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E7多肽/HLA-DR8四聚体监测治疗前后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多肽特异性CD4+T细胞的变化

    作者:黎意芬;黄利荣;刘国标;方毅敏;李研;彭毅;赖小敏

    目的 监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内各时间点肺结核患者外周血E7多肽特异性CD4<'+>T细胞及总CD4<'+>T细胞的变化.方法 应用已有的果蝇S2恒定细胞株,分别表达、纯化获得2种生物素化E7/HLA_DR8(E7/HLA-DRBl*08032和E7/HLA-DRBI*0818)复合物单体,进而制备成相应四聚体,分别用2种四聚体与抗人CD4-FITC共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治疗前以及规律抗结核治疗15、30、45、60、90、120、150、180 d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四聚体阳性(E7多肽特异性)CD4<'+>T细胞及总CD4<'+>T细胞,同时以健康成人对照者、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及脐带血作为研究对照.结果 多数病例的外周血总CD4<'+>T细胞在治疗前略低于正常水平,随着治疗开始很快升高并在短期内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除治疗前组与脐带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前后各组之间,以及治疗前组与健康成人、非结核呼吸道感染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以及规律抗结核治疗15、30、45、60 d内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可检出高水平的四聚体阳性CD4<'+>T细胞,与60 d后各组及3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种四聚体之间的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四聚体阳性CD4<'+>T细胞在治疗前即有较高水平,治疗15~60 d后达到高,一些患者中间有波动,以后开始逐渐降低甚至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多肽/HLA-DR四聚体可以用于监测治疗前后结核患者外周血多肽特异性CD4<'+>T细胞的交化,配合总CD4<'+>T细胞的检测,对于治疗期结核患者疾病发展和恢复的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 CD4+T淋巴细胞对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作者:谭守勇;邝浩斌;李艳;黎燕琼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对肺结核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对119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白蛋白测定,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血清白蛋白相关性;同时,根据其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为免疫低下组62例和正常组57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低蛋白血症的影响.结果 (1)所有纳入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16.6±266.1)×109/L]与CD3+T淋巴细胞[(841.6±398.8)×109/L]、CD8+T淋巴细胞[(261.0±142.6)×109/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2.33±1.40)呈正相关(分别为r=0.883,P=0.000;r=0.579,P=0.000;r=0.365,P=0.000).(2)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与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116,P=0.033).(3)在免疫低下组中,肺部病灶范围达4个肺野以上者43例(占69.4%),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2例(占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35,P=0.001);免疫低下组治疗前血清白蛋白[(33.9±5.5)g/L]明显低于正常组[(36.1±5.7)g/L](t=2.187,P=0.031).结论 在肺结核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CD4+T淋巴细胞低下肺结核患者,其病灶范围较广,容易并发低蛋白血症.

  •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应答关系的研究

    作者:牛微;杨瞾;尚小云;傅晓岚;唐艳;姜曼;王莉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接种后弱应答和无应答人外周血CD4+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简称Treg细胞)的频率,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乙肝疫苗接种后弱和(或)无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 对25例乙肝疫苗无应答、30例乙肝疫苗弱应答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频率进行分析,另外选取20例乙肝疫苗强应答者作为对照.结果 强应答组Treg细胞的频率为(4.32±1.21)%,弱应答组Treg细胞的频率为(7.01±1.06)%,无应答组Treg细胞的频率为(12.75±2.01)%,无应答组和弱应答组与强应答组相比Treg细胞频率显著升高(t=8.426,t=3.289,P值均<0.01).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和弱应答现象与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频率升高存在一定关系.

  • 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肠炎CD4+T细胞分泌和浸润的影响

    作者:李旺林;兰平;吴小剑;饶本强;何晓生;吴现瑞;邹一丰;石海宁

    目的 研究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肠炎CD4+T细胞分泌和浸润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特异性的CD4+辅助性T细胞(Th)转入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观察感染14 d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病理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14 d 小鼠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以免疫荧光法观察感染3、5、7、14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病理评分升高(5.41±0.53比2.12±0.69,P<0.05).感染组小鼠IL-4、TNF-α较无感染组明显增高,IFN-γ则明显减低(IL-4:10.70±4.85比1.00±1.07,TNF-α:6.54+2.88比1.00±0.48,IFN-γ:0.21±0.10比1.00±0.28,均P<0.05).各时间点感染组SCID小鼠结肠组织中CD4+T细胞均比同时间点的无感染组明显增多,CD4+T细胞浸润明显增强.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浸润、诱导Th2和抑制Th1的分泌有关.

  • T细胞诱导的结肠炎中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对CD4+T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旺林;曹杰;肖焕擎;杨平;钟俊斌;杨建荣

    目的 研究肠道多形螺旋线虫对T细胞诱导的小鼠结肠炎CD4+T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 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染色的卵清蛋白(OVA)特异性CD4+助性T细胞转入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中,制作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将实验模型小鼠分为多形螺旋线虫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每组n=5),观察多形螺旋线虫感染7d后小鼠结肠炎性反应的组织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3、5、7d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CFSE的阴性率,判定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小鼠第7天时有螺旋线虫感染结肠炎性反应明显加重,黏膜固有层细胞浸润增多,结肠上皮破损增加,病理评分明显升高(5.20±0.84比2.00±0.71,P<0.05).感染3、5、7d后,感染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增殖均比无感染组明显增强,CFSE的阴性率升高[3 d:(7.03±1.61)%比(2.32±0.62)%,5 d:(55.05±13.41)%比(29.10±2.23)%,7d:(76.97±1.89)%比(43.87±5.56)%,均P<0.05].结论 多形螺旋线虫感染在CD4+T细胞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早期阶段促进了炎性反应的加重,可能与促进CD4+T细胞的增殖有关.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

    作者:卢祥婵;邓建宁;黄爱春;李雪琴;牟敏红;欧汝志;黄磊;赵敏

    目的 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病理改变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106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情况及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并对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淋巴结活检。结果 在1066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有126例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11.8%,其中17例检出合并有两种类型的病理改变。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有69例,包括结核病3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18例,青霉病12例,真菌感染5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200)个/μl有26例,包括结核病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6例,青霉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有31例,包括结核病1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2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3例,青霉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合并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结核病、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及青霉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861,P=0.O12)。另外,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相关性(X2=375.41,P=0.000)。结论 导致HIV感染者/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疾病为结核病,其次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青霉病。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发生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几率越高,合并机会性感染的风险也越大,测定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指导意义。

  • 低免疫原性肿瘤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增生

    作者:王艳;周乐;耿宜平;司履生;王一理

    目的以小鼠低免疫原性瘤细胞和高免疫原性瘤细胞与同系脾细胞混合培养为肿瘤免疫体外模型,研究培养后的脾细胞中 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的分布,揭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 3种不同高低免疫原性瘤细胞与同系脾细胞混合培养,建立模拟肿瘤免疫的体外模型,以放射性核素掺入法检测混合培养后的脾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TR、CD4(+)干扰素(IFN)γ(+)以及CD4(+)白细胞介素(IL)-10(+)T细胞分布状况,ELISA法检测混合脾细胞和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10水平.结果高免疫原性瘤细胞FBL3或H22刺激的同系脾细胞增殖指数较低免疫原性瘤细胞D5刺激的同系脾细胞要高,分别高3倍(D5:FBL3=4.94:12.20)和10倍(D5:H22=4.94:44.60),而3种瘤细胞刺激的同种脾细胞其增殖指数均较相应的肿瘤免疫组要高(D51.9倍,FBL32.1倍, H221.1倍).在与低免疫原性瘤细胞D5混合培养的同系脾细胞中,与高免疫原性瘤细胞FBL3或H22相比,含更多的TR(D5:H22 P<0.05)和CD4+IL-10+细胞(D5 :FBL3 P<0.01,D5:H22 P<0.01),上清液中含更高水平的IL-10(P<0.01, P<0.01),而IFN-γ水平很低(P<0.01, P<0.01).结论低免疫原性肿瘤可诱导TR细胞的增生,TR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有重要作用.

  • 活化Th细胞及HBeAg与慢性乙肝肝损伤及纤维化关系的探讨

    作者:邵平扬;丁韧烨

    目的 探讨活化Th细胞(CD4~+HLA-DR~+)及HBeAg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检测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8例既往感染患者(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者)CD4~+抗原和HLA-DR抗原双阳性淋巴细胞,血小板(PLT)数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度,计算AST/PLT比值.结果 既往感染患者、HBeAg阴性及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活化CD4~+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且呈显著递减(P<0.05),HBeAg阴性及阳性者AST,ALT以及AST/PLT值明显高于对照者(P<0.02)和既往感染者(P<0.02),且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此二组活化CD4~+细胞与ALT,AST和AST/PLT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活化Th细胞降低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患者预测肝脏损伤进展的有用指标,HBeAg可以辅助评价肝损伤和纤维化的发展程度.

  • 自身免疫性肝炎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作者:李明;诸葛洪祥;朱传武;胥萍;罗湘蓉;叶建中;朱伟;钱峰;王海燕

    目的 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比较分析AIH患者1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及键康正常人20例外周血中的CD4+CD25+high Tr细胞,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IH和CHB患者肝组织Foxp3的表达情况.结果 AIH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和CHB组(P<0.01),并且CHB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同时AIH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也显著高于CHB组(P<0.01));肝组织Foxp3+细胞主要分布于肝小叶内窦周隙、汇管区,AIH组肝组织Foxp3+表达显著低于CHB组(P<0.04).结论 CD4+CD25+high Tr细胞下降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的原因之一.

  • HIV/TB重叠感染者HAART治疗前后Th17/Treg免疫调节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映霞;杨桂林;周泱;张红梅;张洁云;王思苑;刘艳;刘水腾;张路坤;王辉

    目的 初步探讨HIV/TB重叠感染者在高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前后Th17/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HIV/TB重叠感染者(HIV/TB组)10例和单纯HIV感染者(HIV组)10例分别接受HAART治疗,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HAART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外周血Th17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型.结果 HIV/TB组IL-17+ CD4+T细胞的百分率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90%±0.9%和4.65%±1.48%,HIV/TB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IL-17+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ART治疗前后IL-17的百分率差值在HIV/TB组与HIV组中分别为2.65%±1.62%,0.67%±0.46%,HIV/TB组治疗后IL-17+T的上升速度显著高于单纯HIV感染组(P<0.01).HIV/TB组Treg的百分率在治疗前后分别为16.48%±4.91%,8.29%±3.1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Treg的百分率差值在HIV/TB组与HIV组中分别为8.91%±4.82%,2.63%±2.34%,HIV/TB组治疗后Treg下降速度高于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和HAART治疗均影响Th17/Treg的免疫应答,Th17表达上调,促炎作用增强,Treg表达下调,抑炎作用减弱,而且HIV/TB重叠感染者在HAART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出现Th17/Treg平衡紊乱,可能与HAART治疗后出现结核性免疫重建综合征有相关性.

  • CD4+CD25highT细胞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婷茹;高全立;胡杰英;蒋东霞;李玉富;魏旭东;宋永平

    目的:探讨CD4+CD25high调节(抑制)性T细胞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初诊小细胞肺癌患者,18例CE及CAP方案交替化疗后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highT细胞,计算它们占CD4+T细胞的比率.结果:初诊小细胞肺癌患者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6.69±2.32)%,高于健康对照组(4.13±1.25)%(P<0.01);经化疗后完全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与初诊时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增高,它们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分型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

    作者:谢正平;朱斌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不同类型肺孢子菌肺炎(PCP)的CT表现特征,以及各型PCP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以提高对PC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PCP的CT检查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分型,并对6种类型PCP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析.结果 ①将PCP的CT表现分为以下6种类型:透明磨玻璃型(42例,41.2%),浑浊磨玻璃型(17例,16.7%),实变型(11例,10.8%),囊变型(6例,5.9%),间质型(19例,18.6%),混合型(7例,6.9%).②各型PCP多组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2,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透明磨玻璃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实变型、囊变型(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合并PC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有助于加深对PCP的认识.各型PCP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有助于提高PC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

    作者:杨根东;陆普选;黄华;彭程;张莉萍;庄密燕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证实的36例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资料及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本组食管受累以中下段(22/36)和全段(11/36)为主,受累食管张力降低和蠕动减弱,29例边缘不规则呈“毛刷征”,26例黏膜表面多发充盈缺损呈“鹅卵石征”.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6~145)×106/L,12例<50×106/L,18例为(50~100)×106/L,其余6例>100×106/L,平均(53.61±47.32)×106/L.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降低,受累食管由下向上进展,程度也进一步加重.结论: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毛刷征”和“鹅卵石征”等特点,食管受累范围及程度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具有相关性.

  • HIV肺部感染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邱亚林;任晓凤;谢龙舟;赵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易发肺部感染,HIV感染机体时,外周血中CD4+T细胞进行性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受损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易发肺部感染的两大主要原因。本文从CD4+ T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两方面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部感染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此提高人们对HIV患者易发肺部感染机制的认识,并为其相关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天;姜文成;陈洁;李斌

    银屑病(psoriasis)是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具有明显的鳞屑性红斑和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多集中在遗传、感染、免疫等方面。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IL-23和CD4阳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CD4+T helper 17, Th17)在银屑病病理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就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进展作一综述。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平衡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薛海波;马蕾;王秀云;刘俊英;刘长梅;张立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HT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RT-PCR检测Treg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TGF-β和IL-17A的含量.结果 HT患者PBMC中Treg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t=-10.62、-7.624,P均<0.01),HT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14、4.512,P均<0.05);Th17细胞比例、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Th17/Treg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t=11.32、19.25、8.386,P均<0.01),HT亚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947、14.551、24.338,P均<0.01),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患者血清TGF-β的含量较健康对照者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A的含量均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1),HT患者组内各亚组间血清IL-17A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077,P<0.01),两两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患者Th17/Treg比值与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349、0.502,P=0.037、0.002).结论 在HT发病过程中,Th17/Treg细胞轴呈动态改变,并且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正相关,说明Th17/Treg细胞亚群的免疫失平衡可能参与了HT的发生发展.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 淋巴细胞亚群凋亡与Fas 、FasL 、Bcl-2表达的关系

    作者:卓宋明;徐文莉;梁珊瑚;张春艳;叶春幸;余海彬;庄虹;许瑞环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 细胞凋亡状态及其细胞表面Fas 、FasL 、Bcl-2 抗原的表达,以探讨T 淋巴细胞亚群凋亡不足/过度与这些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加重期(AE-COPD)及稳定期COPD 患者30 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 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凋亡率及其表面Fas 、FasL 、Bcl-2 抗原表达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 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CD4+T 凋亡率均增加,CD8+T 凋亡率均降低,P <0.05 ;与COPD 稳定期相比,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CD4+凋亡率增加,CD8+凋亡率降低,P <0.05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 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CD4+Fas 、CD4+FasL 的表达均增加,CD4+Bcl-2 表达降低,P <0.01 ;与COPD 稳定期相比,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CD4+Fas 、CD4+FasL 的表达均增加,CD4+Bcl-2 表达降低,P <0.05 ;且COPD 稳定期、急性加重期CD4+凋亡率均与CD4+Fas 、CD4+FasL 正呈相关,与CD4+Bcl-2 负相关;(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 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CD8+Fas 、CD8+FasL 的表达均增加(P <0.05 );与COPD 稳定期相比,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CD8+Fas 、CD8+FasL 的表达增加(P <0.05),三组之间CD8+Bcl-2 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D8+凋亡率与CD8+Fas 、CD8+FasL 、CD8+Bcl-2 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1)COPD 患者CD4+T 凋亡增加,凋亡途径Fas /FasL 及Bcl-2 可能起重要作用;(2) COPD 患者CD8+凋亡与其表达Fas 、FasL 、Bcl-2 无相关性,凋亡途径Fas /FasL 及Bcl-2 可能不起主要作用,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对其分化的影响

    作者:马蕾;薛海波;赵翠阳;张俊花;安荣真;张玉杰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9例AD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检测PBMC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23和TGF-β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含量;同时以34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做对照.分离AD患者PBMC体外培养,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观察其对Th17细胞数量及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表达的影响.结果 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CD4+ IL17+T细胞/CD4+T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PBMC中IL-1β、IL-6、IL-17和IL-23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PBMC中TGF-β mRNA表达水平及其血清中含量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PBMC在不同细胞因子微环境中培养,IL-1β+IL-23+ IL-6处理组Th17细胞比例及RORγt mRNA表达高,TGF-β处理组表达低,与其余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 IL-6、IL-1β+ IL-23、IL-6 +IL-23处理组Th17细胞比例及RORγtmRNA表达水平低于IL-1β+ IL-23+ IL-6处理组,高于TGF-β处理组和未处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β+ IL-6、IL-1β+ IL-23、IL-6+ IL-23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相应促分化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IL-1β+ IL-23+ IL-6对Th17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分化作用,Th17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其与肝功能损伤的研究

    作者:李永哲;胡朝军;刘定华;佟大伟;张蜀澜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CD4+CD8+T、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抗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和门诊PBC患者(n=27)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25+T细胞群比例,以26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观察调节性T细胞亚群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如AMA-M2、ANA的关系.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肝脏疾病组(P<0.05).CD4+CD8+T细胞群与正常人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肝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BC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功严重损伤的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损伤者(P<0.05).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数量与肝功能损伤指标ALB呈负相关(r =-0.338,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2,0.386,P<0.05).CD4+CD25+/CD4+比例与GGT呈负相关(r=-0.335,P<0.05),与TBIL、D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3,0.339,P<0.05).抗AMA-M2抗体阳性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MA-M2阴性患者(P<0.01).未发现CD4+CD25+T、CD4+CD8+T细胞比例在ANA+和ANA-PBC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群比例与肝功能损害和抗AMA-M2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推测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可能是导致病情发展以及肝脏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

  • 艾滋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薛声波;吴桂辉;何畏;马瑶;陈洪德;陈蕾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艾滋病(AIDS)并发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进行治疗的180例并发肺结核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为初治患者,并予3H-R-E-Z/6 H-R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研究对象临床表现及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对象中,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有101例(56.1%),≥200个/mm3者有79例(43.9%).79例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病灶吸收情况较好(70.9%,56/79),无死亡(0).101例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经抗结核治疗后,90例(89.1%)临床症状改善、病灶有吸收,11例(10.9%)死亡;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6,P=0.002).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HIV感染与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和预后更佳.

190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