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心肌梗死的佳救治策略--院前救治+绿色通道+介入治疗
一、我们先看看急性心肌梗死在国内外的发病状况是怎样的呢?急性心肌梗死在欧美国家常见,男性发病较女性多,60岁后男女发病率逐步接近.美国的一项观察了26年的资料显示,35~84岁的人群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过去,心肌梗死在我国较少见.近年来,它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年轻人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年龄在40岁以上占85%,男性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1~60岁,女性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1~70岁,女性较男性发病晚10年.男女发病比例大约为4:1左右.
-
CRRT在危重病中的应用新观点
重症监护室(ICU)伴有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重症患者应用肾脏替代治疗(RRT)的作用在20多年前就得以确立,一直到近年来,RRT才作为危重病救治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开启了危重病救治的一个新时代,但是CRRT在临床危重病中的实际应用问題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及争议[1-3].CRRT临床应用的机制,佳治疗时机及治疗策略等问题仍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拟对CRRT在危重病中的应用新观点作一简述.
-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胃肠道是全身代谢活跃的器官之一,更是体内大的细菌库,但既往对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比较少,本文探讨其诊断与治疗进展.方法:结合我们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和参加抢救的临床救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著作结果:使诊断与救治方案更趋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结论:胃肠道粘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极其重要又极易受损伤的屏障,肠功能,特别是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条件,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策略能降低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策略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诊疗危重病例临床特点与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15例患儿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策略,采用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咽拭子标本).结果 基础疾病或高危因素仅占20.0%,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和发热;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危重病例剂量加倍,疗程为5~10 d;80.0%患儿3 d内体温恢复正常,20.0%患儿5 d内体温恢复正常,全部病例临床治愈.结论 儿童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应用奥司他韦抗病毒安全有效,对危重病例或合并胸膜炎者可考虑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常规应用新鲜冰冻血浆等.
-
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救治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土壤、水、空气,乃至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PA存在.健康人群很少患病,但烧伤、免疫缺陷、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早产儿及大手术后患者易发生感染,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临床上经常将PA感染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其中前者容易引起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情进展迅速,救治困难,病死率极高,需引起儿科医师高度重视.本文重点总结PA感染的一些临床特征和救治策略,以供参考.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特征与救治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进展迅速,以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急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铁蛋白显著增高,骨髓检查可见吞噬血细胞现象.HPS与败血症容易混淆,抗感染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是危重症之一.随着对HPS认识的深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病例呈现增多趋势.本文就近年来对HPS的认识及救治策略进行讨论.
-
血管内栓塞失败后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可脱性弹簧罔(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虽已广泛开展,但并非所有病例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1-14],仍有个别病例出现意外或并发症[2-3,9-11].本文报道血管内栓塞治疗中发生意外后开颅手术4例,分析经验与教训,初步探讨救治策略.
-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探讨(附284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策略对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采用绿色通道救治程序救治的28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情况,以2004年前采用非绿色通道程序急救的4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救治时间和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急救部处理时间(16.4±3.7min)、特殊检查时间(17.5±2.6min)、急诊至手术室时间(6.3±1.3 min)较对照组(分别为22.5±4.8、25.8±3.2、8.2±1.6min)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121例(42.6%)患者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171例应用了损害控制外科策略;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3.52%(10例)和13.0%(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一体化救治,限制性液体复苏、损害控制外科策略的应用,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可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保证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
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原因和相应的救治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针对性较强的救治策略。结果在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凝血功能障碍的有1.7%,软产道撕伤的有8.3%,胎盘因素的有15.0%,宫缩无力的有75.0%。结论产后出血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两种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针对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有利于降低产妇的病死率。
-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月的106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障碍4个方面.相关影响因素有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妊娠合并症等.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原因、多危险因素所致,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及时机,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及加强产时、产程及产后的监护,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及孕产妇病死率有重要作用.
-
漳州地区院前疾病谱的分析及救治策略
目的 对漳州地区的院前疾病谱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提高抢救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拨打“120”呼救电话的院前急救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并按急救病种、性别、年龄组、月份分布情况、24h各时间点的关系等进行系统统计,探索急危重患者构成梯次及疾病谱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救治策略.结果 创伤、心血管系统疾病、小儿科疾病、中毒事件、妇产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院前急救多的病种;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时间集中在11、12月及每天的12:00~16:00与20:00~24:00.结论 在新的背景下,科学分析院前疾病谱,建立专业的急救队伍,并调整相应的救治策略,能有效提高急救水平,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一体化救治策略(附103例病例)
目的 通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03例,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从社区至病房的一体化救治策略.方法 对103例Glasgow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103例,住院时间3天~6个月,平均住院时间(43.0±1.6)天.根据GOS分类:治愈52例,轻残但生活能自理者14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7例.结论 采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从社区至病房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存率、治愈率;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避免误诊漏诊,首先抢救危及生命的损伤,尽快合理处理并发伤是提高存活率和治愈率同时降低致残率的重要举措.
-
急性百草枯中毒机制与救治对策
百草枯(Paraquat,PQ)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除草剂,经口致死量约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15 ml[1],口服中毒病死率高且存活者大多存在肺纤维化(PF)[2].加强PQ的管理,针对PQ中毒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救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
新军事变革下的战创伤救治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推动着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和技术形态的结构性转变也促使军事形态产生新的革命性转变,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实现军事体系的信息化,新军事变革的内涵是技术创新.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余个国家启动了军事变革战略.本世纪初我军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它对军事医学的核心要求是必须有能力支持军队全维作战.战伤救治作为军事医学的核心内容,其救治策略必须适应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卫勤保障实战需求.
-
SARS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机制及救治对策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1].SARS具有毒性大、传染性强,能以多种形式和途径使人受染、有一定潜伏期、不易被察觉,作用范围大等特点.到2003年6月6日,全世界确诊SARS病例 8 403例,死亡775例,大多是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及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研究SARS患者并发MODS的机制及救治对策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发病 机制 救治策略 -
外伤性心脏破裂8例救治策略
外伤性心脏破裂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患者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死于心脏压塞或失血性休克,仅有少数伤者能被及时转送到医院救治,早期诊断和及时果断地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1998年5月-2009年7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心脏破裂8例,现就其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
随着产后出血状况的不断出现,研究其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介绍一般研究资料与方法着手,分别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就其结果,以及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措施及其预防策略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个人看法.
-
院前急救昏迷患者的特点以及救治策略分析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昏迷患者的特点及相应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市院前急救昏迷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救治策略.结果:所有急救患者中,多为颅内疾病,占38.17%,其次为各原因中毒、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所有患者中,好转40例,无变化119例,在所有患者中占比为85.48%.结论:院前急救昏迷患者多为颅内疾病及各原因中毒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给予有效抢救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
目的:观察研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救治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648例产妇。24h 之内阴道分娩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出血量超过1000ml视为产后出血。观察内容包括产妇的年龄,胎数,胎产次,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盘情况,子宫情况以及其它生理指标等。结果:共45例符合出血标准,发生率2.73%。未出现死亡病例。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9个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胎数、产次、产道损伤、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分娩方式、血功能障碍异常、子宫收缩乏力。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的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得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和产道损伤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和产道损伤是产后出血的重要、直接的危险因素。加强孕妇的产前教育,及时筛查识别危险因素,并做好相关的综合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干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
床头锥颅配合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病人
1998年7月-2002年8月,我们改进救治策略,对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病人床前血肿腔穿刺置管,放出血肿液体成分,缩短了脑干受压时间,配合手术成功的救治了病人,现结合临床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