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在激素部分敏感、耐药、依赖及复发的病例,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隔日使用的同时会选用到环磷酰胺(CTX)、环保霉素A、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肾病综合征患儿需要长期应用,使用过程中无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故免疫抑制剂应用期间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本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沙纳霉素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1-2],对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染色体及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 AmpC酶)均具有高度稳定性,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胞壁黏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致使细菌胞质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3],其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随着该类抗生素的的广泛使用,临床上不断出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医院内感染控制带来了极大困难。
-
327 自力霉素在喉气管重建术后的气道表面应用的效果
-
辉瑞公司公布其奥英妥珠单抗-卡奇霉素治疗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的Ⅲ期临床试验资料
辉瑞公司公布其奥英妥珠单抗-卡奇霉素(inotuzumab-ozogamicin)治疗326名复发与难治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CD22阳性患者Ⅲ期临床试验资料,这是一项开放、随机研究,评价其相对于标准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显示血液学完全缓解,无病情加重,存活改善。该复方是抗体-药物偶联物,单抗靶向恶性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2抗原,通过内化,在细胞内释放卡奇霉素摧毁细胞。此次Ⅲ期临床试验的独立主终点是完全有效反应,有或无血液学缓解及总存活时间。试验达到首个主终点:完全有效反应,复方组为80.7%,化疗组为29.4%(P<0.01);两组平均无病情加重存活时间分别为5.0个月和1.8个月(P<0.01)。第2个主终点:两组总存活时间分别为7.7个月和6.7个月,2年期总存活率分别为23%和10%。两组小疾病残留有效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4.6个月(占78.4%)和3.1个月(占28.1%)。两组各有41%和11%进行了干细胞移植(P<0.01)。常见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恶心、头痛和发热。此外,两组分别有11%和1%出现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
滥用维生素 有害无益
近年来,一些药品广告和一些医学科普杂志对维生素类药物作用的夸大宣传,尤其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的不确切报道,造成滥用维生素药物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了解维生素的不良反应相当有必要。现在有的人把维生素当成补品大量地吃,这是很盲目的,对多数健康人来说没有必要,某些维生素的过量蓄积甚至能发生毒性反应。滥用维生素C 1对消化系统:每日口服维生素C超过3g,可引起肠蠕动亢进、腹泻、腹痛、溃疡疼痛加剧,严重时致消化道出血。 2对泌尿系统: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草酸盐结石,对其敏感者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诱发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结石。 3对血液系统: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能引起高铁红细胞性贫血;还可减少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速恶化;长期大剂量服用后突然停药,可造成反跳性坏血病;每日用量超过5g,可致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使用治疗量也可发生),重者可致命;大剂量维生素还可引起高钙血症和低钠血症,并降低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滥用维生素B1 长期大剂量应用维生素B1可引起头痛、疲倦、烦躁、食欲减退、腹泻。肌肉注射给药偶见过敏反应,如药物疹、接触皮炎、荨麻疹、红斑、哮喘等。静脉注射偶见过敏性休克。 滥用维生素B6 长期大剂量应用维生素B6可致消化道溃疡、癫痫和依赖性症状。国外资料报道,孕妇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可造成胎儿短肢畸形,其过量的症状表现:抑郁症、头痛、疲倦、腹部胀气、易激动、周围神经炎。 滥用维生素A 维生素A应用过量可致中毒和死亡,其慢性中毒症状是食欲不振、眼球震颤和复视、骨质增生、关节疼痛、皮肤干燥发痒、毛发脱落等;约50%的急性中毒者可引起颅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昏、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孕妇应用过量可致胎儿畸形。 维生素A还有肝脏毒性反应,可能系应用过量,超过肝解毒功能,造成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肝硬化。 滥用维生素D 维生素D应用过量可致中毒反应,如果婴幼儿应用过量,所引起的后果,远比自身佝偻病更为严重。维生素D的毒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持续性腹泻、阵发性腹痛;肝、脾肿大;烦躁、失眠、幻觉、抑郁、脑膜刺激性抽搐、意识障碍,肌张力下降和运动功能障碍;肾浓缩功能障碍;肾结石、蛋白尿、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全身血管钙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律失常)。 滥用维生素E 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E,可引起头痛、眩晕、恶主、腹泻、抑郁、视力模糊、内分泌代谢和性功能紊乱、血栓性静脉炎、凝血酶原降低、三酸甘油酯及胆固醇浓度升高、肺栓塞、高血压和心绞痛加重。 维生素C忌与哪些药合用 1忌与维生素B2或维生素K3、维生素B12、叶酸合用,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各自作用减弱或消失。 2忌与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混合静滴,降效;忌与两性霉素B或万古霉素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忌大剂量与庆大霉素合用,可使其抗菌活性降低;忌与丝裂霉素(自力霉素)混合注射,也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药效。 3忌与抗凝血药华法林、肝素合用,可减弱其抗凝血作用。 4忌与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合用,维生素C可被氧化、破坏而失效;维生素C不宜与水解蛋白、胰岛素、异烟肼、氯丙嗪、苯海拉明、普鲁卡因、阿托品在同一容器混合注射。 维生素B6慎与哪些药合用 1慎与异烟肼合用,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异烟肼可致机体维生素B6减少。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量服用异烟肼1~2个月时,可不必合用维生素B6,长期大剂量服用异烟肼,也只需合用少量维生素B6。 2慎与胺碘酮合用,胺碘酮有拮抗维生素B6的作用,故长期应用光敏感性增高。如与维生素B6(每日40~100mg)合用可抑制此不良反应。 3慎与左旋多巴合用,因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能加速左旋多巴的代谢而影响其疗效。但当左旋多巴与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联用时,加服维生素B6,反能提高抗震颤麻痹的疗效。 4慎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合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可降低两者的血药浓度
-
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内霉素"细菌内毒素"的概念早于1890年在研究发热物质的过程中被提出;1933年Boivin先由小鼠伤寒杆菌中将内毒素提取出来,进行化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1940年,Morgan使用志贺痢疾菌阐明了细菌内毒素是由多糖脂质及蛋白质三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学、物理化学、免疫学以及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尤其是其化学结构组成及各种生物活性间的关系也更加深入.
-
绿色·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及其理念(二)
后谈谈在几种主要食品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1.粮食研究表明:发了霉的粮食不但人不能吃,也不能用作饲料喂养牲畜、家禽.因为,人如果再吃了这些禽畜的肉、奶、蛋,有毒的真菌霉素等又会间接地进人人体.
-
健康生活十不宜
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的质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具体应做到"十不宜".一、吃饭不宜过饱.过饱会使胃膨胀过度,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且会在大肠里腐败产生霉素,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加快人体衰老.
-
酶联免疫法测定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质或量的异常所致.vWF在高剪切力情况下,通过其A1区和A3区分别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h/Ⅸ/Ⅴ复合物和血管内皮下胶原结合,介导血小板黏附过程.
-
心脏移植的供心选择
20世纪80年代,环抱霉素A等免疫抑制剂广泛运用于心脏移植,心脏移植的效果显著提高,心脏移植迅速发展.在左心辅助系统等人工心脏进一步发展并能取代心脏移植之前,心脏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好的选择.
-
对药物过敏的误解
治病用药就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存在误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过的药不会引起过敏很多患者在注射表霉素时不愿作过敏试验.他们认为这药以前用过,不会过敏.
-
胃镜下小剂量注射肉霉霉素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
临床标本中肠球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分析
肠球菌属细菌为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人体多种组织脏器的严重感染.近年来肠球菌属细菌所致的感染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由于肠球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特别是高水平耐氨基糖甙类肠球菌及耐古霉素菌株的出现和增加,使肠球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成为临床棘手问题之一.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临床分离的110株肠球菌的菌群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
粮食中霉菌数量与产毒含量关系的探讨
霉菌毒素主要是某些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引起人畜中毒,因此霉菌毒素的危害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对霉菌毒素在致病性、化学结构及检测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较深的研究.本文对常见的几种霉菌及其毒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便在防霉去毒工作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及对策,并对制定粮食中霉素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
导言:探索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路径
幽门螺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MALT淋巴瘤等)关系密切,根除Hp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西医三联疗法(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免拉霉素,或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曾使Hp根除率达到90%以上,但近年来由于Hp耐药致其根除率下降低于70%,故急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
-
口腔上皮细胞转运环丙沙星和米诺霉素的模型研究
-
院内感染防治中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院内感染应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即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它伴随着医院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日益复杂.随着青毒霉素的发现、使用,开始了耐药菌株与新的抗生素之间的竞赛,在此期间,院内感染的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院内感染的控制近期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抗菌素的滥用更加日趋严重.
-
托布霉素所致重症药疹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0岁,1998年4月14日因发烧、少尿、紫癜、伴烦躁、呕吐,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急诊科以"肾综合征出血热"收入传染病房.入院后予以止血、扩肾、利尿、对症等治疗,效果不良.遂经皮肤科会诊以重症药疹(多形红斑型)转入皮肤科病房.患者于3天前因感冒发烧,体温高达39℃,在当地医院静点托布霉素,次日颜面、四肢末端及躯干出现紫红色癜斑,口鼻腔粘膜皮溃出血,同时出现少尿、恶心呕吐,因病情危重,转来我院.查体发现患者急重病容,血压13/8 kPa,脉搏90次/分,心脏杂音不明显,肺无罗音,鼻尖、四肢末端、躯干皮肤呈黑色、紫黑色斑疹,鼻腔、口腔粘膜破溃、糜烂、出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8.36×109/L,红细胞总数2.65×1012/L,血小板总数120×109/L;尿蛋白+,可见少量红白细胞,出血热抗体阴性,BUN 68.9 mg/dL;CO2 CP 17 mg/dL,cr 5 mg/dL,血K 6.5 mmol/L,便潜血呈强阳性,根据上述情况诊断为重症药疹(多形红斑型)合并急性肾功衰竭.经抗过敏、血透析、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后于6月20日痊愈出院.
-
三药联用治疗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效果观察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2001年我们用头孢三嗪、利福喷丁、多西环素三药联用治疗急性期布病,对比常规药物治疗方法(键霉素和四环素)临床症状体征有了显著的改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放疗治疗儿童肿瘤会大大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对于儿童期诊断的癌症的治疗,其主要的副作用之一便是对心脏的损害,很容易出现心脏相关疾病,不过目前关于儿童期心脏辐射量( HRD)和心脏疾病( CD)风险之间的关系仍是未知的。因此研究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随访了儿童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探究两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放疗和/或蒽环霉素治疗儿童肿瘤会大大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并且蒽环霉素会加速其发生,即是说使用蒽环霉素治疗的患者比没有使用该药物治疗的患者,CD发生年龄更早(摘自: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