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蒋玲;王黎霞;黄飞;张慧

    目的 了解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探索与就诊延迟相关的主要因素.方法 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重庆市梁平县2005-2012年登记的结核病患者的个案资料共计3365例,采用描述性分析就诊延迟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登记类型的就诊延迟是否有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登记类型是否与就诊延迟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73.14%(2461/3365),就诊延迟中位数为32d,有52.84%(1778/3365)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在1个月以上.职业、患者来源和登记类型与就诊延迟相关,农民就诊延迟高于其他职业(OR=1.513,95%CI=1.279~1.778,P<0.05);因症推荐患者就诊延迟高于转诊患者(OR=2.170,95%CI=1.798~2.618,P<0.05);复发患者就诊延迟高于新患者(OR=1.222,95%CI=0.950~1.572,P<0.05).结论 重庆市梁平县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高,就诊延迟与患者职业、来源和登记类型相关,建议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减少该地区的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

  • 群际行为对女大学生时间知觉的影响

    作者:吴慧中;尚俊辰;邱香

    目的:探讨群际行为对女大学生时间知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小分组法,实验分为对照和控制两部分,均采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名字作为刺激材料.对照实验中,被试不分组.控制实验中,根据被试所选T恤的颜色与刺激呈现颜色是否一致,使被试与目标刺激形成不同的群际关系(组内或组外).通过标准刺激时距的学习,要求被试比较并判断目标刺激与标准刺激间呈现时间的长短.结果:①有无分组对被试时距判断的主效应显著(F(1,30)=8.930,P<0.05);②在有分组的情况下,被试表现出对组内刺激呈现时距的显著高估(t=-2.057,P<0.05);③当刺激呈现时距为800ms时,被试显著高估组内刺激的呈现时距(t=-2.684,P<0.05).结论:群际行为影响女大学生的时间知觉能力,在区分组内外成员的情况下,女大学生与组内成员相处时,需要更多的社会认知资源,所知觉到的时间明显长于其实际物理时间.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作用效应

    作者:金建烽;王志伟;严清章;顾军;强强;徐乐平

    目的:探讨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方法:接受固定剂量帕罗西汀治疗(40mg/d)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研究组(n =30)合并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 rTMS 治疗,对照组(n =32)予伪刺激,为期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完成600 ms 、3s 时距复制任务,以时距复制误差作为时间知觉的评估指标。结果:①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 HAMD 评分均显著下降(分别 t =12.047,9.275;P 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600 ms 、3s 时距复制误差较治疗前下降(分别 t =3.342,6.389;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3s 时距复制误差较治疗前下降(t =2.978,P =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600 ms 时距复制误差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 >0.05);②治疗后,研究组 HAMD 评分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t =4.062,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 ms 、3s 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也均高于对照组(分别 t =2.240,2.096;P <0.05,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3s 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与 HAMD 评分的下降值正相关(分别 r =0.330,0.391;P <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600ms 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则与 HAMD 评分的下降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 均>0.05)。结论: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 rTMS 治疗可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时间知觉,并可能存在继发于改善抑郁之外的其他作用机制。

  • 月经周期不同时相恐惧表情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作者:宣宾;吴静婧;曹亢

    目的:探索在月经周期3个时相中,正常育龄女性体验恐惧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19~29岁女性85名,运用时间等分任务,比较被试在卵泡初期、排卵期和黄体中期体验恐惧和中性表情后的长反应比例.结果:月经时相的主效应显著,排卵期时对时距判断的长反应比例高于黄体期(P<0.05);恐惧面孔刺激下的长反应比例高于中性面孔(P<0.05);时距主效应显著,长反应比例在400~ 1600 ms范围内随时距增加呈增加趋势(均P<0.01);月经时相和时距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结论:女性在排卵期相对于其他时相表现出高估时间的倾向;与体验中性情绪相比,被试体验恐惧表情的时间知觉加长.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

    作者:尹华站;孙祖迪;李丹;施建农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时间知觉特征及其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ADHD的诊断标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中的多动指数Z≥1.5的儿童55例及正常对照儿童55例,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C-WISC)评定总体智商,以时间辨别任务测试(TDTT)、Coirs积木测验(CBT)、儿童持续注意反应测试(C-SART)分别评定100 ms和1000 ms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视觉工作记忆广度、持续性注意的遗漏性错误次数和执行错误次数.结果:ADHD儿童总体智商得分低于正常组儿童[(97.4±11.2) vs.(110.3±12.1),P<0.01)],C-SART中的遗漏性错误次数高于正常儿童[(25.5±2.4)vs.(14.6±2.1),P<0.01].100 ms条件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 ms条件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时间知觉差别阈限值高于正常儿童(P<0.01).在控制总体智商之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加工1000 ms时的差别阈限值与其CBT得分呈负相关(r=-0.54 P<0.01),与其C-SART中的遗漏错误和执行错误次数呈正相关(r=0.47、0.44,均P<0.01).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相比正常儿童存在时间知觉缺陷,这一缺陷可能与其持续性注意和工作记忆的受损有关.

  • 老年人稳定和闪烁视觉启动方式下的时间知觉

    作者:宣宾;王玲玲;曹亢;张明明

    目的:探测老年人稳定和闪烁视觉启动方式下的时间知觉特点.方法:从某高校退休职工中选取65~79岁老年被试20名,从该校本科生中选取18~ 22岁青年被试20名作为对照.两组被试完成时间等分任务,分别以7 Hz闪烁方式或稳定方式呈现视觉启动刺激,以400 ms和1600 ms为标准短时间和标准长时间,请被试判断启动刺激后的靶刺激的时长更接近标准短时间还是长时间,靶刺激的时长为400ms、600 ms、800 ms、1000 ms、1200 ms、1400 ms和1600 ms 7种之一.根据被试的判断计算其长反应比例.结果:被试的长反应比例随7种呈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0.02 (400 ms) vs.0.09 (600 ms) vs.0.32(800 ms) vs.0.65 (1000 ms) vs.0.87 (1200 ms) vs.0.95 (1400 ms) vs.0.96 (1600 ms),P<0.001],且被试在闪烁启动下的长反应比例高于稳定方式(0.59 vs.0.52,P<0.001),老年组在两种呈现方式下的5个非标准时长中的长反应比例差别均大于青年组(600 ms,0.14 vs.0.06;800 ms,0.49 vs.0.22;1000 ms,0.78 vs.0.61;1200 ms,0.93 vs.0.86;1400 ms,0.97 vs.0.96;P<0.05).结论:老年人在闪烁启动下的时间知觉高于稳定启动条件下的时间知觉,且老年人的时间知觉更易受到个体唤醒水平的影响,表现出比青年人更大的变异性.

  • 小脑损伤患者的时间知觉

    作者:刘平;徐培坤;汪凯;程怀东;蒋玉宝;牛朝诗

    目的 通过对小脑损伤患者时间知觉的研究,了解小脑参与时间感知加工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时距复制任务,对26例小脑损伤患者和在年龄、利手及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26名健康对照者的时间知觉能力进行研究.试验包括持续呈现的视觉目标形式的3段标准时间(600ms、3和5 s),呈现结束后,延迟1或5 s进行复制.结果 小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均对600 ms有高估,而对3和5 s有低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小脑损伤患者对600 ms时距复制[延迟时间为1和5 s的复制结果(s)分别为1.37±0.24、1.26±0.29]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247、-4.230,均P<0.01),而对3和5 s的时距复制结果(延迟时间为1和5 s)均无统计学意义(Z=-1.200、-0.092、-1.519、-0.723,均P>0.05).结论 小脑损伤患者对瞬时时间的感知明显受损,而对长时间的感知无损伤,提示小脑可能特异性地参与了毫秒时间感知的认知加工.

  •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

    作者:梁静;范勇

    目的 分析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4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2017年7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给予左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乙组给予假rTM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时间知觉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600 ms时距复制误差和3 s时距复制误差均低于乙组,甲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乙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采取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时间知觉和抑郁情绪.

  • 老年人情绪变化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作者:王玲玲;宣宾;曹亢

    目前,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已经和脑神经科学联系起来.情绪可能为认知提供操作的背景,影响注意的集中,记忆的储存和提取等,认知的全过程都可能受到情绪的影响.

  •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理学机制

    作者:王宁;王锦琰;罗非

    时间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个体对于时间的感知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以及心理学领域关心的话题.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对时间的体验受情绪的影响.早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近年来,时间知觉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多的进展,这使得研究者们能够从神经网络机制,神经递质变化以及突触可塑性等角度探索情绪如何调节时间知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情绪影响时间知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索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提供帮助.

  • 情绪影响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

    作者:曹亢;宣宾;王玲玲

    目的 探讨情绪影响时间知觉的性别差异. 方法让38名大学生志愿者完成时间等分任务.结果在低唤醒图片,800 ms时距条件下,男性较女性高估时间;相对于低唤醒图片及中性图片,男性与女性均高估高唤醒图片的持续时间,但没有发现男性或女性被试估计低唤醒图片与中性图片持续时间的差异. 结论性别因素影响情绪在时间知觉上的作用;情绪唤醒主要通过唤醒机制影响时间知觉.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时间知觉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戴立彬;程祺;张隽;吴灿灿;宋梓祥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时间知觉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假刺激组各30例,两组在原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rTMS组采用1 Hz 100%运动阈值对右背外侧前额叶(rDLPFC)进行刺激,每周5次;假刺激组仅给予假刺激,疗程6周.于治疗前、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采用时距复制任务评价时间知觉,以复制时距误差为时间知觉障碍改善的评估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减分值(F=20.80)、阳性症状减分值(F=7.04)、阴性症状减分值(F=27.61)及一般病理减分值(F=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600 ms复制时距误差(F=86.04)及3 s复制时距误差(F=1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TMS组治疗后600 ms和3 s时距复制误差减分值与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减分值正相关(r=0.365,0.401;P=0.043,0.039).结论:低频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时间知觉及精神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且时间知觉障碍的改善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的改善呈正相关.

  • 左右背外侧前额叶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

    作者:宋梓祥;曹鹏飞;戴立彬;程祺;徐大明;张隽;吴灿灿;徐乐平;陈琪

    目的 观察并比较左、右背外侧前额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过程中,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变化情况.方法 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左背外侧前额叶10 Hz(左侧组,n=32)或右背外侧前额叶1 Hz(右侧组,n=30)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完成600 ms、3 s时距复制任务,以时距复制误差为时间知觉评估指标.结果 (1)2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分别为(11.8±2.7)分,(12.2±2.8)分]均较治疗前[分别为(20.5±1.7)分,(20.7±1.6)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组治疗后3 s时距复制误差[(1023±245)ms]较治疗前[(1059±271)m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 ms时距复制误差无显著变化(P>0.05);右侧组治疗后600 ms、3 s时距复制误差[分别为(528±110)ms,(935±259)ms]均较治疗前[分别为(550±112)ms,(1003±247)m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右侧组治疗后600 ms、3 s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分别为[(-21.1±31.2)ms,(-68.0±48.0)ms],均高于左侧组[(-5.1±25.0)ms,(-35.9±69.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评分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左侧组、右侧组治疗后3 s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与HAMD评分的下降值正相关(分别r=0.365、0.401,P=0.043、0.039);左侧组、右侧组治疗后600 ms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与HAMD评分的下降值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左、右背外侧前额叶磁刺激治疗均可影响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尤以右背外侧前额叶磁刺激治疗方式的影响更为显著.

  •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在不同视觉线索下的时距知觉研究

    作者:张凤华;张玉婷;陈锦添

    目的:试图通过量化青少年的时间知觉,探讨不同视觉线索对网络游戏成瘾者时距知觉的影响.方法:采用2组别(成瘾组、对照组)*2线索类型(成瘾线索、中性线索)*3目标时距(12s、26s、48s)的混合实验设计,组别为被试间变量,线索类型和目标时距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的时距估计值.结果:在游戏成瘾线索刺激条件下,成瘾组估计的时距显著短于非成瘾组,而在中性线索刺激条件下,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存在特殊的时距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注意偏向理论.

  • 经颅磁刺激在时间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任维聪;张志杰;王铭维

    经颅磁刺激(TMS)可以暂时性地改变特定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以研究该脑区在时间认知中的作用.高频TMS通常增加皮质兴奋性,用高频TMS刺激右侧背外侧前额皮质可以影响秒范围的时距知觉,刺激小脑可以影响毫秒范围的时距知觉.经颅磁刺激可以作为探讨时间认知神经机制的有效工具,并可以作为脑损伤病人改善时间认知能力的有效治疗手段.

  • 时间知觉的神经机制

    作者:刘平;汪凯;程怀东

    时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维度,是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时间知觉(time perception)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认知加工过程,

  • 面孔吸引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作者:尚俊辰;陈文锋;季琭妍

    面孔吸引力是与进化有关的重要信息.面孔吸引力能被快速的感知,进而影响其它认知加工.近年来,学者在注意、时间知觉、学习、记忆和决策五个方面对面孔吸引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现有研究存在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在相似的实验任务中面孔吸引力所诱发的行为反应或神经活动不同.而且以往研究在内容、技术手段和刺激材料等方面还存在可改进或扩展之处.未来研究应更多使用fMRI技术对面孔吸引力影响认知过程的脑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 情绪性时间知觉:具身化视角

    作者:贾丽娜;王丽丽;臧学莲;冯文锋;张志杰

    具身化情绪是指感受情绪不仅包括知觉,也包括躯体状态和运动的重新体验(Niedenthal,2007).在时间知觉领域,研究者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行动特征、对刺激行动的熟悉性、身体的物理和意识状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等因素揭示了具身化(模拟和行为应对)在情绪性时间判断中的重要作用.情绪具身化的时间效应包括时距的主观延长或缩短以及时间顺序判断中的通道注意偏见等.目前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内部时钟模型、意识模型和编码效率假设,但这些理论缺乏具身化调节时间加工的直接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情绪具身化的跨通道时间调节、具身化的动态时间效应以及时间感知如何影响具身化体验,同时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具身化和时间加工连接的神经机制以完善和发展有关理论.

  • 标量计时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作者:姚竹曦;张亮;张侃

    标量计时模型为人类时间知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它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包含时钟、记忆和决策三个阶段。时间二分任务是在标量计时模型的框架下研究时间知觉和加工的理想范式。它要求被试对时距进行与标量计时模型相对应的多阶段操作,包含了时间知觉所涉及的各个过程,能有效测量主观时距和时间敏感性的变化。通过这个范式,研究者发现,除了任务参数,年龄和疾病都会影响人的主观时距和/或时间敏感性。这些时间二分任务的实验结果促进了标量计时模型的发展,近提出的两阶段决策模型和差别模型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标量计时模型进行了修正,并解释了参数设置的影响和计时的个体差异。

  • 注意在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及其理论模型

    作者:林苗;钱秀莹

    时间知觉是指对刺激的同时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的认知加工,表现为时距和时序两个方面,注意机制可以解释实际时间和主观时间之间的差异:注意的增强会延长对时距的估计,受注意的刺激会被知觉为提早出现,相关的注意理论模型有AGM模型,系统仿真模型和AUM模型.未来需关注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进一步推动时间知觉脑机制和跨通道信息整合的研究.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