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们为什么会过敏?
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危险的环境中,病原体无处不在——病菌、病毒、寄生虫时刻准备着乘虚而入.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它很容易被攻破,病原体得以从皮肤破损的地方侵入.即使皮肤完整无损,在我们呼吸、进食的时候,也能够把病原体吸、吃进去.血液是我们的第二道防线.在血液中有各种各样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它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警察,有特工,有常备部队,有预备部队……分工合作,有效地抵御着外敌的入侵.不幸的是,这支免疫大军有时候会犯糊涂,分不清敌我,把自身的细胞也当成敌人干掉,引发自身免疫病.有时候,偶然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对身体是无害的,免疫系统也会如临大敌,试图将其消灭,引起过敏反应,轻者让人不舒服,重者会是致命的.
-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意义与对策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社区医疗逐渐走进居民的生活中,成为百姓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本文从社区医疗服务的定位出发,分析现今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意义,提出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相信随着国家对社区医疗的逐步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
面对突然降临的疫病社区医护人员能够做什么?
回顾几个月来与SARS抗争的历程,可以看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传、热线电话咨询、社区家庭消毒、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发热病人排查、出院病人随访等与疫情相关的医务工作,还有大量的协调联络等社会工作.人们认识到,社区既是防治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消毒;又是后一道防线:日常防疫、健康教育、医疗康复.确保社区这个"屏障",疫情就不易蔓延.
-
青岛市崂山区积极倡导实施免费婚检
2003年10月1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婚前医学检查(简称婚检)由强制变为自愿.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山东省崂山区的婚检率也在急速下降,不到1年时间,已由原来的100%,下降到2%.婚检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传染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几乎荡然无存,影响了民族素质的提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崂山区人口计生委、卫生局、民政局积极探索、密切配合,果断决策,探索了一条免费婚检的新路子.
-
婚前保健对预防出生缺陷的作用
新《婚姻登记条例》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新婚姻登记条例中将登记结婚前必需获取医疗机构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修改为非必需.这就意味着终止施行了18年的强制婚前医学检查规定,新婚夫妇现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愿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但强制婚检取消后所引发的医学、社会和法律问题,尤其是婚检与出生缺陷之间关系的争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婚前保健能否真正起到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缺乏婚前检查的第一道防线,直接进入婚姻和生育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出生缺陷?笔者结合不同方面的观点,进行了以下综述.
-
试论保健食品的安全性
由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炎及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白内障等慢性疾病已成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促使人们开始重视保健食品的作用,以膳食作为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并以此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主要手段[1].因此保健食品行业异军突起,到2004年底,我国已获批准的保健食品有6000多种,仅2005年1至6月新申报的保健食品就有1300多种.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大多数保健食品中使用的原料成分作为药物是可以的,但作为保健食品长期和广泛食用,其安全性还有待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关于保健食品安全性的问题也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2].
-
春季摸鼻子7法
鼻腔上部与颅脑相近,在下鼻道内有鼻泪管与眼睛相通,后鼻孔的鼻咽部与咽喉相接,气管与食道在此分道,中耳与两边耳咽管相连.因此,鼻的很多疾病常影响相邻器官的健康.从鼻的作用来看,鼻五呼吸道的出入口,既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脏物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内有鼻毛,又有粘腋,故鼻内常有很多细菌、脏物,有时会成为播散细菌的疫源.因此,鼻的保健十分重要,应从多方面着手.
-
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积极心理是人体大药
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
-
昆虫抗菌肽研究进展
生物界的每种生物都具备一套有效的生存防范机制以适应外界环境.昆虫是世界上种类多的生物种群,它分布在除海洋以外的所有生境中,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有效防御机制,因而昆虫免疫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昆虫的免疫系统缺乏像哺乳动物一样的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也无补体参与.但在它们体内有一套特殊的内部防御机制以杀灭或抑制外源物质.昆虫的免疫也可以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昆虫的外骨骼和中肠构成了昆虫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外源物进入血淋巴面临多种因子作用.其中一类被称为昆虫抗菌肽的物质,构成了昆虫血淋巴体液免疫的重要成分.昆虫抗菌肽是昆虫体液免疫中的一类有生物活性短链多肽,具有分子量小、对热稳定、广谱抗菌的特点,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将对昆虫抗菌肽的分类、结构特点、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基因调节、基因工程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天然免疫分子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抗生素的发现被认为是医学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在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中曾经给患者带来福音。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各领域的滥用,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人们一直试图通过新的手段或者可替代的药物来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天然抗生素”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物质,它的发现与应用将为未来解决此问题提供潜在的可能。到目前为止,多达5000种抗菌肽已经被发现或合成[1]。天然的抗菌肽广泛分布在原核生物(如细菌)和真核生物(如原生动物、真菌、植物、昆虫和其他动物)中。对于动物来说,抗菌肽主要分布在暴露于接触病原体的组织和器官表面上,并且被认为是抵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先天免疫反应的第一道防线[2-3]。基于以上特性,抗菌肽在医药和农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抗菌肽的新研究进展,从抗菌肽的理化性质、抑菌和免疫机制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抗菌肽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 AM)是肺部防御病原微生物和肺损伤的第一道防线,AM凋亡的异常可影响肺免疫防御的完整性。中性粒细胞(PMN)肺内聚集是导致肺损伤的重要因素,PMN释放介质对AM有一定的影响。我们采用体外培养细胞方法原代培养大鼠AM,分离并激活PMN,收集上清液与AM共同孵育,观察AM的形态变化,测定培养上清液中LDH和NO的释放情况,并以原位凋亡检测法和免疫组化测定Fas等反映AM凋亡的变化,以期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R-GSH)对AM凋亡的影响。
-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机体后主要有两种结局:急性自限性和慢性持续性。机体能否清除病毒,取决于感染者的年龄和免疫状态。免疫功能健全的成年人感染后大多呈现为自限性。儿童、免疫力缺陷的成年人或者母婴传播多表现为持续性感染。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是清除HBV的关键因素,并且与肝脏的炎症和疾病的进展有关[1]。目前人们对HBV感染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应答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就急性HBV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的相关进展以及争议作一综述。
一、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是抵抗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但固有免疫在控制HBV感染中的作用却一直存在争议。长期以来部分学者认为HBV不被固有免疫识别,是一种潜伏病毒(stealth virus)[2]。急性黑猩猩感染模型显示, HBV感染早期,肝内与固有免疫相关的各种基因的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也就是不介导产生固有免疫应答[3]。近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WHV)模型也显示,WHV感染土拨鼠后肝组织内没有检测到固有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4]。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比,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内产生抗病毒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明显较低,反应时间也明显延迟[5]。另外,急性HBV 感染早期,患者外周血内能检测到高水平的IL-10,从而抑制N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6]。这些结论均提示HBV感染不诱导机体产生固有免疫应答。 -
固有淋巴细胞研究进展
人体内存在着数万亿的共生菌,免疫系统却似乎对它们视而不见,机体这种维持“免疫休战”状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就与固有淋巴细胞(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有关。固有淋巴细胞是一类新近定义的细胞家族,起源于共同淋巴样祖细胞( CLP ),在形态学上类似于淋巴细胞,但不表达成熟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由重排基因编码的特异性抗原受体[1],其分化发育依赖转录因子Id2,表达IL-2受体γ链[2],分泌一系列类似于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5、IL-13、IL-17和/或IL-22等[3],被认为是Th细胞的“镜像细胞”[1]。 ILCs的谱系分化、功能以及修复依赖于转录因子,不同转录因子的表达调节特有ILCs亚群的发育程序,赋予不同亚群特定的效应功能。根据表达特定的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ILCs分为3个亚群:(1) ILC1:表达 T-box 转录因子 T-bet 和/或Eomes,经 IL-12刺激后产生 IFN-γ。包括 cNK 细胞、NKp44+CD103+细胞等。(2) ILC2:在生长发育和功能作用的过程中依赖转录因子 GATA3和RORα,分泌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包括自然辅助免疫细胞( natural helper cells, NH cells)、nuo-cytes、MPPtype2细胞或固有辅助细胞( innate helper, ih2)。(3) ILC3:表达转录因子RORγt,分泌IL-22、IL-17A或IL-17F,也称为RORγt+ILCs。 ILCs大量存在于黏膜组织中,在机体抗病原体固有免疫应答淋巴样组织形成组织重塑以及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组成抵抗入侵病原菌的第一道防线。本篇就IL-Cs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胞质DNA感受器的研究进展
病原微生物入侵可激活宿主免疫系统产生抗感染免疫应答.宿主的抗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可分两个阶段: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物种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可通过感受器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并迅速激活固有免疫应答,进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并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宿主免疫细胞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来启动固有免疫应答.DNA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本综述就目前已报道的固有免疫DNA感受器及其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和总结.
-
J链的分子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人呼吸道和胃肠道的黏膜表面占人体总黏膜表面的很大比例,它很容易受到病原体和毒性物质的侵袭.黏膜表面是机体抵御外源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防线.它不仅可以拥有黏液层,而且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可以产生和运输抗体,主要是分泌型IgA(SIgA)和IgM(SIgM).分泌型抗体可以为黏膜层提供获得性免疫保护[1].
-
急诊创伤弧菌脓毒症的误诊分析及防范
创伤弧菌是一种自然生长在温暖海水中的革兰氏阴性弧菌,嗜盐性,毒力较强,由该菌引起的大多数病例表现为肢体软组织损害及严重脓毒症.该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数病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75%[1].急诊医生是多数创伤弧菌脓毒症的首诊医生,是降低该症病死率的第一道防线,提高首诊医生的诊断意识,采取合理的诊断策略,及早积极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
浅析基层部队医疗救护员人力资源的配置
基层部队卫生专业士兵是在新时期部队发展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保障部队一线官兵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而医疗救护员等卫生专业士兵又是为基层部队配置的新生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技术、综合能力将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力.武警部队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神圣使命,肩负着执勤、处突、维稳和反恐的基本任务.根据武警部队的职能使命,如何让广大卫生专业士兵不断适应武警部队职能任务需要,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对卫生专业士兵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全面的培养与合理人力资源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
脊柱局部稳定肌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多数获得满意疗效,但部分患者术后远期疗效不佳,甚至症状加重,其中继发腰椎失稳是导致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资料显示,采用"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和"飞燕点水法"等方法进行腰背肌训练有助于脊柱获得相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复发.近年来,学者们对核心肌群,尤其是局部稳定肌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认为局部稳定肌群是维持腰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
Toll样受体2/4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固有免疫系统中特异的Ⅰ型跨膜受体及病原模式识别受体[1].TLR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通过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激活机体固有的免疫反应,构成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而且TLR还能调节适应性免疫,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TLRs不仅表达于免疫细胞,而且也表达于心肌细胞,与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研究得较为成熟的是TLR2和TLR4,大量研究显示TLR2/4介导了各种急性心肌损伤和慢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TLR2/4在脓毒性心肌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预处理、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肌重塑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NKp46的研究进展
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简介NK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淋巴细胞,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肿瘤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与T细胞不同,NK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即可杀伤靶细胞.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平衡调控NK细胞的活性[1].NK细胞表面受体包含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lin gene superfamily,IgSF)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受体(cytotoxic T lymphocytes receptor,CTLR)两个超家族中.NK细胞表面的活化受体分为人类白细胞抗原I(human leukocyte antigen-I,HLA-I)类分子相关受体和非相关受体,前者包括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二区域(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2 do-mains short,KIB2DS),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三区域(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3 domains short,KIR3DS)及NK细胞受体2C(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C,CD94/NKG2C);后者主要有NK细胞受体2区域(natural kil-ler cell group 2D,NKG2D)和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atural cytotoxicity receptors,NCR;包括Nkp46、Nkp30、Nkp44)及DNAX辅助分子1(DNAX accessory molecule-1,DNAM-1)[2];而相应的抑制性受体为KIR2DL、KIR3DL及CD94/NKG2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