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典型胃癌前病变1例

    作者:韩冰;张其胜

    胃镜检查发现1例不典型胃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现报道如下.

  • 细胞骨架蛋白Talin、Vincul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郎翠翠;田字彬;李玉红

    目的 探讨Talin、Vincul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alin、Vinculin在正常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及胃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表达相关性.结果 Talin、Vinculin在正常胃黏膜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黏膜中高表达,在胃癌中表达降低.在进展期胃癌中,两者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且Talin、Vinculin的表达明显相关.结论 Talin、Vinculin的表达与胃癌分期相关的特点可用于辅助评价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Talin、Vinculin表达阴性的胃癌病例,高度提示预后不良,术后生存率低.

  •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

    作者:刘鹏军;葛亚强;王晓燕;张利霞;许丽娟;徐敏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方法 48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黏膜HGIN,均经ESD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病灶大小、术后病理特点,评价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手术整块切除率100%,手术平均时间(76.8±23.4) min,1例穿孔.ESD切除标本大直径(25.9-ll.4)mm,术后病理证实维持HGIN 33例、HGIN伴局灶癌变11例、高-中分化腺癌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l例,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8.8%,与活检相比,ESD手术标本诊断HGIN更准确(x2=17.778,P<0.05),HGIN癌变率29.2%,食管黏膜癌变率与胃黏膜癌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38,P>0.05);ESD术完整切除率95.8%,治愈性切除率95.8%.1例局部复发,2例食管ESD术后狭窄.结论 上消化道黏膜HGIN具有潜在癌变风险,胃镜活检标本不能准确评估其性质,ESD可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标本进行进一步病理学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 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

    作者:徐巍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因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60例,以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以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为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月经异常、宫颈管粘连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辅助下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癌变患者病灶内镜下特点及漏诊因素分析

    作者:尹学瑞

    目的 比较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癌变患者病灶内镜下特点,分析漏诊的相关因素.方法 9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52例)与癌变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内镜下特点及漏诊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病灶外观、病变位置、病灶表面黏膜结节及活检组织数量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病变直径、病灶表面黏膜溃疡及病灶表面黏膜充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20 mm(OR=2.54,95% CI:1.21 ~ 5.98,P=0.00)与病灶表面黏膜溃疡(OR=4.12,95% CI:1.54~10.32,P=0.00)是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容易发生漏诊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中针对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其病灶> 20 mm或病灶表面出现黏膜溃疡时,应加强活检,减少对癌变的漏诊.

  • 超声内镜对结直肠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健;钟清连;夏韶华;黄群;陈小华;张剑宝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术前结直肠黏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浸润深度判定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6例结直肠黏膜活检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根据EUS术前分期的结果指导行黏膜下剥离(ESD)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86例患者术前EUS示4例为单纯HGIN,20例考虑为早期结直肠癌,其中有17例行ESD,7例选择行外科手术,21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62例EUS诊断为进展期结直肠癌,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59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EUS的对HGIN的诊断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一致率分别为87.50%、95.16%、87.59%、82.66%、93.02%.对扁平的病变EUS诊断准确率为95.92%.[结论]结直肠HGIN术前的EUS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提高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水平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在内镜活检中常常遇到情况,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非常重要的癌前病变.据文献报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癌变率为70%~85%[1-6],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终选择行外科手术或者内镜下治疗.而对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者,多数学者认为,大多可以发生逆转,很少进展为浸润性病变.据文献报道LGIN转化为HGIN的概率为0~15%[1、7].所以对于镜下活检诊断为LGIN者,多推荐定期内镜随访及重新病理检查.但是近几年,有研究表明,术前镜下活检与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术(ESD)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的发生率为20%~44.5%[8-12];普通活检为LGIN,EMR/ESD后全瘤病检提示为HGIN/Ca的发生率10.8%~24.0%.本文就术前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LGIN,行EMR/SED后病检病理诊断为HGIN这种情况作一综述,希望借此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的认识.

  •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处理策略

    作者:陶俊;左伯海;王贵和

    [目的]研究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外科治疗原则和策略。[方法]45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经内镜病理活检均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其中1例行腹腔镜探查,2例扩肛肿瘤局部切除,1例扩肛局部切除后补充行M iles术,2例行姑息性肿瘤手术,余39例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并将手术标本与术前病理作比较。[结果]术后病理活检示45例中有3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2例证实为腺癌,其中1例伴有肝转移,24例有淋巴结转移,17例无淋巴结转移。[结论]术前病理活检确诊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肿瘤与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一致性较差,对于这类患者应予积极的外科处理。

  • 结直肠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束宽山;苏昭然

    目的 探讨结直肠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外科治疗原则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经肠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61.7岁;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10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1例,左半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横结肠造瘘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4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8例其中5例行Dixon,3例行Miles; 1例直肠癌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瘘术.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均为腺癌,其中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2例;侵及黏膜下层2例,肌层 5例,全层18例;早癌2例占8%,中晚期癌23例占92%.结论 临床医师对于结直肠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应高度重视,积极行外科处理,对于直肠上端肿瘤及结肠肿瘤,可不必行多次活检,只要镜下所见为"癌"了,可直接手术.但是对于中低位直肠肿瘤因涉及保肛问题,应行多次活检确诊后再手术,若多次活检仍不能确诊,可以在做好根治术的前提下,行经肛局部切除后,据冰冻切片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

  •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宣卓琦;黄建明;蒋小青;高林

    目的 研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起引入上皮内瘤变后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者43例,占74.1 %(43/58).其中,贲门胃底部术后证实为腺癌占72.2 %(13/18),胃体占88.9 %(24/27),胃窦占46.2 %(6/13).侵犯黏膜及黏膜下的早期胃癌共28例,占术后诊断胃癌的65.1 %,占所有病人的48.3 %.结论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推广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 胃腺癌合并类癌一例

    作者:史超;李继坤

    病人:男性,76岁,2010年7月24日因"结肠癌"于我院治疗,查胃镜示:胃窦部溃疡;病理: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生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当时怀疑为恶性,因病人有脑梗死,且患有冠心病并植入支架,考虑胃肠同时手术风险较大,故于2010年8月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乙状结肠盘状型腺癌Ⅱ级,肿瘤大小3.5cm×3cm×1.3cm,浸润肠壁全层,脉管及神经未见癌浸润.标本上、下切缘及另送切缘均未见癌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01/9).近瘤及远瘤息肉状物分别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ERCC1(-),MLH1(-),MSH2(-),PTEN(-),Survivin(-),TIMP(-),COX-2灶性,nm23(-).术后化疗6个疗程,方案为:奥沙利铂(乐沙定)200mg(dt)+卡培他滨(希罗达)2片,2次/d口服(d1~d14).并嘱病人随访,复查胃镜.2011年10月19日复查胃镜示:胃窦巨大隆起性病变;病理:胃窦黏膜慢性活动性炎,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小区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遂入院治疗,查腹部CT提示:胃窦部占位性病变,与2010年7月27日CT片比较未见明显变化.

  • 结直肠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诊断意义的探讨

    作者:张浩波;朱延波;赵任;陆兴生;尹路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近3年来在本院内窥镜室进行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或外科手术切除后确诊的结直肠肿瘤病例120例,分析探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活检病理的诊断准确性和影响诊断结果的各项因素.结果 在120例中,83例确诊为浸润性癌,其中肿块直径大于3 cm 53例,肿块直径小于3 cm 30例;术前CT或MRI检查有异常的分别为41例和13例;CEA和CA19-9异常升高的分别为47例和30例.83例中有22例属于Dukes C或D期.另外37例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肿块直径大于3 cm 16例,小于3 cm为21例,和浸润性癌组相比,两者间肿块大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的术前CT或MRI检查有异常的分别为10例和4例;肿瘤标志物CEA及 CA19-9均正常.结论 要充分认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肠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局限性,合理解读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结果,必要时重复肠镜活检明确诊断.对确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不能进行肿瘤根治性手术等过度治疗.

  • 结直肠活检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切除标本的对比分析

    作者:郭霜;粟占三

    目的 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结果,探讨其差别意义.方法 对病理诊断为HGCIN的55例患者进行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总结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及对策.结果 术后病理仅6例(10.9%)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余均为腺癌.其中26例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伴有肝转移.术前术后诊断的差异很大.结论 诊断为HGCIN的病例绝大多数(89.1%)实际上是腺癌,部分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需积极处理.

  • 抗体鸡尾酒AMACR/P63/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丹丹;李科;杨红

    目的:探讨抗体鸡尾酒AMACR/P63/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1~2005年111例前列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前列腺腺癌39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HGPIN)29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3例,前列腺结节性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40例.作抗体鸡尾酒AMACR/P63/34βE12的免疫标记,观察3种抗体在各类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9例前列腺腺癌AMACR全部呈阳性,癌巢周围无基底细胞残存(P63/34βE12阴性).29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14例(48.3%)腺泡上皮AMACR呈阳性,29例腺泡上皮周围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基底细胞(P63/34βE12阳性).3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中2例腺泡上皮AMACR呈弱阳性;3例腺泡上皮周围有较连续的基底细胞(P63/34βE12中度阳性).40例前列腺结节性增生,腺泡上皮AMACR染色均呈阴性,周围有连续的基底细胞(P63/34βE12强阳性).结论:鸡尾酒抗体AMACR/P63/34βE12标记前列腺组织,能够同时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地检测出前列腺腺癌细胞(或非典型增生的腺泡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为前列腺腺癌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下形态与术后病理结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爱荣;范月娟;王超;夏婷婷;许春芳

    目的 研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内镜下特点,比较不同内镜下形态的病变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检出的胃黏膜HGIN患者共124例纳入研究范围,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内镜下表现特点与患者术后的病理资料.结果 124例患者内镜下活检诊断为胃HGIN,内镜下形态粗糙糜烂型20例、溃疡凹陷型74例及增生隆起型30例,120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理结果10例为炎性改变,18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34例为HGIN,58例诊断为癌,早期癌和进展期癌分别为34例及24例,24例进展期癌中,溃疡凹陷型例21例,病变>3 cm患者20例.结论 内镜下活检诊断HGIN,近50.00%已发生癌变,内镜下>3 cm及溃疡凹陷型患者出现进展期癌风险增加,应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指导靶向活检对早期食管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振华;王亮;魏思忱;魏新亮

    目的 评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12月经普通白光内镜(C-WLI)检查发现食管黏膜早期病变并取得病理的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行ME-NBI精查并指导靶向活检,有一次病理诊断阳性者即行内镜下治疗.以内镜下切除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内镜指导病理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①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4例术前病理均为黏膜炎症,未行内镜下治疗,余87例均行内镜下切除,C-WLI指导病理、ME-NBI靶向病理与术后病理比较,总体符合率由18.39%(16/87)提高为88.50%(7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诊断,ME-NBI靶向病理与C-WLI指导病理的灵敏度分别为92.18% 和33.33%,准确度分别为91.67% 和6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E-NBI通过观察毛细血管袢(IPCL)变化可以评价病变浸润深度,对术前评估起到指导性作用.结论 对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ME-NBI指导靶向病理结果明显优于C-WLI指导病理,故ME-NBI内镜可作为早期食管病变精查和评价病变浸润深度的检查方法.

  • 早期胃癌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程树红;张志坚;詹磊磊;陈孟君;黄妙兴;梁永强;徐明符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EGC)与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内镜下漏诊原因.方法 总结该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93例EGC及HGIN患者中的35例内镜漏诊病例,分析病变部位、病变形态、内镜医师临床操作经验、活检数量与漏诊的关系.结果 93例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35例漏诊(37.63%).食管胃连接处漏诊率高,胃窦部病变漏诊率低.0-Ⅱc型和0-Ⅱb型漏诊率高于其他类型.低年资的内镜医师(≤3年)比高年资内镜医师(>3年)更容易漏诊.活检<4块者漏诊率高于活检≥4块者.活检标本数量在1~3块之间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医师应清楚了解食管、胃的解剖学特征和早期胃癌的形态多样性,操作中细致观察,活栓足够多的标本,以减少早期病变的漏诊.

  • 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

    作者:汤胜君;曹彬;张元瑞;姜林昊;郭金芝

    目的 探讨胃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经胃镜下活检被诊断为HGIN,并在1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术前胃镜下形态特征以及术后病理检查资料,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镜下26例表现为早期胃癌样形态改变,58例表现为进展期胃癌Borrmann形态改变.术后病理诊断为HGIN 13例(15.5%),胃癌70例(83.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1例.浅表样病灶组(n=26)中,术后病理诊断HGIN9例(34.6%),早期胃癌15例(57.7%),进展期胃癌1例,LGIN1例;镜下Borrmann病灶组(n=58)中,术后病理诊断HGIN4例(6.9%),早期胃癌8例(13.8%),进展期胃癌46例(79.3%),且有6例患者伴有淋巴转移.镜下浅表病灶组在术后被确诊为HGIN和早期胃癌的比例高于镜下Borrmann病灶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镜下Borrmann病灶组在术后被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比例高于镜下早期胃癌组,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1.48,P<0.05).结论 大部分胃镜下活检诊断为HGIN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癌,胃镜下病灶形态特征和胃镜活检HGIN诊断结果符合率低;提示在临床中应结合胃镜形态特征与活检结果诊断与治疗.

  •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葛相栓;王慧超;李建平;钱峰;刘小玲;张顺风;赵静;张改玲;赵作静;王瑞

    目的探讨多环黏膜切除术(MBM)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南宏力医院诊治的24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行MBM治疗,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认真沟通,告知目前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常见内镜处理方法及MBM的优缺点,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套扎器、标记刀:针刀或dual刀、高频圈套器、两条单钳道胃镜或一条双钳道胃镜,调试内镜系统及高频电设备。手术过程依次为NBI内镜及碘染色确定病变范围,标记刀标记边界,套扎,高频电切除,后反复套扎、高频电切除,直至病变完全切除。术中及时止血。术后常规心电监护,防止迟发性出血,同时给予抑酸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3、6、12月分别复查胃镜随访远期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共26个病灶均顺利完成MBM治疗,其中2例行2次MBM治疗,平均操作时间为42 min。病灶长径为0.8~6.0 cm,平均3.1 cm,宽3/4环周。单次使用套扎环1~6发,平均4发。术中4例患者出现明显出血,经热活检钳电灼后出血停止,未并发食管穿孔。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癌2例。术后随访1~24个月,期间22例患者均愈合良好;1例患者(病变范围环3/4周径)术后1月出现食管瘢痕狭窄,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症状缓解;1例患者(2处病变,分2次完成手术)术后3月复查,活组织检查考虑鳞状细胞癌,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MBM术前正确的病情评估,术中的精心操作,术后的恰当处理是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成功的关键,同时表明MBM是内镜下切除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燕;龚镭;唐学军;王小云;彭晓斌;吴高珏;姚礼庆;时强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黏膜HGIN并行NBI联合ESD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全组78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38~85岁。术前NBI显示,78例(100%)病变分界明显,有91.0%(71/78)病变中央凹陷区域有丰富的血管。除1例发生术中穿孔中转外科手术治疗外,采用ESD技术成功切除胃黏膜HGIN病灶77例(98.7%),ESD病灶整块切除率94.9%(74/78);另3例(5.5%)术中因黏膜下层粘连,黏膜剥除不完整,予以氩气喷灼创面以防止残留。病变大直径为(1.2±0.8) cm,手术时间(48±21) min。术后5例(6.4%)出现迟发性出血,予内镜止血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术后病理显示,病灶完整切除率91.0%(71/78),切缘阳性率3.8%(3/78);治愈性切除率89.7%(70/78)。32例(41.0%)仍维持HGIN诊断,6例(7.7%)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0例(51.3%)诊断为腺癌;57例获12月随访,21例随访6月,切缘阳性的3例患者未见复发;有2例(2.6%)出现复发,复查病理诊断为腺癌。结论 NBI联合ESD对于诊治胃黏膜HGIN安全有效,可以实现病灶的整块完整切除,且并发症少。

102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