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恶性症状群及其治疗
自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以来,随着其在临床的应用,人们对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的认识逐渐加深,特别是神经、精神方面副作用,有的极为严重.现就临床严重副作用之--恶性疾病群及其治疗加以综述.
-
1例恶性症状群患者护理
恶性症状群又称恶性苍白球、高热综合征、脑炎样综合征,是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严重的致死样并发症.恶性症状群发病率为0.5%~1%,病死率,占总发病率22%~30%,应用高效果价低剂量的氟哌啶醇,发病率49%[1],且可发生在给药的任何时期,与用药剂量无关.该症状群发病急,症状难以控制,常由于循环衰竭或全身衰竭而死亡.我院于1998年7月12日收住了1例恶性症状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症状群的护理对策
恶性症状群(N*M*S)是由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严重的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其特点是以肌强直、高热、意识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症.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若识别或处理不好,可导致死亡,其死亡率大约为22%.精神科护士也应高度重视,在护理和观察病人时,应注意早期识别,早期汇报医生,一旦发生NMS,精神科护士除应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外,还应熟知其护理对策,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
住院精神病人氯氮平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 一般资料本文对氯氮平治疗的患者89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均出现程度不等、表现各异的临床副反应.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率依次为;流涎55例(61.8%),便秘23例(25.8%),过度镇静19例(21.3%),体位性低血压、体温升高(38℃以上)各4例(4.5%),药源性癫痫、恶性症状群、白细胞增高各1例(1.1%),另外有1例吞服氯氮平导致中毒.
-
溴隐亭合并安定、胞二磷胆碱治愈恶性症状群一例报告
我院自1981年至1998年在院住院病人中共出现10例NMS病人,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在28~41岁之间,其中一例采用溴隐亭合并安定和胞二磷胆碱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在一周之内康复.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恶性症状群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0岁,因哭笑无常17 d,阵发性抽搐12 d,意识障碍伴发热11 d,于1996年7月26日转我院就诊.患者于入院前第17天,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哭笑无常,呈阵发性并进行性加重.16 d前去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癔病”.给予口服奋乃静40 mg/d,服药后睡眠时间明显增多,醒后仍有哭笑无常发生.12 d前,出现阵发性两眼瞪视,口唇蠕动似做咀嚼动作,继之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之不应,伴有大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能自行缓解.发作间期尚能在人搀扶下行走.11 d前始,病人卧床不起,持续昏迷,阵发性抽搐,体温高达38 ℃~40 ℃,暂按"癫痫持续状态”收入神经科病房.既往体健.
-
氟哌啶醇致恶性症状群并感染1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症状群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探讨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1 例氟哌啶醇致恶性症状群并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注意加强患者营养,及时纠正脱水倾向,避免快速增加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可避免恶性症状群的发生.
-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恶性症状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哭笑无常17天,阵发性抽搐12d,意识障碍伴发热11d,于1996年7月26日转我院就诊.患者于入院前第17d,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哭笑无常,呈阵发性并进行性加重.16d前去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癔病".给予口服奋乃静40mg/d,服药后睡眠时间明显增多,醒后仍有哭笑发生.12d前,出现阵发性两眼瞪视,口唇蠕动似做咀嚼动作,继之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呼之不应,伴有大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能自行缓解.发作间期尚能在人搀扶下行走.
-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症状群的早期发现及护理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恶性综合征(NMS)是抗精神病药物严重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发现NMS的危险因素及做好NMS患者的护理,成为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早期发现NMS的患者,1998年5月-2003年5月本研究对住院患者中发生NMS的8例患者进行血液23项分析及肌酸磷酸激酶(CPK)等的检测,并应用肌松剂硝基呋海因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麦角环胺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关的护理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精神药物致恶性症状群伴肾功能衰竭1例
患者男性,44岁.病程23年,诊断分裂情感性精神病.1982年起一直服用利血平1~4mg/d维持治疗,1998年因停用利血平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1月而第4次入院.查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等均正常.入院后以非那根治疗,2周后出现抑郁症状,先后使用氟西汀、多虑平、舒必利、米安舍林、氯丙嗪等药物.约1月后出现意识障碍,躁动不安,高热,体温40.1℃,大汗,肌强直.查血白细胞12.8×109/L,中性0.91,肌酸磷酸激酶5 333U/L.诊断为精神药物所致恶性症状群(NMS).停用一切精神药物,给予支持治疗,并于次日起作电休克治疗3次,病情无明显改善.4日后尿量突然减为100ml/d,查血尿素氮21.5μmol/L,肌酐571mmol/L,血钾5.71mmol/L.考虑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速尿100mg及丁脲胺3mg,iv,排出尿量仅150ml.当日B超显示双肾实质弥漫性病变.
-
口服氯丙嗪致恶性症状群1例
我院遇见1例因患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应用氯丙嗪治疗过程中发生恶性症状群,现介绍如下.
-
停用氯氮平致鼻衄呕血药源性恶性症状群1例
患者张某,男,36岁,农民,住院号94011.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期,不规则药物维持治疗症状复发于1994年5月18日再入院.既往无药敏史、溃痛病史及出血史,体重65kg.入院时身体状况一般,神经系统(一),氯丙嗪1日300mg~450mg治疗1个月余改氯氮平1日150mg~300mg治疗2个月后又害怕药物毒性,自行匿药停服.于次日下午开始激动不安,继则昏睡不语,面部潮红,大汗,呼吸急促,双眼结膜充血,鲜红,鼻衄2次,约50ml,呕咖啡色血块100ml左右.T39℃,P135次/min,R35次/min,BP138/90mmHg,四肢肌张力增加伴震颤,WBC11×10.L-1,CPK355u.L-1,考虑为药源性恶性症状群(DMS).经注安定、物理降温、输液、抗菌素、Vit.C、Vit.K鼻饲氯氮平,3日后渐恢复如初,继续氯氮平维持治疗至出院.
-
胃复安致恶性症状群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53岁,因"痔疮"住当地综合医院肛肠科,应用"甲硝唑0.2g/d,氧氟沙星100ml/d"治疗.第三天时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应用胃复安10mg/d连用三天.
-
过量服用精神药物致恶性症状群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0岁,未婚.临床表现为情绪不稳,少言寡语,行为怪异.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10余年.在家吞服甲硫达嗪150片(3 750 mg),氯丙咪嗪50片(500 mg)自杀.4 h后被发现.查体:意识模糊.T36.6℃,P 80次/min,R 16次 min,BP 120/80 mmhg.
-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恶性症状群1例护理体会
恶性症状群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特点是,肌强直、高热、意识障碍和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这一并发症罕见,但非常危险,若识别、治疗、护理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死亡率大约22%.2003年12月,我们成功救护了一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恶性症状群病人,现报告如下.
-
1例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症状群患者的护理
8 ℃,血压110~190/125~70 mmHg.诊断为抗精神病药物致急性恶性症状群(NMS).经积极治疗、护理,病情逐渐平稳.
-
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症状群患者的护理
患者男,56.因妄闻、害怕、多疑6月余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入院后应用氟哌啶醇10mg/d肌肉注射,氯氮平250mg/d口服,治疗3周,精神症状缓解.
-
恶性症状群1例
1病例患者,女,汉族,40a.以发作性兴奋、话多,行为紊乱18a,复发7d为主诉入院.患者首次无端急起精神异常,当地诊断精神分裂症,给氯氮平250mg·d-1治疗,1mo后病情好转出院.
-
抗精神病药恶性症状群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症状群(NMS)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从住院病历中抽取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25678例患者,按Levenson等提出的NMS诊断标准诊断为NMS的患者24例并进行分析.结果:25 678例患者中发生NMS率为0.93‰,发生年龄平均(32.6±7.8)岁,男女比例为1.7∶1,单一用药7例(29.2%),其中使用氟哌啶醇4例(57.1%);合并用药17例(70.8%),其中使用长效制药11例(78.6%).诱发NMS因素为脱水14例(58.3%).共死亡1例(4.2%).结论:NMS大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比女约多1倍,有逐年下降趋势.单一使用氟哌啶醇或合并用药(尤其合并长效制剂)较易发生NMS.脱水是个体因素中诱发NMS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防治个体诱发因素可减少NMS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利于NMS的预后.
-
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症状群的护理
总结6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症状群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对策.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和护理质量,是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