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巧用婴儿纸尿裤做老年女性不完全性尿失禁尿垫
1 选材婴儿纸尿裤(可选大、中、小 )、软棉布、松紧条10cm左右2根、棉布绳1根(长度与腰围相符,用作腰带).2 制作和使用方法按图1做一个垫纸尿裤的垫巾.首先用软棉布量一个垫巾的尺寸,垫巾的长度为耻骨联合上5cm到骶骨之间的距离,量好之后按x型裁好.
-
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468例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正常子宫腔内壁以外的部位.内异症病灶常见于卵巢、子宫骶骨韧带、盆腔粘膜等处,故又称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
骶尾部新鲜骨折的保守治疗与疗效观察
骶尾部骨折多系闭合性损伤,本文所谈及的骶尾部骨折只包括骶骨足端及尾骨骨折,未合并骶神经根及马尾神经终端的损伤.2007年6月~2010年6月应用闭合整复生活指导新鲜骶尾部骨折患者5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骶髂关节螺钉安全区域的骶骨翼斜位影像学研究
目的 寻找新的X线投照角度,以直观、可靠且简便的方式确定骶髂关节螺钉的安全区域.方法 采集2011年5-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0例正常成年人志愿者骨盆CT数据,以计算机重建三维骨盆模型确定投照角度.利用尸体骨盆标本,以坐骨大切迹顶点与对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作为投照角度标志,对11例骨盆标本分别进行左右两侧的透视,观察安全区域.结果 在骶骨翼斜位上,11例骨盆中,9例健侧的髂嵴投影在S1神经根管上方,1例在S1神经根管中线,1例在S1神经根管偏下方.将患侧的大切迹与健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后,以安全区中央为螺钉入点,以得到此斜位时X线方向为进针方向置入克氏针,置钉安全.结论 对于Tile C1-2型骨折,将患侧的坐骨大切迹和健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作为骶骨翼侧位.螺钉入点尽量选择在安全区中心,或偏上,尽量避免伤及S1神经根.
-
164例骶骨原发肿瘤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评价
目的:探讨骶骨原发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骶神经功能情况。方法骶骨原发肿瘤患者164例,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皮肤感觉、行走功能、排尿费力、尿失禁、排尿感觉、排便费力、便失禁、排便感觉等情况,比较接受不同节段骶骨手术患者术后的骶神经功能,总结保留不同层面骶神经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骶神经根离断水平越高对术后功能影响越明显,但不同层面骶神经对各方面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至少保留双侧S1神经根的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皮肤感觉障碍、行走费力、步态异常以及需借助辅助装置转移等情况的概率明显低于仅保留双侧L5神经根的患者;至少保留单侧S3神经根患者术后出现排尿排便费力、尿和便失禁及排尿和排便感觉减退的概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双侧S3神经根均被切除患者。而保留双侧S3神经根的患者发生尿失禁及漏尿的概率又明显低于仅保留一侧S3神经根患者。保留单侧全部骶神经根患者,其二便功能水平大致介于保留单侧S3及保留双侧S2患者之间。结论至少保留单侧S3神经根对保留患者术后的排尿和排便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康复护理
资料与方法2003年4月~2006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均经CT或MR检查确诊)中,并发肩痛者72%,压疮50%(好发部位:坐骨20%,骶骨30%),便秘84%,尿失禁54%.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
腰椎间盘突出要不要手术
人体有五个腰椎,每一个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组成.椎板内缘成弓形,椎弓与椎体后缘围成椎孔,上下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通过,两个椎体之间的联合部分就是椎间盘.它是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组成.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它是一种富含水分、呈胶冻状的弹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围是纤维环,一层层的纤维环把两个椎体连接在一起,并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腰椎间盘是指腰1至骶骨间的椎间盘,共5个.腰椎间盘的高度约占椎体高度的54.4%.
-
Denis 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早期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12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男8例,女4例;年龄28~54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片、CT、MRI扫描等确诊,依据影像学资料进行Denis分型均为Ⅱ型.伤后6~14 d手术,平均9 d.8例骶前孔明显变形,责任骨块侵入骶孔压迫神经根,行后路骶神经减压内固定术;4例骶前孔轻度变形,无明显责任骨块侵入骶孔,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骨折均I期愈合,其中11例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Gibbons骶神经损害评分术前平均(2.67±0.49)分,术后平均(1.50±0.67)分,术后评分低于术前.结论: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全身情况许可应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
骶骨倾斜移位与L5S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5S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2.64±2.19)个月.拍摄患者腰椎侧位X线片81张,测量腰椎曲度,L4-L或L5-S1椎间隙的距离及腰骶角,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L5S1DH中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男性患者[(22.18±8.62)° vs (16.17±4.97)°,P<0.05].LDH中腰椎曲度与腰骶角呈正相关性(R=0.48,P<0.01,y=7.25+0.38x,P<0.01);男性患者在L4,5DH中较明显(R=0.55,P<0.05,y=5.80+0.43x,P<0.01);女性患者在LsS1DH中尤为明显(R=0.74,P<0.叭,y=0.91x-5.30.P<0.01).L4,5DH中腰骶角与L4,5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P<0.05);而在L5S1DH中kS1椎间隙与腰骶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骶骨倾斜移位与L5S1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5S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新的认识理念与治疗途径.
-
髂腰固定术治疗Denis Ⅱ型骶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髂腰固定术治疗Denis 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86例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17~55岁,平均39.1岁;伴骨盆骨折73例,髋臼骨折13例;有骶神经症状37例,无骶神经症状49例.术后对获得随访的患者分别进行骨折愈合、神经功能、临床功能评价及并发症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80例获得随访,失访6例,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24~7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10~38周).根据Gibbons等的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康复、下肢感觉、下肢活动、膀胱直肠功能以及总分分别由术前的0.62±0.04、1.54±0.35、1.12±0.18、0.23±0.01、3.46±0.47恢复至术后0.82±0.12、0.36±0.04、0.05±0.01、0.03±0.01、1.25±0.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jeed临床功能评价标准,术后疼痛(22.54±4.02)分,站立(27.93±5.46)分,坐(8.47±3.61)分,性生活(2.54±1.33)分,工作能力(16.46±4.34)分,总分81.32±8.73;疗效优60例,良17例,可3例.主要并发症:骨折不愈合5例,切口深部感染1例,内固定物过度突出不适8例.结论:髂腰固定术具有固定牢靠、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好方法.
-
基于连续骨盆轴向CT扫描的上骶段分型
目的:介绍基于连续骨盆轴向CT扫描的上骶段的分型及其意义.方法:对127例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扫描图像进行观察,测量S1的平向骶髂螺钉通道,根据平向通道的大小对上骶段进行分型.如平向通道存在且在至少4层扫描图像上其宽度均>7.3 mm,则将其定义为正常型上骶段;如平向通道存在且在扫描层面上其大宽度≤7.3 mm,则将其定义为过渡型;如平向通道不存在,即在所有扫描层面上其宽度均≤0 mm,则将其定义为变异型.计算各型的例数、百分比及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值.结果:正常型58例(45.7%),其平向螺钉通道平均宽度13.9 mm;过渡型42例(33.1%),其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宽度5.2 mm;变异型27例(21.2%),其平向螺钉通道的平均宽度为0.9 mm.所有病例的上骶段可归属于3型中的1型.结论:正常型上骶段因存在平向安全通道而可置入平向骶髂螺钉,过渡型及变异型上骶段因无平向通道而无法置入平向骶髂螺钉.过渡型较变异型的优势表现在其标准骶骨侧位像上的有限平向通道可以作为进钉点的选择区域.
-
骶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骶骨骨折病例作回顾分析,根据Denis骶骨骨折分类法,Ⅰ型15例,Ⅱ型16例,Ⅲ型5例.Ⅰ型骨折中2例伴有L4或L5神经根损伤,1例L4、L5神经根损伤.Ⅱ型12例伴有S1、S2神经根损伤.Ⅲ型3例单侧S1、S2神经根损伤,2例双侧S1、S2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Ⅰ型骨折15例予保守治疗,Ⅱ、Ⅲ型骨折21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8例无神经损伤或损伤轻微者单纯行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伴有严重神经损伤者,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神经探查松解术.结果:随访6~36个月,36例骶骨骨折均愈合,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Ⅰ型,10例Ⅱ型,3例Ⅲ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2例Ⅱ型残留骶神经损伤症状,2例Ⅲ型残留鞍区感觉减退、排尿乏力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结论: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取决于骨折类型及骶神经损伤程度.Ⅰ型骶骨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满意,Ⅱ、Ⅲ型骶骨骨折需切复内固定手术,有严重骶神经损伤者需神经探查松解术.
-
正中矢状面上S2和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8例患者的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岁.于每一例骨盆CT的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S2、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来模拟由骨盆正位进行骨盆入口位投照时所需要的佳X线调整角度.以S2与水平面间夹角为基数并减去S1与水平面间夹角来计算两者间的差值,进而评判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可信区间设为95%,差异的显著性设为P<0.05.结果:S2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30.5±6.5)°,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25.7±5.9)°,两组角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01).S2、S1椎体前缘夹角为零度者10例;负角14例,平均-(8.9±8.1)°;正角34例,平均(11.8±6.4)°.结论: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使得S1入口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于S2入口位,且对S1、S2入口位的成像及应用的可靠性均有影响.根据术前骨盆CT正中矢状面的测量结果透视出患者个体化的S1、S2入口位可准确地指导相应S1、S2骶髂螺钉的置入操作.
-
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肿瘤5例.采用前方入路病灶清除5例,后方入路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7例.术后根据肿瘤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结果:13例获随访,时间4个月~5年,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术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加重,经保守对症治疗4个月后好转.1例脊索瘤和2例转移瘤于术后1~2年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未再手术.结论:根据骶骨肿瘤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得到较满意疗效.
-
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骶骨纵行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钉治疗骶骨纵行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治疗骶骨纵行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8~61岁,平均35岁.按照Denis分类法,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7例.均采用经皮空心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8min.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6个月.参照改良的骨盆创伤治疗标准,影像学评价优18例,良5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16例.良8例.结论: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骶骨纵行骨折,置钉精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控制骶骨巨大肿瘤手术出血
骶骨巨大肿瘤手术常常出血量大,难以控制.尤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盆腔脏器粘连等情况下,术中的大出血造成手术视野不清,容易引起误伤、手术时间延长、肿瘤切除不彻底等情况.更有因大出血带来术后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们应用间歇性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控制骶骨肿瘤手术出血,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骶骨骨巨细胞瘤肺转移1例
患者,男,69岁,农民,于2002年5月16日以"右髋部钝痛伴右下肢麻痛半年"入院,自诉半年以来无明显诱因反复感右侧髋部钝痛,同时伴有右下肢麻木疼痛,在基层医院按"坐骨神经痛"予口服解热镇痛药与激素治疗,同时予腰椎牵引,病情无明显好转,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以夜间疼痛较明显,近几天出现阵发性咳嗽,口痰带少量血丝,强迫左侧卧位.
-
隐匿性骶骨骨折的诊治
隐匿性骶骨骨折是指患者没有骶神经损伤症状,局部疼痛并不剧烈,在骨盆X线片上没有明显可见的骨折,通过螺旋CT或者MRI检查发现的一类骶骨骨折.这类损伤很少被临床医生关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这种损伤类型的诊治技术也有新的进展,本文就此简要介绍.
-
先天性腰椎后凸畸形的因特网病例讨论(Ⅱ)
病例讨论因椎体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脊柱后凸和椎体分节不良较少见,但可引起严重脊柱畸形和功能障碍[1,2].正常的脊柱在矢状面上有四个平衡的弯曲:颈段呈前凸,胸段呈后凸(20°~30°),弯曲自T2~T12,T7位于弯曲的顶点;腰椎呈前凸(40°~60°),L3是弯曲的顶点;骶骨呈后凸.
-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缝20例临床观察
骶髂关节错缝,系指骶骨与髂骨之间的关节面发生微小的移位,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由于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故常被误诊而影响治疗,引起持续性的下腰痛.近年来,笔者运用推拿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