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手麻、手臂酸痛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手麻、手臂酸痛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手麻、手臂酸痛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将检测结果 与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神经电生理检测在手麻、手臂酸痛中的诊断价值.结果54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的手麻、手臂酸痛患者中,50例患者检测异常,阳性率为92.59%.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阳性率高(33.33%),其次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腕管综合征(27.78%)和腕管综合征(24.07%).MRI检测腕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肘管综合症与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一致.18例神经电生理检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中,MRI检测13例异常,检测符合率为72.22%.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手麻、手臂酸痛的阳性率高,可为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明确神经损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不过该方法属于功能性检测,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较低,因此临床诊断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及康复练习治疗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4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使用中文版Boston腕管问卷调查表、肌电图仪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患者手功能评分及神经电生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症状及手功能.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中西医综合非手术治疗 康复练习 手功能 神经电生理检测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遗传性压力易患性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价值
遗传性压力易患性周围神经病( hereditary neuropathywith liability to pressure palsies,HNPP)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周围神经病。临床上表现为青少年起病,以反复发作的易受嵌压部位的周围神经麻痹为特点,通常会由轻压迫或牵拉所诱发,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弥漫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并以嵌压部位为重。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避免压迫对神经造成的损伤,因此,HNPP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预防极为重要,我们就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12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几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的1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检查进行总结.结果 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能测出,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程度减慢.结论 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电生理是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客观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神经电生理检测联合血清NSE检测对昏迷患儿的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 对神经电生理检测联合血清NSE在昏迷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00例昏迷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神经电生理检测和血清NSE检测,分析不同检测方法中在检测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预后方面的作用.结果 单独检测脑电图或NSE以及联合检测脑电图及NSE均能较好的判断预后,其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一的脑电图检测准确性是85%、特异性是91.9%、敏感性是73.7%;单独检测NSE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0%、80.0%、80.0%;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是85.7%、特异性是95.4%、准确性是92.0%;同单独检测相比,联合检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昏迷患儿来讲,神经电生理联合血清NSE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检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昏迷患儿 预后评估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 carpel tunnel syndrome,CTS)的应用价值以及不同严重程度CT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选择71例(122只手) CTS患者和年龄、性别与CTS患者匹配的16例(32只手)健康人,分析CT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患者及健康人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常规神经肌电图检测、F波检测并根据患者正中神经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 distalmotorlatency,DML)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分析不同严重程度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的特点。结果 71例CTS患者病因以务农(33.8%)、家务(31.0%)及电脑办公族(7.0%)多见。病程12天至10年。 CTS组与对照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F波传导速度( F wave conduction velocity,Fcv)、F波出现率( F wave present,Fp)、尺神经SCV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 CTS组外展拇短肌神经源性损害率为46.4%。不同严重程度各组比较中,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CV、MCV,正中神经Fcv、Fp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中,正中神经SCV、DML、Fp,尺神经SCV、DML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正中神经SCV、DML、MCV(腋-肘)、Fp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联合F波检测在诊断CTS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对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从而揭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筛选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方法 1、本研究共68例患者,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灸二病房和门诊.2、治疗组:翳风、下关、阳白、四百、迎香、颊车、地仓、运动区下2/5(对侧)、合谷(对侧)、太冲(同侧).疏密波刺激,每日治疗 30min,针刺治疗6天后休息1天.对照组:弥可保针500ug,日一次肌注.两组共观察四周.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标准、面神经潜伏期测定、面神经波幅测定.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有效率为67.65%.经x 2检验,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2、两组患者面神经潜伏期测定比较: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潜伏期均低于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疗后面神经潜伏期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患者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测定比较: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波幅均高于疗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疗后面神经波幅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电针可以明显缩短面神经潜伏期,提高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从而证实电针治疗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99例单肢体、闭合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分别进行肌电图、神经电图以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并与术中所见对比.结果:全臂丛神经C5 - TI根性完全性损伤63人.其中,根性节前完全性损伤26人,根性节后完全性损伤21人,根性节前节后联合性损伤16人;高受损部位在臂丛神经干及其以下的115人;高受损部位在束支部及其以下的121人.通过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结论:对于臂丛神经损伤,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可以作出较明确的定位诊断.
-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诊断的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早期尺神经损伤患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CuTS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常规MCV、SCV检测,如尺神经发现异常随即加做尺神经节段检查和尺神经肘部节段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CuTS患者患侧手与健侧手对照比较发现均存在尺神经损伤,为进一步对尺神经损伤定位,加做尺神经MCV节段及尺神经MCV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肘段潜伏期差延长,尤以肘下3cm至肘上2cm节段潜伏期差延长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CuTS患者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伤.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影响CuTS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采用跨肘上、肘下分段刺激尺神经可获得更高的尺神经损伤阳性率,能早期发现尺神经沟局部的异常传导,使CuTS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2.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CuTS)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电生理检测 -
海洛因依赖者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海洛因依赖者和20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MEP、SEP及SSR测定.结果:海洛因依赖者MEP、SEP及SSR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EP、SEP和SSR异常说明海洛因依赖者神经系统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传导通路均受到广泛损害,联合应用可提供海洛因依赖者神经系统损害的客观依据.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3例(178侧)CTS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对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结果分析研究.结果 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旋前方肌为出现异常,而拇短展肌异常的异常率达8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图检测得到两种方法的CTS检出率均可大于90%,两者联合检出率高达100%.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跟踪观察
外伤致重度或完全性神经损伤的病人,大部分需要进行手术缝合神经治疗,修复越早效果越好,因而术后病人神经恢复程度如何的判定亦不可缺少[1].笔者从1997年8月~2000年2月期间,对神经损伤术后的15例患者做神经电生理的连续追踪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电生理特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臂丛神经血管和锁骨下动静脉在胸廓出口处和胸小肌在肩胛骨的喙突附着处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文章通过对20例临床诊断符合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及相应肌肉针电极肌电图检测,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意义及临床诊断的一致性.
-
脑电图的特征及临床应用进展
林庆教授:脑电图(EEG)在神经电生理检测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特别在癫痫的论断、鉴别论断中,EEG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多节段神经电生理研究
目的 分析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节段性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2例CIDP患者,行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多节段神经电生理检测,正中神经刺激点包括:腕、肘、腋、Erb's点;尺神经刺激点包括:腕、肘下、肘上、腋、Erb's点.分析各节段神经电生理改变.结果 22例患者电生理各节段均出现明显的脱髓鞘改变,正中神经各节段(腕以下、腕-肘、肘-腋、腋-Erb's点)运动传导时间较正常值延长分别为:125%、70%、122%、134%;尺神经各节段(腕以下、腕-肘下、肘下-肘上、肘上-腋、腋-Erb's点)运动传导时间较正常值延长分别为84%、97%、140%、146%、149%.正中神经各刺激点(肘、腋、Erb's点)传导阻滞(CB)例数分别为:2、6、14;尺神经各刺激点(肘下、肘上、腋、Erb's点)CB例数分别为:5、4、10、16.结论 CIDP存在明显脱髓鞘的电生理改变,但在周围神经近端各节段脱髓鞘程度较远端重,CB以近端腋点、Erb's点明显,多节段神经电生理检测更有利于协助CIDP的诊断并判断神经损害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节段性 神经电生理检测 -
酒精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为了探讨酒精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我们对2002年6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临床确诊为酒精性周围神经病13例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MCV、SCV、EMG及F波,并进行结果分析.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腕管综合征(CTS)是神经受压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腕管内压力升高,正中神经受到挤压而导致CTS,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手部正中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甚至手部肌肉萎缩导致手功能障碍.由于CT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脑血管病等,所以早期诊断很有必要,且不能单独依据临床表现诊断CTS.目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已经成为诊断CTS的金标准.
-
神经修复的六条原则——评一例健侧颈_7移位失败的教训
患者男,21岁.2007年9月,左上肢被传送带绞伤,致左上肢无功能.经保守治疗2个月,无任何功能恢复,而被外地某医院手外科收治入院.专科检查:左上肢无功能,肌力均为0度,Homer征(+);右上肢功能完全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测提示左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颈_(5、6、7)为节前损伤,颈_8、胸_1为节前伴节后损伤.术前诊断为左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拟行健侧颈,移位重建左上肢功能.
-
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测指标评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预后的作用,为早期制定理想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发病20 d内的10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行面神经电生理检测,经0.5~3年随访,以House-Brackmann分级评价电生理指标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109例患者中,预后差组20例,预后好组89例。预后差组和预后好组电生理指标比较:①面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分别为(3.55±0.65)ms、(2.82±0.36)ms;②M波波幅分别为(0.72±0.58) mV、(2.22±0.89)mV,波幅下降比值分别为(71.45±22.94)%、(25.55±20.56)%;③F波消失率分别为85.00%(17/20例)、21.35%(19/89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F波是否能引出评价预后的准确度为79.82%,以波幅下降比值是否<90%评价预后的准确度为85.32%,两种诊断方法经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比值及F波均可作为面神经麻痹预后判断的电生理指标,波幅下降比值判断预后的准确度优于F波。
-
不同电生理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胫神经损害诊断价值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胫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EMG仪对63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单侧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F波及H反射检测,比较四者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本组63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四种检查方法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反射(76.19%)、F波(53.97%)、SCV(36.51%)、MCV(17.46%)(均P<0.05).本组中43例无周围神经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糖尿病患者胫神经四种检查方法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反射(76.74%)、F波(55. 81%)、SCV(32.56%)、MCV(13.95%)(均P<0.05).本组63例糖尿病患者中反映神经远端传导功能的神经传导速度总异常率为44.44%(28/63),而反映神经近端传导功能的H反射与 F波总异常率为80.95%(51/6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52,P<0.01).结论 四种不同的电生理检测方法可以较全面反映胫神经远近端的损害,糖尿病患者胫神经损害不仅仅限于远端,其近端亦容易受损.四种检测方法中H反射阳性率更高,可以更早发现胫神经的亚临床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