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处方--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有效载体
第16届国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大会明确指出[1]:社会在健康方面对医疗和防疫的挑战已经逐渐转向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挑战.<阿拉木图宣言>也提到[2]: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重要的,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 是对其他要素的必要支持.
-
全球卫生视野下的我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
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实现我国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向占人口2/3的特殊人群提供适宜、可及与均等化的保健服务,既是世界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全球卫生的要求,是我国重返阿拉木图宣言.为全世界践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注重卫生外交培训应对多极世界挑战访瑞士日内瓦高等研究院全球卫生项目主任Ilona Kickbusch
从1978年的<阿拉木图宣言>提到在所有政策中考虑卫生问题开始,卫生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逐渐递增.无论是2001年的多哈谈判,还是2003年的<控烟框架公约>、2005年的<国际卫生条例>,进入21世纪后,短短的5年间卫生谈判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
重温《阿拉木图宣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1977年5月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全球性卫生目标.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会议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简称《宣言》)[1]中明确指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宣言》曾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虚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明确指出"政府为其人民的健康负有责任"."初级卫生保健是基于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与技术之上的主要的卫生保健,通过群众个人及家庭的参与,并在本着自力更生精神而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群众及国家能以维持的费用而使之遍及所有人等.它既是国家卫生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群众社会及经济总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个人、家庭、群众与国家保健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还是卫生保健持续进程的起始一级".《宣言》还明确提出了初级卫生保健七个方面的要素,包含针对群众的主要卫生问题的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及康复服务的各个方面,还特别提出服务的连贯性和相互结合与相互支持,卫生人员组成与培训,以及部门的协作.《宣言》和1981年WHO制订的《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策略》均为联合国所接受并加以推崇.今天我们重温40年前的这份《宣言》,感到它并没有过时,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从全球角度讲,在此之后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1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从2009年起的新一轮医改中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负责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3].
-
以社会融合为导向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1国际社区康复理念根据2011年6月WHO正式公布的《世界残疾报告》,世界人口中至少有15%的人带有残疾,他们对康复的需求迫切,机构康复及延伸服务远不能满足其需求.WHO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及阿拉木图宣言之后,提出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作为一种策略,促使在发展中国家的广大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经过30余年的实践,社区康复在世界90多个国家赋予实施.2004年11月,联合国发布的《残疾人权利公约》,2010年由WHO发布的《社区康复指南》正式提出社区康复矩阵模式,矩阵体现出了社区康复从传统的模式转变为以社区为本的包容发展模式,重视残疾人的赋能.在社区康复项目中,"参与"反映的是向残疾人赋能的过程,即通过提高意识、能力建设,以此进一步提高参与能力、决策能力、控制能力和采取行动以求改变,只有这样,残疾人及其家庭以,及社区才能可能实现应有的目标,以及社区康复的可持续性[1],从而体现出社会融合.
-
公共卫生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1978年的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对此我国政府也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兑现这一承诺的具体表现.<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卫生服务计划--"走向健康统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7年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作为WHO的全球卫生策略.
-
世卫组织敦促会员国全面发展传统医学
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讨论通过了由中国发起的<传统医学决议>.该决议也是世卫组织1978年发表关于倡议各国政府将传统医学纳入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阿拉木图宣言>以来,第一次通过的敦促会员国全面发展传统医学的决议.
-
针对社区特点加强实践教学
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医学教育的高标准就是好的满足当地的需要."
-
从《阿拉木图宣言》到《阿斯塔纳宣言》:全科医学发展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重中之重
在2018-10-25召开的全球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WHO)197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阿斯塔纳宣言》,该宣言重申了《阿拉木图宣言》,并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出了行动方向.《阿拉木图宣言》和《阿斯塔纳宣言》的核心思想均为公正、公平、团结,均明确指出人人健康是重要的社会目标,并认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全科医学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人人健康理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当前的初级卫生保健开展现状,结合《阿斯塔纳宣言》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发展全科医学的做法,以期为全科医学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初级卫生保健与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及挑战
《阿拉木图宣言》自1978年发表以来至今已有40年,全球健康目标从"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HFA)变为全民健康覆盖(UHC),初级卫生保健(PHC)依然是实现全球健康策略的基本途径.本文基于《阿拉木图宣言》阐述了HFA和UHC的含义,梳理了中国PHC与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中国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希望可以为全科医学领域研究者、实践者提供方向与参考.
-
纪念《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周年:全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经验及中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PHC)概念的提出为发展现代高质量的国家医疗卫生体制体系奠定了基础.中国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BD-RCMS)的开展经验在PHC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后的40多年里,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古巴等建立了较为成熟的PHC体系,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开展成效并不理想.中国大陆自2009年开始实行新医改,已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但目前的PHC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回顾并分析了《阿拉木图宣言》发表40多年里,全球发展PHC的现状及经验.认为中国PHC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包括:未在战略上充分重视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和专业培训、尚未建立起一支有活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高质量PHC体系的双中心(双轮)驱动模式,即同时建设以居民为中心的PHC体制体系和以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希望这一模式的提出可以为中国新医改以及PHC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
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
1健康的概念[1]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附有关于健康的定义,指出健康不仅是人体的生理健康,而且必须包含该人在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较完满的状态,从现代的健康概念中可以看出,健康至少应包含4个层次:(1)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础,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2)心理健康: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主要的指标为:具有同情心和爱心,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热爱生活,和睦共处,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足常乐等;(3)道德健康: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主张道德健康的高标准是无私奉献,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不健康的标准是损人利已或损人不利已;(4)社会适应健康:以上述三种健康为基础的高级层次,是指每个人不同时间内在不同岗位上对各种角色的适应情况;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适应不良是指缺乏角色意识(如你是一位好大夫,在家不一定是一位好母亲或好父亲)或角色的错位(如第三者).
-
大学生健康概念认知的调查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健康教育日益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热点课题.现代健康理念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上,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
健康教育的活动古已有之.在世界范围内,健康教育专业化的确立是在20世纪的20年代.大半个世纪以来,其专业理论和科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将健康教育列在初级卫生保健八项任务之首.
-
现代医学200词115、国际保健协作
20世纪被称为科学技术惊人发展,实现丰富的物质文明的世纪.在保健领域,1978年由WHO倡导,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召开了世界保健大会.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阿拉木图宣言,健康在世界范围内被讨论,而且已采取了行动.实际上,艾博拉出血热、汉坦病毒的感染、HIV感染的流行,进而疟疾和登革热的流行区的扩大,各种感染性疾病作为新发和再发感染性疾病正受到世界瞩目.
-
医疗保障的基础、运行条件与发展走向
1 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医疗保障制度的目标和功能1.1 基本需要完全平等从人们在社会中的基本贡献来看,每个人都是缔结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又是任何人不可须臾离开的,对每个人具有高价值.因此,只要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便做了一大贡献--缔结社会.任何人的其他一切贡献皆基于此.所以,缔结社会在每个人所做的一切贡献中是基本、重要的贡献.与此相对应,每个作出了此种贡献的的成员都应该获得人类社会的一员所理应得到的东西,即享有生存所必需的起码的权利--人权或基本权利.进而言之,每个人才能有大小、贡献有高低,但在缔结社会这一点上却完全相同,因而应该完全相等的享有基本权利和人权,这就是基本权利公平原则,也就是人权原则.就医疗卫生事业而言,其基本、主要的功能就是保护健康、挽救生命,这无疑应当属于维持生存的基本权利,政府或社会有责任保障这一基本权利的完全平等,这也就是医学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根本依据.基于此,WHO在1978年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明确提出,健康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各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
-
21世纪全球卫生战略与社区卫生服务
1978年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通过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卫生战略.<阿拉木图宣言>明确指出: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和基本途径.<阿拉木图宣言>作为国际卫生发展史的里程碑,揭开了全球初级卫生保健的序幕.WHO认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个导致人民健康逐步改善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有限的目标.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继续和发展,它将为全世界人民获得高健康水平创造条件.
-
论社区健康教育对医学生素质的要求
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关键是初级卫生保健。WHO(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就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对其他要素取得成功的必要支持,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为重要的。开展成功的健康教育关键是健康教育人才的素质[1]。WHO指出:目前虽已有了能使健康显著改善的知识,却仍不能为大多数人所知;我们并不是缺乏健康知识,而是不曾或不知如何把它带给处在各种不同社会背景的全体人民[2]。学校是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健康教育人才则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WHO健康教育部门官员认为,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下列四方面的专家:一是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二是了解人类心理及人们行为;懂得心理行为科学;三是掌握如何进行教育和干预人的行为技能;四是掌握现代传播知识,熟悉各种传播媒介及手段[1]。笔者认为,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就医学生而言,具体应具备下列素质要求:
-
从抗击SARS看我国健康照护的第一条防线
1981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合作在我国成都市举办"卫生发展管理程序讲习班",讲授了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的"2000年全民健康(health for all)发展战略目标"、"第一线健康照护(primaryhealth care)发展策略手段"以及"健康发展管理程序(healthdevelopment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