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拟益智清脑汤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拟益智清脑汤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中风后 MC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益智清脑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CA、MCA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 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益智清脑汤可有效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治疗中风后 MCI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
红花注射液合小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自2000年1月~2001年1月采用红花注射液合小剂量降纤酶静脉滴注和单用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对2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1~78岁,平均(62.59 ±7.81)岁。均系2000年1月~2001年1月本院住院病人,经临床检查和头CT扫描确诊为大脑中或大脑前动脉区梗死,发病距治疗时间<72h,除外以下情况之一:(1)经降纤酶治疗在24h内完全恢复者,以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2)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明显。(3)活动性内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4)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结核、溃疡病活动期,恶性肿瘤。(5)脑出血,近6个月有脑梗死发作史(有明显肢体瘫痪等表现)及颅内手术外伤史。(6)已使用抗凝剂。(7)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⑻收缩压<100mmHg,疑为血液动力学机制所致脑梗死。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偏头痛改善效果分析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ate ganglion block,SGB)因其适应证广而为疼痛治疗中运用较多的方法。自1999年6月~2000年12月,我们应用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血流测定仪(TCD)观测了40例偏头痛患者阻滞前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明确诊断的偏头痛患者40例,均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1]。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0岁,平均(34±8)岁;伴神经性耳鸣、耳痛者5例。方法:治疗前常规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检查。采用前人路法进针,每次只行单侧阻滞。药物配方:2%利多卡因注射液2.5ml+氟美松1mg+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生理盐水至10ml。1次/d,连续治疗1周评价疗效。TCD为以色列RIMED公司制造。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0min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椎动脉的血液变化,统计学采用t检验处理。
-
显微镜下颞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吻合搭桥术治疗烟雾病患者的手术配合
烟雾病是一种以颈内动脉远端和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起始部狭窄,并伴有在脑血管造影上表现为烟雾样侧支血管形成为特点的脑血管病.我院2005年7月-2006年12月,对32例烟雾病患者实施显微镜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搭桥术,大部分患者6个月后缺血发作减少或消失;血管造影复查可见颞浅动脉增粗,并形成新生血管供应脑组织,且烟雾现象减轻,现报道如下.
-
1例烟雾病的手术配合
烟雾病(moyamoya disen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血管闭塞性疾病,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这种异常的血管网造影时显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似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故名烟雾病.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儿童烟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ICA)远端、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CAC)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和软脑膜烟雾状、细小血管形成,并已成为儿童缺血性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 [1].
-
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3例报告
本文报告3例儿童自发性颅内出血病例,其中2例为脑室内出血,1例为小脑出血。例1.男,11岁。因间断头痛4年,剧烈头痛40min,抽搐1次,于1997年6月入院。入院前4年开始头痛,为前额部跳痛,间隔2天至4个月发作1次,每次头痛可以忍受,数分钟缓解。入院前1年头痛加重,并伴左、右侧肢体交替麻木、无力,约半小时缓解,曾做彩色多普勒(TCD)经颞窗探测示右大脑中动脉流速低,右大脑中动脉、左颈内动脉颅内段(ICA)波峰圆钝,右大脑前动脉有哨鸣音。MRI未见异常,清醒-睡眠脑电图未见异常。按血管性头痛治疗3个月后复查TCD正常。既往无惊厥史,无外伤史,智力正常。
-
针刺公孙穴对健康青年人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经颅多谱勒超声仪( TCD)观测针刺公孙穴对健康青年人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影响变化,探讨针刺左侧公孙穴对A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时效关系,奠定临床基础.方法:随机选取ACA血流量正常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6名,针刺左侧公孙穴,在针刺前10min、针刺得气时、留针行针后15min、出针时、出针后10min 5个时间点采用TCD检测左右侧ACA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公孙穴,ACA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变化;PI、RI的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左侧公孙穴对ACA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显著,提示该穴具有安全性,但临床上不作为治疗ACA脑供血不全的首选穴位.
-
针刺通里穴对脑血栓患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及PI、RI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刺通里穴在不同时间点对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Vs、Vd、Vm、PI、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左侧偏瘫脑血栓患者30例.针刺左通里穴,使用TCD观察并记录进针前、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和出针后5个时间点的大脑前、中动脉Vs、Vd、Vm、PI及RI数据.结果 1)针刺通里穴时,病灶侧(右侧)MCA在行针时的Vd、Vm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对侧(左侧)出针时的Vd、Vm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通里穴,病灶侧(右侧)及对侧(左侧)的ACA各参数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通里穴未引起双侧MCA和ACA的PI、RI变化(p>0.05).结论 针刺通里穴对动脉硬化性脑血栓患者的MCA具有正性调节及累积效应,对ACA无明显影响.
-
双侧胼胝体梗死1例报道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因此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基底节区、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小脑、脑干等部位是脑梗死的常见部位.胼胝体由于血供丰富,同时接受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双重血供,故临床发生于胼胝体梗死比较少见[1].双侧胼胝体梗死更是罕见,现将我们发现的一例报道如下.
-
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先天性颅底血管发育异常或各种疾病导致的颅内血管异常血管网形成.该病的病理改变为颈内动脉虹吸部、终末段、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起始部狭窄或闭塞,早期尤以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多见;病变多数累及双侧.
-
急性脑出血的TCD动态研究
我们使用TCD仪动态观察1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以探讨急性脑出血对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急性脑出血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6.11岁,内囊出血5例,外囊出血3例,额叶出血2例,枕叶出血2例。出血30ml以下5例,30~40ml者3例,40~50ml者3例,50ml以上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脑CT或脑MRI检查证实。7例保守治疗,5例于发病3~10天内行经颅穿刺血肿抽吸术,无一例死亡。
-
胼胝体梗死致传导性失语1例报告
患者,女,43岁.因突发不能说话,右侧肢体力弱、行走不稳3天而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查体:意识清,情感淡漠,理解力、定向力均正常,失语,可按医生指令完成各种动作,不能复述,伸舌不能,舌在口腔内舌尖居中.无失用.右上肢肌张力略高,肌力Ⅳ.,右下肢肌力Ⅲ.,双侧病理反射(-).头部MRI检查结果示左大脑前动脉供血区(胼胝体嘴、膝部、体部)大片长T2等T1信号病灶,边界欠清,双额顶叶白质区多数点条状长T2信号病灶.脑室、脑池、脑沟正常,中线居中.印诊:胼胝体前部(偏左)新鲜缺血灶.入院后给予扩血管、降血粘度等治疗,第3天可独自缓慢行走,1周后行走平稳,右下肢肌力Ⅳ+级,在病室有时不经意可说出1~3个字的句子,但不能回答别人的问话,住院2周时表情恢复自然,伸舌居中,能回答医生的问话,语法、发音准确,但语速极慢.患者在病室中听他人讲话时有时能流利地说出一两句完整的话,内容语法均无错误,与回答问话时的表现判若两人.住院3周出院,出院时表情协调自然,行走自如,回答问话时仍表现语速慢,语量较病前减少,自发言语较流利.
-
双侧大脑前动脉梗死3例报告
双侧大脑前动脉同时梗死的情况很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
1 资料及方法 164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03例,女61例,年龄43~78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肢体麻木等.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6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8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13例.TCD诊断仪为美国产ASU-128D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2 MHz,患者静卧,将探头置于颞窗、枕窗,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MAC、ACA、PCA、VA、BA)探查,必要时对眼窗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颅外段探查.
-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认知功能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选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58例,发病6个月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同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等,对照组为健康体检的无脑梗死患者51例,在体检当天给予认知功能评价和一般资料收集。结果:(1)两组之间的MoCA总分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 P=0.00)在MoCA的单项中语言(t=2.53 P=0.01)、延迟回忆(t=4.20 P=0.00)有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混合项目中两组无统计性差异(t=1.71 P=0.09)。(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高脂血症史为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存在认知能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记忆和语言方面;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危险因素。
-
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运用经颅多普勒( TCD)技术,研究针刺左侧列缺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 ACA)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选取该穴治疗脑血管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健康青年30例,针刺受试者左侧列缺穴,在针刺前(针刺前10 min)、入针后(进针得气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出针后10 min)运用 TCD分别记录志愿者双侧ACA 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左侧列缺穴,在出针时,双侧ACA的舒张期大血流速度( Vd )较针刺前显著增加( P<0.05)。结论:针刺左侧列缺穴可增加双侧ACA的血流速度,并有后遗效应,对双侧ACA的血流动力学有正性影响,临床治疗ACA缺血性疾病可选用列缺穴。
-
针刺左侧丰隆穴对健康青年大脑前动脉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针刺健康青年左侧丰隆穴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使用该穴是否具有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6名健康成年人,针刺左侧丰隆穴,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在针刺前10 min、进针后(进针时,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留针15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出针时(留针30 min,行平补平泻手法)、出针后10 min时分别检测并记录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的变化.结果:针刺左侧丰隆穴左侧ACA的Vd、Vm出针10 min后的参数均较进针前10 min下降(P<0.05).结论:针刺左侧丰隆穴能降低出针10 min后同侧ACA的Vd、Vm,提示针刺该穴能降低脑动脉血管充盈度以及血流量,应注意针刺强度和留针时间.
-
与造影部位不符的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剧烈头痛、左侧肢体乏力12 h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病史.查体:嗜睡,能够正确回答问题,颈项强直(颌下4指).左侧肢体轻瘫,肌力5级弱,肌张力稍增高,膝腱反射活跃,病理反射可疑阳性.头部CT示鞍上池、纵裂池、双侧环池高密度出血影像.右侧外侧裂区局灶性出血灶,直径约2.0 cm.无明显侧脑室扩张.入院后由放射科医师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示∶正位、斜位(30°)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边缘清晰、光滑的类圆形动脉瘤影像,指向前外下方,瘤颈显示欠清.侧位未显示动脉瘤影像,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未见异常.初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周后全麻下右侧翼点开颅,顺行解剖侧裂池至分叉部时未见动脉瘤.继续解剖距分叉部约1.0 cm时,在下干上意外发现梭形、窄颈动脉瘤,约0.7 cm大小,周围结构见黄染,蛛网膜粘连较重.分离瘤颈,选用Yasargil动脉瘤夹与下干平行置夹,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12 d患者拒绝造影复查,痊愈出院.
-
Heubner回返动脉显微解剖研究
Heubner回返动脉是大脑前动脉的较大的中央支,主要供应纹状体前端及内囊前肢,对钩束及嗅区亦有不同程序供应,损伤后可致偏瘫,在主侧可有失语,是ACA的重要穿支,我们对15具尸体脑标本进行了显微解剖研究,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