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海市闵行区禽类接触人群甲型流感病毒抗体调查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易实现,病原体常变异导致难以有效控制.甲型流感病毒有多种亚型,已证实有15种血凝素(H1~H15)和9种神经氨酸酶(N1~N9).目前人群中流行主要为H1和H3型,其中H3型居多;而在禽类特别是水禽中各个亚型的血凝素均已被发现[1~3].1997年香港的H5N1、2003年底至2004年初亚洲地区H5N1以及1998年至1999年我国内地和香港H9N2禽流感病毒人间感染事件的发生,都昭示了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高度可能性.
-
亚洲地区快速检测人肠道病毒71型可能出错,改进引物可解决
手口足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儿童.典型表现为手掌、脚底和口腔出现水疱疹,并引起不适和进食困难等.常见的病原为肠道病毒成员之一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其他还有CVA8、CVA10等.HFMD的病原诊断传统上依靠病毒分离,并用Lim-Beyeesh-Melnck混合或单价特异性抗血清的中和试验进行鉴定.由于人肠道病毒至少有66种,病原诊断花费的人力多、代价高,多数临床医生认为,由上述这些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较轻,病原诊断并非必需.
-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困扰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亚洲地区更为突出,我国也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之一,成人HBV感染率为44.6%~80.8%,HBsAg携带率为10%左右.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首选方案是抗病毒治疗,而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目前主要为α-干扰素和核苷类(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等),其中α-干扰素有一定远期疗效,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将近几年来α-干扰素治疗慢乙肝的远期疗效作一综述.
-
大肠癌筛选方法及有效性研究
一、背景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第3位.2003年美同大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率均居第3位.据同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提供数据显示亚洲地区,尤其经济发达地区其发病率也迅速增长.
-
HBsAg中和确认实验的再研究
HBV在我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有很高的感染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曾感染过HBV,其中2%~5%为慢性感染[1].国外检测HBsAg试剂盒说明书中均提出,对测定结果有反应性的样本,应做中和实验进行确认,排除可能的假阳性.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和核心启动子区变异与基因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HBV变异率高,病毒本身又有不同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不同的基因型对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不同.在亚洲地区,感染的HBV基因型主要是B和C型[1].实验表明,感染HBV B基因型较C基因型更易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2],而感染C基因型的肝脏炎性损伤比B基因型重[2-3],且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也较高[4].
-
禽流感病毒(H5N1)的研究进展
1997年,中国香港出现禽流感病毒(H5N1),并造成18人感染,其中6例死亡,150万只家禽被处理,该病毒给全球,尤其是亚洲以养殖业为主的国家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因感染该病毒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多,2003年至今,禽流感已造成亚洲地区63例死亡,其中东南亚地区53例.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的影响范围正沿着鸟类迁徙的方向逐渐扩大,哈萨克、蒙古、俄罗斯等地相继出现禽流感的暴发流行,受到该病毒影响的人口数逐渐增多[1,2].
-
日本血吸虫地域株的研究
日本血吸虫是亚洲地区血吸虫病的主要虫种,分布于东亚的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彼此存在着地理隔离.Hsu等曾证明日本血吸虫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和菲律宾形成了具有不同生物学特点的地域株[1].
-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是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在欧美等国家逐渐下降,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胃癌仍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05年胃癌的病死人数男女分别为197 222例和97 843例[1].
-
Barrett食管与贲门黏膜蛋白质组分析研究
近年来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地区呈均上升趋势.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研究也证实存在这种趋势,并以贲门癌发病率增高为主.大量研究发现,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BE)有直接的关系,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都产生于BE,而40%以上贲门癌的发生与BE有关[1].但关于BE上皮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食管鳞状上皮起源学说和贲门上皮起源学说,但近学者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贲门黏膜本身也是后天化生上皮,是食管鳞状上皮和BE上皮的中间过渡阶段[2].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学科,可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组织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及修饰状态.本实验采用蛋白质表达差异分析的方法,对人BE黏膜和正常贲门黏膜组织的蛋白质组进行分析,对部分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分析二者间的异同,从而探索BE黏膜与贲门黏膜的关系,为研究BE的起源提供线索.
-
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进展
CD在北美和欧洲的发病率高达50/10万~200/10万,亚洲地区虽然发病率相对低,但是近年来却呈持续增长趋势[1]。难治性CD定义为经免疫抑制剂和 TNF‐α抑制剂治疗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 CDAI)仍在250~400[2],如何治疗难治性CD已成为我国消化病学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从世界范围来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主要在亚洲地区较为高发.目前发现该病与患者年龄、性别、人种、遗传等因素有关.了解PACG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发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能指导临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就其流行病学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鼻腔T/NK细胞淋巴瘤4例报告
鼻腔T/NK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面部中线破坏性疾病,是从鼻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分离出来的,在WHO 2000新分类中得以明确.该病在亚洲地区多发,主要表现为鼻塞、鼻腔出血及鼻腔黏膜糜烂、溃疡,重者可导致鼻腔骨质吸收、破坏,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生长的恶性肿瘤,自2002年3月~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
IgA肾病与相关基因研究的进展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在1968年首先由Berger报道,系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淀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又称系膜IgA-N.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世界上尤其亚洲地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中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25%~50%,北大医院张宏等人利用本院肾脏疾病数据库统计,IgA-N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47.5%,而且该比例近年呈上升趋势[1].
-
武汉市售杀虫气雾剂的质量监测
我国气雾剂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将很快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加工基地.武汉市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每年在武汉市场上销售的气雾剂种类繁多,为了有效地控制市场发展方向,保证产品质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投放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我站多年来不断对市售的杀虫气雾剂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在公众媒体上公告,指导市民消费.现将2001年杀虫气雾剂监测情况作一简述.
-
蚊虫的传统与社区防治手段
1 前言蚊虫被认为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卫生害虫,可传播许多对人类致命的疾病,例如疟疾、登革热(DF)或登革出血热(DHF)、丝虫病及日本脑炎(JE).
-
IgA肾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世界上尤其亚洲地区,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占原发性肾炎患者的25%~50%.IgAN主要累及中青年患者,男性居多;IgAN主要病理特点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迄今IgAN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感染、免疫反应、炎症介质、遗传与IgAN发病有关,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IgAN具有种族、地区遗传性和家族遗传性,遗传因素在IgAN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病.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遗传因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单基因疾病[1]和多基因疾病[2]的易感基因研究亦日渐深入.本文就IgAN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
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随访
近20多年,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地区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北美和西欧[1].食管腺癌的发生和Barrett食管(BE)有直接的关系.大量的研究发现,食管末端的腺癌几乎都产生于BE,而40%的贲门(胃-食管交界处)癌同BE有关[2.3].
-
卒中风险分层与抗血小板策略
1 卒中的研究现状卒中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亚洲地区,卒中带来的问题更为突出,这不仅仅是因为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亚洲,而且还由于卒中是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卒中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卒中是中国的第二位死亡原因,校正年龄后的年卒中死亡率为(58~142)/10万[1].
-
HIV母婴传播及预防阻断措施介绍
艾滋病(AIDS)发现至今20年,其流行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在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作干预性治疗以前,欧美地区HIV母婴传播率为15%~25%,非洲及亚洲地区为25%~40%.我国HIV母婴传播的状况并不乐观.现将HIV母婴传播及预防阻断措施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