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危急值报告制度于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模式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检验科未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期间的100例患者资料(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检验科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100例患者资料(研究组).对比两组的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在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上均要少于对照组,在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效果,临床价值鲜明.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抢救的2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未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抢救的2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抢救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危急值处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诊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有效防止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肝病与肿瘤微创介入病房危急值制度的落实及报告流程管理
目的 总结肝病与肿瘤介入病房危急值制度的落实与报告流程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施体会.方法 2012年开始该院开始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通过培训,临床医护人员逐渐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危急值的内容.在临床工作中,责任护士自觉主动关注危急值,并且与其他辅助科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使得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切实落实到临床的实际工作中.结果 危急值报告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患者发生的疾病异常情况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掌握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以及危急值的内容,提高危急值意识,由被动关注转变为自觉主动关注,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中的高危患者的危急值项目进行统计,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包括制定危急值报告项目、成立危急值质量控制小组、设立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完善危急值临床处理流程、加强科室间合作、合理调配人员管理等.结果: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后,2014年全年心内科病区共接收危急值报告112例,所有患者均能在15分钟内得到妥善处理,未出现漏登记、无复核、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交班记录等情况,患者满意度为99.1%.结论:将危急值报告制度用于心血管内科,能够预见性地检测患者的危险情况,为实施抢救提供条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患者认可.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和分析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体会,为提高ICU护理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医院ICU病房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70例ICU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而观察组实施了危急值报告制度,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ICU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在ICU患者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检验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检验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通过对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记录的危急值报告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临床诊治中具有的作用.结果 5年内共报告危急值243例,占同期全部检验报告数的0.81%,发生率高的是低血钾(K+),报告105例(43.21%),其次为高肌酸激酶(CK)58例(23.87%)、高血糖(Glu)19例(7.82%)、低白细胞(WBC)19例(7.82%)和低血小板(PLT)19例(7.82%).结论 检验危急值制度对指导精神病患者安全用药、防范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精神病院医疗安全.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 检验科质量管理中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并对其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我院根据卫生部关于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于2015年1~12月确定危急值项目及范围,并对危急值项目表和实施流程进行了制定.结果 我院检验科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报告临床科室危急值共89次,其中血常规36次,血生化53次,报告率前3位为四病区(25.8%)、七病区(22.5%)和五病区(16.9%).结论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优化检验科质量管理,可为医患纠纷、医疗事故的避免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可以指导临床用药,降低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运用和落实.
-
综合中医医院临床生化危急值的统计分析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生化危急值报告的数据,为进一步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参考.
-
综合医院临床生化危急值的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临床生化危急值项目报告的频率及科室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查询生化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和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某院两年报告的生化危急值的项目和科室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报告生化危急值5528项,危急值的发生率0.34%,报告生化危急值项目前五位为:肌酐、氧分压、血钙、血钾、血糖.报告科室前5位为:中心ICU、肾内科、急诊科、呼吸内科、小儿科.结论 通过回顾分析危急值报告的数据,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提升实验室及临床的工作效率,满足医疗的安全要求.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基层医院内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科收治的21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010年1月~2011年12月内科收治的210例住院患者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予以管理,对比两组死亡率和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8%。在基层医院内科中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规范医院工作流程,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血糖监测危急值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血糖监测危急值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住院的110例血糖检测危急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危急值患者中死亡13例(11.8%),其中<45岁2例(1.5%),45~65岁5例(3.8%),>65岁6例(4.6%);男8例,女5例,死亡患者男女比例为1.6:1.0。结论血糖危急值的出现说明患者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因此要加强血糖危急值的临床推广应用,对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均明确指出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特别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三章患者安全3.6也重点提到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结合临床工作需要,目前危急值范围不仅限于检验科,将临床实验室、病理、医学影像、内镜、血药浓度监测等符合危急要求的科室也纳入了危急值范围管理,由于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涉及医务处、护理部、检验科、病理、影像、临床科室及信息科等多部门,为保证制度有效的执行,达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及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需要,为此,本文对本院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进行总结.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骨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骨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干预组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对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减少了术后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结论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并有效落实与科学管理,有效减少了骨科术后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降低了护理风险,缩短住院天数,有效地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
专科医院危急值报告分析
目的:对2014年上半年3944例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查找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急值报告的现况,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6月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记录的3944例危急值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危急值科室分布:重症监护室(IC U )(42.09%)、神经外科五病区(10.73%)、神经内科二病区(8.75%)、神经外科七病区(8.06%)、神经内科一病区(5.35%);危急值报告组别分布:临检组(31.34%),生化组(62.65%),免疫组(1.34%)、微生物组(4.67%)。临检组和生化组所占比例为93.99%;血钠、血氯、血糖、白细胞计数、血钾、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这7个项目危急值数量占全院的比例为62.28%。结论通过危急值报告数据分析,为改进和加强危急值报告工作提供依据。
-
确立检验科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对临床的重要性
检验科作为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辅助科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的飞速发展,在检测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验科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说在这方面很具有代表性.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我院所有科室护理人员中抽取40名护理工作人员,将以上40名护理工作人员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20人,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ICU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予会议的形式对该组护理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讲解和学习,实验组在进行常规ICU护理培训的同时安排我院专业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培训。两组护理人员均各自参与60例ICU患者诊治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危急值意识率、患者抢救成功率、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护理规范率、主治医师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危急值意识率(80.00%)、患者抢救成功率(91.67%)、患者病情知晓率(90.00%)、主治医师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0%、78.33%、40.00%、55.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安全度、诊疗效果和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及时知晓率。
-
呼吸内科护士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认知调查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护士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认知情况及执行现状,探讨如何有效落实护理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呼吸内科护士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及报告流程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护士对危急值相关知识和报告流程的掌握率分别为86.7%和93.3%。危急值相关知识调查显示不同学历和职称护士掌握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护龄护士掌握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年资护士对危急值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低年资护士。危急值报告流程调查显示不同学历、职称和护龄的护士掌握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士对危急值制度和流程掌握情况较为理想,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但不同层次护士掌握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分层次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知识和法律意识培训,尤其加强对低学历、低年资护士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放射科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前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放射科工作满意率为95.16%,同对照组(83.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能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提高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评估多层螺旋CT在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特点,尤其是后处理技术在成像中的应用,评估在危急值报告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600例危急值报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特点,归类危急值病例,分析螺旋CT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价值。结果:参考危急值报告制度中的标准,在600例报告中脑出血260例,硬膜下血肿90例,硬膜外血肿45例,大面积脑梗死90例,血气胸90例,空腔肠管破裂及腹部脏器损伤6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38例,肺栓塞及腹部大血管栓塞12例,全身多发粉碎性骨折49例,心包填塞2例。影像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92.4%。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危急值报告制度中作用明显,特点突出,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危急值报告制度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下的ICU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其对于危重症患者临床急救和治疗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2014年1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实施后)和对照组(实施前),观察两组的ICU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5%>87.5%)、护理满意率(91.7%>80.4%)相对更高(P<0.05),而护患纠纷发生率(0%<5.4%)相对更低(P<0.05).与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前相比,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各项ICU护理安全管理各项质量评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下的ICU护理安全管理,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临床急救成功率和促进其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