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X线上纵膈不一致性移位在大量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
本文对43例胸腔大量积液病人,观查X线上纵膈移位情况进行分析.43例中,结核性30例.X线上显示胸腔大量积液,气管与心脏均一致性被推向健侧.12例恶性肿瘤中,9例气管未移位,而心脏被推向健侧.另外3例,气管推向健侧,心脏未见移位.
-
巨大胸腺脂肪瘤1例
患者女性,32岁.胸闷4个月,呼吸困难2周,加重2天就诊.患者神智清楚,精神差,慢性病容,肥胖体型,左侧肋间饱满,叩诊实音,左肺呼吸音消失,腹部正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部CT示左胸腔前上纵膈肿块,气管、左肺、心脏明显右移,提示为占位性病变.
-
1例糖尿病并发颈部、上纵膈多处深部组织严重化脓性感染的护理
颈、颏下及上纵膈多处深部组织严重化脓性感染在耳鼻喉科比较少见,由于颈部、纵膈等处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化脓性炎症极易向潜在、疏松的肌间隙扩散从而引起难以控制的局部及全身感染和并发症[1].
-
前上纵膈肿物的超声诊断
纵膈肿物的超声诊断,以往多采用X线或CT检查.超声诊断直至近几年才陆续有所报道.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该种疾病的诊断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两年来,我们查出前上纵膈肿物患者7人,其所共有的临床特征为:胸闷、气短.均为超声检查心脏时,意外发现前上纵膈异常回声,后经X线、CT或MRI证实为前上纵膈占位病变.检查方法:应用HP 1000或5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8MHz,一般不需特殊准备,对于肿物较大,不能被胸骨完全覆盖者,可于胸骨旁肋间依次探查,可根据肿物向左或向右生长,分别于胸骨旁左或右侧探及.而对于较小的肿物,完全被胸骨覆盖者,可采取左侧卧位,探头置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心底大血管的正前方,扫描平面与左心长轴相垂直获得心底短轴切面.此外尚可于胸骨旁或心尖位做多切面探查,以确定肿物的大小、所在位置及其与心脏、大血管之间的关系.
-
纵膈胸腺脂肪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39岁,持续胸痛4月余.术中见前上纵膈包裹性肿块,位于胸骨角两侧各一块,分界较清.病理肉眼观察:淡黄色肿块二个,分别为3cm×2cm×5cm、2cm×2cm×4cm,包膜完整,切而均呈实性、质软、淡黄色,部分区域灰白色.镜下:脂肪组织和胸腺组织大量增生,分化成熟,皮髓质分界清楚,髓质中胸腺小体.诊断:纵膈胸腺脂肪瘤.
-
上纵隔内胚窦瘤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38岁,因"声嘶3个月"于1999年8月入院.
-
右上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1例
患者,女,38岁,于1979年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内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当时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等症状,故一直未做任何治疗.1999年以来患者自觉胸憋、气短渐加重,随入我院外科治疗.体格检查:t36.8℃、p 70次/min、r 20次/min、bp15/10kPa.右侧胸廓稍塌陷,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右上纵隔可见巨大肿块,边缘光整,气管轻度受压左移,(见图1、图2).CT表现:右上纵膈可见7.78 cm×10.27 cm巨大软组织肿块,几乎占满右侧胸腔上部,CT值为35.4 HU,外形光整,肿瘤内密度均匀一致,无分叶、毛刺及钙化(见图3).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见胸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 500 mL,吸除液体后见肿物位于右纵隔约12 cm×12 cm×10 cm,与胸壁、右肺上叶紧密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上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玻璃样变性.
-
上纵隔增宽的弧形阴影X线诊断
上纵膈阴影通常是指第四胸椎间隙以上区域,侧位则指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椎间隙连线以上的范围.上纵隔增宽的弧形阴影是常见征象,他可见于若干疾病,现将其分述如下.
-
老年人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治
胸骨后甲状腺肿又称胸内甲状腺肿,目前多认为凡肿大的甲状腺体积的50%以上位于胸廓入口以下者即为胸内甲状腺肿[1].此病临床上并不罕见,约占颈部甲状腺肿的0.2%~21%[2],以老年病人为主,因为肿瘤时间长,与上纵膈关系密切且多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等病史,给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和麻醉带来一定困难.
-
第6例反复发热8个月
病史摘要患儿,女,2岁11个月,12 kg,以"反复发热8个月"为主诉于2004年7月5日来××市儿童医院诊治.8个月前(2003年12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38~39 ℃,单声咳,无昼夜规律,犬吠样咳嗽,咳痰,无气促,伴盗汗.X线胸片:两下肺可见片状及大片状致密阴影,境界模糊不清,右上纵隔气管旁有一近似结节状致密影(图1).在当地医院拟诊断"肺结核"住院,抗痨治疗10 d,热退7 d后出院,继续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和疗程不详).2004年1月26日,患儿再次高热,仍到当地医院就诊,X线胸片:双肺片状及大片状致密影较前广泛,累及双侧中下肺野,右上纵膈结节及致密影较前模糊(图2),除外结核,以双肺肺炎抗炎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不详.
-
小儿原发性小细胞肺癌1例报告
患儿,男,10岁,住院号149740.主诉咳嗽、心悸、胸闷2个月余.查体:气管稍左移,右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余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右胸腔大片致密阴影,膈肌上抬,右肋角消失,无钙化点.CT检查示右前上纵膈旁见92mm×81mm实质性块影,密度均匀.
-
男性纵膈原发性绒癌1例
男,19岁.咳嗽伴发热1周,发现双肺多发占位入院.入院体检:双侧乳腺无女性化,睾丸不大,内无硬结或肿物;肺CT示:双肺内散在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密度均匀,纵膈窗减影不明显,大者约5 cm×5 cm,前上纵膈内见大小约9 cm×10 cm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包绕周围大血管,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脾脏体积增大,达7个肋单元;肝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心包腔内见液体低密度影环绕.
-
左前上纵膈脉管瘤1例
1.病史资料:患者,男性,19岁.体检发现纵膈肿块半年,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浅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颈静脉未见明显扩张;常规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平扫+增强)考虑胸腺瘤.术前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腹部彩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既往病史无特殊.
-
三例罕见神经鞘瘤误诊分析
我院近年收治3例罕见神经鞘瘤,分别发生于颈部、右后上纵膈和胃体,术前均未能确诊,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41岁.右侧颈前近右肩处肿块2年多,并右肩牵扯痛.
-
儿童巨大胸腺瘤一例
患儿:男,6岁,胸部肿块两月,于1994年10月8日入院.体检:气管居中,左上胸廓稍隆起,无压痛.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叩诊实音,无(口罗)音,右肺呼吸音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内2cm.胸片示:左上纵膈明显增宽突向左肺野,心影右移.
-
1例低钾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抢救护理
胸腺瘤起源于胸腺的上皮细胞,是前上纵膈常见的肿瘤,该类肿瘤的大特点是约10%~45%的病例合并有重症肌无力[1];而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异常所致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纵膈支气管囊肿长期误诊为肺结核一例报道
支气管囊肿是胚胎发育时期支气管树分支异常的罕见畸形[1],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肺内型、纵隔型和异位型,临床上纵膈型极为罕见。纵膈型支气管囊肿在病程中可发感染,因临床症状和胸部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癌、纵膈肿瘤、转移性肿瘤,尤以误诊肺结核多见[2],本文报告我院2013年收治一例纵膈支气管囊肿误诊为肺结核病例,误诊时间达3年之久。现将误诊情况结合分析报告如下。
-
肺奇叶2例及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27岁,无症状,体检时发现右肺尖及第一前肋内侧弧形带状阴影,其下方为一弧形细带状裂隙影,纵形走向,凸面向外,其内为肺密度,终止于奇静脉区,终端呈一倒逗点形态,拟诊断为右上纵膈奇静脉和奇叶,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内侧见弓状粗条状致密影,边界光滑清楚,内侧为正常肺组织密度,纵隔窗位上见弓条状阴影,其前段与上腔静脉相连,其他未见异常.诊断为先天性奇静脉走形变异,并奇叶形成.
-
多次误诊的急性白血病1例
患者,女,27岁,农民.因腹胀、气紧、心累1+月,咳嗽、咯血10d于2001年1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11月出现腹胀,继而腹围增大,劳动后心累、气紧,在当地医院查血沉5mm/h,结核抗体:阴性.T3、T4、THS均正常.2000年11月25日血常规:WBC 8.7×109/L,N0.541,Hb 97g/L,PLT 88×109/L,胸部CT:前上纵膈肿瘤性占位病灶,考虑侵袭性胸腺瘤,伴胸膜、心包转移,侵犯大血管、心脏;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双肺下叶压迫部分不张,左肺下叶炎变.胸水检查示性质为渗出液.诊断不明,经对症治疗1周无好转出院.
-
异物性食管穿孔并发纵膈感染伴反复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患者男性,71岁.因误服用英太清外包装致食管异物取出7天后,于3月3日复查食道造影提示上纵膈处高度致密影,行饮水试验(一),转入我科治疗,诊断为食管破裂.入科后,立即给予留置鼻肠管、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抗感染、制酸治疗,患者无发热、无胸闷心慌,胸片、CT明确病情,积极做好各项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