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陕西口岸输入性鼠类

    作者:王渊;刘永杰;付强;金子懿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在入境航空器中截获的1只鼠类.方法 提取截获鼠类的肝脏DNA,通过PCR方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coxidase Ⅰ,CO 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从而鉴定物种.结果 成功扩增到该鼠类样本的CO Ⅰ基因,通过序列对比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鼠序列与黄胸鼠同源性为100%,鉴定为黄胸鼠.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在啮齿动物鉴定中应用良好,是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鼠类鉴定方法.

  • DNA条形码技术在兰州中川机场鼠类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陈利伟;赵志亮;邱德义;巩伟兵;王莉;高晓强;刘芳;岳巧云

    目的 调查兰州中川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鼠类的组成,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鼠种进行鉴定.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中川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采用笼夜法采集鼠类,提取鼠肾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测序结果在DNA条形码专用数据库BOLD中进行比对,确定鼠种.利用Mega 6.0构建分子进化树.对于形态学和COⅠ基因鉴定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一步通过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118份样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性COⅠ基因片段,115份样本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3份样本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有差异,经Cytb基因序列比对及形态学反复鉴定,确定初步形态学鉴定结果有误,采用分子鉴定结果.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对鼠类进行有效鉴定,是对形态学鉴定的有力补充,为口岸病媒生物的快速识别和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中国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比较

    作者:陈虹;陈汉彬

    目的比较中国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从分子水平探讨不同地理株对登革病毒(DV)易感性的差异.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从蚊虫基因组DNA扩增出COⅠ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用邻接法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各地理株白纹伊蚊COⅠ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均为415 bp,所测各株序列均无缺失.云南思茅株的碱基转换率为1.93%,颠换率为0.24%.贵州麻尾株和广西南宁株的转换率为0.48%.各地理株中思茅株与麻尾株关系较近,麻尾株与南宁株关系较近,其余11个地理株均为同型株. 结论蚊虫对DV的易感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及生态学方面(如季节气候、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的因素.在中国大多数白纹伊蚊为同型基因,其对DV的易感性尚无直接对应关系.

  • 江苏口岸褐家鼠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作者:胡双双;吴炳耀;何江;陆永昌;杨庆贵;陈峰;孙立新

    目的 研究褐家鼠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特征,为国境口岸鼠形动物的鉴定和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对江苏口岸本底及输入性褐家鼠CO Ⅰ基因的扩增、测序和比对,结合GenBank的褐家鼠信息,对褐家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 获得48个国内外褐家鼠CO Ⅰ基因序列,测出的605个序列位点中保守位点587个,可变异位点18个,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为(2.510 000±0.000 640);江苏口岸本底褐家鼠仅为1个单倍型,非江苏口岸褐家鼠多态性丰富.结论 不同地区的褐家鼠具有一定的种内差异,该差异与地理位置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 基于CO Ⅰ基因的媒介蝇类快速分子鉴定研究

    作者:王颖;鲁闽;李金庆;刘明杰;岳巧云

    目的 为解决蝇类形态学鉴定的不足,建立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对蝇类进行分子鉴定.方法 选取烟台口岸常见的16只蝇类作为研究对象,形态学鉴定后,取蝇的单后足代表微量组织,提取总DNA.依据资料,选取CO Ⅰ国际通用引物LC01490:5'-GGT CAA CAA ATC ATA AAG ATA TTG G-3',HC02198:5'-TAA ACT TCA GGG TGA CCA AAA AAT CA-3',建立PCR体系,完善PCR程序,有效扩增蝇类的CO Ⅰ基因.纯化PCR产物后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此外,应用Mega 5.05软件分别用大似然法、邻接法、大简约法分析系统发育,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进化关系.结果 16只蝇类CO Ⅰ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690 bp,其中A+T平均含量高达68.53%.序列比对结果及系统进化关系显示,16只蝇类CO Ⅰ基因的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可成功扩增蝇类的CO Ⅰ基因,其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尤其适用于微量组织样本的鉴定.

  • 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

    作者:陈宝宝;孙养信;安翠红;霍丽霞;范锁平

    目的 探索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的分类鉴定方法.方法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测定两地黄鼠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 Ⅰ)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NJ树.结果 11份阿拉善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2%,4份达乌尔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1%,两地黄鼠的遗传距离介于8%~9%之间,同时,NJ树将两地黄鼠分成2个独立分支.结论 阿拉善黄鼠为独立物种.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黄鼠种类鉴定.

  • DNA条形码技术在福建省蝇类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吴荣泉;张建庆;方义亮;肖武;房长天;刘宝英

    目的 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福建省蝇类鉴定的可行性,并初步建立福建省蝇类的基因数据库.方法 采集自福建省部分地区的4科13属19种64个蝇类新鲜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对比、进化距离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蝇类mtDNA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的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3.32%之间;除铜绿蝇与丝光绿蝇进化分歧均数为0.69%外,其余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5.26%~18.30%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相同种能够很好聚集在一起,Bootstrap检验可信度均达96%以上.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福建省一些常见蝇类的鉴定,作为形态学鉴定的补充手段.

  • 广东省青毛鼠的DNA条形码鉴定

    作者:姚丹丹;冯志勇;姜洪雪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未知鼠种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方法 以2016年在广东省阳春市捕获的2只鼠样本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BatL5310和R6036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进行BLAST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基于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结果 2只鼠样本的DNA条形码序列一致,为同一种鼠,与NCBI中青毛鼠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且与青毛鼠(JN105108.1)的遗传距离为0.0046,低于种内遗传距离1%的阈值,因此确认未知鼠为青毛鼠.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高效、快捷的鼠类鉴定方法,可弥补形态学鉴定缺陷.

  • DNA条形码技术在臭虫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张瑞玲;黄振东;刘同凯;赵爱华;张忠

    目的 准确鉴定臭虫样品,为制定和实施有效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联合利用形态学鉴定和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 Ⅰ)基因片段遗传距离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山东省泰安市某学校发现的臭虫样品进行鉴定.结果 臭虫样品的前胸背板宽约为身长的1/2,与温带臭虫的特征相符.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实验样品与温带臭虫的遗传距离为0~1.3%,与热带臭虫的遗传距离为27.6%~28.0%.结论 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分析结果均表明该实验样品为温带臭虫.臭虫通常是群居生活,且易于借助人类活动进行传播,长期、合理的防制是减少或避免臭虫危害的关键.

  • DNA条形码技术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夜行鼠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金圣浩;鲁亮;闫东;史献明;崔耀仁;李玉伟;刘起勇;孔令艳

    目的 以河北省坝上地区捕获的夜行鼠为对象,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鼠类鉴定.方法 在河北省坝上地区采集鼠肝脏标本,并保存整只鼠,制作标本,提取DNA,采用通用引物PCR法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 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鼠类的DNA条码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 36份样本均能通过PCR扩增出特异性CO Ⅰ基因条带,所构建的分子进化树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有所不同,经头骨鉴定,进化树结果正确无误,更正形态学鉴定结果.其中2只夜行鼠未能在GenBank中找到同源性较高的鼠类基因,且头骨受到严重损坏,暂无法确定鼠种.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鼠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

  • 基于CO Ⅰ基因的羚羊角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桂梅;王世伟;席啸虎;张小慧

    目的:考察利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Ⅰ)基因对羚羊角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个地区的羊角类整角、不完整角样品,共7个.比较样品骨塞部位和角质层部位DNA的提取效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通用引物LCO Ⅰ 490、HCO2198扩增样品的COⅠ基因,通过凝胶电泳、纯化(取750 bp条带)、测序后,以COⅠ基因作为条形码比对序列,采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软件在线比对,确定收集样品的具体物种.结果:样品以角质层部位进行DNA提取的效果较好(DNA浓度为15.7~22.6 ng/μL,260nm/280nm吸光度值为1.73~4.72);在线比对结果显示,所有样品COⅠ基因的相似性均达到99%,其主要来源于赛加羚羊、藏羚羊、普氏原羚、山羊、绵羊等羊类的角.结论: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羚羊角及其混伪品的鉴定,该技术为羊角类药材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客观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