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脑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球囊成形术1例
患者女性,65岁,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2010年入院。CT:右侧颞叶、顶叶脑梗死。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及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开口狭窄,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外动脉参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首先行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栓塞及右侧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植入,分期全麻下行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行球囊扩张,扩张术后左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消失。术后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症状缓解。22个月后造影复查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正常,无再狭窄。
-
儿童烟雾病三例
例1 男,59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 d于2000年5月9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4℃,神智清楚,咽充血,右侧肢体肌张力较左侧略高,肌力Ⅲ级,巴宾斯基征右侧(±).脑脊液生化正常,白细胞40×106/L.脑电图:左半球波幅较右半球高,频率较右侧慢.头部核磁共振扫描(MRI):左额叶皮质区异常信号.考虑感染性病变(病毒性脑炎?),给予抗感染、脱水等对症处理,症状体征消失于住院后23 d出院.3个月后复查MRI:左额叶局部皮质萎缩,皮质下见斑点状软化灶;5个月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局部脑回萎缩,相邻左侧脑室前角受牵拉,左侧脑室体旁可见多个小点状流空信号影聚积,双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信号消失,双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部分信号缺失,基底动脉环周围可见异常血管影,符合烟雾病.随访2年,除偶有右侧肢体麻木外未发现其他异常.
-
大脑前动脉闭塞致胼胝体梗死二例
例1 女,60岁,因突发不能讲话、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尿失禁1 d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神志清楚,情感淡漠,感觉性失语,不能按医生指令完成动作,如伸舌、系扣等,但自发能完成上述动作,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精细、复杂及深感觉障碍明显,右下肢病理反射(+).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左尾状核头、胼胝体嘴、膝部、体部大片状等T1WI长T2WI信号病区,边界清楚.头部增强核磁血管造影(MRA):左前交通动脉、左大脑前动脉未显示(图1).入院后予降纤、抗凝等治疗,住院第 3周表情较前明显丰富,问话能答,自发语言流利,语量减少,行走自如.
-
经颅多普勒对1例脑干梗死早期血流变化的监测
患者男,42岁.患者1d前点烟时突发左手无力,烟卷掉落伴手抖,串电样麻木,同时左下肢发软走路不稳向一侧倾斜,同事发现其言语不利,3h后查CT未见异常.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次日上午右颈部剧烈胀痛,呈间断性发作,同时左侧肢体无力加重,完全性偏瘫入院.查体:Bp:120/80mmHg,嗜睡、言语欠流利,双眼左侧凝视麻痹,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低,双侧病理征阴性.急查头颅MRI示:右侧基底节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新鲜梗塞灶.入院次日查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ller,TCD)示:右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大致正常,脉动指数低于对侧同名动脉,颈动脉压迫试验证实由对侧供血,右眼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左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稍增快,右椎动脉流速正常.提示:右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后循环代偿前循环(见图1~图3).
-
红花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分水岭脑梗死56例
分水岭脑梗死是脑内相邻血管供应区之间的边缘带局部缺血性损害,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的边缘带,大脑中动脉皮质支与深穿支间的边缘带.
-
Moyamoya病(综述)
Takaku,Suzuki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首次描绘了Moyamoya病.多发于青少年.Moyamoya的意思是烟雾状,用来描绘在脑血管造影时呈现在颅底的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是以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起始部闭塞、狭窄为特征的血管病.Moyamoya综合征是指各种疾病引起的类似表现.包括遗传性疾病(神经纤维瘤病、dow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血液性疾病(镰刀细胞贫血)、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肿瘤(颅咽管瘤)、药物性和其他(多囊肾、放射病、外伤等)等.Moyamoya病曾经仅见于日本,但逐渐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特别是中国和韩国.Moyamoya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其明确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大部分病人表现为脑缺血症状,还有一部分病人,特别是成年人表现为脑出血.
-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一例
患者男性,70岁,农民,主因突发性意识不清11h,于2016年6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1h于田间劳作时突然出现意识障碍,跌倒,无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大小便失禁等,呼之不应,急诊入当地医院,头部MRI显示双侧额顶叶梗死,予抗血小板聚集和营养神经等治疗(具体方案不详),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转入我院.
-
异己手综合征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特征
异己手综合征(alien hand syndrome)为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不自主运动,初由Goldstein[1]在1908年进行描述,报告1例57岁的女性患者,存在左手失去主观控制的现象,死后尸体解剖证实为右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1945年,Akelaitis[2]又报告了1例癫癎患者,在行胼胝体完全切除手术后非优势手出现短暂性的、不自主的拮抗运动,明显干扰了优势手的自主运动,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对抗性失用(diagonistic dyspraxia)".
-
大脑前动脉发育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Willis动脉环变异普遍存在,在脑血管病病人中尤为显著,而大脑前动脉缺如是Willis前环常见的变异,也是导致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重要因素.应用脑血管造影研究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缺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影像特点.有助于清楚地了解前交通动脉瘤发病规律,从而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
烟雾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20例分析
烟雾病是一组以颈内动脉(ICA)末端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近端狭窄或闭塞、颅底形成异常血管网并伴广泛侧支循环形成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957年日本学者Takenchi和Shimizu首先发现并报道,现将我院20例急诊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后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为烟雾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分析如下.
-
TCD对甲亢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初步研究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病,有关甲亢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报道较少.现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对32例甲亢患者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32例甲亢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确诊病例,男6例,女26例.年龄18~50岁,平均27.0岁, 其中<20岁4例,20~40岁25例,>40岁3例.经颅多普勒采用美国EI公司生产的CDS-900型 TCD仪,用2MHz探头按常规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BA) 、椎动脉以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记录上述血管的收缩峰流速Vp,平均血流速Vm及舒张末期流速Vd,以MCA、BA作为研究对象.32例甲亢患者中以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Vp)高低进行分组,Vp>150cm/s为显著增高组,Vp在130~150cm/s为增高组,Vp在120~130cm/s为轻度增高组.
-
出血性脑梗死20例分析
临床资料:在20例出血性脑梗死(HI)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小62岁,大80岁,平均69岁。其中心源性脑栓塞16例,脑血栓形成者4例,合并高血压12例,高血脂症8例。 HI诊断前有4例于发病6小时内就诊,行动脉溶栓1例(应用尿激素酶10万U),静脉溶栓3例(应用尿激酶10万U 1例, 30万U 2例)。其余治疗为脑保护、自由基清除剂、促代谢等一般治疗。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扫描2次或2次以上确诊。 CT表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HI 18例,大脑前动脉HI 2例,中线移位6例。其出血程度按Ha-cke分型法,即: HI Ⅰ型沿梗死边缘小的斑点状密度增高; HIⅡ型为梗死区内较大的融合斑点影,无占位效应;脑实质血肿Ⅰ型血肿块不超过梗死区30%,伴轻度占位效应;脑实质血肿Ⅱ型血肿块大于梗死区30%,明显占位效应。结果为HIⅠ型4例, HIⅡ型8例,脑实质血肿Ⅰ型5例,血肿Ⅱ型3例。死亡3例,均为血肿型,其中经动脉溶栓者1例,静脉溶栓者2例。 HI发生时间短为4小时,长为10天。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加重6例,低热9例(无感染征象),偏瘫加重4例,病情无显著变化1例。 HI发生后均按脑出血治疗。 讨论: HI是1872年Liedll首次报道的病理现象。 1951年Fisher等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动脉性HI和静脉性HI,而前者多见,又称为红色梗死。多发生于在灰质,即大脑皮质及基底节,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常见为72~79%。据报道HI的自发率为7.5~43%,其中以心脏栓子致病者多约占85%。 HI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与再灌注损伤有关。当脑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后,局部血管远端因缺血、缺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当栓子迁移、溶解或血管再通或侧枝循环建立即出现血液渗出,血压高者血管破裂形成血肿[1~2]。因此人们将高血压(舒张压>100mmHg)视为HI危险因素,另外还包括脑水肿、年龄、意识障碍及溶栓剂量过大等。
-
大脑前动脉Al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l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120例.比较非前交通动脉瘤组与前交通动脉瘤组A1优势征发生率;比较非前交通动脉瘤与前交通动脉瘤Al优势征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起始部夹角;比较前交通动脉瘤中A1对称者和Al优势征者瘤体生长方向.结果 前交通动脉瘤组Al优势征发生率高于非前交通动脉瘤组(P<0.05),前交通动脉瘤与Al优势征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前交通动脉瘤组Al优势征者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起始部夹角大于非前交通动脉瘤组Al优势征者(P<0.05).前交通动脉瘤Al优势组瘤体向前上方向生长较多,前交通动脉瘤Al优势组瘤体向前上方向生长比例大于对称组(P<0.05).结论 脑前交通动脉瘤与前动脉Al优势征密切相关,在脑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发现前动脉Al优势征应高度重视.如患者出现Al优势征,致其生成前交通动脉瘤的因素为双侧大脑前动脉增大的A2段起始部夹角.前交通动脉瘤患者Al优势征瘤体生长方多为前上方.
-
右侧颈内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与双侧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1例
患者,男,16岁.因突发左侧肢体功能障碍3 h于2002年3月22日10:00人院.即往1周岁时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诊断为"脑血管病",遗留有左上肢无力、轻度功能障碍.近10年来常诉右额顶部疼痛,未正规治疗;否认其他病史.
-
大脑前动脉区域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CA)区域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86例ACA区域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等,评估患者发病90 d时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86例患者中运动障碍80例(93.0%),胼胝体累及62例(72.1%),大动脉粥样硬化63例(73.3%).预后良好者73例,预后不良者1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运动区病变[OR=2.738,95%CI(1.213,6.181),P=0.015],基线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增高[OR=3.578,95%CI(1.089,11.759),P=0.036]对回归方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障碍是ACA区域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内源性ACA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主要病因,胼胝体易受累;辅助运动区病变、基线NDS评分增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成人单侧烟雾病1例报道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颅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以脑血管造影发现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起始部严重狭窄或闭塞,颅底软脑膜、穿通动脉等小血管代偿增生形成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1]。典型MMD病变多为双侧性,对于部分影像学特征类似但只累及一侧病变的则称为可能MMD[2],国外文献报道单侧病变的发生率高达17.8%[3]。单侧烟雾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现将我科2013年9月收治的1例成人单侧烟雾病病例报道如下。
-
2例小儿烟雾病的护理
烟雾病(M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ICA)远端、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和软脑膜烟雾状、细小血管形成,并已成为儿童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1].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伴血栓形成一例
患者,男性,31岁,头痛、肢体活动障碍15 d。入院前1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无恶心、呕吐,4 h后感左侧肢体无力麻木、抬起困难,左手指活动不灵,外院CT提示脑干梗死。住院时查体: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入院后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增粗、迂曲延长,流空信号消失,内见等、短T1等、稍长T2异常信号填充,基底动脉迂曲移位到左侧桥小脑角区,且末端分叉处达三脑室水平;另见桥脑右侧梗死灶。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示:左侧椎动脉直径约5 mm,右侧约4.5 mm,基底动脉直径局部达13 mm,管腔内未见对比剂填充,沿壁见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另右侧大脑前动脉末端见小动脉瘤,伴钙化。诊断: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并血栓形成。
-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断层解剖学的未来
1医学影像学的研究现状1.1 X线解剖及介入放射解剖近几年来数字成像系统的出现,满足了一些X线的特殊用途及特殊环境[1],也对影像解剖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影像解剖应更详细、更准确及更实用,我国的X线解剖学研究也因此而取得了一些新成果.戴力扬作了胸、腰椎椎体高度的放射学测量及寰齿间距的放射学测量[2].丁士海用X片推测出颅容积[3].孙群慧作了腕骨的X线片观测[4].张维彬作了肱骨上端骨髓腔尖部的X线观察[5].此外,利用头颅骨性标志定位前、后联合:膀胱下静脉内结石的解剖及X线分析:心室壁动脉分布的图象分析:大脑前动脉和中动脉水平段的立体定位以及视神经孔形态的X线解剖等等都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闭塞1例
1 资料病人,女,55岁,2004年3月因突发头痛、呕吐,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住当地医院,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交界处动脉瘤(见图1),未行手术或栓塞治疗,具体原因不详,保守治疗7 d后病人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颅矣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见图2),经治疗病人好转出院,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住院期间发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