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警评分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预后质量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究预警评分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预后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加预警评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排净恶露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满意率相比,试验组(97.6%)高于对照组(85.4%),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预警评分护理,能够缩短患者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
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风险预警评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风险预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过程中死亡的123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及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对患者死亡前24 h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对影响预警评分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脑血管疾病患者NEWS得分平均为(7.18±2.40)分,其中低危组0例;中危组53例,占43.1%,平均(4.87±1.09)分;高危组70例,占56.9%,平均(8.93±1.4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持续的时间、留置管个数、压疮与否对NEW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影响(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意识障碍持续的时间、留置管个数、压疮与否是影响NEW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评估,有益于促进患者的不良结局的转归.
-
预测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一种新评分系统:死亡预警评分的预测价值
目的 提出一种综合预测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佳评分指标死亡预警评分,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评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94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330例)和死亡组(64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后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入院24 h内血肌酐(SC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的差值;确诊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4 h内是否行急诊手术或急诊插管;病程中是否发生脓毒症,以及临床结局.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对导致死亡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予以赋值,总分为死亡预警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死亡预警评分对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大(岁:51.50±18.31比45.54±14.70,t=-2.456,P=0.016),SCr升高(μmol/L:94.18±65.51比72.42±28.22,t=-2.611,P=0.011),APACHEⅡ评分(分:24.30±6.23比16.38±6.19,t=-9.353,P<0.001)和SOFA评分(分:7.84±3.68比4.43±2.75,t=-7.049,P<0.001)升高,进行急诊插管[79.7% (51/64)比42.7%(141/330),x2=29.309,P<0.001]和发生脓毒症的比例[48.4% (31/64)比30.3% (100/330),x2=18.512,P<0.001]也显著升高,PLT(×109/L:112.75±59.85比144.12±68.28,t=3.428,P=0.001)和GCS评分(分:6.44±4.20比11.02±3.93,t=8.449,P<0.001)则显著降低;而两组性别、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WBC、Hct、SIRS评分、ISS、行急诊手术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模型的指标分别为年龄≥65岁[95%可信区间(95%CI) =0.176~1.974,P=0.019]、APACHEⅡ评分≥21分(95%CI=0.121 ~ 2.725,P=0.032)、GCS评分<6分(95%CI=0.201 ~ 3.221,P=0.026)、发生严重脓毒症(95%CI=0.421~2.735,P=0.008)或脓毒性休克(95%CI=0.430 ~ 3.636,P=0.013),并将其分别赋值为1.0、1.5、1.5、1.5、2.0分,以这5个指标的总分作为死亡预警评分.ROC曲线分析显示:死亡预警评分预测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明显高于APACHEⅡ评分(AUC为0.812,P=0.022)和GCS评分(AUC为0.783,P=0.001).当死亡预警评分的诊断阈值为1.5分时,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5.40%,阳性预测值为50.0%,阴性预测值为94.6%,阳性似然比为5.16,阴性似然比为0.29,约登指数为0.605.结论 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21分、GCS<6分、发生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是危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这5个指标作为危重创伤患者的死亡预警评分,用它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危重创伤患者的预后,其预测效果优于单用任何一种评分.
-
严重创伤患者MODS预警评分的建立及临床意义:一项多中心研究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创建MODS预警评分系统,为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及临床结局提供更准确的评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34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MODS组(251例)和非MODS组(9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后心率(HR)、血压,入院24 h内血常规、血生化、病情严重程度、创伤严重程度、是否行急诊插管或手术,以及ICU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严重创伤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并赋值,其总分即为MODS预警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ODS预警评分对MOD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MODS组比较,MODS组患者HR较快,血Na+、血肌酐(SC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新创伤严重度评分(N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更高,血pH值、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更低,多发伤、入院时存在休克和入院24 h内输血、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发生感染的患者更多,住院期间发生脓毒症和ARDS的患者也更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部位≥2处、入院时休克、APACHEⅡ评分≥15分、SOFA评分≥4分、APTT>40 s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组成MODS预警评分,总分为7.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MODS预警评分预测严重创伤患者发生MOD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AUC=0.698,P<0.001)、APTT(AUC=0.693,P<0.001)和SOFA评分(AUC=0.770,P=0.025);当MODS预警评分的截断值为2.5分时,其敏感度为61.35%,特异度为90.11%,约登指数为0.515.结论 MODS预警评分由受伤部位数、入院时休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APTT这5个因素组成,可作为预测严重创伤患者发生MODS的评分系统,其预测效果优于单独应用APTT、APACHEⅡ或SOFA评分,有助于临床上更加快速准确评估创伤患者的MODS发生率及其预后.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预警评分 危险因素 创伤 重症医学科 -
完善后的预警评分分析法对急诊潜在危重症患者的预测效果
目的 探讨完善后的预警评分(MEWS)分析法预测急诊潜在危重症患者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对急诊科与抢救室298例患者进行MEWS评分法评测,对MEWS不同分值的急诊心肺复苏、重症监护室与专科普通病房所收住的患者、门诊治疗、出院<1个月、出院≥1个月、转上级医院、死亡的构成比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预后追访.结果 MEWS不同分值患者接受不同处置方式的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697,P<0.001);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938,P<0.001);患者病情与MEWS的分值成正相关(r=0.848,P<0.001).结论 MEWS于急诊潜在危重症患者的预测上具有可行性,可作为急诊评估专用系统进行推广.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体会
医护人员对病员病情及时、准确的判断,对病员能否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病员生命能否挽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估,是医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严重针对病情的评估,我们常用的评分工具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死亡概率模型(MPM)、简化急性生理参数评分(SAP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病情严重度评分等等,虽然这些评估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对病情的评估,但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获取数据时间长、设备要求高等.简单易行、准确率高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 系统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
-
预警评分分级综合护理措施对妇科围术期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在预防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术前根据预警评分表进行综合评估,并执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措施实施的效果.[结果]预警评分分级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观察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P<0.05),提高病人依从性.[结论]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病人康复.
-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法在急诊预检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传统分诊方法基础上加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对2012年5月5 510例急诊内科候诊病人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病人进行分诊,并与2012年4月(实施前)5 367例传统预检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缩短了急诊病人的候诊时间,提高了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医生对护士预检满意度(P<0.05).[结论]应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进行急诊预检,能提高急诊预检护士对候诊病人的关注度,护士分诊有据可依,使危重病人得到优先救治.但此评分法是否能预测猝死发生、是否需要提高其参数敏感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研究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是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提出的一种简单的生理学评分,数分钟即可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估,通过早期预警,可以避免延误潜在危重患者的病情[1]。 NHS在2001年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正式规定为医疗机构评估病情的一种方法[2]。近年逐渐应用于国内院前急救和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多,意识障碍影响其语言表达,且受护士素质、工作经验等因素影响,护士往往难以在患者病情变化前及时给予干预,本研究主要探讨MEWS在神经外科护士评价和病情观察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
急诊突发公共事件救治分诊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它具有突发性、群体性、不可预见性、危害性、复杂性等特点.急诊科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成批病员救护的重要科室,因此对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收和救治伤员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成批伤员突然来院时,需要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评估,以便进一步分区、分类救治,但由于患者数量多或者不确定、情绪紧张,再加上如无家属在场等未知因素,在此期间保证短时间内沟通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SBAR沟通方式是一种标准化、结构化的沟通模式,即situation (现况)、background (背景)、assessment (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的沟通方式,具有易掌握、易表达、清晰简要、避免遗漏、可配合预警评分使用的优点,被美国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和医疗保健改进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Care Improvement)推荐使用[2].我科于2013年1月在急诊患者分诊评估中引入SBAR沟通概念,建立标准沟通模式,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应用,在突发公共事件救治预检分诊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评分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害(AKI)的危险因素,创建预警评分系统.方法 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AMI患者1429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AKI分为2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创建预警评分系统,并进行验证.结果 共入选1429例AMI患者,AKI发病率为14.7%.AKI的预警评分如下:高血压病史、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广泛前壁心肌梗死、eGFR从90 mL/(min·1.73 m2)起每下降10 mL/(min·1.73 m2)评1分;发病至入院时间≥6h评2分;Killip分级≥3级、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评3分.依据约登指数,预测AKI的佳评分分界点为3.5分,与<3.5分的患者比较,≥3.5分患者的AKI发生率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对23.4%,P<0.01).经过验证该预警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及校准能力.结论 本研究创建了一个AMI患者发生AKI的预警评分系统,分数越高AKI发生率越高,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实施预防性干预.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改良预警评分(MEWS)与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12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评估和沟通,观察组采用MEWS与SBAR沟通模式进行评估和沟通.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的风险、护理重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WS与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能有效的促进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救治效果.
-
产后出血预警评分表对产后出血预测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对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系统评价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th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及万方数据库,选择前瞻性地将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应用于孕产妇以预测产后出血发生率的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开始至2016年6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质量评价工具(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QUADAS)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使用Meta-Disc 1.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包含6个评分工具,总计11934例产妇.对全国产后出血防治组制定的评分表进行Meta分析,纳入了3项研究.其阈值检验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00(P=0.667);合并效应量灵敏度为0.40(95%CI 0.36,0.45),异质性I2=91.1%(P<0.0001);特异度为0.94(95%CI 0.93,0.94),异质性I2=93.8%(P<0.0001);诊断比值比为13.39(95%CI7.04,25.49),异质性I2=77.3%(P=0.0124).结论 现有针对产后出血的预测评分表预测效果各不相同,全国产后出血防治组制定的评分表预测准确度有限,临床中可采用某些预测准确度更好的评分表.
-
分流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分流早期预警评分(triage early warning score,TEWS)在急诊创伤患者中预后及急诊科应急处置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在一所教育和研究型三甲医院进行为期约4个月的前瞻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患者均进行TEWS,观测结局指标为28 d病死率、急诊科应急处置方式(使用心肺复苏术/电除颤和机械通气).结果:纳入研究的对象TEWS≤9分,10~13分,≥14分的病死率分别为0.98%,52.63%和80%,TEWS每增加1分,则死亡相对危险度为2.14 (95% CI:1.759~2.604).TEWS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时,佳截断值>8分,敏感度为87.10% (95% CI:0.2%~96.4%),特异度为92.47% (95% CI:89.5%~94.8%),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 (95% CI:0.902~0.951);对急诊科预测的患者使用心肺复苏术/电除颤应急处置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 (95% CI:0.949~0.983);对急诊科预测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应急处置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 CI:0.865~0.923).结论:TEWS能有效地预测急诊科创伤患者的预后及急诊科内应急处置方式的使用.
-
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在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病人预警评分与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为实验组患者采取SBAR沟通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早期诊断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67%,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1.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为3.6%,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患者采取病人SBA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基层急诊病人中的应用
急诊内外科病人病种多、跨系统的多,通常情况较急、病情变化快.对急诊医护人员来说,能否准确识别、判断病情轻重,是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急诊病人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可以识别大量急诊病人存在的潜在危重风险,指导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处理.本研究采用MEWS对急诊就诊患者进行评分、追踪,验证MEWS其在急诊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见表l.
-
EMS评分在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介入手术护理中者抢救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对介入手术患者病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采用相应的处理流程。结果: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判断病情快捷而且准确,从而能够逐步的提高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满意度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患者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以提高患者收治的准确性。
-
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对危重患者进行动态评估是当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及时对患者评估,是急诊和门诊大夫识别具有潜在危重患者的基本功,目前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判断,主要是凭临床经验和"直觉",这不利于科学规范地开展医疗工作,因此,在急诊中推行简便实用的评分系统十分必要.
-
预警评分护理模式对NICU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价值
目的:探讨预警评分护理模式对NICU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收集我科N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预警评分护理模式管理)和对照组(采取常规NICU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更短,治疗费用较对照组更少,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患者住院期间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将预警评分护理模式用于NICU危重症患者后,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对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质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