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信息的传播对改变个体行为之刍议
"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自由地交换信息,我们才能适应环境,相信环境,与我们的环境同步进步."[1]马克思主义原理也曾说明,人类的一切信息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进行[2].足见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结合.
-
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社会生态学决定因素
介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研究了影响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社会生态学决定因素—生物、地理以及建筑环境因素.一个社会生态学角度超越了个人因素,从周围家庭、工作、学校和社区环境到社会学决定因素和公共政策众多影响因素观察评估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图1改编自儿童肥胖医学社会生态学学会,为了解2型糖尿病风险的潜在社会生态学决定因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
-
邹城市区儿童少年膳食行为的调查分析
儿童少年时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个体的膳食行为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形成的.膳食行为不仅可以影响儿童少年当前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健康.开展儿童少年膳食行为的调查,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
美国“脑计划”公布九大重点研究领域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日前宣布,在2014财年将重点资助9个大脑研究领域。这些领域包括:统计大脑细胞类型;建立大脑结构图;开发大规模神经网络记录技术;开发操作神经回路的工具;了解神经细胞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把神经科学实验与理论、模型、统计学等整合;描述人类大脑成像技术的机制;为科学研究建立收集人类数据的机制;知识传播与培训。
-
肿瘤医院年轻护士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价值观(values)是一种稳定且持久的基本信念,是一个人对特定事物、行为或目标的持久性偏好或评判标准,进而引导个体行为,满足个体需求[1].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由于肿瘤病人的特殊性,我院护士经常要面对病人的辱骂、刁难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工作压力,导致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向负性方向改变.因此,管理者要及时了解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度,改革管理模式,减轻护士压力.本课题通过对我院年轻护士职业价值观及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价值观和满意度的相关性,为护士分层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
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1974年,Simonds首次提出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一词,其初衷是通过改变在校学生的健康观念及生活方式,进而促进青少年人群健康。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健康素养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并且内涵与外延也发生变化。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个体获得、理解及处理与健康相关的基本信息或服务,并将其转化为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根据此定义,健康素养的促进目标不再特指青少年人群,而是扩大为一般群体;其作用机制由个体行为被动干预到正确做出健康决策的主动转变,其本质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的具体表现。因此,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的重要评价体系和行动策略,也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
-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干预和影响
婴儿阶段的体格、智力、社会情绪、个体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的发育是人一生的基础,其重要性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0~3岁期间的婴幼儿为发育迅速、关键的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有非常复杂和完整的功能,在发育过程中是有变化的,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也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1]。良好的育儿刺激可
促进其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家庭教育在婴幼儿身心发育,促进婴幼儿成才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婴儿家庭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主体成为近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效果,以期为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
99、Clinical clerkship医学教育的新潮流
Clinical clerkship是在美国广泛采用的一种临床实习教育形式之一.随着医疗形态从医生个体行为及个人经验向团体行为及循证医学方向转变,毕业前医学教育也要力求对学生进行新技能和新态度的教育.
-
医学生入学动机对学习状态的影响研究
心理学家指出,动机是个体实现特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能够激发个体行为,并提供行为的方向,决定行为的强度,影响行为的持久性[1]。因此,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选择动机,医学生的学医动机,也将对他们后继的学习状态和学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医学生的入学动机和入学后的学习状态,探讨入学动机与学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哪些学医动机更有利今后的学业发展,更能激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状态,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成就,哪些学医动机有着潜在的不稳定和负面影响,可以提示我们在医学生的入学选拔时,关注他们的学医动机;在医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重视指导和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挑选和培养更多热爱医学、愿意为医学事业作贡献的优秀医学人才。这对于提高高等医学教育水平,对于医学工作者的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也是本研究试图探讨的问题。
-
重复人工流产相关危险因素的横向研究
目的:探讨首次人工流产女性与重复人工流产女性之间不同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经济差异,确定重复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09年8月~2010年7月接受人工流产治疗服务女性1 132名,年龄20 ~49岁,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重复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接受问卷调查女性的重复流产率为48.45%,调查一年间重复流产率为15.85%;重复流产的危险因素,包括生育史(OR =2.45),未婚或缺乏感情基础(OR=2.14),无业或失业(OR=1.66),吸烟或成瘾性药物使用(OR=1.43),低学历教育水平(OR=1.5).其中部分女性(n=135)认为在经济条件允许或者建立婚姻关系后愿意继续妊娠.还有部分女性认为流产后未能获得相关避孕咨询,或采取不恰当的避孕方法,是重复流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较高的女性重复流产比例,使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成为提高女性健康和生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虽然可以确定一些重复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但是女性受到身心侵害的几率较高,所以预防非意愿妊娠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努力.
-
原创麻醉科绩效管理
长期以来,医院各种形式的绩效考核方案总是自上而下,缺乏目标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考核结果常常陷于中层无奈、基层抱怨、院部困惑的局面,弊端突出。反思其原因,通常涉及以下方面:顶层设计比重过大,考核仅针对科室,对全员的日常行为缺乏有效管理,医院目标与个体行为脱离;总希望能以单一方案解决所有问题,却常常顾此失彼;在专业性、工作流程和要求具有较大差异性的情况下,考核方案缺乏针对性、人性化,考核评估费时耗力;科室负责人是被动执行者,员工对考核方案缺乏共识,缺乏底层参与,标准和要求不能内化为全员自觉行为;对全员个体缺乏有效的日评价、月考核、年评比制度,缺乏公平,挫伤员工积极性。
-
"需要理论"与医院管理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个体行为积极性源于人需要的满足.需要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人的行为积极性.因此,医院管理工作者必须研究员工的需要,重视员工的需要,激发员工的内在力量,增强医院的凝聚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
-
个体行为习惯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口腔急慢性疾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口腔乃至身心健康.尤其是牙周病和龋病近年来已被WHO列为重点防治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由于口腔疾患病例的不断增加,社会对口腔专业医护人员的需求一直是个矛盾.因此,防患于未染,积极预防口腔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
2008年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家庭及朋友歧视与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家庭及朋友歧视经历现状及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常见的家庭及朋友歧视经历情况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201人,报告在近6个月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被朋友训斥、被家庭拒绝接纳、朋友断绝交往、失去住处依次分别为19.4%、17.4%、10.5%、11.9%和4.0%,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与年龄,因同性恋朋友断绝交往、失去住处与文化程度相关性显著(P<0.05).因同性恋被朋友训斥等相应歧视经历与是否常与MSM朋友进餐/喝茶、去公共浴室、去MSM活动公园,是否接受过性病诊疗服务、做过艾滋病咨询服务,因同性恋朋友断绝交往与近1周抑郁症状检出,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被朋友训斥、失去住处等与近6月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相关联(P<0.05),相关歧视经历多,到相应社会活动场所、接受过性病诊疗服务、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服务、抑郁症状检出和自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MSM面临家庭、朋友的普遍歧视,对人群健康及艾滋病流行带来影响.如何减少家庭及朋友歧视,更有效面对MSM人群的健康威胁和艾滋病的挑战,值得高度关注和探索.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烟草依赖及其与个性关系的研究
众所周知,吸烟是一种个体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群体行为,它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而临床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都有嗜烟倾向,而且吸烟率相当高[1,2].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产生烟草依赖的原因及与个性的关系,从而为病区制定控烟计划和进一步促进精神病人康复积累一些临床基础资料.
-
艾滋病行为干预理论概述
目的 介绍和梳理艾滋病行为干预的理论模型,启发和指导我国卫生工作者高效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搜集在艾滋病防控领域使用的行为干预理论模型,概述各个理论模型的假设、观点和应用,并进行简要比较.结果 艾滋病防控领域涌现了许多行为干预的理论模型,对艾滋病预防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者早期主要着眼于指导改变感染者和易感人群的个体行为,提出了知信行模式、保护动机理论等众多优秀理论模型,并得到了广泛运用.随着艾滋病传播模式的改变,研究者开始将社会因素纳入干预范畴,构建了包含社会结构到个体行为因素在内的多层次理论模型,并将它们作为指导框架运用到干预实践中.结论 艾滋病行为干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也已经从个人行为因素扩展到了社会文化因素.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国应该更加重视在理论指导下以社会文化视角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
-
男男性行为者自杀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现状及个体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 共调查201人,近6个月自杀意念报告率为9%,自杀计划报告率为4.5%,自杀未遂报告率为3.5%.自杀意念报告率在不同年龄、文化、职业等人口学特征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在不同年龄、文化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文化低自杀计划报告率较高;不同收入自杀计划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报告率与固定性伴(BF)、偶然性伴(419)、男男肛交性伴数、性病史、HIV检测和接受性病诊疗服务相关.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与BF、男男肛交数和性病诊疗服务相关(P<0.05).性伴数多、有性病史、接受过HIV检测和性病诊疗服务者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结论 MSM人群自杀行为报告率较高,与MSM个体行为特征有关,应针对性开展自杀行为预防干预,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
读者服务中的图书馆馆员行为调控
行为是表现人们一定思想动机的行动,是人类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所做出的反应[1],它包括了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各种行为,如言论、行动、思想、意识、情感态度、动机等等,行为主体又是社会化的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网络的一种主体,任何个体行为都与他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图书馆馆员服务于读者,就是一个人的行为结果引起另一个人或人群的行为,是相互行为互动中实现的一种关系.馆员通过自身的行为调控,与读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人的合力与心的合力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实施愉快的服务,使彼此间能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建立信任,在默默的过程中起到效果,通过潜移默化非规章制度,实现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馆员的行为调控包括几个方面:仪表、礼貌、语言、宽容、理解.
-
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
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 RD)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参照群体比较而感知到自身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体验到愤怒和不满等负性情绪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目前,相对剥夺感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个体–群体 RD 与认知–情感 RD 的二维垂直结构模型、认知–情感 RD 的双维结构模型、个体–群体 RD 的双维结构模型以及 RD 的三维结构模型。影响相对剥夺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特征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影响效应方面,相对剥夺感与心理健康、个体行为等个体水平变量以及群际态度、集群行为等群体水平变量的关系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包括完善相对剥夺感的概念与结构、注重青少年及特殊群体研究、丰富研究内容和视角、强化纵向干预研究以及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等。
-
心理学视角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分析
以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Facebook为例,以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为着眼点,从个体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四个方面,梳理国外心理学领域有关社交网络的新研究成果.今后研究可以在社交网络用户个体行为的测量、样本代表性、线上和线下社交网络的交互作用、具体人格特质变量的预测作用以及对社交网络功能的动态考察等方面推进已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