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及其管理者、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合作、协调的特殊人际关系,是医患双方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医院组织结构要素与患者需求之间和谐、医疗环境和谐、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人际关系和谐等等.
-
民主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民主管理是实实在在的科学管理,真正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民主管理才是真正的关键部分.我国长时间处在封建社会,家长制、一言堂、迷信领导权威等封建残余思想还十分普遍.护理工作是一种协调性、合作性很强的工作,是面对人的、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复杂工作,需要有一定能力的人在基层进行领导,而这种领导方式是否是民主管理,则决定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环境和谐与否.
-
浅谈儿童的气质与教养对策
气质是行为的表现方式,是人类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续性和连续性,体现了行为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反应方式、活动水平等特点。气质及其发展在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儿童气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可引发行为问题。研究儿童气质能更全面认识儿童的心理特征,从而在抚育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儿童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
追寻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评《社会角色与心理健康》
1977年美国学者恩格尔(Engel)首先提出现代医学模式.他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该模式强调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和谐适应的基础上,努力改善人的生存状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
-
谈心理健康观的时代变迁
目的论述心理健康观的时代演变.方法对我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思想以及现代心理健康观念的解释和国内外心理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我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与和谐作为健康心理的根本标准,并提倡个体的自我放弃和人格的压抑.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新的心理健康观及在此之上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在强调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同时,也强调个体价值的充分实现.结论现代心理健康观以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为基础,倡导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以达到自我实现与社会奉献的统一.
-
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制的探讨
高校医院作为高校的一个公益性后勤单位,为全体教职工、学生及其职工家属提供预防、医疗、保健等服务,在治病、防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公费医疗体制在历史上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21世纪医学将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医疗将呈现社会化趋势,由过去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卫生服务的内容、行为和方式有6个转变:①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②以单个患者的康复→提高社区人群整体健康水平,③以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服务,④以防治疾病→身心健康与环境和谐一致,⑤以医院服务→社区卫生服务,⑥依靠医疗卫生部门→依靠众多学科和全社会参与.
-
关于重塑和谐就医环境的思考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客观地指出我国目前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其中特别提到了医疗卫生这个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本文力图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影响就医环境和谐的成因进行分析,试图为构筑和谐医疗环境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