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焦虑的关系: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

    作者:刘志强;朱玲玲

    目的 探讨手机成瘾和焦虑的关系及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手机成瘾预防和干预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CSMPAT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 IS),对江苏省2所高等职业院校1917人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 女生手机成瘾评分为(34.02±15.01)分,高于男生的(30.41±13.70)分;非独生子评分为(32.39±14.53),高于独生子的(30.47±13.79)分;生活目标不清晰无生活目标评分分别为(32.89±14.42)分和(33.31±13.78)分,均高于生活目标清晰的(29.68±13.95)分.女生睡眠质量评分为(3.97±3.55)分,高于男生的(3.49 ±3.28)分;非独生子评分为(3.87±3.55)分,高于独生子差的(3.36±3.12)分;无生活目标和目标不清晰评分为(4.97±5.12)分和(3.96±3.35)分,高于生活目标清晰的(3.17±3.23)分;家庭经济差评分为(3.95±3.66)分,高于条件一般的(3.57±3.28)分和条件好的(2.78±3.80)分.手机成瘾、焦虑和睡眠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且睡眠质量在焦虑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5,P<0.05).结论 降低焦虑水平和改善睡眠质量可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 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作者:曹美兰

    目的:探讨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山西省某地方院校19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39%,有51.81%大学生由于手机使用过度造成学习和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存在显著年级差异(F=3.196,P<0.05),二年级得分明显高于其它年级;手机成瘾在专业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理科大学生(t =-2.419,P<0.05);②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7.46%,学习倦怠及其因子在性别、年级和专业方面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③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r=0.348,P<0.01).结论:手机成瘾是造成地方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手机成瘾越严重,学习倦怠程度越高.

  • 边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

    作者:陈玲;曾谋

    目的:调查边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方法: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4个因子组成的手机成瘾问卷对5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边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学生手机成瘾各因子中等水平人数多(59.4%~75.7%),高手机成瘾者(13.8%~18.2%)和低成瘾者(10.5%~22.6%)相对较少;②在手机成瘾总分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17,P<0.01),谈恋爱者显著高于未谈恋爱者(t=2.28,P<0.05),大一学生显著低于大三学生(F=5.98,P<0.01);③在症状戒断因子得分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14,P<0.01),谈恋爱者显著高于未谈恋爱者(t=2.68,P<0.01),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18,P<0.05),大一学生显著低于大三学生(F=4.98,P<0.01);④在突显行为因子得分上,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07,P<0.01),大一、大二学生显著低于大三学生(F=10.15,P<0.01);⑤在心境改变因子得分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3.96,P<0.01),谈恋爱的显著高于未恋爱的(t=1.99,P<0.05),大一学生显著低于大三学生(F=4.18,P<0.01).结论:边疆地区地方院校学生手机成瘾程度较高,本研究中等以上成瘾人数达85.9%.

  • 大学生手机成瘾、安全感对拖延的影响

    作者:谢玲平;邹维兴

    目的:了解手机成瘾和安全感对大学生拖延的影响机制.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217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包括Aitken拖延问卷(API)、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安全感量表(SQ).结果:不同年级(F=3.479,P<0.01)和压力状况(F=6.521,P<0.01)的大学生在拖延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拖延与手机成瘾呈显著的正相关(r=0.377,P<0.001),而与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r=-0.600,P<0.001);安全感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安全感是大学生拖延行为重要影响因素.

  • 孤独感在生命质量与手机成瘾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熊健宁静;缪绍疆

    目的:探究在校硕士研究生生命质量和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孤独感是否在生命质量与手机成瘾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方法:采用《SF-36简明健康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武汉某211高校621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生手机成瘾总分及戒断症状、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得分在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躯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能一定程度上预测手机成瘾(β值分别为-0.193,-0.155,-0.116,-0.113).孤独感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与手机成瘾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在社会职能与手机成瘾时完全中介效应显著.结论:1,手机成瘾在专业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人文社科类学生高于自然科学类学生;②躯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对手机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③孤独感在研究生命质量与手机成瘾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 海南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及与人格关系

    作者:邹艳;陈善娇;董倩;王红;谢欣;吉珊珊;于德娥

    目的:了解海南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及与人格的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基本信息表、手机成瘾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海南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海南大学生手机成瘾率为40.5%;男生成瘾率43.9%,女生为38.2%,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4.772,P<0.05);医学专业成瘾率为46.2%,高于非医学专业的36.2%(χ2=14.686,P<0.05);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及以上手机成瘾率分别为38.2%、38.4%、44.3%、44.0%;②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外向性(F=7.320,P<0.05)和开放性(F=11.034,P<0.05)有统计学差异;手机成瘾与外向性、顺同性、严谨性、神经质相关显著(r=0.161,-0.188,0.237,0.231;P<0.001).结论:海南大学生手机成瘾率较高,性别、专业对手机成瘾有一定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存在相关性,其中神经质、严谨性和外向性对手机成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成瘾: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熊思成;袁孟琪;张斌;李雨欣

    目的:了解大学生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具体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是否起到中介效应.结果:①大学生孤独感与负性情绪、消极应对方式、手机成瘾之间均呈正相关(r=0.20,0.26,0.11;P<0.05).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方式、手机成瘾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0.2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P<0.01);②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通过两条途径间接影响手机成瘾,并且数据显示两条中介作用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负性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的配比病例对照

    作者:杨亮

    目的:探讨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为制订手机成瘾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名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者与同期非手机成瘾者进行1:1对照研究,运用条件 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多因素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对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每天使用手机时间(OR =1.290,95% CI =1.821~7.246,P <0.01)、交往焦虑(OR =2.144,95% CI =1.227~3.748,P <0.01)、自尊(OR =0.289,95%CI =0.122~0.686,P <0.01)、孤独(OR =3.597,95% CI =1.843~7.019,P <0.01)。结论: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交往焦虑、孤独、自尊是医学高职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

  • 大学生手机依赖者大脑白质纤维结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陈健湘;胡元明;吕涵青;隆晓菁;石婷玉;陈少媚

    目的 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e,DTI)方法观察手机依赖组与正常被试组之间的大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完整性的差异,探讨手机依赖症大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改变的特征.材料与方法 25名手机依赖症者与23名健康对照者参加本研究,研究对象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创新班的在校大学生.采用西门子3.0 T Trio MRI扫描仪进行DTI数据采集,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较采用基于体素分析(voxel-based analysis,VBA)方法,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差异,并进行AlphaSim校正,取个数大于26的体素集合,校正后P<0.005的像素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人口学统计比较采用SPSS 13.0软件中的两样本t检验.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手机依赖症组多个脑区FA值降低,主要包括额上回、眶额回、岛叶、中脑腹侧被盖区、海马、丘脑、小脑等功能区(P<0.005);未发现FA值升高区域(P<0.005).结论 手机依赖组在上述区域的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已发生变化,区域主要涉及奖赏环路、控制及执行能力等相关脑区.

  • 医学专科生手机成瘾与睡眠和学业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婷婷;周兰;唐小丽;汪晟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生的手机成瘾和睡眠情况,分析手机成瘾与睡眠和学业的关系,为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 PAT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制学业调查问卷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1)在1817名调查对象中,男生MPATS总分和PSQI总分显著低于女生,学生干部在社交抚慰和睡眠紊乱方面得分低于非学生干部,获取奖学金的学生在MPATS总分、戒断症状和凸显行为以及睡眠紊乱方面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MPATS总分与PSQI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学生学业排名与MPATS总分、PSQI总分之间也存在正相关.结论:手机成瘾显著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学业情况,学业情况与手机成瘾和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鼓励学生进行现实的人际交往,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使用手机,有助于减轻手机成瘾现象并促进学生学业的提升.

    关键词: 手机成瘾 睡眠 学业
  • 南宁市某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臧慧;潘小炎;李秋华;滕红艳;姚海燕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是否与年级和专业有关.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在广西某高校抽得7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后回收得有效问卷671份.问卷采用手机成瘾指数表(MPAI),被调查对象对MPAI共17个条目中的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称为手机依赖者.结果 手机成瘾人数为202人,成瘾率为30.10%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成瘾得分均高于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手机成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专业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上均低于口腔、预防和卫生管 理专业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率较高.大二、大三年级大学生成瘾率高于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大学生,大一、大四年级学生的较低手机成因率可能与新生刚入学的特性及大四生临近毕业有关.临床专业大学生手机成瘾率低于口腔、预防和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可能与临床专业课程繁多、考试频繁有关,该专业学生无太多时间分配在手机上.手机成瘾预防应重点着手大二、大三、口腔、预防和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

  • 手机依赖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及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作者:邢麟;余丽君

    [目的]分析宝鸡市青少年手机依赖人格特征及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手机使用及依赖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中文版,对1587名宝鸡市青少年进行测量,并分析其性别、年龄、性格、情绪及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学业阶段的提高,青少年 PSQI 得分明显增高(t =-14.056,P <0.01),是否住校影响其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28,P <0.01);青少年手机依赖与人格特征中的 P 得分、N 得分呈正相关(r 为0.621,0.634,P <0.01),PSQI 得分与年级、手机使用依赖、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 N 得分、P 得分呈正相关(r 值为0.428,0.476,0.422,0.399, P <0.01),E 得分与 PSQI 得分呈负相关(r=-0.485,P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手机依赖、N 得分、P 得分均影响睡眠质量,且年级及手机依赖、N 得分与手机依赖、P 得分与手机依赖的交互作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社会支持、学校与家长正确引导,是杜绝手机成瘾改善青少年睡眠质量的护理对策。

  • 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葛续华;祝卓宏

    目的 研究青少年学生社会支持和手机成瘾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手机成瘾倾向调查问卷(MPATS),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200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得分为(2.71 ±0.72)分,手机成瘾者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30.78%;不同社会支持分组青少年学生手机成瘾各项指标得分差异显著(F=6.225 ~ 21.589,P<0.01),社会支持得分越高,手机成瘾各项指标得分越低;手机成瘾倾向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r=-0.193,P<0.01);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有直接效应,效应值为-0.34(P<0.01).结论 青少年学生手机成瘾现象不容忽视;社会支持越低越容易产生手机成瘾行为;社会支持是手机成瘾的有效负效应影响因素.

  • 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及特征

    作者:朱玲玲;刘志强

    目的 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教育对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使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CSMPATS),对整群取样的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6级6957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结果 三个年级手机成瘾者共有2011人,成瘾检出率为28.90%.女生在手机成瘾的4个因子以及成瘾总分上显著高于男生,且三个年级均是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分年级比较发现,手机成瘾的4个因子以及成瘾总分呈现出大三显著低于大二、大二显著高于大一的趋势.分专业比较发现,理工类大学生手机成瘾的4个因子及成瘾总分显著低于经管类和艺术类.结论 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比较严重,其中女生成瘾更为严重,手机成瘾呈现分年级逐步加重的趋势,经管类和艺术类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更加突出.

  • 南宁市医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以及手机成瘾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周少钦;罗舒仁;黎泽明;叶美麟;黎燕宁

    目的 分析南宁市医学大学生手机的使用以及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大学生孤独感问卷对619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医学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 619例医学大学生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为(41.12±11.96)分,手机成瘾率为14.1%;生源地、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有无男女朋友、是否为智能机、手机话费、手机的价格、孤独感等是影响手机成瘾的因素(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沟通交流的需求和获取信息能力可以直接影响手机成瘾,并且可以通过手机使用行为间接影响手机成瘾.结论 医学大学生使用手机应该扬长避短,利用手机的优势,帮助医学大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 大学生智能手机脱瘾新探

    作者:荆玉君;段丽君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手机网络成瘾已经不是偶见现象,智能手机上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其主要源于大学生缺乏自控力,通过提高大学生对智能手机成瘾危害的认识、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和良好习惯等方法提高大学生自控力,摆脱智能手机成瘾.

  • 手机成瘾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运动干预研究

    作者:王兴通;张超

    利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筛选,对具有不同程度手机成瘾大学生施以10周的运动干预,采用SCL-90量表测量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干预能显著改善不同程度手机成瘾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焦虑等方面.

  • 手机成瘾医学生运动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王兴通;张超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筛选出具有轻度、中度和重度手机成瘾症状的医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施以运动干预,研究运动干预对手机成瘾医学生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干预后,轻中度手机成瘾医学生MPATS各因子和总分评分显著下降(P<0.05),重度手机成瘾医学生MPATS各因子和总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表明运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轻度和中度医学生的手机成瘾症状,但对重度手机成瘾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

  • 高职学生手机成瘾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杨亮;张淑芳

    目的 评价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对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的效果,为手机成瘾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自愿和动员方式选取手机成瘾总分大于48分的高职生40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的团体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课.干预前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手机成瘾问卷、自尊量表、交往焦虑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孤独量表进行测量,干预后再测除一般情况问卷以外的所有量表,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手机成瘾总分下降,但干预组手机成瘾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交往焦虑、客观支持、自尊、孤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变量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综合干预效果较优,适于在校园内推广.

  • 手机网络成瘾

    作者:李江;胡丹丹;季建林;傅华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于网络成瘾和手机成瘾的研究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中,网络成瘾聚焦于通过个人电脑使用互联网,而手机成瘾则更多地被界定在打电话和发送手机短信的范围内.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建设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越来越高.严重者可表现为手机的过度使用甚至会出现出依赖和成瘾的症状,由此所引起的各种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当今的手机依赖或成瘾已经超出了打电话和发短信的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在网络功能的使用上.因此有必要对此类行为成瘾现象重新做出界定,将网络成瘾和手机成瘾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并体现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使用的特征.这将有助于分析手机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