后静滴氨苄青霉素注射液、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抗炎、补液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近6天患儿无明显诱因腹泻加重伴呕吐,精神、饮食差,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迁延性肠炎收住我科.病程中无发热、抽搐等.体检:体温36.
-
新生儿低血糖症5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是窒息、早产、低体重、感染、出血、喂养不当等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掩盖,易与新生儿其他疾病相混淆,不易发现,持续的低血糖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因而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极为重要.我们总结50例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资料,对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探讨,并对医源性高血糖的预防作了初步分析.
-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为儿科常见病.多由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脾元受亏、气机失利等因素而导致消化不良及慢性营养失调.临床常见为不同程度的大便稀溏、肚腹膨胀、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疲惫等症状.
-
冯氏捏积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病的远期疗效探讨
遗尿病作为小儿常见病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此病,西医主要采用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的方法[1],治疗药物主要为盐酸丙米嗪。行为干预在小儿遗尿病治疗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2]。笔者通过观察门诊及病房收治的遗尿患儿,认为在该病中脾肾两虚证相对于其他证型更为多见。这可能与小儿生理的脾常不足,肾常虚有关[3]。先天肾气不足可致后天脾虚,或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等因素影响后天之脾,脾虚失于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而致脾肾两虚,气失固摄,膀胱不固而致遗尿。基于此,笔者应用冯氏捏积疗法配合中药治疗脾肾两虚证的小儿遗尿病5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就冯氏捏积疗法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病的远期疗效探讨如下。
-
消化道疾病第3讲小儿上消化道病所致呕吐
呕吐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不仅见于消化道疾病,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疾病.本文不涉及广泛的呕吐鉴别诊断,而仅限于消化道病,而且不包括由于喂养不当、饮食无规律等引起的呕吐,将要介绍一些胃肠道的非感染性病.呕吐可见于上、中、下消化道疾病,其中以上消化道病为多见,故以此为重点.
-
面色苍白2个月,全血细胞减少
1 病历摘要患儿,男,8个月.因2个月来面色日益苍白而住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生后采取母乳喂养,6个月略添加米粥,未加用其他辅食,也未补钙剂和维生素D.生后健康状况尚可,仅发生过几次上呼吸道感染,但因喂养不当,经常发生腹泻.近2个月家长发现患儿面色苍白而来医院门诊.
-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
几年来,我们自拟健消开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均为儿门诊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12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均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臌,有喂养不当史(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及偏食等).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厌食等.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小儿厌食症诊断标准.
-
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96例
笔者自1998年~2001年采用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96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6例,均为门诊诊治患儿。男50例,女46例;1~3岁14例,4~7岁53例,8~12岁29例;独生子女88例,占91.7%。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即:①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②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⑧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
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68例
笔者自1994年2月~2000年12月,选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6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8例中,男23例,女45例;年龄1~3岁14例,3~7岁24例,7~12岁20例,12~14岁10例.诊断依据为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临床症状为不欲进食,甚至拒食;口干喜冷饮,甚至每食即欲饮,舌淡红,苔薄自.
-
异功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50例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病症.病因主要是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2008年-2010年笔者用异功散加减治疗小儿厌食5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
发烧治疗靠医生,调护靠家长
宝宝为何会发烧?中医认为,发热可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小儿形气末充、腠理疏薄、卫表不固,加之冷热不能自调,易为六淫之邪及疫病之气侵袭,而成外感发热,此类发热一般发病较急.若小儿喂养不当,或先天不足、久病伤阴,则会造成乳食积滞、气血虚弱,日久可致脏腑功能失调,继而出现内伤发热.
-
喂养不当可引起婴儿腹泻
关键词: 喂养不当 -
护理新生儿的5个关键
宝宝出生后至28天,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宝宝经历了内外环境的突然变化,机体内部也发生了相应的巨大变化.只是新生宝宝的脏腑功能未曾发育健全,精神发育也还处于稚嫩状态,机体调节功能不足,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所以新生宝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这一时期的保健护理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此稚嫩的新生宝宝,爸爸妈妈应该怎样用心护理呢?1.选择适合宝宝需求的喂养方式.毫无疑问,宝爸宝妈好选择母乳喂养宝宝.国际营养机构认定:母乳富含适合小宝宝身体需求的多种营养素和免疫物质,还便于宝宝消化吸收,因此宝宝稚嫩的脾胃愿意接受母乳.宝宝喂养的奶量安排需因人而异,宝宝吃得饱睡得香便是宝宝理想的奶量.如果宝宝睡不踏实、经常哭闹,父母要认真分析是否与喂养不当有关.
-
婴儿湿疹的护理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发生在2岁以下特别是1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皮肤病.据统计,发病率为1%~3%[1].加强婴儿湿疹后的护理对提高婴儿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1 婴儿湿疹的诱发因素湿疹病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有遗传过敏体质的婴儿往往易于患湿疹(1)婴儿湿疹和喂养不当有关系,如吃母乳的婴儿,在母亲吃大量的牛奶、鸡蛋、鱼虾后,婴儿容易诱发湿疹;(2)除却遗传方面,环境因素也是婴儿患湿疹的一个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