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MDS-RAEBT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区别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MDS-RAEBT)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L-M5)临床疗效的区别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用常规方法提取MDS-RAEBT和AML-M5初诊病人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并用TRAP(telomeric repeat ampiification protocol,TRAP)法检测两组病人的端粒酶的活性.同时观察以DAE或HAE为基本方案化疗的上述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MDS-RAEBT组端粒酶的活性表达高于AML-M5组,而完全缓解率(completeremession,CR)却低于AML-M5组.两组之间端粒酶的活性、CR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MDS-RAEBT与AML-M5两者之间明显的临床疗效差别可能与端粒酶活性存在一定关系.
-
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汗证50例
1 临床一般资料50例病员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7岁~75岁.其中肺癌20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胃癌6例,大肠癌10例,恶性淋巴瘤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卵巢癌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全部病例均在化疗过程中出现自汗或盗汗或两者兼见.一般于化疗开始第二三天出现,以盗汗为多.临床辨证多为气阴两虚证.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半相合骨髓移植术预处理期并发急性阑尾炎1例
病例介绍患者徐某,男,33岁,因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1型)于2005年10月7日入院,拟行异基因半相合骨髓移植术.患者此前予HA方案联合化疗1个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CR),后又行4个疗程化疗巩固,Ara-c+MTX鞘内化疗1次.于-8日开始行预处理方案(BU+Ara-c+CTX)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ATG+CsA+MTX+MMF)防止GVHD.患者-5天发现稀水便(量约100~200 ml),无腹痛,有恶心、呕吐,体温40℃,经联合应用抗生素对症处理后体温正常,稀便量渐少.当晚10:00时患者感脐周及右下腹疼痛,至-4天凌晨3:00时腹痛加剧.体格检查:T 38.2℃,P 85次/min,R 20次/min,BP 14.6/9.3kPa;神志清,精神欠佳,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似有包块可及,床边B超未见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高热病案
1 病历摘要蒋某某,女,43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1年,再发2天,于2007年7月1日上午8时入院.现病史:患者2006年6月9日因乏力、发热持续不退,入本院血液科治疗,经骨髓常规、免疫分型等检查后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先后予以AA方案化疗3次,NA方案化疗2次,DA及MA方案化疗各1次.MA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伴呼吸道感染,而以升白细胞和抗感染并配合输血治疗,至2007年6月21日复查发现疾病复发,再以中等剂量阿糖胞苷化疗4天.
-
三氧化二砷对H22肝癌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临床上已取得了一定的功效,大量研究表明AS2O3对肿瘤细胞具有促进凋亡作用.目前有学者推测,AS2O3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抗肿瘤效应.我们通过研究AS2O3对H22肝癌小鼠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来探讨AS2O3的抗肿瘤作用.
-
肿瘤干细胞与实体肿瘤
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LSC)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虽然有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也存在类似的肿瘤干细胞,但基于条件限制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分离鉴定.近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以及特异表面标志的乳腺癌、脑肿瘤干细胞相继被离鉴定,提出实体肿瘤是干细胞疾病的理念,认为肿瘤是功能异质性的,只有小部分肿瘤干细胞才有成瘤及维持恶性显型的作用,因此肿瘤的治疗关键应是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这对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新课题,实体肿瘤干细胞的起源、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进一步研究方向尚需探讨,但是肿瘤干细胞研究对实体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治疗新靶点的发现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一例
患者,女,64岁.1995年3月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a).2000年7月18日,因头晕1个月,双下肢无力,言语不利半个月入院。
-
白血病引起血型抗原表达改变1例报告
患者 女,43岁,于2004年6月7日因月经过多来本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WBC 4.0×109/L,RBC 2.03×109/L,HCT24.1%,PLT 290×109/L,经骨髓穿刺涂片、细菌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等检查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BO血型为O型;申请输血后ABO血型检查,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患者自述患病前血型为A型.因血型正反定型不符,需通过血型血清学实验(血型正反定型、唾液血型物质测定、吸收放散实验等)及Coombs直接试验进一步鉴定.
-
以大面积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1病历简介女,17岁.突发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1天就诊.急诊头颅CT扫描示:右大脑半球广泛脑梗死(梗死灶7.2cm×8.0cm),以大面积梗死收入神经内科.素健.查体:T36.5℃,P78次/min,R21次/min,BP106/68mmHg(14/9kPa).呈浅昏迷.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瘀斑、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颈部稍抵抗,颏胸间距约3cm.双肺无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质中.左侧肢体肌张力减低,膝及跟腱反射迟钝,双侧巴氏征(+).血常规:Hb92g/L,WBC138×109/L,N0.78,L0.22,BPC62×109/L,幼稚细胞44%.诊断:白血病并脑梗死.经氧气吸入,脱水降颅压,改善微循环,应用脑细胞活化剂等综合治疗,神志仍模糊.次日行骨穿检查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188:1,粒系增生显著,原始+早幼粒75%.诊断:急粒mza.骨髓活检符合急粒改变.故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大面积脑梗死.加用DA方案化疗,于入院第3天伴发脑性高热,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呼衰;抢救无效死亡.
-
绿色的呼唤
一位患者来看医生,只见他面无光泽,主诉间断出鼻血及牙龈肿烂、出血,周身乏力.他问医生是不是自己"上火了"?经检查,医生告诉患者,他不是"上火",而是患了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以单侧膝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1例
1 病例摘要 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以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起病,而以单侧膝关节痛为首发症状,再无任何症状者实属少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王某,男,57岁,因单侧膝关节疼痛到某医院就诊,给予抗风湿病及感冒等类药物治疗,l周余不见好转,来我院。病人自述一侧膝关节痛,再无任何症状。查体:颈部可触及2个比花生米小的淋巴结,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末触及,脑电图检查正常。实验室:血象:WBC 70.4×109/L幼稚细胞占90% N 0.02 L0.08 PC76×109/L Hb110g/L。类风湿因子(-)抗“0”(-)。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原粒占89%,可见棒状小体,化学染色,过氧化酶强阳性。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当晚ll时许,鼻及口腔出血大约2000ml左右,抢救无效死亡。2 讨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多以贫血、出血、肝脾肿大、发热、胸骨压痛、全身疼痛起病。四肢关节痛,儿童较多见,而成人单纯单侧膝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无贫血、出血、肝脾无肿大,甚为少见,很易误诊为风湿病。 所以说个别白血病的病人的症状较特殊,并不象书本上描述的那样,因此临床单纯关节疼痛,千万不要忽视,要详细检查,后做出正确诊断。
-
反复输血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诊断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4型1年,诱导化疗期间曾输血400mL,血型B型,无输血反应.
-
1例妊娠合并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重度子痫前期的护理
白血病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1],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继发感染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妊娠合并白血病是产科的危急重症,国外报道发生率占同期孕妇的1/100 000~1/75 000,国内为16/1000 000~40/1000 000[2].尽管该病发病率不高,但肿瘤细胞浸润、重度贫血、反复出血和感染都将严重损害重要脏器的功能,威胁母胎健康,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3].因此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我院于2017年3月收治1例妊娠合并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子痫前期的孕妇,经过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顺利剖宫产1例活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5例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观察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独立类型白血病,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原始巨核细胞由于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单)的原始细胞很难区别.应用一系列组化,特别应用免疫单克隆检测.排除了急淋、急粒、急单原始细胞的可能,后诊断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报告如下:
-
硼替佐米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原代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第1个获准临床上市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套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国内外研究发现硼替佐米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1],如HL60、KG1、NB4和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骨髓中分离出的原始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2]外周血中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近年来硼替佐米和其他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白血病有了初步研究,我们前期研究硼替佐米联合伊马替尼对K562/G01细胞株体外实验发现,硼替佐米能增效伊马替尼的作用[3],本实验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在体外条件下硼替佐米联合伊马替尼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白血病急变期原代细胞进行干预,旨在探讨硼替佐米是否对原代耐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细胞也有增殖作用及促进凋亡作用,是否也能象在K562/G01细胞株上硼替佐米增敏伊马替尼作用,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
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误诊误治体会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系统干细胞的克隆型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其浸润的器官、组织多见于肝脾、淋巴结及骨骼和关节,而扁桃体及周围间隙浸润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扁桃体周脓肿是扁桃体周围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早期发生蜂窝织炎,继而形成脓肿.扁桃体周脓肿与白血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浸润扁桃体及周围间隙浸润在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表现上极为相似,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及思维定性,临床诊疗中极易将两者混淆而将急性白血病误诊为扁桃体周脓肿,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扁桃体周围间隙诊断性穿刺及细胞学检查对于两者的鉴别尤为重要,可有效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发生率.
-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并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共实施8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1例术后并发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总结其临床资料与护理要点.结果 本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术后22d开始发生三系减少,持续4个多月,多次行骨穿刺检查,前2次未发现病因,第3次骨穿刺提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3型,第4次骨穿刺进行确诊并行基因检测,发现AML1/ETO阳性,确诊后转入血液科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及时确诊与治疗,做好预防感染、出血与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的关键.
-
维甲酸致继发性糖尿病1例
患者,男59岁,2000年1月入院.既往无糖尿病史及家族史.99年4月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服维甲酸100mg/日治疗4月后病情缓解改服中药.入院前2月服维甲酸80mg/日治疗1月后停药.入院前1月感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2kg入院.体检:身高166cm,体重52kg,皮肤粘膜干燥,呈轻度脱……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致角膜溃疡穿孔并眼内炎一例
患者女 42岁 2006年2月外院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于2006年8月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术,术后两次输注"淋巴细胞液".第2次(2007年1月)输注后出现胃肠道及口腔黏膜溃烂伴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
-
以急性脊髓病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
患者,男,45岁.右侧胸痛一月,病初胸片示"右侧肋膈角变钝",予抗痨治疗14天,病情加重.入院前1周,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迅速向上发展 ,剑突以下各种感觉消失,尿潴留,呼吸困难而入院.病程中无发热.入院查T36.4℃,Bp1 5/11kPa,神清,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稍抵抗,心肺无异常,胸4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及病理反射未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