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至今仍然十分棘手,原因之一就是复发问题[1].本文就近10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复发率(一)药物治疗后的复发率EMS是卵巢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与在位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的影响,因此学者们一直探索应用性激类药物治疗.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行腹腔镜手术、经腹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因其他原因行腹腔镜手术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且盆腔结构正常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对比观察组、对照组间各项结果,同时对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之间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RANTES的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腹腔液中RANTES的表达量分别为671.3±125.7ρ/(ng·L-1)、20.4±2.9ρ/(ng·L-1),对照组血清、腹腔液中RANTES的表达量分别为557.6±102.9ρ/(ng·L-1)、11.6±3.2ρ/(ng·L-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84,P1=0.000;t2=26.13, P2=0.000),且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 RANTES 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57,P1=0.000;t2=7.64,P2=0.011),其中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5,P=0.003),其中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显著高于正常内膜(P<0.05);轻度(Ⅰ~Ⅱ)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重度患者(Ⅲ~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5,P1=0.009;t2=9.22,P2=0.007)。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腹腔液、在位/异位内膜中RANTES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且其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有关,表示RANTES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
-
活血消癥胶囊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异位内膜VEGF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活血消癥胶囊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清CA125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Bcl-2蛋白(Bcl-2)在动物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第8周腹腔静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血清CA125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Bcl-2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活血消癥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清CA125值;VEGF、Bcl-2组织表达减弱.结论 活血消癥胶囊可降低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及VEGF、Bcl-2在异位内膜的表达,能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促进异位内膜萎缩.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异位内膜 活血消癥胶囊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BCL-2蛋白 -
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MCP-1和ICAM-1mRNA的影响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在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改进制作大鼠EMs动物模型,g桂枝茯苓胶囊0.256,1.024 g·kg-1,28 d后取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内膜组织中MCP-1,ICAM-1的分布和表达;采用RT-PCR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MCP-1,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桂枝茯苓胶囊可降低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MCP-1,ICAM-1的表达;高、低剂量组可使MCP-1,ICAM-1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l),两剂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降低EMS异位内膜组织中MCP-1,IAM-1的表达,降低其mRNA的表达.
-
化瘀止痛片对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因子的影响
化瘀止痛片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对模型动物异位内膜的生长和雌激素受体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试从黏附、侵袭、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与凋亡方面,探讨化瘀止痛片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理.
-
丹那唑对大鼠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的作用
丹那唑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内异症较为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对于使用同一剂量丹那唑条件下用药时间长短对内异症异位病灶的影响,未见详细报道.近来研究表明,丹那唑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为治疗内异症的机制之一.本研究利用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观察丹那唑治疗时间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的影响以及丹那唑治疗内异症对异位内膜IL-6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那唑治疗内异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上合理用药的问题.
-
CD44v6与MMP-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分期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EMs分期标准(r-Afs)不同分期中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非EMs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在各r-AFs分期中的相关性.探讨CD44v6和MMP-7与EMs侵袭、种植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s异位内膜(60例)、在位内膜(6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60例)中CD44v6和MMP-7的表达情况,术中进行r-AFs分期.结果 CD44v6在EMs组异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4v6的活性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呈现弱表达,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和MMP-7在III~IV期异位内膜的表达强度均高于I ~ II (P<0.05),而在位内膜二者的表达强度在不同r-AFs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和MMP-7在EMs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6,P0.05),并与r-AFs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0.615,P<0.05).结论 CD44v6和MMP-7在EMs异位内膜中高表达可能是EM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有协同作用,与EMs的侵袭、种植密切相关.
-
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差异表达miRNA的系统综述
目的 系统综述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差异表达的microRNA.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Disc、CNKI、VIP、万方数据库,2000~2016年间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miRNA筛选的相关文献,并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综述患者资料及miRNA筛选结果.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382篇,终纳入16篇.各项研究中对照组选择标准差异较大,患者资料报道不全面.内异症和非内异症患者间miRNA差异表达谱结果一致性差,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间miRNA差异表达谱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 利用芯片技术筛选内异症相关miRNA差异表达谱是高效、有意义的,但需细化研究纳入标准,做好质量控制,以保证结果可重复验证.
-
miRNA -14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 miRNA -14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 - PCR)法检测不同病程阶段 EMs 患者血清及内膜组织中的 miRNA -145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并预测其靶基因。选同期因不孕症(输卵管因素)及输卵管系膜囊肿等手术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RT - PCR 检测结果显示,Ectopic 组和 Eutopic 组内膜组织 miRNA -145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EMs1、EMs2、EMs3和EMs4组患者血清 miRNA -145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无疼痛组、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和重度疼痛组患者血清 miRNA -145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且随着 r - AFS 分期进展及 VAS 疼痛评分增加,miR-NA -145表达水平逐渐上升( P <0.05)。靶基因预测结果提示与 EMs 相关的基因有5个:CRK、PTEN、VEGFA、PGR 和MMP9。结论 miRNA -145在 EMs 患者早期血清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可能作为 EMs 早期诊断指标,成为新兴的 EMs 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microRNA-145 异位内膜 在位内膜 诊断 -
缩宫素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与疼痛的关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主要表现为痛经、不孕、盆腔包块.有学者推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factor,NGF)和缩宫素受体(oxytcein receptor,O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与痛经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ce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NGF、OTR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疼痛之间的关系,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白细胞介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在因不孕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中,12%~48%有内膜异位症存在[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过程,它以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外附着与生长为特征,这种异位内膜具有生长、浸润,甚至类似恶性组织的播散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非感染性疾病,但它具有类似炎症的纤维化、粘连形成等反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由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造成腹腔内环境改变的免疫学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雌激素依赖性的良性疾病,但具有组织侵袭、黏附和血管形成能力等生物学行为,其发生发展与盆腹腔内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异位内膜对凋亡的抵抗力增强等有关.
-
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1].内异症患者腹腔液、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都可观察到细胞因子的失衡和表达异常[2-5].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可通过多个通路导致内异症的发生.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了IL-1受体Ⅱ(IL-1RⅡ)基因及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以及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新生血管周细胞特点
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异位内膜的种植、生长和侵袭均依赖新生血管形成,建立并维持新的血液供应,使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存活,从而促成内异症发病并且反复发作.由此可见,内异症也属于一种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目前认为,新生血管形成是内异症发病过程中重要的病理过程[1];新生血管有两种细胞构成,即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周细胞是微血管壁位于内皮细胞外并包绕着内皮细胞的细胞[2].它与内皮细胞的关系对血管生成的调节极其重要,为探讨内异症病灶新生血管周细胞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内异症的血管生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罕见的腹壁异位子宫内膜癌肉瘤变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为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10%~15%.尽管内异症为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恶变率[1].一般认为,内异症恶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2,3],其他部位恶变或恶变的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发生较少.本文报道1例卵巢外异位内膜癌肉瘤变,并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其组织发生、诊断及治疗问题.
-
组织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率为6%~10%,内异症为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形成结节及包块,可引起盆腔痛或不孕等.临床表现与恶性肿瘤类似,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侵袭、破坏其他器官.目前,内异症病因尚未明确,广为接受的是Sampson[1]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还可能与基因、炎症、局部微环境、免疫、类固醇激素代谢失调及内膜本身的异常密切相关[2].近年来研究证实,组织因子( tissuefactor,TF)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而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异位内膜中TF也呈异常高表达,TF参与内异症的炎症、血管生成等病理过程,类似其在恶性肿瘤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就TF参与内异症的病理生理作一综述.
-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以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并且继续生长和浸润为特点.经血倒流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原因.90%妇女可见此现象,大多数却未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尚有其他因素促使异位内膜病变的种植和生长[1].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达8%~10%[2],60%~80%伴有慢性疼痛症状[3],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精神和躯体上的痛苦,也降低其生育能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经证实,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都不能改善该病患者的生育率,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目的是减缓疼痛[4].全面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及对生育要求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本文对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治疗的国内外临床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
Surviv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是育龄期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EMS虽为良性疾病,但在细胞增殖、凋亡,血管形成、侵袭性等方面与恶性肿瘤有共同之处.目前认为,异位内膜的转移、种植、生长等类似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EMS发病的关键.
-
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评价TrkB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卵巢异位内膜、盆腔腹膜异位内膜和深部浸润结节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17例)及子宫在位内膜(在位内膜组,9例,其中4例为增殖期内膜、5例为分泌期内膜);对照组(9例)为因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病变或浆膜下肌瘤等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内膜4例,分泌期内膜5例.RT-PCR技术检测TrkB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kB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1)对照组内膜组织(增殖期和分泌期)以及在位内膜组(增殖期)不存在TrkB mRNA的表达;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 mRNA的表达分别为(23.51±0.51)%、(35.29±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kB蛋白的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TrkB前体蛋白)、异位内膜组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部分细胞膜(全长TrkB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TrkB蛋白的表达分别为(0.12±0.02)%和(0.3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在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不表达,于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结论 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
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是指正常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当异位于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异位于其他部位的则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EMT),异位内膜增殖力强,具有粘附性强及侵蚀性生长的特点[1],表现出类似肿瘤的生长特性,常引起不孕、盆腔疼痛及性交困难等.迄今为止关于两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