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观察体会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1-6月在本中心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70名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5名,其中A组儿童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百白破疫苗,共接种516剂次;B组儿童在臀部外上1/4处肌内注射百白破疫苗,共接种508剂次;观察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38例,发生率为7.36%;B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19例,发生率为3.74%,由此得出臀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上臂三角肌接种疫苗者.结论:臀部接种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局部用药的观察和护理
在我国接种卡介苗(BCG)是为了预防青少年结核病发生,降低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卡介苗接种后,菌苗迅速自接种部位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因此在接种后一个时期,引起同侧腋下或锁骨下淋巴结反应是正常的,但直径不超过1 cm[1].严重者引起局部细胞浸润和淋巴血行播散性菌栓,可引起淋巴结结核,甚至形成寒性脓肿,脓肿自破或切开引流,创口经久不能愈合,形成瘘道或溃疡.常规抗结核用药,不但疗程长,易产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作用,而且常因药物在病灶内难以达到有效浓度而影响疗效.近2年来,我院门诊针对不同病情,应用不同的方法,同时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经换药处理卡介苗性腋下淋巴结结核56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接种进口五联疫苗致异常反应一例
患儿男,4个月,出生时曾经接种过卡介苗、乙肝疫苗,2个月开始接种进口五联疫苗,3个月时又接种1次进口五联疫苗,均未出现异常反应.2012年10月20日常规接种第3次进口五联疫苗.疫苗为赛诺菲巴斯德生产,批号H2211-1,失效日期2014年2月.接种后第2天家长抱小孩向接种人员反应,洗澡时发现小孩接种部位皮肤发红,随即来接种门诊就诊.接种人员检查时发现小孩接种部位不仅有红肿而且伴有硬结,触之有压痛,交代家长对接种部位进行热敷每天3次,效果不明显时也可改用生土豆片交替敷在接种部位.3d后皮肤红肿硬结消失,接种部位未留有痕迹.
-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引起异常反应一例
受种者:男,2010年4月28日出生,身体健康,于2011年11月4日来我院防保科接种第4剂无细胞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疫苗,接种后第3天即2011年11月7日上午8:40,家长抱孩子来我科询问,并自诉孩子接种疫苗的第3天接种胳膊出现红、肿、痒;查体:精神状态良好,无发烧,接种部位并无红、肿、热,红肿主要表现在接种部位以下,腕关节以上,以胳膊内侧明显,而且在红肿处有明显的抓痕,初步诊断: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嘱咐家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擦抹红肿部位,每日2次;随访,擦抹2次后红肿明显减轻,又擦抹2次红肿完全消退.此次接种前询问,受种者身体健康,体温36.5℃,前3次接种无细胞百白破三联混合疫苗无不良反应,此次疫苗是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100633-2,生产日期2010年6月24日,有效期至2012年6月23日;注射器是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山西华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菌自毁注射器,批号110408,有效期2014年3月;接种护士是经过正规培训,并取得预防接种资格证,接种部位为右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经75%的酒精消毒肌肉注射,注射后嘱咐家长留观30 min,无异常情况再离开,回家后多给孩子喝水,3d内不要洗澡,多休息,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防止合并感冒和不洁净的水进入针眼引起感染.并告诉家长如孩子出现不适随时与防保科联系.
-
卡介苗接种后卡痕反应和接种部位的测量分析
目的:了解涟钢厂区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卡痕形成情况和依据卡痕判断接种部位.方法:对2002年1月至12月来我站办理预防接种证的365名婴幼儿进行监测.结果:有效卡痕形成率95.6%,卡痕均径≥3 mm者349名,占95.6%,<3 mm者13名,占3.53%.按要求接种部位在左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的为294名,占80.56%.结论:涟钢厂区婴幼儿接种卡介苗总体是成功的,但接种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
-
接种卡介苗差错事故分析与处理方法探讨
结核病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目前唯一有效地预防措施是接种卡介苗,然而在接种工作中因种种原因会发生差错事故,给接种对象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现将20年来发生的165例卡介苗接种差错事故报告如下.错误类型(1)接种途经错误:卡介苗接种有皮肤划痕、皮内及皮下注射等方法,容易发生接种部位过深而引发事故,共发生21例占12.7%.(2)注射剂量错误:卡介苗接种剂量严格控制在0.1ml,如果超剂量注射即可造成接种事故,共发生17例占10.7%.(3)疏忽性接种错误:应接种其它疫苗而接种卡介苗,引起接种差错,共发生17例,占10.7%.(4)工作失误引起事故:多为群体性,易发生在学校和幼儿园,接种时疫苗混淆面引发事故,共发生90例占56.6%.(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注射卡介苗后引发事故:共发生20例占12.6%.
-
小儿皮肤结核(三)——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及其他型皮肤结核
1卡介苗(BCG)接种皮肤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1.1 BCG接种正常皮肤反应用标准剂量的BCG0.1mL,接种于新生儿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2~3周左右,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至接种6~8周时,脓疱体积大.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第9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二)
(上接本刊2006年第8期640页)2后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2病毒性脑炎第一次病毒复制发生在接种部位,例如皮肤、黏膜下组织、胃肠道或鼻咽淋巴组织等.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典型途径是经血液传播.第二次病毒复制发生于神经组织内,可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少数病毒病原菌如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狂犬病毒则通过周围神经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
-
猫抓病的眼部表现
猫抓病(cat-setatch disease,CSD)是皮肤、软组织和局部淋巴结的亚急性细菌性感染,典型病例多发生在与小猫接触后.感染的特征为原发接种部位的红斑或脓疱以及局部淋巴结炎.很少发生播散性的并发症.
-
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因及治疗探讨
笔者对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接种卡介苗引起腋下淋巴结炎主要与疫苗未充分摇匀、注射过深或注入皮下、超量接种、被接种者的身体状况与年龄等有关。提出了要做好宣教工作,讲解卡介苗相关知识,接种后关注接种部位是否有化脓等情况,还要高度关注是否发生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同时也应提高卡介苗接种人员的接种技术,疫苗要充分摇匀,严格控制接种剂量,正确掌握接种方法接种部位,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者痛苦。
-
1例接种卡介苗后引起的异常反应的调查与诊疗报告
1 基本情况患儿,男,2007年2月7日出生,汉族,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足月顺产,新生儿出生评分10分.父母均无遗传病、精神病、癫痫、过敏、惊厥史.2 流行病学调查2.1 接种过程描述患儿,2007年2月7日在某县妇幼保健院出生,按照国家免疫程序,于24小时内在妇幼保健院产科接种室接种卡介苗,接种部位:左上臂三角肌皮内注射0.1ml,观察30分钟,无异常.接种全过程按照程序进行,操作规范.2.2 患儿接种卡介苗疫苗的描述疫苗批号2005050602,有效期2007.05.25,生产单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该妇幼保健院共进该批次疫苗350支,于2007年2月26日使用完毕.未接到其他接种该批次疫苗儿童异常反应报告.
-
两种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的安全性
目的 评价两种部位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五联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上海市奉贤区各预防接种门诊采用逢单月经大腿前外侧肌接种,双月经上臂三角肌接种的原则,在受种者监护人知情同意下,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婴幼儿接种五联疫苗后的安全性相关资料,分析不同接种部位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收集调查接种五联疫苗婴幼儿2 928人,接种7 243剂次,累计发生不良反应1 186人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7%.大腿前外侧肌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0%)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23.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的轻、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P<0.05).两种不同部位接种第1剂次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剂次(P<0.05).结论 两种不同部位接种五联疫苗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大腿前外侧肌接种相对更安全,是五联疫苗的首选接种部位.
-
浅析接种吸附制剂致无菌脓肿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2002年10月3日出生,于2003年4月5日接种百白破三联制剂第3针.应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在皮肤常规消毒后,于臀部外上1/4处肌肉注射疫苗0.5ml,接种后第5天儿童哭闹不停,儿童家长发现接种部位有2cm×3cm硬结.4月30日该部位皮肤发红,肿胀,来我院门诊诊治,嘱用硫酸镁湿热敷.
-
一起计划免疫引起的纠纷探讨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2001年9月5日出生,2001年12月10日按计划免疫规程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臀部肌肉注射.接种疫苗20天后,发现接种部位有一红肿硬结,2002年1月10日再次接种该疫苗,同样也出现红肿硬结.2002年1月11日就诊……
-
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发生疱疹1例
2001-04-26,为1例乙肝6项检验正常的成年人接种了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1040102,℃~8℃储存),出现疱疹,现报告如下.某女,2岁.按常规操作该疫苗经充分摇匀在左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肝疫苗1.5ml含表面抗原(HBsAg15μg).按照免疫程序操作常规同上,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1.0ml含表面抗原(HBsAg10μg).1周后接种部位及周围皮肤出现灼痛,伴轻度发热,疲倦无力等全身症状.经1~3d后,皮肤陆续出现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发生多数成簇的粟粒大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并迅速变为水泡,疱壁紧张光亮,疱水澄清,数日后疱液混浊,后干燥结痂.痂脱落后留下暂时性红斑.既往无过敏史.近期未使用或接触各种药品,而且4年前也接种过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001-01~11在我院接种疫苗人数约6 800人次.据乙肝疫苗接种登记与观察,轻微反应7例,仅出现中低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4h内即自行消失.初步印象比例为接种乙肝疫苗所引起的疱疹.
-
接种卡介苗偶合横纹肌瘤一例
2012年5月5日,平湖市某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部给一名儿童的左上臂接种了卡介苗。1年后,该儿童的接种部位出现4 cm ×3 cm的肿块,5个月后,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在两个部位的穿刺液中均检出牛型结核杆菌。对患儿进行抗结核治疗,但效果不佳,两处肿块仍呈进行性增大,1个月后又对腋下淋巴结穿刺液进行检测,确认为横纹肌肉瘤,经切除化疗后,疗效明显。
-
人卵巢癌细胞株荷皮下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研究卵巢癌的生物学行为,筛选新的药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都需要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尽管很多文献都涉及到荷瘤动物模型的制备,但其接种部位、接种细胞数量及成瘤时间等报道很不一致[1~3].因此,我们选用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以不同方法建立荷皮下瘤裸鼠模型,以探讨建立该模型的佳方案.
-
婴儿疫苗不同接种部位的安全性观察
随着公众对预防保健需求的增加,疫苗品种日益增多,尤其是6月龄内儿童疫苗针次多达十几针,如仅依靠传统的上臂三角肌接种法,将使得多种疫苗接种部位的安排出现较为"拥挤"现象.
-
硝黄化瘀散外敷治疗接种百白破疫苗局部反应
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热痛、发痒和硬结是其常见的接种反应,处理不当,极易形成无菌性脓疡,不仅给受种儿童带来痛苦,而且给儿童家长带来烦恼,也容易造成接种纠纷.为此,笔者针对近2年来73例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的局部加重反应,应用自拟"硝黄化瘀散"外敷接种部位,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接种卡介苗致同侧锁骨上及腋下化脓性淋巴结炎1例
患儿刘某,男,2001年5月22日出生,住平湖市当湖镇百步桥社区.2001年5月24日,由本市某医院妇产科婴儿室护士于左臂三角肌外侧上缘(正确接种部位应为三角肌外侧下缘)皮内接种卡介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00401,失效期2001年7月15日)0.1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