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我院近年来购置了电动直立床、减重步态训练器、平行杠、砂磨板、手指肌力训练器等一系列康复器材,先后选派三名护士分别利用半年时间到省外康复中心进修学习系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并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08例报告
本院自2003年1月~2007年2月共收治2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辅以药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
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疾病的研究与应用
脑卒中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发病率,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康复治疗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主要对康复治疗技术在脑卒中疾病中的价值展开了综述.
-
康复专业班主任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在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高校班主任对大学生的学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引导非常重要.通过班主任的言行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需要从多方面习得,更需要创新,这样才有利于与未来的职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本文从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角度分析了我校专业班主任配备的工作及意义,并从专业导师、专业定位分析、班风学风建设、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方面分析了班主任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期供同仁们参考.
-
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应强化团队精神培养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简称治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医学相关类专业,同时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学科,目前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很大.全国各个医学及医学相关类院校均先后开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招生及培养工作[1].我院于2005年依托附属太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成立康复医学系,开始治疗专业的招生及教学.在近3年的教学与康复临床工作中,笔者体会到满足现代康复医学工作的需要,更应在教学中加强治疗专业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
引用CAI技术进行康复医学教学
我校自1986年开展本科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教学工作,历经14年,在教学方法上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师讲授+薄膜投影+录像或幻灯片"的方式,虽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但由于本课程课时少(仅30课时)、内容多和涉及范围广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整地展示康复医学这门新学科的概貌.为增大信息量,改进教学效果,本年度我们引入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技术进行教学试点,即将康复医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图、文、像、动画以及活动影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和再现并通过人机对话,提高康复医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1].初步实践表明引用CAI技术进行康复医学教学十分必要和有效.
-
康复工程,方兴未艾
康复工程是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组成,是体现医疗康复思想的典型示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残疾的新定义,残疾就是人体功能和环境作用之间的消极因素.康复工程可以通过环境改造和辅助器具的作用,快捷有效地将消极管理转化为积极的关系,极大地提升医疗康复的作用,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值得引起所有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关于康复评定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特别是康复治疗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康复治疗教育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但我国高层次康复治疗学人才的培养始终滞后,特别是具备相当英语水平的康复治疗人才相当欠缺,难以学习国际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和进展.因此在康复治疗教育中逐步使用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中康复评定学在康复治疗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康复治疗学专业中康复评定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我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探讨.
-
我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状,提出专业发展对策建议.方法 调查、收集、分析专业相关资料和文件、报告,包括设置专业院校、招生、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教学改革等情况.结果 至2009年,全国有88所院校开设并招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各校之间专业建设水平差距明显.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4.8%,对口率为96.8%.具有康复治疗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比例仪为14%.结论 专业人才需求大,专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整体专业建设水平不高,办学模式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建议制定国家专业基本标准和教学规范;加快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扶持重点和精品项目,加强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设置评估机制和康复治疗师资格准入与执业注册制度.
-
创新与循证并进中枢与外周交融--ISP RM 2016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研究专题报道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发展,疾病后患者的功能康复与生存质量愈加为人们所重视。上肢及手的功能占据人体全部功能活动的60%以上,各类疾病和创伤所致的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日程生活、作业活动及社会参与。因此,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笔者于2016年6月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十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大会( the 10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ISPRM2016),了解到目前国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技术和临床研究的有关进展。本文将从中枢与外周的角度,归纳总结并分析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基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体验的研究
康复治疗技术作为医疗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阶段全社会对于康复治疗技术有着较大需求,医疗专业相关院校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学习中应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从而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提高康复治疗技术在现代社会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运动形态》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运动形态>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能力素质平台课程.但以往的<运动形态>课程存在一定缺陷,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笔者基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运动形态>的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
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疾病的治疗、恢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模式也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国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建立以家居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30张.
-
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评述
通过文献分析,简述了脑卒中康复的介入和终止时间、康复治疗机制,详细介绍了主要康复治疗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再学习法、减重步行训练、机器人辅助训练等,并分析了各种治疗技术的优点及不足,以便于临床更有效地结合利用各种疗法的优势,扬长避短,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为实现康复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
浙江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师资建设调查分析
近年来,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中残联和教育部为整体提升残疾人康复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人才专业化水平,进行了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我院参加了此项工作.
-
脑卒中失语的语言康复治疗技术进展研究
脑卒中失语是脑血管意外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脑部器质性损伤使原已习得的语言功能出现缺失,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辨识、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功能障碍.失语症的发病率比较高,大问题是语言交流困难.为使其大限度的恢复语言功能,需用适合的语言康复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文就当前相关的治疗技术综述如下.
-
关节松动术临床应用进展
关节松动技术是西方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技能之一,足一种以低速度、不同振幅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为治疗手段,以改善和恢复关节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为目的的被动手法操作技术.
-
脑病康复新模式:从治疗肢体到脑-肢体协同调控
脑部疾病是神经康复的主要病种,近30年来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脑部疾病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脑部疾病康复策略正在从初以肢体为靶器官康复(如神经发育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功能性踏车、机器人等),逐渐过渡到以脑部为靶器官康复(如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虚拟现实训练等).目前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脑部疾患的康复模式,即将脑和肢体作为共同的靶器官,利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同时或有序的不同时间组合,实现脑和肢体的协同调控,提高整体的脑病康复效果.
-
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探索了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认为《运动学》的课程设置是本专业改革的重点,并从构建以运动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计、应用教学技术、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制度、配备教学资料等,探讨运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康复医学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又是时代所需,我校已设立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本文分析了新的就业环境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并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