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男性泌尿生殖器急性淋球菌感染100例临床分析
男性泌尿生殖器急性淋球菌感染是性病门诊的常见疾病,笔者自1997年1月~2002年4月用头孢三嗪和阿奇霉素联合一日用药治疗10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环丙沙星治疗小儿伤寒的临床观察
根据动物实验,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某些幼年动物负重关节的软骨发生病变;但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又有某些独到的优点.因此,在儿科领域中出现了用此类药物的不同意见.为了解环丙沙星治疗小儿伤寒的临床效果,也为了观察环丙沙星的应用有无产生儿童关节损伤,探讨喹诺酮类在儿科领域应用的前景.作者于2005年8月~2007年6月在非洲马里援外医疗队期间采用环丙沙星与头孢三嗪对照治疗小儿伤寒进行疗效比较及儿童关节情况观察.
-
头孢三嗪治疗小儿伤寒疗效观察
应用头孢三嗪治疗小儿伤寒,64例作为实验组,另60例应用氨苄青霉素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愈率 90.63%,显效率9.3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3.3%,显效率43.3%,总有效率76.7%,无效率23.3%,头孢三嗪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氨苄青霉素组(p<0.05).
-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6例梅毒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研究组予以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血清快速等离子体(Rapid plasma reagin,RPR)转阴率、平均转阴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RPR转阴率较高,平均转阴时间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2%(7/38),与对照组的13.16%(5/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梅毒患者联合采用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治疗,可提高血清RPR转阴率,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从一患儿眼分泌物和血液中检出大肠埃希菌O115:H51
患儿,男,出生8 h,因精神反应弱,拒奶4 h收住院.住院第7天,体温36.8℃,左眼出现少许黄色分泌物.查血常规WBC 14.3×109/L,N 0.56,L 0.35,M 0.09,送眼分泌物做细菌培养.住院第9天,体温37.9℃,双臀部及右下肢大腿内外侧可触及皮肤硬肿,局部稍红,考虑感染引起,抽血做细菌培养.眼分泌物和血培养均分离出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O115:H51.患儿先后给予红霉素眼药膏和头孢三嗪静脉滴注,其眼部分泌物逐渐消失,皮肤红肿消退,体温正常,临床症状缓解,血培养转阴.
-
读片园地第48例--反复咳嗽、咳痰、右肺结节影
患者女性,68岁,院外胸片及CT示:"右肺门附近结节及点片状阴影”(图1,2)近期因反复咳嗽、咳痰6个月于2001年1月16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140/90 mm Hg(1mmHg=O.133 kPa),心率90次/min,律齐.口唇无发绀、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清音,右肺下叶闻及少量细湿哕音.2001年1月19日胸部CT示:"右肺中叶内侧近肺门处可见21.9 mm×51.4 mm的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图3),给予头孢曲松(商品名:头孢三嗪)2g/d,共9 d,加阿米卡星(商品名:丁氨卡那霉素)0.4/d,共9 d静脉滴注及高渗盐水3 ml加庆大霉素4万单位,高频振动雾化排痰等对症处理,咳嗽、咳痰症状仍无缓解.
-
误诊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例
患者男,30岁,北京居民.因憋气3个月,加重伴间断发热20 d于2003年5月9日入院.病人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三层楼后气短、喘息,休息后可缓解.外院行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4月14日再次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伴有低热,T 37.4℃,于当地卫生院行X线胸片示双肺片絮状阴影, 血象"白细胞不高",血沉 52 mm/1 h,予头孢三嗪、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无缓解,当地卫生院怀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于5月8日转至我院.
-
第367例——发热、腹痛、腹泻
病历摘要患者男,6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左下腹持续性隐痛和腹泻3个月,体温波动于38.5~39.5℃,大便3~6次/d,黄色水样便;无畏寒、恶心、呕吐等症状,2006年3月6日至24日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肠镜检查提示降结肠、乙状结肠溃疡,活检病理为"结肠慢性炎症伴坏死及肉芽组织形成";大便培养"粪肠球菌优势生长",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伴菌群失调",用奥沙拉嗪和头孢三嗪等抗炎治疗,腹痛缓解,体温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半个月后因腹泻症状无改善而自动出院.
-
第271例——寒战、发热、室性心律失常
病历摘要 患者男,39岁。于1999年11月3日因发热1 d来院急诊,否认咳嗽、咳痰。体检:T38.7℃,BP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咽红,扁桃体无肿大,心率84次/ min,律齐,两肺无音,腹软,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4×109/L,中性0.75。ALT 105 IU/L,总胆红素34 mmol/L。尿胆红素(++),尿胆元(++),尿白细胞1~3/HP,红细胞1~3/HP。胸透心肺正常。B超示:胆囊无结石,胆总管6 mm,肝、胰、脾无异常。曾先后予口服头孢拉定,静滴病毒唑0.3/d、青霉素640万U/d以及头孢三嗪2.0/d等治疗,但发热不退并伴畏寒。11月6日10∶00患者寒战又起,查体:血压42/20 mm Hg,心率90次/min,心律不齐,两肺未闻及干湿音。心电图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下壁异常Q波伴ST段抬高。虽经抗休克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但因瞬间心电图描记为室性心动过速,继而心搏骤停,复苏抢救无效死亡。
-
误诊为淋巴瘤的肝结核一例
患者男,62岁,因反复高热45 d,于2006年8月10日入院.患者45 d前无诱因突发畏寒、寒战,体温高达40℃,发热时无伴随症状,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四肢关节痛,无午后潮热、夜间盗汗等.起病10 d后于当地医院住院,曾先后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及头孢三嗪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无明显疗效,体温在36~40℃之间波动.发病后体质量减轻10 kg,为求更好诊治转来我院.
-
类志贺邻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混合感染腹泻1例报告
1 病例患者,女,45岁.主诉于12 h前因食不洁冷冻鱼类食品后,出现腹痛,伴有腹泻,腹泻视为黄色稀水便转为血水样便.每日9次日,每次量约200 ml.伴轻度乏力、恶心、里急后重.腹痛以上腹部及左下腹部为著,呈持续隐痛拌有阵发性加重.于2000年3月27日就诊.体检:T37.2 C,P78次/min,R1 6次/min,BP13/8kPa.实验室查:WBC10.8×109/L,N0.84,L0.16.大便常规:RBC+十+/hp,WBC3~9/hp,便隐血阳性.临床用氧氟沙星、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根据2次大便细菌培养回报结果,鉴定出类志贺邻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药敏试验:两种菌均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三嗪)、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均敏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氧氟沙星、头孢呋肟耐药.
-
以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患儿,男,5岁,因反复咳嗽40余天伴发热3 d入院.入院前40余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无发热、盗汗等,按"上呼吸道感染"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20 d前,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7×109/L,N 0.30,L 0.70,Hb117g/L,PLT129×109/L;摄胸片示:心脏增大;心脏彩超:大量心包积液;心包穿刺液:黄色混浊,RBC132×10b/L,WBC 4 320×106/L,N 0.70,L 0.30,蛋白48.4 g/L,涂片未见抗酸杆菌及革兰阳性菌;血培养阴性.诊断为化脓性心包炎,予青霉素、头孢三嗪等治疗.后多次心脏B超示心包积液量逐渐减少.入院前3 d,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1℃,为不规则热,加用地塞米松治疗仍无好转,遂转入我院小儿心脏科.体检:T40.5C,P161次/min,R51次/min,BP105/75 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热病容.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右颈部可扪及约1×1 cm的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干鸣,双肺底于吸气末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
婴儿少见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二例
例1 女 ,80 d,因发热2 d,呕吐1 d入院.体检:精神差,前囟3 cm×3 cm,平坦,咽充血,心肺腹未见异常.住院6 h出现惊厥,神志清.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呈米汤样,滴速100滴/min,细胞数6 400×106/L,WBC 6.1×109/L,单核细胞0.92,糖0.47 mmol/L,蛋白2 870 mg/L,氯化物186.4 mmol/L;血培养(-),C反应蛋白(+).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予以头孢三嗪及甘露醇治疗,次日体温正常,嗜睡,时有小抽搐,住院第4天体温再次上升至39℃,前囟隆起,破壶音(+).行硬膜下穿刺抽出黄色积液约15 ml,常规检查:细胞数540×106/L,WBC 390×106/L,单核细胞为主,糖0.278 mmol/L,蛋白950 mg/L,氯化物189.7 mmol/L;涂片查到革兰阴性杆菌,培养为食神鞘氨醇杆菌.药敏实验:泰能、头孢三嗪及复方新诺明敏感,头孢噻肟中度敏感.
-
头孢三嗪相关性儿童假结石病
头孢三嗪(cefiriaxone)是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由瑞士罗氏药厂1982年研发(罗氏芬),1988年在我国注册上市(国产名有头孢曲松钠、罗噻嗪、菌必治等).头孢三嗪具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低、消除半衰期长、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及头孢菌素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等特点[1],可每日单次给药,故为临床广泛应用.头孢三嗪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皮肤反应、血液学改变及胃肠反应,如皮疹、瘙痒、发热、静脉炎、支气管痉挛、头痛、头晕等,以及结肠炎、黄疸等消化道症状[2].但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有关于头孢三嗪诱发胆道结石及肾结石的文献报道,现综述如下.
-
第115例--发热、咳嗽、肺间质改变
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9个月.因间断发热、咳嗽18天于2002年8月28日入院.18天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伴流涕、咳嗽,无喘憋、胸痛.于当地医院静脉点滴(简称静点)先锋Ⅴ、双黄连4天,体温降至37.5℃,咳嗽却较前加重,偶有痰,无咯血,呼吸略增快,无发绀.拍X线胸片为"肺部斑片状影",诊为"肺炎".改用头孢三嗪静点3天后热退,症状逐渐减轻,换用红霉素静点3天后咳嗽消失,复查X线胸片却无好转,转来我院,门诊以"肺间质病变原因待查"收入院.患儿既往体健,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病史.患儿的祖母3年前曾患肺结核,现已痊愈.
-
头孢三嗪在结直肠手术中预防感染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头孢三嗪预防结直肠手术后感染的药代动力学依据.方法:选择12例结直肠癌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滴注头孢三嗪2 g,给药后在0.5 h和3 h分别取动脉血、腹部脂肪和腹直肌适量,并取结肠和肿瘤组织标本,用微生物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不同时间各部位药物浓度:动脉血分别为(230.67±36.69)μg/mL和(132.72±18.84)μg/mL;腹壁脂肪分别为(13.80±3.58)μg/g和(7.87±4.77)μg/g;腹直肌分别为(10.68±5.01)μg/g和(7.14土3.86)μg/g;结肠和肿瘤分别为(29.09±6.78)μg/g和(22.63±11.08)μg/g.结论: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滴注头孢三嗪2 g,在手术期间可提供有效的血液和组织药物浓度.
-
男性泌尿生殖器急性淋球菌感染80例临床分析
男性泌尿生殖器急性淋球菌感染是性病门诊的常见疾病,笔者自1999年1月~2004年5月用头孢三嗪和阿奇霉素联合1日用药治疗8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
目的:观察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梅毒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医院诊治的梅毒患者82例进行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头孢三嗪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h细胞亚群,以及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比较末次随访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是70.73%,总有效率是97.56%,分别较对照组的46.34%及82.93%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的RPR阴性比例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 (P <0.05).两组治疗后的Th1及Th1/Th2均分别高于各自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h1及Th1/Th2均分别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皮疹和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效果明显,值得给予推广.
-
扑热息痛致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男,68岁,因发热2周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待查于2001年1月16日入院.既往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否认有胃肠道疾病.入院时查体:T 38.5℃,R 20次·min-1,P 76次·min-1,BP 130/70mmHg,体型消瘦,营养不良,口唇尚红润,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脏未见异常,双肺底少许小水泡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见包块,四肢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4.4×109·L-1,N 0.85,Hb 10.5g·dl,便常规:黄软便,潜血(-),胸片双肺纹理增重.诊断为肺内感染.给予头孢三嗪1.0g静滴,bid,连用2d体温不退,给予口服扑热息痛(百服宁)500mg退热,tid,共用6片,至第3d晨起患者排暗红色大便,稀便、量约600ml,急查Hb 5.2g·dl-1,潜血强阳性.急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面色、口唇、粘膜苍白,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患者间断便血总量达2500ml,Hb低至3.5 g·dl-1.给予输血、补液、止血、抑酸等治疗1周后,Hb达7.5 g·dl-1,3次便常规检查:潜血(-),上消化道出血停止.
-
醒脑静联合头孢三嗪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头孢三嗪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 85例临床确诊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头孢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54%和 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醒脑静联合头孢三嗪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显著,是一种科学安全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