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98例小儿麻醉应用喉罩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98 例外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喉罩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导管进行麻醉,两组患儿采用同样的麻醉药品,对比两组患儿注入喉罩/气管导管前后和拔出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以及麻醉苏醒期间的不适症状.结果:在置入喉罩/气管导管前后和拔出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平均动脉压的情况,观察组在三个时间点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适症状的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麻醉应用喉罩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小儿静脉全麻手术护理体会
静脉全身麻醉是指将静脉全麻药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静脉全麻有着起效快,效能强,患者依从性好,苏醒期不长,且无后遗症,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但常有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因此,加强患儿手术护理,对于患儿康复,预防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小儿外科手术配合体会
我院为综合性医院,小儿外科手术占一定比例,其中婴幼儿及新生儿占小儿手术的大部分.
-
成人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
塑料套环包皮环切术(plastibell circumcision,PC)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疗效满意。我院自1999年1月至6月外科门诊应用PC治疗成人包茎或包皮过长14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和小婴儿外科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Gans和Berci应用腹腔镜诊断胆道闭锁和性腺发育异常标志着小儿腹腔镜外科开始起步[1].1987年Mouret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随着光学技术的改进和电视腹腔镜在成人外科的广泛应用,以及镜下分离、结扎、缝合等基本技术的逐渐成熟和高频电刀或超声刀的应用,使腹腔镜技术近几年在小儿外科快速开展,大多数小儿开腹手术已能安全地借助腹腔镜完成.由于小儿外科手术微型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出现和完善,在新生儿和小婴儿外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腹腔镜技术正在改变一些新生儿外科疾病的传统治疗观念及治疗方案,例如先天性巨结肠症和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已从传统的多次分阶段开腹手术变为在新生儿期腹腔镜一次完成手术.
-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1886年丹麦医生Harald Hirschsprung在柏林儿科学会上首先报道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P),随后的100多年里,人们对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病理、遗传基因、诊断、治疗等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发展在历史上历经了很多种手术方式,包括Swenson,Duhanmel, Rehbein, Soave等,各有其特点,效果也各异.新近开展的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和经肛门Soave手术代表了小儿外科手术向微创发展的趋势.本文对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手术的进展做一综述.
-
新生儿脐肠瘘一例
患儿男,于2003年4月4日自然分娩.其母以往健康,孕期顺利无任何不适,未用任何药物,出生时Apgar评分1 min 10分,出生体重3400 g.外观无畸形,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1.5 cm,脾肋下1 cm.四肢运动自如,各种反射均正常.生后半小时内开奶,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吃奶好,大小便通畅.出生第4天发现脐部有胎便样物溢出,拟诊为卵黄管发育异常;第5天脐蒂自然脱落,每天均有约3 ml胎便样物从脐部溢出;第10天转小儿外科手术.术后诊断:脐肠瘘.术后第9天治愈出院.随访半年,婴儿发育营养均正常.
-
婴幼儿纵隔淋巴管瘤诊治体会(附二例报告)
原发于纵隔的淋巴管瘤引起的小儿呼吸困难并不常见,2000年6月-7月在我院PICU内连续收治2例纵隔淋巴管瘤,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 例1:男,1岁,主诉为腹泻5 d,发热、喉鸣、呼吸困难1 d,加重4 h,查体:T 37℃,P 140次/min,R 35次/min,BP 12.6/6.6 kPa,烦躁,气管插管纯氧抱球吸氧下无发绀 ,眼睑无水肿,球结膜轻度水肿,口腔分泌物较多,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肝右肋下5.0 cm,剑突下5.0 cm,质软,肢温。患儿生后3个月曾患“喉炎”,6个月患“肺炎”,抗炎后均愈。门诊以“喉炎”收入病房,入院诊断:急性喉炎。入院12 h后患儿呼吸困难加重,逐 渐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症状:颈静脉怒张,颈部肿胀,头面浮肿,球结膜水肿加重,胸壁静脉显露,疑纵隔占位病变。急诊拍胸片及胸部CT均显示:主动脉弓层面以上纵隔内巨大占位病变,致气管及食管右移,大血管受压。急诊送小儿外科手术,术中见左侧胸腺后方一囊性肿物,囊肿7×8×5 cm边界不清,基底广泛,分离肿瘤时囊壁破坏流出陈旧血性液体。术后病理示淋巴管瘤继发炎症改变,抗炎后痊愈出院。
-
I-gel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比观察I-gel喉罩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I组(I-gel喉罩全麻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全麻组),各20例。两组患儿使用相同的麻醉药物。比较两组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术后不适发生情况。结果Ⅱ组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2)、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即刻(T4)时段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及术后,两组患儿均出现了躁动、呕吐等症状,但是Ⅱ组出现不适症状的总例数明显多于Ⅰ组(P<0.05)。结论I-gel喉罩安全、有效,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的气道管理中更为合适,值得在临床实践上推广。
-
小儿氯胺酮麻醉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氯胺酮麻醉是目前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作为一种新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它能选择性地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皮层的传导,麻醉迅速时间短.虽然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但也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有可能产生各种不良后果[1],现总结我科2007年来护理过的约600例该类患儿护理经验与通道分享.
-
小儿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总结小儿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临床麻醉上的应用.方法 选择要进行小儿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主要采用喉罩进行麻醉,而对照组主要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并对两组患者使用相同的麻醉剂.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及拔出该设备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麻醉不同时间各项指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率上这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但是对照组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均比实验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及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躁动、呕吐等症状,但是对照组出现不适症状的总人数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 小儿喉罩应用于临床麻醉上的效果颇佳,值得在临床实践上推广.
-
小儿外科手术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外科手术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的患儿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异氟烷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HR和SBP、DBP以及RR、SpO2的平稳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为(4.01±2.21)min,拔管时间为(6.12±3.74)min,离开恢复室时间为(13.26±5.11)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小儿外科手术中采用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方法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可以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
连续硬膜外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以往小儿外科手术多采用大剂氯胺酮或辅以其他静脉麻醉药,但氯胺酮麻醉存在镇痛不全,无肌肉松弛作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分泌物增多以及出现术中躁动等缺点.本研究将对连续硬膜外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
小儿麻醉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40年代我国留学美国的谢荣、吴珏及尚德延教授才真正将现代麻醉学理论和技术引入中国[1],20世纪50年代他们在上海、北京建立了专业的麻醉科和麻醉教研室.随着科学的进步,1932年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问世,谢荣教授在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在我国将小儿肌注硫喷妥钠基础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2].
-
静脉血管留置针在婴幼儿外科手术中的运用
静脉输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尤其对于小儿外科手术的患儿,因疾病影响常有发热、呕吐、失血、失液等情况,且因手术影响,常要求患儿禁食水,留置胃肠减压及各种引流等,都会导致体液不足,使血管充盈度差,而小儿外科疾病中常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危重,急需补液和手术治疗的患儿,因此选择一种良好的静脉通路对小儿外科患儿尤为重要,但由于大多患儿血管细,而且不充盈,患儿又烦躁哭闹不安,极易导致穿刺失败,使可供选择的血管越来越少.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儿外科患儿的治疗需要,自2008年以来,本科将小儿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共280例患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小儿手术的术中管理体会
由于小儿身体各系统与成人在质和量上有明显的差别,年龄越小,其解剖、生理与成人的差别越大;对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手术护理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手术患儿术前的准备、术中的管理、术后的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小儿外科手术的术中管理问题.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掌握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具备儿科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以确保患儿的手术安全.
-
0.3%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
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以及下肢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因其较低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使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年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也有所应用.
-
安全管理在小儿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在小儿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儿100例,并将行外科手术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将两组外科手术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实施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实施管理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管理在小儿外科手术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满意度.
-
利多卡因-氯胺酮合剂复合异丙酚全身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小儿麻醉多年来一直寻求一种诱导快、术中镇静镇痛完全、易控制、术后清醒快、不躁动的麻醉方法,使小儿手术安全性提高[1].笔者采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氯胺酮合剂,分次辅助异丙酚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981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小儿外科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1995~1999年以来,我院成功地完成大量小儿外科手术.由于小儿机体与成人不同,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特点,其手术配合也与成人有所不同.现将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