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品招标制度的存废之争
席卷全国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至今已轰轰烈烈地实行了六年.不过,从开始实施的第一天起,有关其能否真正惠及患者的质疑,就一直如影随形.前不久,一向引领改革潮流的广东决定打破僵局:从明年起告别药品招标,实行网上"阳光"采购.
-
基药因何配送难
2011年起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基药招标配送制度,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突破性改革和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历史进步性,但不容回避的是,目前的基药配送制度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值得探讨分析并研究改革完善之道.基药配送遇阻力目前的基药招标制度存在的主要矛盾不是质量和价格,而是配送的及时性.由于基药招标实施的是"一品一规一厂家"的政策,一旦某个品种出现问题,医疗单位很难寻找替代品种,会直接影响临床用药.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基药缺货呢?
-
完善基本药物"双信封"招标制度——访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镜人
今年全国"两会"上,记者就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医药企业的影响等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镜人.徐镜人代表表示,从各地基本药物"双信封"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亟待完善的地方.
-
药品招标走向何处
2000年,我国对临床使用的药品开始将集中采购和招标采购挂钩,对药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招标采购初衷本是为了降低药品价格,减少医院的利益和医生的灰色收入,规范药品购销行为.然而,药品招标制度施行以来,其弊端已开始显现,不断出现药品中标后无人生产、无人采购等问题,有些临床常用的、质优价廉的老药已难觅踪影,招标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
声音
“若不分青红皂白,对所有的药物都用同一价格尺度去招标、限制,那么,谁都不会冒险去搞药物创新。”
-黑龙江葵花药业董事长兼总裁关彦斌如是说。关彦斌认为,唯价格论的招标制度既限制了药品质量的提升,也束缚了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药品是特殊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药品疗效好才是第一需要,这就要求药品的质量必须过关,而对于中药和中成药而言,药品的质量是由药材质量来决定的,中药药材的不同产地、采摘的不同季节、入药的不同部位决定了药材质量和价格。如果都用招标的方式,用同一个价格去衡量所有的药品,试问谁还会选贵的药材,选好的药材?更不用说投入大量资金去创新了。 -
药价上涨将成为不得不接受的新常态
双黄连注射液是常用药之一,每支20ml规格的双黄连注射液售价不足2元,深受百姓欢迎,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售价甚至还不到成本的1/2。我国招标制度的宗旨就是低价优先,但一味地压低价格,企业终将难以生存和发展。药品虽然是特殊商品,但经济规律同样适用于此:待药价跌到谷底之后,势必会出现反弹,导致供需翻转。
-
旧药品招标制度带来难以吞咽的恶果
在社会各界的极度关注与期待下,我国药品招标即将迎来第四阶段的“提高期”。新规则的产生,意味着之前的招标制度一定存在弊端或不完善的地方。历经多次风雨的药品招标还存在哪些弊端?谁是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药品招标又给社会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对此,业内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人士直指旧药品招标政策的弊端,痛斥由旧药品招标制度带来的恶果。
-
新一轮药品招标能否起死回生
某大城市一位招标主管者曾说:“我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消灭自己。”这句话简短,却极具惊醒作用。面临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招标,2015年仍是后的疯狂。当前,多省市也已根据自身情况陆续出台了招标相关政策,并探索了多种模式,如:挂网和议价相结合、带量采购、招标平台等。在新模式下,已经奄奄一息的旧招标制度能否起死回生?
-
药品利润像毛巾里的水分,已经被拧干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承德颈复康药业董事长李沈明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虽然药品招标在国内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十几年,但在每年的两会上,却总不可避免地听到代表和委员们对招标制度乃至政策发出的质疑声,他们将矛头直指药品招标中存在的弊病,并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为建立更完善的药品招标制度谏言。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承德颈复康药业董事长李沈明就药品招标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指出他对新一轮药品招标的看法及建议,同时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表达了河北药企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
两会代表热议"看病贵、看病难"
截至目前,药价已经17次降价,但老百姓并未感到实惠.为什么药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药价虚高的源头在哪里?现在推行的药品招标制度,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这一现状?近日"两会"代表们对医药分家、药品招标、建立平价医院等医疗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并为降低药价出谋划策.
-
网上医疗设备招标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作为一项新事物,进一步拓展并深化了招标所倡导的"三公"原则.从实践出发,分析了网上设备招标的特点,结合在招标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招标中心为主体的网上招标,并完善、优化了招标流程.使得网上招标工作更加高效、严密,招标结果更加令人信服,并维护了各方利益.
-
镜像美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坊间的改革期待一个响当当的答复.近期同医疗界同仁交流,都离不开这个话题.大家都在尽力从中嗅出改革带给医疗的机遇.医疗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在现阶段,它更多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在以GDP、CPI等为标准的评价指标里,政府调控是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医疗卫生排在市场调控的后面.不必讳言,计划经济仍然在医疗服务、医药行业发挥着决定作用,因此我们看到,医疗定价制度是扭曲的,药品招标制度是无力的等等现象.
-
广东医药挂网招标,想动谁的奶酪?
广东省2007年医药挂网招标方案九易其稿,在招标制度废存之争的大背景下,它能否给招标制度带来更多希翼?能否撼动原有医药流通体系的利益格局?
-
国家药物政策求解
从1996年药品降价开始,发改委屡次重拳打击高药价,药品降价次数已30余次,然而至今"药价虚高"的论断仍然不绝于耳;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从2000年就已经上路,经历10余年的探索,问题却仍然层出不穷;各地基本药物招标虽频传降价捷报,但"药价虚低"引发的质量恐慌已经开始浮现.
-
广东药交新规引波澜
蔡东晨:"低价"伤人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其改进药品流通体制的做法值得肯定.此次出台的《药交规则》,整体而言体现了很大进步性,但其核心问题与大败笔则在于""字.在《药交规则》中明确规定的"不分质量层次,采用‘双信封'评审制度,经济技术标只占10%的权重;入市价采用全国基药平均中标价与广东省2012年基药中标价格的平均值作为入市价;未明确每个月进行采购量汇总"等内容,鲜明表明广东的药交规则是一种以价格为主导的招标制度,预示着未来广东的基药招标将以"低价"为主.
-
关于药品招标的几点思考
这些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成为当前医药卫生改革的方向和着眼点.其中,全面实施药品集中招标制度,降低虚高药价,让大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本文从这几年药品集中招标的实践中谈几点看法.
-
以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药品集中招标制度
2001年确定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低虚高药价,规范医疗机构的购药行为和药品流通秩序.但是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实施以来,不仅没有真正降低药品价格,而且药品的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并更多地质疑这一制度.
-
我国药物招标采购制度分析
通过对我国现有的药物招标和采购制度的探讨,并运用制度理论以图示形式罗列、推导我国药品招标和采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制定药品招标和采购制度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药物招标和采购制度的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实现制度设置公平性的具体措施、建立具有约束性的规则,以及建立政府监管和协调机制等.
-
骨科内固定器械的管理体会
随着骨科医学人体功能重建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骨科内固定物如:各种钢板,人工关节等,种类多,更新快,价格贵,并且专用内固定物配备专用器械.我院为了节约开支,目前由厂家或代理公司按照需要及时供货.,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 采购及准入管理根据骨科手术需要,骨科内固定器械实行集中招标制度.由院长、骨科主任、器械科科长共同对骨科内固定器械按规定程序招标,中标的代理商向医院及器械科提供所有证件,包括生产厂家及总代理资质,产品注册证,代理商证件及质量承诺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国外进口应有医疗器械进口注册证),另外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合格单,产品报价单,业务员委托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
医疗器械招标乱局
实施招标制度以来,以"招标"、"集中采购"名义发生的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圈钱行为越演越烈,许多企业陷入"不投标马上死","投标、中标后也要死"的境地.这种情况已经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