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法结合针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手法结合针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手法推拿治疗,试验组患者施以手法联合针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前者相较于后者优势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患者,运用手法结合针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基层医院小儿腹泻用针药配合常规治疗的效果及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采用针药并配合常规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腹泻患儿1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并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配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腹泻患者采用针药配合常规治疗效果显著.
-
针药配合针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针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药并用康复)和对照组(针刺康复),每组30例,并进行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sworth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药配合针刺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更为理想.
-
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
目的 探讨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将86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的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MI、FINS、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MI、FINS、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H、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H、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性激素分泌,降低体重及胰岛素抵抗.
关键词: 针药 二甲双胍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
针刺加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发育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针药组和西药组,各57例.针药组患者口服中药补肾活血促卵方同时加针刺治疗,西药组患者口服避孕药联合促排卵药氯米芬.治疗后,应用阴道彩超检查卵泡数量与大小.停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针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96%,显著高于西药组71.9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卵泡数量均显著减少,卵巢体积显著增加,大卵泡直径也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针药组妊娠率83.69%,显著高于西药组妊娠率70.21%(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还可通过改善患者卵泡发育,提高患者妊娠率.
-
针刺加中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高雄血症和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及该联合疗法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西药组、中药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29%,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有效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高雄血症症状并有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此外,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针刺对肺癌小鼠体内紫杉醇分布趋向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肺俞”“灵台”穴对肺癌小鼠体内紫杉醇分布趋向性的影响,探讨经穴与相应脏腑靶向关系.方法:将315只SPF级雌性BALB/C系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药物组(C组)、针药结合非经非穴组(D组)、针药结合肺俞组(E组)、针药结合灵台组(F组)、针药结合肺俞灵台组(G组),每组4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NTCU(N-nitroso-tris-chloroethyl urea)制备肺鳞状细胞癌模型.造模成功后,A、B、C组不做针刺治疗,A、B组按6 mL/kg腹腔注射0.9%NaCl溶液,C组按6 mL/kg腹腔注射紫杉醇;D、E、F、G各组分别选非经非穴、“肺俞”、“灵台”、“肺俞”和“灵台”穴予针刺治疗,再按6 mL/kg腹腔注射紫杉醇,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各组于干预后15 min、30 min、1h、2h、8h、12h、24h各时间点分别随机取6只小鼠脱颈椎处死,并采集全肺、全肝、全脾、全肾、全心等脏器组织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紫杉醇在肺癌小鼠体内各组织(肺、肝、脾、肾、心)中的浓度.结果:(1)C、D、E、F、G组的肺、肾、心各组织中紫杉醇含量均在2h达到高峰,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脾组织中紫杉醇含量在各时间点依次呈下降趋势;C、D组肝脏中紫杉醇含量达高峰时间为2h,E、F、G组达高峰时间为8h.(2)E组、G组肺组织中紫杉醇含量在7个时间点均高于C组和D组(均P<0.01),F组肺组织中紫杉醇含量仅在2h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组各时间点紫杉醇含量均高于F组(均P<0.05),G组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肺俞”“灵台”穴能够影响紫杉醇在肺癌小鼠体内的代谢,使其在各组织的分布发生变化,能够产生靶向效应,且针刺“肺俞”“灵台”与药物结合效果好.
-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RCT文献Meta分析
目的 循证评价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2015年中国知网关于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C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使用RevMe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据其纳入原始临床治疗方法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治疗乳腺增生,针药结合、针灸(尤其是穴位埋线)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临床应积极促进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
-
针药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
目的:探讨针药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150例周围型面瘫患者给予上述联合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与甲钴铵注射液联合治疗面瘫,通过多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建和恢复,显著提高了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
-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某医院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药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弥可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本组研究显示,治疗组中显效的有20例,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中显效的有12例,总有效率为73.17%,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并使用针药治疗DNP,增加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简便、不良反应小.
-
针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健康成年的SD大鼠进行分组,10只为一组,共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和针药混合组.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电针组在"百会"和"神庭"两个穴位给予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补气化瘀药物进行灌胃治疗,针药混合组利用电针和补气化瘀药物相结合的联合疗法.用药结束后,观察并分析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的变化.结果:针药混合组可有效保护海马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和数量,抑制海马神经凋亡,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作用.
-
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40例予以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B组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药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吞咽功能.结果 B组总有效率的92.5%高于A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运用.
-
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统计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经统计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痉挛性偏瘫采用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
针药配合吞咽语言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46例
吞咽障碍又称吞咽麻痹,现代医学称之为假性球麻痹,多见于中风病人,常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不能饮食、声音嘶哑、构音障碍等症状,是脑血管疾病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类患者进食时往往将水、食物等本应咽入食管的东西误吸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同时常因怕被呛而拒服水、食物和药物并因此引起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显著影响中风患者的住院日和死亡率.笔者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运用中药配合针灸、吞咽语言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针灸加中药结合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了探讨用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更有效的治疗小儿遗尿.方法 回顾我院中医科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对收治的小儿儿遗尿病例98例,1-12岁小儿遗尿患者采用针灸和中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98例中经7-9天治愈的51例,9-15天治愈的28例,15-20天治愈的19例.结论 通过针灸与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了小儿遗尿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
-
针药结合运动疗法及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参与针药结合运动疗法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天津疗养院全军中医针灸康复技术中心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例,按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继续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前后均进行综合康复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脏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复脉针法及中药辨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及护理干预前后理化指标、运动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判定.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质指数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大代谢当量、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体力状况、病情、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状况、工作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药结合运动疗法心脏康复加之有效地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是心脏康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针药康复训练相结合在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针药、 康复训练相结合在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1%)明显比常规组(75.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予以针药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甚佳,值得推广.
-
针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心理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1.7%;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针药并用治疗乳腺增生190例
目的:分析针药并用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19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对其进行针药并用治疗,观察效果.结果:经治疗,190例患者治愈175倒,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治愈率92.11%,总有效率97.89%.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乳腺增生,可相得益彰、互增疗效.
-
针药并用治疗多系统萎缩
韩景献教授在治疗多系统萎缩这一国内临床少见而疑难疾病过程中,采用枕三经排刺、头皮针震颤区排刺及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的“三焦”针法,并辨证应用中药,针药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