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变异菌临床实验学特征的初步探讨
临床实验中,经常遇见部分细菌物理和化学反应不典型,很难区分它们属于哪一类菌属.结核菌易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而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为摸索其变化的规律,应用标准株和临床株25例,在人工物理变异后,进行生化、PCR-SSCP分型鉴定、药敏试验.初步分析出结核变异菌多种变化特征.
-
广东省增城市一起登革热爆发的调查
2002年 8~9月增城市石滩镇和沙庄街相继爆发登革热.流行时间从8月9日至10月18日,发病136例,男性53例,女性83例,男女发病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χ2= 13.24, P< 0.01);发病年龄小2岁,大77岁,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农民发病多,民工其次,学生再次.症状主要有畏寒、头痛、疲乏、全身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体征主要有发热、皮疹(多数在热退时出现,为充血性"斑丘疹",出疹部位多在四肢和躯干,呈对称性分布),少数患者有出血倾向如鼻衄、便血、齿龈血等.患者末梢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普遍下降.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71.83%,经PCR分型鉴定为登革Ⅰ型病毒.
-
阴道乳杆菌分型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的研究进展
乳杆菌一直被认为是正常生育期女性阴道内的优势菌群,对阴道具有重要的生物保护作用~([1]).维持阴道乳杆菌数量,稳定阴道微生态环境对保护女性健康有重要作用.然而,某些抗生素在经阴道给药时抑制了乳杆菌的生长,加重了阴道微生态的失衡,使得机体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因此,在治疗阴道感染性疾病时寻找对阴道乳杆菌影响小的抗生素至关重要.
-
实验犬布氏杆菌的多重PCR检测与分型鉴定
目的 建立实验犬及相关生物制品布氏杆菌的多重PCR检测与分型鉴定方法.方法 选择布氏杆菌Omp2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区域设计引物对布氏杆菌进行多重PCR扩增,扩增结果一致的样本进行酶切以区分不同型,同时进行序列测定,以确定该方法的准确性;然后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成功扩增得到目的条带,并通过酶切区分五种布氏杆菌;PCR产物与布氏杆菌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好,灵敏性为1.8×10-7 μg/mL.结论 成功建立布氏杆菌多重PCR检测与分型鉴定方法,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本研究对保证实验犬群的质量,保护饲养人员、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2011-2013年辽阳市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传播迅速,常会引起暴发,甚至造成世界大流行。上世纪流感病毒就引起四次世界大流行,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1]。目的为了探究流感病毒流行和变异规律,了解其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M1蛋白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2],病毒具有抗原性变异的特性,提供控制流行的科学依据,对2011-2013年度辽阳市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 time-PCR进行核酸检测,分别用人红细胞、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A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2011年4月~2012年3月共检测辽阳市流感哨点医院咽拭子标本388份,核酸检测P C R阳性13例,分离到流感病毒10株,阳性分离率为2.58%,经分型鉴定A型H3N2亚型2株(20%),B型Victoria5株(50%),B型Yamagata3株(30%),A型H1N1亚型、新H1N1未检出;2012年4月~2013年3月共检测辽阳市流感哨点医院咽拭子标本593份,核酸检测P C R阳性40例,分离到流感病毒30株,阳性分离率为5.06%,经分型鉴定A型H1N1亚型2株(6.67%),A型H3N2亚型,15株(50%),新H1N112株(40%),B型Yamagata,1株(3.33%),B型Victoria未检出。结论:2011~2012年度流感流行季节中辽阳市有流感流行,流行的优势毒株为B型,同时有A型H3N2亚型毒株的存在;2012~2013年度流感流行季节中辽阳市有流感流行,流行的优势毒株为A型H3N2亚型和新H1N1,同时有A型H1N1亚型、B型Yamagata毒株的存在。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析
除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外,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的重要生物性病因.在全球消灭脊灰的活动中,在进行脊灰病毒学监测的同时,从15岁以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可分离到一定数量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日益临近,NPEV致麻痹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我们对河北省2000~2002年122例AFP病例分离到的NPEV进行分型鉴定.现报告如下.
-
检测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分型探针
轮状病毒(Rotavlrus,R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体[1].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乃是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据WHO统计,世界上婴幼儿腹泻每年要夺去百万婴幼儿的生命.我们采集2001年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25份,通过PCR分型探针,对A组轮状病毒进行分型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双歧杆菌是一种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益生菌,近年逐渐成为微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对其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已较成熟.随着研究深入,分子生物学又成为该菌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其基因组、质粒、分型鉴定、基因工程等方面,介绍双歧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0株沙门菌分型鉴定及药敏试验
沙门菌是人群中重要的肠道传染病病源,其菌型多样,致病性具有种系特异性.该菌属不仅能引起人类沙门菌感染,而且也常引起家禽的沙门菌感染,并且污染食物引起食物中毒.了解该菌属的菌型分布及生物学特性,掌握菌型变迁规律和抗菌药物情况,对防治沙门菌感染,搞好食品卫生管理及预防食品中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年健康人群体检中获得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
免疫捕获法多重PCR技术检验和鉴定霍乱弧菌
[目的]应用免疫捕获法和多重PCR技术检测霍乱弧菌,探讨其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霍乱弧菌McAb包被微量PCR管,捕获标本中霍乱弧菌;裂解后用多重PCR检测菌体抗原和肠毒素的编码基因,以检测霍乱弧菌.[结果]用凝胶电泳法,检出限低于100 cfu/ml,可直接检测霍乱弧菌的血清群别和肠毒素基因(ctx),扩增片段序列与引物设计模板一致.[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简便快捷,适于各种标本霍乱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
新型隐球菌透射电镜的分型鉴定
电子显微镜在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不断的深入与发展,采用电镜对新型隐球菌进行分型鉴定,为临床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方法,现将近2年来,福州市部分三级医院住院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下称隐脑)15例,分离出的新型隐球菌,为更准确分辨各自菌体的形态特征,特应用透射电镜进行分型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
深圳市龙岗区志贺氏菌属的菌群分布和药敏分析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常见肠道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近年来志贺氏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其流行规律,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1999~2002年收集的70株志贺氏菌进行了分型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
1573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培养鉴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1573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疑患者的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并对男女感染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总阳性率为42.7%.其中女性阳性率(53.7%)明显高于男性阳性率(31.8%),男女感染均以Uu单项感染为主.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鉴定可作为妇科及男科检查的常规项目,以避免支原体感染漏诊.
-
多位点序列分型法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以核苷酸序列分析为基础的病原菌分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通过对6~7个管家基因中长度约为470 bp的核心片段的核苷序列的分析,MIST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分型鉴定,不同抗生素抵抗株及其毒力或其抗原相关性特殊基因型以及新的变异株引起的疾病流行等微生物流行病学分析.笔者下面就MIST的理论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
贵州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带毒情况
目的: 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贵州省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DEN)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8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成蚊;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DEN 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TR-PCR)检测DEN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PCR产物并分型;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结果: 从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DEN-2型病毒,从凯里、黄果树和镇远3处地方株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DEN核酸,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分别为登革病毒2型、4型.结论: 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
从贵州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到一株2型登革病毒
从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为DEN-2,并对其NS1和E基因RT-PCR产物进行部分基因序列测定,与DEN-2NGC株比较,麻尾株的NS1基因区有7个碱基发生点突变,E基因区有1个碱基的插入,两个序列被GenBank收录,编号分别为AY277402、AY278226;麻尾分离株与其他9株DEN-2型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与D2-43株系统进化关系近;证明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
基于VP1区基因序列测定的肠道病毒分型方法在手足口病病原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基于VP1区基因序列测定的分子分型方法鉴定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病原型别. 方法 使用肠道病毒VP1区种属特异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VP1区基因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运用Chromas Pro 1.7.6、MEGA 5.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核对及拼接,将序列提交肠道病毒分型网站(Entero-virus Genotyping Tool 0.5)鉴定型别. 结果 40份其他肠道病毒(非EV-A71、非CVA16)核酸阳性的手足口病病例临床标本,先行采用商品化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鉴定出31份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2份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对其余待鉴定的7份样本,采用肠道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VP1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并分析,鉴定出柯萨奇病毒A组4型(CVA4)4株和A组9型(CVA9)、埃可病毒14(E-14)各1株,另1株为EV-A71. 结论 基于VP1区基因序列测定的肠道病毒分型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简便、快速的特点,可用于手足口病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相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