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胰岛素瘤致低血糖性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安宁;肖奇贵;张玉琳;陈阿鹏

    对1例胰岛素瘤切除患者的护理进行报告,对其治疗及护理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全面观察、早期发现和科学护理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配合预防感染、抑酸、营养神经及补液等治疗,并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方式选择

    作者:钟进营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手段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外科保守治疗,试验组采用早期外科手术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急性黄疸发生率和腹腔脓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

  • 中段胰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附14例报告)

    作者:邵稳喜;章佳新;祝玉祥;金明国

    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中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段胰腺切除术治疗胰腺中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14例.结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人胰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症状改善.术后胰瘘发生率14.3% ( 2/14) .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54个月,疗效满意.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术适用于位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左侧和脾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汇合处之间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该术式安全、有效、器官功能损伤小,值得推广.

  • 腹部术后应用美施康定止痛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林小春

    美施康定即硫酸吗啡控释片,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我院从1998年5月~2001年5月,应用美施康定肛门给药解除术后病人的疼痛,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治疗组收治住院病人120例,男82例,女38例,年龄8~75岁.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中阑尾切除40例,肠穿孔修补术后22例,胆囊切除术20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后18例,胃次切术后10例,鞘膜积液术4例,胰腺切除术1例,其中7~10级疼痛32例,5~6级疼痛88例.

  • CT平扫定量测量胰腺脂肪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广;孟祥福;范欣;王雪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胰腺标本脂肪含量与CT测量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用于评估临床糖代谢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胰腺切除术并于术前1个月内接受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21~79岁,平均63.5岁.测量手术切除标本胰腺非肿瘤组织的胰腺脂肪含量,以视野中脂肪面积占整个视野面积百分比表示.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胰腺和脾的平均CT值,计算胰腺与脾CT值差值(P-S)及胰腺与脾CT值比值(P/S).选择脐水平层面测量腹腔内脏脂肪面积.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CT测量指标、内脏脂肪面积与组织标本胰腺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CT测量指标、年龄、性别、内脏脂肪含量与糖代谢异常(如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组织病理学上胰腺脂肪含量为0~68.4%,与P-S、P/S显著相关(均P<0.01).内脏脂肪面积与胰腺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52).在年龄、性别和内脏脂肪面积调整后,CT测量指标仍是预测糖代谢受损的显著性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T可定量测量胰腺脂肪含量,CT值量化的胰腺脂肪含量化与糖代谢异常显著相关.

  •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可切除性的研究

    作者:黄庆娟;王小宁;厉申儿;徐青;王德杭

    目的探讨胰腺癌在螺旋CT双期扫描图上的CT特征;术前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方法 68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增强扫描按(1~1.5)mL/kg体重静脉注射总量为75mL~100mL的造影剂,(2.5~3)mL/s,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分别为18s~20s,60s~70s,层厚3 mm~5 mm,pitch 1~1.5;重建间隔2.5mm~4.8mm.结果术前判断为可切除的胰腺癌,手术符合率为75%;术前判断为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手术符合率为95.8%.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在显示胰周血管受累;邻近器官的侵犯;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提高了胰腺癌患者肿瘤可切除的预见性.

  • 减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代谢和非手术支持临床实践指南2013年更新(下)

    作者: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肥胖学会;美国代谢与减肥手术学会;涂怡婷

    Q6 如何优化减肥手术的随访工作?R43(84)-r:对RYGB、BPD及BPD/DS术后患者,以及出现营养管理无法改善的餐后低血糖症状患者,都应进行非胰岛素瘤胰源性低血糖综合征(NIPHS)、人为因素、医源性因素、倾倒综合征以及胰岛素瘤等的鉴别诊断(Grade C,BEL 3).NIPHS患者的治疗策略包括饮食变更(低卡路里饮食)、奥曲肽、二氮嗪、阿卡波糖、钙通道抑制剂、胃容量约束和逆转手术,罕见的顽固病例可进行部分或全胰腺切除术(Grade C,BEL 3).

  • 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手术近期并发症和远期生活质量评价

    作者:唐雨辰;张子祥;伍星;易彬;汤耀程;杨健;高鑫;李德春;周健

    目的 探讨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手术对患者近期并发症和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0例胰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手术组和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手术组.传统手术组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体尾部切除术(DP)和腹腔镜下胰体尾部切除术(LDP);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手术组包括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LSPDP)、胰腺肿瘤剜除术(EP)和胰腺中段切除术(MSP).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1次,随访时间截止至2017年5月31日.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感染、出血、胃排空障碍、血糖控制差)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二次手术及术后30 d生存情况,随访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术中手术时间、出血及输血量方面,PD组与PPPD组、DP组与SPDP组、LDP组与LSPDP组、DP组与MSP组、DP组与EP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MSP组比较,DP组的住院时间缩短[(18.6± 12.5)d比(26.9± 15.2)d],术后胰瘘(24.07%比56.25%)、腹腔感染(1.85%比18.75%)、出血(3.70%比25.00%)、胃排空障碍(5.56%比31.25%)、二次手术(0比25.00%)发生率减少,但血糖控制差(27.78%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出院后PD组慢性腹泻发生率高于PPPD组(17.31%比2.08%),DP组疲劳者多于SPDP、MSP及EP组,LDP组疲劳者多于LSPDP组,但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者评分均低于LSP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手术能减少手术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的发生,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 胰头癌切除标本淋巴结检出方法的比较

    作者:蒋永剑;傅德良;倪泉兴;姚琪远;虞先浚;周仲文;王虹;张延龄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全面的检出胰头癌根治性术后标本中淋巴结的方法,以有利于准确评定其病理分期.方法对42例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胰头癌标本分别采用常规病理取材法、手术显微镜法、清洗法和简化连续切片法寻找或鉴别淋巴结,并进行比较.结果清洗法和简化连续切片法操作繁复、费时,不适合实际应用.手术显微镜法所找到的淋巴结数约为常规病理取材法的3倍.24例采用手术显微镜法寻找淋巴结的胰头癌标本中,证实17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70.8%),而常规病理取材法组证实的转移率为50%(P < 0.01).并且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结大小无关,在发生转移的淋巴结中 < 5 的淋巴结占37.2%.结论手术显微镜法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 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18例分析

    作者:姚捷;钱建军;柏斗胜;李振南;丁向民;蒋国庆;赵龙;王小东;金圣杰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胆胰外科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间行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16~75岁.术前诊断均为胰体尾良性肿瘤.手术采用肠系膜前方隧道入路(Kimura法)10例,脾静脉前方入路4例,脾静脉后方入路(Warshaw法)4例.平均手术时间(235±45)min.平均术中出血(447±299) ml.术后4~7d开始进食.术后平均住院(11.8 ±6.1)d.术后无再次手术,无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胃瘫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胰瘘5例,均为A级,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病理诊断为囊腺瘤10例,其中2例伴有轻-中度异形增生;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4年.无2型糖尿病发生,无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经脐单孔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与传统多孔手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范莹;吴硕东;孔静;田雨;于宏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腹腔镜行远端胰腺切除术( 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 , LDP)逐渐增多,并因其具有清晰的视野、更小的创伤及更快的恢复等优势可能成为远端胰腺切除的首选术式[1]。近年来,为了通过减少腹腔镜戳孔的数目而进一步减少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逐渐应用于多种腹部外科手术。然而,胰腺属于腹膜后位器官,与脾血管、肠系膜血管及多个重要脏器毗邻,单孔腹腔镜胰腺手术只在近期才逐步开展,并缺少其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的对比研究。本研究分析18例经脐单孔 LDP ( transumbilical single-incision LDP,TUSI-LD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传统多孔LDP( conventional multi-incision LDP,CMI-LDP)进行对比分析,探讨TUSI-LD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

  • 积极开展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

    作者:李兆申

    近几十年来,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迁,自60年代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到70年代有关胰腺切除术及坏死组织清除术指征的争论,普遍认为内科治疗,特别是代谢性治疗在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中具有优势.近20年随着对胆结石,特别是微小结石在AP发病中作用的认识,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中开始合理运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

  • 行胰腺切除术的12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随访和遗传学分析

    作者:徐茜面;梁学军;刘敏;王焕民;李龙;桑艳梅;吴玉筠;闫洁;朱逞

    目的 对12例接受胰腺切除术治疗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H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胰腺切除术治疗CHI的效果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2年2月至2016年1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行胰腺切除术治疗的12例CHI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胰腺切除术治疗CHI的效果及预后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12例CHI患儿中,8例对二氮嗪治疗无效,4例对二氮嗪疗效不确切.12例患儿术前均患有严重的低血糖症,行不同程度的胰腺切除术治疗后,4例血糖正常,4例低血糖症状好转,3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年和10年发展为1型糖尿病,1例失访.12例患儿中,有8例进行了ABCC8和KCNJ11基因测序分析,发现1例移码突变、2例无义突变和3例错义突变.结论 胰腺部分切除术对局灶型CHI患儿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胰腺次全切除术后患儿有较高的低血糖发作和1型糖尿病风险.

  • 胰腺良性肿瘤的局部切除术

    作者:王秀艳;施宝民;耿文茂;刘方峰;张振海

    胰腺的良性肿瘤比如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有功能或者无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低度恶性的囊腺癌、实性假乳头状瘤、真假性胰腺囊肿以及有症状的肿块型胰腺炎,均可以采用安全有效的局部切除术(胰头次全切除或者节段性胰腺切除术),既保证切除了病灶,又能大限度地保留了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增多.

  • 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爽

    目的:分析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43例采用腹腔镜远端切除术治疗的胰体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治疗,其中中途转为开腹手术3(6.98%)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难以控制性出血,原因是肿物包绕脾动静脉,术中分离胰腺以及脾动静脉间的粘连;2例采用联合脏器切除,主要是因为癌肿侵犯周围脏器;本组手术时间为141.02±80.86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63.02±80.98ml,平均住院时间7.02±2.08天;经随访调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2/43),术后复发率0%。结论:病变位于胰体尾良性肿瘤和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 胰腺囊性肿瘤外科治疗术式选择/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

    作者:卫常委;李艳丽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外科治疗术式选择/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行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人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输血人次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针对良性或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术中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选择和推广。

  • 左肾旁前间隙入路在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应用

    作者:吴伟顶;胡智明;张成武;张宇华;尚敏杰;陆一定;赵大建

    目的 探讨对胰体尾部良性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脾脏切除胰体尾的手术入路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30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28例,离断脾血管、保留胃短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2例.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38) min,术中出血量(100±4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8d.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岛细胞瘤5例、胰腺囊肿4例、慢性胰腺炎性肿块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浆液性囊腺瘤6例.术后1例患者部分脾梗死,2例发生胰漏,延迟拔管后治愈出院.结论 左肾前间隙入路是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快捷的手术入路.对于胰体尾占位病变较大以及病变紧贴并压迫脾动、静脉的患者可考虑离断脾血管而保留胃短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该手术入路安全,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 机器人腹腔镜保脾胰体尾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七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洋;纪文斌;王宏光;罗英;王宪强;董家鸿

    目的 胰体尾良性肿瘤切除手术需要尽量保脾.本研究旨在评估机器人保脾行胰体尾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分析、总结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行机器人切除胰体尾良性肿瘤或交界性肿瘤7例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其中6例保脾,另1例因胰尾脾门粘连致密而行联合脾脏切除.6例保脾成功患者中,尚有1例行联合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术.无二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68 min,出血200 ml.术后出血1例,给予止血药物后治愈,未再次手术.根据国际胰瘘研究小组定义,A级胰瘘1例.术后平均住院8.7d.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因其三维的视觉、稳定的操作,故在保脾方式上多采用Kimura法.该法能大程度地保留脾脏完整的供血系统,减少术后区域性门脉高压发生的可能性.

  •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

    作者:郭克建;田雨霖;郭仁宣;张德洲;沈魁;何三光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1987年到1996年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40例.综合CP影像检查特征,以切除术治疗肿块型,胆胰管引流术治疗胆胰管扩张型作为基本的术式选择原则,并依据术中所见,对复杂型CP联合应用了奥狄括约肌成形,腹腔神经节切除,胆道取石,T管引流等多种术式.结果术后27例腹痛消失,胰腺功能无明显恶化.2例分别死于急性胆管炎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影像检查可显示CP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影像检查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主要症状,选择适当术式;或联合应用多种术式,可改善CP疗效.

  • 血清癌抗原19-9水平对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国培;龙江;刘辰;徐近;虞先濬;倪泉兴

    目的 探讨血清癌抗原19-9 (CA19-9)水平在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表达,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佳分界点,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清CA19-9水平对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CA19-9的水平为(313.6±515.5)kU/L,明显低于不可切除患者的(852.1±865.1)kU/L(P=0.00).根据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血清CA19-9对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的佳分界点为312.1 kU/L,其灵敏度为56.6%,特异度为73.3%,ROC曲线下面积0.67.结论 血清CA19-9水平可作为辅助性手段应用于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判断.

242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