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泌体在唇腭裂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俊伟;李玮;杨学财

    唇腭裂是先天性口面裂畸形的常见类型,危害严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参与参与细胞间通讯及物质传递的一类囊泡样小体,其内包含的miRNA单链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影响信号通路的传导.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唇腭裂患者体液中水平无明显改变,但外泌体内miRNA的表达有明显不同,胚胎时期miRNA在颌面部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唇腭裂的发生有关.本文对外泌体研究在唇腭裂领域的发展进行综述.

  • 凋亡的肿瘤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癌中的作用

    作者:杨天华;李永海;李正红

    细胞外囊泡(EVs)是由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的球状膜性囊泡;凋亡的肿瘤细胞产生的囊泡(Apo-EVs)(凋亡小体)包含了众多的生物活性分子和细胞器,介导了肿瘤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参与了肿瘤的生长过程.本文就Apo-EVs在癌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同时亦介绍了Apo-EVs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作为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以及作为药物的输送载体.

  • TGF-β1和IL-10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聪;张青宜;郭子宽;王恒湘

    目的:探讨TGF-β 1和IL-10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免疫调控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扩增人脐带来源的MSC,分别用TGF-β 1和IL-10处理72h,提取上清中MSC-EV.应用BCA法测定提取EV的总蛋白含量,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V的形态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EV表面标志物以鉴定MSC-EV.在ConA刺激后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处理方法获得的EV,培养72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NC的凋亡,以及CD4+CD25+/CD12T调节T(Treg)细胞比例.应用CBA试剂盒和EUSA试剂盒检测培养PBMNC上清以及MSC-EV中IL2,IL4,IL6,IL10,IFN-γ,TNF-α,Th17A和TGF-β1的含量.结果:不同处理后的EV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均呈现特征性杯口状膜样结构,均表达CD9,CD44,CD63及CD81.TGF-β1处理后MSC-EV促PBMNC凋亡的能力明显增强(P<0.01),不同处理后EV均可以提高Treg细胞比例.MSC-EV可以提高PBMNC培养上清中IL-10的含量,TGF-β 1处理MSC-EV共培养后的PBMNC上清TGF-β 1含量较未处理组明显降低(P<0.05).TGF-β 1处理后的MSC-EV样本IL-6含量显著升高,TGF-β1含量降低.结论:TGF-β1处理后MSC-EV的免疫调控功能发生改变,其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阐明.

  • 肿瘤液体活检的进展及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少华;刘毅;刘兵;江泽飞

    恶性肿瘤是异质性明显的人类疾病,通过分子诊断指导患者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共识.然而,肿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及组织标本不易获取的现实使液体活检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凸显.可用于液体活检的材料主要有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及细胞外囊泡等,它们各具优缺点,可以互为补充,准确、全面地反映肿瘤的特性,更好地指导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本文将详述液体活检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以此阐明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 细胞外囊泡与缺血性卒中

    作者:蔡晋;资文杰;刘新峰

    目前,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的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通过水平转移母体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参与细胞间通讯并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物学功能.EV介导的细胞间通讯与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逐步成为卒中防治研究的热点.本文就EV内含物的分子组成与生物学功能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 乏氧诱导的A549细胞外泌体特征及其对放射抗拒性的影响

    作者:朱传东;王礼学;王国相;魏娟;张启佳;徐瀚峰;童金龙;郑勤

    目的 收集乏氧和常氧条件下人肺腺癌A549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观察常氧下A549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后对X射线敏感性及侵袭性的变化.方法 分别在乏氧(1%O2)和常氧条件下(21%O2)培养A549细胞,超高速离心法收集在细胞分泌的常氧外泌体(N-EXO)和乏氧外泌体(H-EXO).NanoSight检测外泌体数量,扫描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外观和大小.蛋白印迹检测外泌体蛋白CD63.CCK8检测细胞对X射线的耐受性.荧光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对PKH67标记的外泌体的摄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加入不同的外泌体后细胞侵袭和侵袭性变化,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二种外泌体对细胞放射抵抗性的改变.结果 每ml细胞培养液中H-EXO的数量增多.H-EXO和N-EXO均呈现出典型的环饼状,H-EXO直径变小,粒径分布在30 ~ 200 nm,小于N-EXO的粒径(50 ~220 nm).H-EXO和N-EXO的CD63表达无明显差别.乏氧条件培养的A549细胞接受2 GyX射线后,细胞的增殖水平在4和6d时远高于常氧条件下的细胞.PKH67绿色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分布在细胞内部.12、24、48 h后,H-EXO组细胞划痕宽度远小于N-EXO组(t=2.96、6.76、3.35,P<0.05).H-EXO组细胞穿膜细数量大于N-EXO组和对照组(t=4.84、7.88,P<0.01).H-EXO组上清液中MMP2(t =4.70、3.21,P<0.05)和MMP9(t =5.61、3.76,P<0.0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N-EXO组均明显增高.对照组、N-EXO和H-EXO的Do值分别为2.614、2.552、4.850.H-EXO较N-EXO可以明显增强A549细胞的放射抵抗性.结论 乏氧条件下,A549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数量增多、粒径变小,乏氧外泌体可以促进常氧细胞的侵袭性,并且能够增强细胞对X射线的耐受性.

  • 外泌体在再生修复及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愚弟;白云;任静;韩岩

    如何修复各类疾病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是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干细胞凭借其分泌活性生物成分的功能,成为治疗中的主力.其作用机制是其旁分泌作用可调节再生修复能力.这种分泌型再生环境的重要构件就是外泌体——一种直径为40~150 nm的囊泡物质,可介导蛋白质和核酸跨细胞界限的转移运输.本文对基于干细胞的修复如何向外泌体过渡,以及外泌体的各种功能和机制进行综述.

  • 细胞外囊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尼菲拉·甫拉提;穆叶赛·尼加提

    细胞外囊泡是指在细胞外空间中释放的由脂质双层结构组成的内含可溶性物质和核物质的囊泡.细胞外囊泡包括凋亡体、外泌体和微粒.细胞外囊泡起源于不同种类的细胞,可作为生物信息传递的调节器作用于细胞局部及远程调控.研究表明,循环血中由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的细胞外泡囊有潜在的生物信息价值,可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用于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细胞外囊泡积聚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主要影响炎症、增殖、血栓形成、钙化和血管活性反应等生物学途径.虽然在我国10余年前就已开展了对细胞外囊泡的研究,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归纳了目前关于细胞外囊泡,尤其微粒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相关新研究.

  • 细胞外囊泡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方程远;魏云巍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分泌到细胞外基质的具有膜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其被认为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沟通的"桥梁".EVs包括外泌体、细胞微泡及凋亡小体,能够运载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等多种物质,并能将这些物质转运到靶细胞.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均会产生EVs,EVs在多种肝脏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胆相关恶性肿瘤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了解EVs产生、分泌的过程,运载的物质以及与靶细胞的信息交流,将为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 细胞外囊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科辉;郭润民;梁伟钧

    近,细胞外囊泡已成为在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公认的重要成员。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微粒和凋亡小体,大多数分泌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细胞外囊泡可以作为在人类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或工具。心血管疾病无疑是其中热门和快速增长的细胞外囊泡研究领域。然而,在有关不同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细胞外囊泡有时可以发挥不同的生物效应。因此,这些囊泡到底对心血管健康是有益或有害似乎还存在疑问。在这篇综述,笔者将介绍细胞外囊泡和概述其在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学作用。

  • 外泌体在COPD发病机制及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韵鑫;张景熙;白冲

    外泌体是一种由活细胞分泌的直径在5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包含DNA、mRNA、微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等各种细胞内成分.外泌体在细胞内的信息交流影响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吸烟可以导致外泌体释放,并被认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外泌体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对其在COPD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外泌体有可能成为诊断与治疗COPD的潜在新型生物标记物.本文就外泌体的结构特征、功能特点及其在COPD诊疗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 细胞外囊泡研究新进展

    作者:王琎;陈建英

    背景:细胞外囊泡是细胞旁分泌产生的一种亚细胞成分,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外泌体、膜微粒及微囊泡等均在其范畴。
      目的:就细胞外囊泡定义分类、形成释放过程、分离鉴定方法、生物学意义及其在临床疾病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在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关键词为”Extracel ular Vesicles,exosome, microvesicle,microparticle”及“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微囊泡、膜微粒”。检索时间为2006年7月至2016年8月。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44篇文献。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能产生细胞外囊泡,其中含有脂质、蛋白质、核酸(DNA、mRNA及microRNA、lncRNA、circRNA等noncodingRNA)等多种母细胞来源的生物活性成份,这些信息物质包裹在囊泡中或携带于膜上。他们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细胞间信号通讯、细胞存活与凋亡、血管新生、血栓形成、自噬等,在生理状态维持及疾病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定类型的细胞外囊泡有望成为辅助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新分子标记物;在抗肿瘤治疗、再生医学、免疫调节等方面也有着广阔前景;能为干细胞治疗非细胞途径开辟新路径;有可能作为疫苗或药物的天然载体为临床治疗带来福音。细胞外囊泡分泌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生物学功能变化的具体成分及其信号通路尚在研究中,以研究miRNA者为主,近年来lncRNA、circRNA开始成为新星逐渐走进学者视野。

  • 细胞外囊泡与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王江瑜;王志鑫;樊海宁

    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膜结合小泡,能够选择性地富集特定蛋白和RNA,介导细胞间通讯.因此,EV具有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治疗靶标和传递载体的潜力.总结了EV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癌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肝脏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强调EV在未来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尿液细胞外囊泡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徐咏;郑磊

    细胞外囊泡(EV)是机体内细胞在向外出芽和细胞膜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微小囊泡,内含特异性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因此有望成为临床疾病新型标志物.EV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各种体液中,其中尿液是研究EV的良好对象,具有标本量充足、标本易得且无创等特点.尿液EV内容物是潜在的疾病标志物.文章对尿液EV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了综述.

  • 细胞外囊泡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马发鑫;王启仪;沙卫红

    细胞外囊泡(EV)内含有细胞相关的蛋白质、RNA和DNA等重要分子,在细胞间信息交流、调节免疫反应、传递物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肠道中,EV由肠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分泌.目前研究显示EV与肠道病原体感染、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先天性巨结肠、化学治疗所致肠炎等的发病机制有关,是肠道疾病诊断潜在的新型标志物,也是肠道疾病新的潜在治疗手段.该文对EV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对肠道疾病潜在的诊治价值作一综述.

  • 寄生虫细胞外囊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沈辉;刘春英;赵玉敏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旁分泌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性小囊泡,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均可以产生并释放细胞外囊泡,外泌体(exosomes,Exo)、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等均在其范畴,作为细胞间信号传导的重要方式,其功能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 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在多种寄生虫中均能分泌,且广泛参与虫体感染宿主及致病的生理过程,有望成为相关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或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对主要的致病寄生虫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及其生理功能进行综述.

  • 细胞外囊泡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寒

    勃起功能障碍(ED)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疾病.其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及心血管疾病等有关.目前存在多种治疗ED的方式,包括口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s)、经尿道给药、低强度体外冲击波、海绵体注射治疗、真空负压吸引及假体植入等,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概念在医学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在损伤修复领域,干细胞治疗方兴未艾,然而关于其疗效发挥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

  • 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组织修复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筑昕

    脂肪干细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旁分泌作用密不可分.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外囊泡结构,是细胞之间通讯的新机制.近年的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是干细胞旁分泌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介导其促进组织再生.外泌体的应用为组织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本文对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肺癌中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欢;葛春蕾;宋鑫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旁分泌产生的一种亚细胞成分,主要分为外泌体(exosome)、微囊泡(microvesicle)两种类型,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可分泌EVs.肺癌细胞分泌的EVs参与肺癌生物学功能和肿瘤微环境调节,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由于EVs包含的物质及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其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作为免疫调节剂、化疗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本篇综述主要介绍肺癌中EVs研究的进展,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 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外囊泡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特征

    作者:黎力;曾韬;叶誉胜;王越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方法抽提的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外囊泡的差异和特点,探寻组织中细胞外囊泡的分离纯化方法,为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外囊泡的功能和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对肾脏、前列腺、皮肤和胃4种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细胞外基质悬液,分别采用Qiagen外泌体抽提试剂盒、SBI外泌体抽提试剂盒及超速离心法(UC)抽提细胞外囊泡,然后使用ATS粒度分析仪qNano技术检测细胞外囊泡的粒径和浓度等.结果 采用3种方法对4种组织的细胞外基质悬液进行抽提,均可获得纯化的细胞外囊泡,主要囊泡类型为外泌体.不同组织中细胞外囊泡粒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粒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质量组织中均以UC抽提得到的细胞外囊泡浓度高,与另外2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间比较,以前列腺和肾脏获得的细胞外囊泡浓度较高,而胃和皮肤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组织中均以UC抽提得到的细胞外囊泡浓度高;不同类型组织微环境中存在的细胞外囊泡的浓度有差异.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