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营养指导——小组治疗研究(节选)

    作者:川越有见子;高桥美奈子;佐藤舞子;杨军

    目的 了解生活方式引起的相关疾病住院患者营养指导的具体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饮食生活调查,在实际的指导中,结合有效的指导提出问题,研究如何解决问题.研究对象是札幌市H医院102名住院患者中75名接受营养指导者.给出有效回答者71名.调查内容包括对营养指导的理解程度,饮食未能改善的理由.此外,还开展了以改善生活方式相关疾病为目的的项目,并探讨其效果.结果 改变饮食生活方式,施加一定的制约,达到了坚持改善的期限增长,从而形成符合要求的方式.为达到此目的 ,制定了适合每个接受指导者的治疗计划,以小组医疗的形式提供帮助,有益于取得效果.结论 从本研究可得出如下启发:生活方式对健康有一定影响.调整支援体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健康自己保护"的自我管理意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小组治疗神经症的对照分析

    作者:薛慧英

    目的探讨小组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以26名神经症患者为观察组,22名神经症患者为对照组,治疗时间两个月,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神经症有效,以躯体化、强迫、敌对、恐怖等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组治疗利于神经症患者的康复.

  • 小组治疗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英;付丹;杨青;于斌

    目的 探讨小组治疗方法 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7名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周末评定两组患者情绪变化,同时进行空服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C、TG、HDL-C)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干预后HbAlc、T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小组治疗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糖代谢指标有积极作用.

  • 小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作者:张一奇;陈虹霖

    目的:用小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干预,以36项简式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定干预效果.方法:以"准实验法"的原则为依据,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小组治疗干预,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组的成员进行SF-36问卷的测试并分别对比前测和后测的分值,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而对照组的前、后测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小组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有明显效果.

  •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干预

    作者:黄悦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社会负担沉重的精神疾患.由于AN与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相当困难,且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因此成功的治疗往往需要在不同阶段介入心理干预.

  • 失语症的小组治疗

    作者:汪洁

    失语症的小组治疗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大量的脑外伤军人需要语言治疗.但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语言治疗师极少,于是失语症的小组治疗在美国和其它国家便应运而生.

  • 小组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

    作者:张锦黎;王文强

    目的:针对抑郁症患者亲属建立一套程序化的小组治疗模式,并研究该干预模式对患者亲属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患者亲属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67人,非干预组83人.两组均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定.对于干预组应用建立的小组治疗模式进行8周的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给予常规的病情告知.在进行干预后第8周再次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定.以检测此干预前后患者亲属的情绪变化.结果:干预组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明显优于非干预组.结论: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我们建立的小组治疗模式对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

  • 小组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蕊;魏鲁刚;金亚菊

    ).结论 小组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道家内观思想在酒精依赖小组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追踪

    作者:周朝当

    目的:探索道家内观思想在酒精依赖小组治疗中酒精戒断效果.方法:以时间段为界整群抽取住院治疗的酒依赖、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别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实验组在常规院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小组道家内观思想治疗,两组治疗/观察前后进行TAS评定,并进行为期一年追踪,对照组追踪到39例酒精戒断效果,实验组追踪到128例酒精戒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TAS因子Ⅰ得分低于治疗前(t=0.292,P<0.05)、因子Ⅲ得分低于治疗前(t=9.5,P<0.01),对照组观察前后TAS总分及各因子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治疗后TAS因子Ⅲ得分低于对照组(t=6.090,P<0.01),一年后追踪结果,实验组酒精完全戒断率53.13%、限量饮酒15.63%、未戒断31.25%,对照组酒精完全戒断15.4%、限量饮酒10.3%、未戒断74.3%.结论:小组道家内观思想治疗酒精依赖,对酒精依赖的戒断是有效的.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患者易接受,参与积极性高,不受患者文化程度限制,易实施,相对节省人力和时间,且疗效较优的特点.

  • 脑卒中基底节性失语患者行言语康复治疗技术结合小组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毛玲娣

    目的:观察脑卒中基底节性失语患者行言语康复治疗技术结合小组治疗的疗效。方法98例脑卒中基底节性失语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一对一言语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结合小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听力理解、复述、说、阅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基底节性失语患者行言语康复治疗技术结合小组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组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作者:杨瑞兰;吕红霞;娄芳

    目的探讨小组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入组病例随机分成两组,20例参加小组心理康复治疗(实验组),20例参加一般康复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用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测评、对比.结果实验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总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小组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有重要康复作用.

  • 小组治疗对男性酒依赖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

    作者:孙伟;张勇辉;刘娟;高营;曹大煜

    目的 探讨小组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生活方式等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患者出院后酒精复饮的影响.方法 将71例住院治疗的男性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在研究的治疗前、24周进行量表评价,并在1年后随访复饮情况.结果 除物质生活的评分外,研究组在GQOLI-74量表中其余3个维度评分及客观状况总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在SSRS量表的总分及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在CSQ的评分中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研究组复饮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增强其社会支持状况,并且有效降低其复饮率.

  • 小组治疗在抑郁症病人自杀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刘桥生;李冬红

    [目的]探讨小组治疗对首次住院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病人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59例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1个月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治疗,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于干预前、干预后8周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周后干预组病人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绝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痊愈病人多于对照组.[结论]小组治疗能改善抑郁症病人的人际关系、躯体症状,减少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

  • 明确各自责任建好康复小组

    作者:高谦

    综合医院中,各科室均有自己的主要专业范围.康复医学科也不例外.康复医学科与其它科室的大区别在于,它是针对有躯体残损(Physically impaired)的病人,采取全面的、经过特殊安排的、恰当的治疗干预措施,使患者改善功能.简言之,康复科主要治疗运动障碍的病.它的主要工作形式是康复小组.已有资料表明,康复小组治疗较每个专业的单独治疗总和更有效.

  • 小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英;付丹;杨青;于斌

    观察小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糖代谢的影响.将67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以降糖药物治疗,实验组并给予小组干预.每位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和5个月末检测糖代谢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5个月末测查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为实验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认为小组治疗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糖代谢情况有着积极作用.

  • 小组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康文萍;吴晓慧;陈波;沈宜君

    目的 探讨小组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3-2005年在我院行CABG后30例患者采用小组治疗法,在小组治疗前后,应用SF-36量表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小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8个维度都有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 小组治疗对CABG患者生活质量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 女孩究竟怎么了

    作者:孙春云

    我是在小组治疗中见到金的,她是一位敢于讲话,言辞间透着凌厉的女孩,深陷心理痛苦的泥潭中苦苦地挣扎.她怎么了?她有怎样的心理历程?带着这些思考我走进小组.第一次活动我坐在金的旁边,待小组的一个活动之后,我换位到金的对面.当分享感受时,金问我:"你对我有什么想法,为什么离开我旁边的座位,做到对面去.我哪里做得不合适?"简短的几句发问,让我明确感受到她很关注别人对她的反应,体察到她那颗敏感的心.

  • 心理社交干预对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刘沙鑫;王凤怡;于宏玲;马锡超;杨永红

    目的:初步探索心理社交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活动组10例和干预组9例。3组患者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活动组和干预组另外分别给予5次娱乐小组治疗与心理社交干预小组治疗,治疗3周。使用功能失调态度量表(DAS)以及情绪自评量表(DASS)评估患者情绪状态作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活动组和干预组 DAS 及 DA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对照组以上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及活动组 DAS 及 DAS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心理社交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有显著疗效。

  • 小组治疗改善脑卒中康复时间利用

    作者:李红玲

  • 女性尿失禁的小组治疗及其与个体治疗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晶瑶;丁大勇;赵润龙;王培生

    通过回顾性研究阐述女性尿失禁实行小组治疗的依据,包括理论方面及骨盆底肌群收缩训练、膀胱训练和提高患者相关康复知识的有效性.通过导向性研究与个体治疗进行比较.在回顾性研究中,女性尿失禁实行小组治疗具有7个重要特点:相互作用、目标、凝聚性等.有关应用小组治疗女性尿失禁的证据仍缺如.通过骨盆底肌肉收缩训练等方式进行随机双盲试验深入研究并进行比较.在12~14周的试验期间,小组协作在女性尿失禁的小样本研究中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在较大样本的试验中会达到统计学意义.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