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奎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完成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曲面的重组,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37例患者图像重建成功率为100.00%,诊断准确率为97.30%.阑尾肿大明显患者可见阑尾腔中有积液,阑尾壁显著增厚,外缘不清;有粪石者可见密度较高的阴影,呈结节状、点状、指环状;阑尾脓肿者可见包块影,中心密度较低,壁厚且不均匀,行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单纯性阑尾炎者阑尾增粗,周围脂肪的间隙可清晰显示.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以16层螺旋CT展开检查后对图像进行多平面、曲面的重组,可对阑尾病变具体情况进行显示,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准确率提升.

  • MSCT曲面重组阴性法胆管成像与MRCP 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比较

    作者:王礼同;李澄;顾振;陈建;何玲;袁红梅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PR)阴性法胆管成像与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癌(EHCC)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CP检查后,同期采用10 mm层厚、层距,一次屏气下完成上腹部CT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采用2.5 mm层厚、1.25 mm间距重叠50%重建,获得轴面源像(ASI),数据传输至诊断工作站,利用reformat重组软件,进行胆管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胆管图像,在MPR基础上,再沿胆管走行方向管腔中心划曲线,进行曲面重组(CPR),获得CPR胆管图像.结果 CPR、MRCP成功率为100%;CPR、MRCP均对肝外胆管癌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7%(32/33)和90.9%(30/33);对合并症的诊断率分别为100%和62.5%(10/16).结论 CPR、MRCP对肝外胆管癌均能明确定位;CPR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率高于MRCP,显示肝外胆管癌与扩张胆管的关系更直观;CPR对合并症的诊断率明显高于MRCP;CPR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 低张利尿法多层螺旋CT诊断输尿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军

    目的 探讨低张利尿法多层螺旋CT(MSCT)非增强扫描诊断输尿管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 输尿管病变疑似患者57例,依次予以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常规非增强尿路扫描,2-5d后,再注射低张利尿药物后行16层螺旋CT非增强尿路扫描.在Volume Wizard工作站上做CT输尿管曲面重组(CPR),对比两次扫描输尿管显示优良率;并对比两者对于输尿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低张利尿MSCT的CPR输尿管优良率明显高于非低张利尿MSCT的CPR输尿管优良率,其中患侧分别为86.0%和49.2%(P <0.05),健侧分别为82.5%和12.3%(P<0.05),差异显著.两者对于输尿管结石、肿瘤及输尿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但对于炎性狭窄者,常规MSCT是20%(3/15例),低张利尿MSCT是66.7%(10/15例),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输尿管梗阻以下者,非低张利尿MSCT发现0例,而低张利尿MSCT发现7例.结论 低张利尿法MSCT扫描能更清楚地显示全程输尿管,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并能提高输尿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三维CT在牙体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艳;石四箴

    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成像技术是指将系列断层CT扫描资料经计算机软件处理,重建为立体三维图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图像的重建是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原始数据转换为图像数据的过程,也是一个数据的计算过程,即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算法处理2DCT的扫描资料,实现三维图像的重建.3DCT所以能获得清晰图像的两个关键是,一是薄层扫描,所采集的容积数据多,图像接近实体;二是计算机算法,目前多采用曲面重组法,大密度投影法等.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壶腹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耿君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技术在诊断壶腹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壶腹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胆总管及胰管进行曲面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和横断面图像结合CPR图像分析壶腹癌肿块的特点及扩张的肝内外胆管、胰管的形态改变.结果:27例均发现肿瘤,并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低位梗阻;均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曲面重组技术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评价肝外胆管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杨津毅;许相丰;张增利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s,CPR)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3例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原始图像,分别用工作站软件进行肝外胆管和扩张胰管的曲面重组成像,分析CPR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定位和定性诊断的能力.结果 53例肝外胆管和全部27例扩张胰管CPR图像清晰,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92.5%(49/53).结论 CPR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肝外胆管和胰管的全貌,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价值.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窦瑞欣;宋宏伟;许相丰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45例临床怀疑胰腺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沿着胰管、胆总管进行重组.根据横断面图像及横断面结合曲面重组图像分别对是否有胰腺癌用盲法进行评估.结果 45例中的27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胰腺癌.对于发现胰腺癌,横断面图像、横断面结合曲面重组图像的敏感性分别为83.4%和92.6%,特异性分别为80.4%和92.8%.结论 曲面重组图像易于显示胰腺、胆胰管的全貌,作为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发现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低剂量CT平扫曲面重组技术在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汤林峰;朱玉春;郭雨婷;王建良;沈纪芳

    输尿管结石是引起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及时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输尿管是一对细长肌性管道,走行迂曲跨度大,一旦发生病变即可引起梗阻,由于其走行特殊,更容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传统的检查方法主要是尿路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P)或逆行尿路造影、B超等,由于结石微小、肠道气体干扰或与血管、骨骼重叠等因素,很多病例不能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与数量,对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敏感性均低于CT[1]。近年来,CT横断面图像和曲面重组技术相结合,能更好地显示输尿管结石部位、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其图像清晰、定位准确、无需造影剂等优点日趋显现,为临床提供了一个安全无创、快速高效的检查手段。通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34例输尿管结石进行MSCT低剂量扫描分析发现,CT曲面重组(CPR)图像对结石诊断的准确率又明显高于CT轴位图像,并且曲面重组图像能更准确定位结石的位置、数量,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更简单、更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 无对比剂CT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黎学兵;李小军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其位于腹膜后,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的对比,以往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X线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输尿管造影、B超、普通CT尿路成像(CTU)以及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等[1]。而无对比剂CT尿路成像技术(CTU)利用尿液自身与周围组织的天然对比,让尿液充分充盈尿路然后快速采集图像,采用曲面重组(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得到整个泌尿系统影像,能够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2]。本文就无对比剂CTU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作相关报道。

  • 64排 CT 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济波;朱全新;杨文广;陈晟;陈允东;王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 H D )简称冠心病,目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是现在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经发展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否的杀手。目前,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SCA )被公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唯一金标准,但其具有风险系数大、技术复杂、病死率高、手术费用昂贵以及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开展SCA检查条件等诸多不利因素,所以作为冠心病诊断手段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具有-定局限性。随着医疗技术及检查设备的不断提高,多排螺旋CT 的广泛应用,特别是64排C T 的问世,为冠心病的筛查及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精确、经济可行的无创检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行64排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冠心病疑似患者80例,并应用大密度投影(M IP )、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分析,进一步探讨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CTA 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层螺旋CT小密度投影联合曲面重建胰胆管成像技术在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陆大军;袁为标;朱玉春

    胆道梗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腔狭窄或者阻塞所引起的胆汁通过障碍,从而出现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症状的胆汁代谢障碍综合征,该类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梗阻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对于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的早期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治疗前准确判断梗阻的原因、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以及胆管周围的情况,对于临床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64层螺旋CT的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后处理重建技术丰富,已经成为诊断胆道梗阻疾病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1-3].本研究运用Lightspeed VCT64层螺旋CT机对80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进行检查和后处理重建,着重探讨64层螺旋CT小密度投影(MinIP)联合曲面重组法(CPR)胰胆管成像技术对胆道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韩国武;龚蓉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多见的急腹症.通过典型临床表现术前可以正确诊断,但仍有20%~30%的急性阑尾炎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而误诊.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的临床应用,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越来越大,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 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徐清珍;郭俊;于佳根

    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本组50例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有28例患者被诊断发生了肋骨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有1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正常,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有10例患者存在无移位骨折。有1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为“疑似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这10例患者患有肋骨骨折,本组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共有54根,被检出的疑似骨折有16根;在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为103根。在为本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时,我们对疑似骨折的肋骨采用曲面重组进行检测,显示肋骨骨折的几率为100%,此外我们还发现有5例患者发生肺挫裂伤,有1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有1例患者发生锁骨骨折。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菁;冯志清;舒红格;漆剑频;余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组(CPR)尿路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输尿管梗阻患者均行腹、盆部MSCT容积扫描,获层厚层距10 mm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1.25 mm的层厚层间距重建轴面源像并传输至AW4.0工作站.运用reformat软件进行尿路多平面重组(MPR),获得冠、矢及任意斜位尿路图像,再沿尿路走行划曲线进行CPR尿路成像.经手术病理证实,评价CPR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果:31例CPR尿路成像成功率100%,图像清晰,均清楚显示与输尿梗阻相关的尿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PR技术可全面直观地跟踪显示尿路全程,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输尿管梗阻有重要价值.

  • 三维CT在髋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明红;马瑞雪;吉士俊

    三维CT成像技术(three dim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3DCT)通过2DCT容积扫描,经过计算机算法实现三维重建. 要得到比较清晰的图像,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薄层扫描,层厚度越薄,层距越短,所采集的容积越接近实体.螺旋CT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二是计算机算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曲面重组法(curved plannar reformation,C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表面阴影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 还有新近出现的CT内窥镜技术、容积呈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等.各种方法共同的难点是实物边界的界定,在生理状态下,组织毗邻紧密,要得到某一器官确切的轮廓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股骨头出现骨化核之后,软骨与骨质为不规则面,给3DCT成像造成困难.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在诸多领域如管道系统(血管、肺、泌尿系统)广泛应用此技术.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技术显示下腰椎小关节病的研究

    作者:朱丹

    目的:探讨CT曲面重组成像(CPR)技术对诊断腰椎小关节病的意义.方法:对76例慢性腰腿痛患者行L3~S1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椎小关节冠状面曲面重组,与用相同技术获得的10例青壮年正常腰椎椎小关节冠状面CPR图像进行对比.结果:62例(81.5%)椎小关节有以下病变:关节突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毛糙,关节突变形,脱位或半脱位,关节内真空现象.结论:CPR技术能够较好显示腰椎小关节病变.

  • 左位下腔静脉合并多种畸形一例

    作者:潘克;刘晓红;刘永胜;吕弘

    患者 男,58岁.平素体健,1994年曾以冠心病、病窦综合征诊治,同期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扩大,冠状静脉窦扩张,约2.1 mm×3.1 mm,活动平板试验阳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伴房室干扰.此次体检B超发现左心房后缘的不规则回声区(图1),胸部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行胸腹部螺旋CT联合扫描后曲面重组(CPR)提示:患者左位下腔静脉(LIVC)与降主动脉伴行,于主动脉弓层面合并左侧锁骨下静脉、颈静脉等,沿左侧纵隔旁下行,绕左心房后缘汇入右心房,于第二肝门段可见肝静脉汇入右心房(图2).

  • 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的MSCT表现

    作者:王璐;旷连勤;程诚;邓晓娟;李然;王毅

    目的 探讨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例,女15例;年龄74 ~ 91岁,平均83.5岁.16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结果 MSCT对全部闭孔疝和继发性小肠梗阻均做出准确诊断,而腹部平片和胃肠道造影均未能做出闭孔疝的诊断.16例闭孔疝位于右侧11例(68.8%),左侧5例(31.3%).疝内容物均为回肠并继发低位小肠梗阻,梗阻程度表现为轻度3例(18.8%),中度7例(43.8%),重度6例(37.5%).疝囊形态表现为类圆形9例(56.3%),泪珠状5例(31.3%),短管状2例(12.5%).疝囊大径2.00~3.20 cm,平均(2.469±0.352) cm;疝囊体积2.02 ~ 9.77 cm3,平均(4.517 ±2.441) cm3.结论 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具有特征性MSCT表现,MSCT曲面重组可充分展现疝囊与继发性小肠梗阻之间的解剖关系,能为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 肠道脂肪瘤继发肠套叠的MSCT表现

    作者:王毅;张春来;陈金华;李然;石丹凤;张伟国

    目的 分析肠道脂肪瘤继发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MSCT)和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肠道脂肪瘤继发肠套叠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结果 肿瘤位于空肠3例;结肠4例,其中乙状结肠3例,肝曲1例.MSCT均显示肠套叠及其顶端的肿瘤,套叠长度8~ 69 cm(平均31.43 cm);肿瘤长径2.74~9.89cm(平均5.81 cm),6例呈卵圆形或圆形,1例呈分叶状;肿瘤CT值为- 43 ~ - 93 HU(平均-73.14 HU),4例呈均匀脂肪密度,3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腹部平片4例显示不全性肠梗阻,3例无阳性发现.2例胃肠道造影均发现肠套叠及其顶端的充盈缺损.结论 肠道脂肪瘤继发肠套叠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可充分展现肠套叠及其顶端肿瘤的全貌,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多层螺旋CT曲面重组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高小玲;王仁法;程少容;杨海涛;肖明;宋金梅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曲面重组(CPR)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7例经手术证实为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MSCT CPR图像与常规X线和常规横断面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MSCT CPR图像清晰显示37例峡部裂的部位及形态.29例为单椎体峡部裂,其中,L5椎体21例,L3椎体5例、L4椎体3例;8例同时合并L3、5椎体峡部裂.20例行普通X线摄影,检出13例(65%).17例行常规CT检查, 仅检出6例(35.3%).结论 MSCT CPR对正确诊断腰椎峡部裂并指导临床手术有重要价值.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