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化B淋巴细胞与人骨肉瘤融合的制备及其对体外免疫原性的影响

    作者:王臻;吕昌伟;李立文;彭磊;郭刚;曹云新;李雪松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抗原进入提呈细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筛选制备人骨肉瘤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痛的方法,并研究其体外免疫原性和作为人骨肉瘤免疫疫苗的可能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做有意义的前期实验.方法:抗人Ig-M、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及少量IL-2和PMA活化的人脾脏来源B淋巴细胞,以500mg/ml聚乙二醇为融合剂,使骨肉瘤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进行化学融合,贴壁后去除未融合淋巴细胞,特异性抗B细胞抗体预包被平板捕捉与B细胞融合的骨肉瘤.条件培养基体外筛选扩增,检测融合效率.紫外线灭活,同时设单纯灭活的未融合骨肉瘤组作为对照,记数法测量各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培养所得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效靶比50:1),改良MTT法测量淋巴细胞对亲源之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指数.结果:人B淋巴细胞体外激活后可以与人骨肉瘤细胞化学融合,可利用贴壁性质和特异性B淋巴细胞抗体等方法部分纯化融合细胞并适当扩增浓集.融合细胞于3周和4周表达B淋巴细胞的标志性抗原效率分别为60.6%和45.4%.紫外线灭活融合瘤明显提高其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诱发淋巴细胞对亲源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11.60%且P<0.01).结论:利用人骨肉瘤细胞和活化B淋巴细胞可以制备融合瘤,融合瘤显著提高亲源骨肉瘤的体外免疫原性,引发体外抗瘤免疫.这提示利用细胞融合方法快速构建人骨肉瘤与B细胞融合瘤的瘤苗方案也是简便有效的,可能成为现实的个体化肿瘤疫苗新方案.

  • 肺癌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研究及其与热证的相关性

    作者:王洪琦;胡晨霞;胡玲;申维玺;赵健;祁岩超;韩霞;李建国;张正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肺癌组织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对人类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其抗瘤效应是否存在证候相关性.方法:运用ADP亲和层析、DEAE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Westem-blot、细胞培养、MTT检测等方法从人体肺癌组织及远端正常肺组织分离纯化HSP70-PC,观察不同证候患者肿瘤来源HSP70-PC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激活增殖效应及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结果:①热证癌PC组和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所致敏淋巴细胞对人肺癌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效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②热证癌PC组较非热证癌PC组促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肿瘤细胞毒杀伤效应均有明显增高趋势.③肺癌患者远端正常肺组织HSP70-PC未见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杀伤效应也未见明显升高.结论:人类肺癌组织HSP70-PC能够诱导针对人肺癌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其抗瘤效应很有可能与热证存在相关性.

  • 大肠癌的生物治疗进展

    作者:彭俊杰;蔡三军

    近几十年来,肿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随着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肿瘤的生物治疗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治疗的第四种模式.肿瘤的生物治疗研究主要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和肿瘤基因治疗.前者主要包括肿瘤的细胞因子治疗、肿瘤疫苗和肿瘤靶向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也是目前研究多的;后者是肿瘤生物治疗的方向.

  • 树突细胞源肿瘤疫苗

    作者:王薇;杨先达

    树突细胞(Dc)作为免疫应答的核心环节,具有强大的专职抗原呈递而引起免疫应答的能力,比之传统的直接免疫疗法,将Dc在体外进行制备再回输人体内,能作为佳的抗原呈递细胞而更好的刺激抗肿瘤免疫应答,是有效的细胞免疫疗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肿瘤疫苗的制备.

  • 二硝基氟苯修饰的肿瘤疫苗可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杀伤人乳腺癌细胞

    作者:王薇;胡燕;孙昭;段金虹;陈书长;王小明;杨先达

    抗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辅助治疗手段,其特点是毒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并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善肿瘤的预后.本研究是应用一种小分子半抗原二硝基氟苯(1)NP)修饰细胞瘤苗(TCV),评价该瘤苗是否会增强人淋巴细胞对人乳腺痛(MCF7)和人肺癌(H23)细胞的杀伤效应.此外,我们还把DNP瘤苗修饰法与另一种临床常用的瘤苗修饰法,即应用新城疫病毒Ulster株(NDV Ulster.)的修饰法,进行了抗肿瘤免疫效应方面的比较.

  • 浅表型膀胱癌的生物治疗

    作者:尹心宝;黄健

    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是膀胱癌治疗中的重要的环节,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生物治疗,其中生物治疗是有希望、有潜力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光学参数的选择对光动力疗法制备小鼠抗肝癌肿瘤疫苗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红雨;马文江;潘振华;郭晋纲;邹朝晖;阴慧娟;顾汉卿;李迎新

    光功率密度的大小直接决定耗氧量的多少,在光动力疗法(PDT)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光功率密度对PDT制备肿瘤疫苗效果的影响,研究采用两种功率密度(5 mW/cm2 和25 mW/cm2 )的激光,能量密度分别为2 J/cm2和10J /cm2.实验表明:在5 mW/cm2 ×2 J/cm2条件下制备的疫苗抑瘤率可以达到70%~80%,而25 mW/cm2 ×2 J/cm2制备的疫苗抑瘤率只有40%~50%;5 mW/cm2 ×10 J/cm2制备的肿瘤疫苗抑瘤率为25%~30%,25 mW/cm2 ×10 J/cm2制备的疫苗抑瘤率为20%~25%.结果表明:与高功率密度激光相比,低功率密度制备的肿瘤疫苗更能有效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统,使得CD4+、CD8+、CD19+ 的细胞数增加.在功率密度为5 mW时,能量密度达到2 J/cm2,制备的肿瘤疫苗能够较大程度地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抑制为有效.

  • 两种CpG ODN佐剂对小鼠白血病局灶瘤的抗瘤作用研究

    作者:何爱丽;陈虹;张王刚;曹星梅;赵万红

    为了比较免疫佐剂CpG ODN1826和CpG ODN2006在白血病局灶肿瘤动物模型中的抗瘤作用和毒副作用,筛选合适的免疫佐剂,建立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局灶肿瘤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用灭活的L1210细胞和不同免疫佐剂给DBA/2小鼠皮下注射,观察小鼠一般状况、成瘤率、瘤块生长情况,了解瘤块病理情况.结果表明:灭活细胞加CpG ODN1826瘤苗可以降低小鼠成瘤率,成瘤小鼠的瘤块生长缓慢,瘤块内部肿瘤细胞坏死明显,但生存期无明显延长;CpG ODN2006组小鼠成瘤率不但降低,瘤块缩小,而且生存期也明显延长,已生长的肿瘤消退.结论:应用CpG ODN2006瘤苗可以增强白血病局灶肿瘤小鼠的抗瘤作用,使生存期明显地延长,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体内外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津浦;李牧;葛薇;马双;尤胜国

    本研究观察615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L615融合瘤苗L615/DC体内外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的能力.分别制备615鼠骨髓来源DC,用PEG融合法将DC与照射灭活的L615制备L615/DC融合瘤苗并免疫动物,用MTT法和LDH法测定L615/DC融合瘤苗免疫鼠脾细胞体外MLR反应和对L615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通过免疫治疗实验检测L615/DC融合瘤苗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结果表明:研究获得了具有特征形态的树突状细胞,MLR反应表现出强大的异基因免疫刺激功能,当L615/DC融合瘤苗免疫鼠的脾细胞再次接触L615抗原时表现出强烈的增殖活性;LDH实验显示,融合瘤苗组、共培瘤苗组和灭活L615组均可在体外诱导扩增出L615特异性CTL,但融合瘤苗组的CTL在不同效靶比、不同孵育时间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体内免疫治疗实验中L615/DC融合瘤苗治疗组平均寿命为25.7±1天,有1/4小鼠长期存活,而对照组全部死亡,平均寿命17.5±1天.2个月后对治疗组存活鼠用致死剂量L615攻击不发病.结论:L615/DC融合瘤苗可诱导强大的特异性抗L615免疫,它不仅在体外能特异性识别并杀伤L615细胞,还可有效抑制荷瘤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延长存活时间,并产生免疫记忆,抵抗肿瘤的二次攻击.L615/DC融合瘤苗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 从K562细胞中提取热休克蛋白GP96及其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以娟;史斌;王申五;崔建英

    本研究旨在建立从K562细胞系中提取热休克蛋白GP96的方法,进而研究GP96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采用蛋白分离提纯技术,将K562细胞裂解,经饱和硫酸铵沉淀、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后提纯出热休克蛋白GP96,用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将提纯的GP96加入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中,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型变化,用MTT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结果表明:从1×1010K562细胞中能提纯出热休克蛋白GP96 60-80 μg;加入GP96制备的HSP-DC,其细胞表面标志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率比常规培养DC明显升高,CD1a表达率降低(P<0.05);HSP-DC比常规培养DC具有更强的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P<0.05).结论:从K562细胞中可以提取出热休克蛋白GP96;热休克蛋白GP96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使其具有更强的刺激同种异体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 IL-12基因转导EL-4细胞对C57BL/6小鼠的肿瘤疫苗作用

    作者:王志华;康熙雄;谷宪三郎;住本秀敏;中畸有恒;浅野茂隆

    应用逆转录病毒构建了IL-12表达载体,以研究IL-12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的肿瘤疫苗作用,将其转染EL-4胸腺瘤细胞并研究了该基因导入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当接种了EL-4/IL-12转染细胞后,在C57BL/6同系鼠中其基因导入细胞的致瘤性比EL-4/Wt和EL-4/Neo组明显减少(P<0.01),在EL-4/IL-12被排斥后,体内试验中实验动物诱发了抗EL-4/Wt的系统性、保护性免疫,51Cr释放测定中,获得一个较强的抗EL-4/Wt和一个较弱的抗同系Lewis肿瘤细胞的CTL活性,体内淋巴细胞消除分析的结果提示减少的致瘤性主要依赖于CD4+,CD8+和NK细胞.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应用IL-12进行血液肿瘤的治疗是有效的,在未来人类癌症的治疗中IL-12亦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从单核细胞分化的树突状细胞的低温保存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曹华;VERG Véronique;MARTINACHE Chantal;LEON Anne;GORIN Norbert-Claude;BERNARD Jacky;LOPEZ Manuel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肿瘤疫苗治疗.目前的临床方案大多为分次给病人注射>10 6个细胞/次,不同批次培养的DCs,连续4-6周.为了提高疗效,简化治疗程序及规范疗程,有必要将DCs低温保存,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同批次的培养的DCs.本实验从患者外周血采取单个核细胞,经细胞淘洗分离单核细胞,在800 U/ml GM-CSF+100 ng/ml IL-13的培养条件下,将单核细胞于Teflon疏水袋中诱导产生DCs.将DCs以-1℃梯度降温及不控温两种方式将DCs冻存于-80℃及液氮中.1个月后,42℃快速复温.检测其免疫表型(CD1a,CD14,CD40,CD80,CD83,CD86,CD54,CD58,CD16,CD32,CD64,HLA-DR)及其对自体及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表明,2种方式的低温保存及复温过程不改变DCs的免疫表型及对淋巴细胞的刺激功能.结论:应用Teflon袋,能够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出大批量的DCs,这些DCs可被低温保存而不改变其功能,为其l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及临床应用面临的问题

    作者:俞志勇;陈虎;冯凯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其在肿瘤免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通过各种方法提取肿瘤抗原来冲击致敏DC,再将已培养成熟的DC回输到病人体内,以激发机体产生明确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已成为有效的临床抗肿瘤治疗手段,也为肿瘤临床继手术切除、放化疗及其它综合治疗后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性、体外培养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B7-1与CD40L在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作者:赵灵芝;王晶;李敏;克晓燕

    为了研究B7-1与CD40L共刺激途径在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探讨治疗淋巴瘤疫苗有效的作用方式,将A20淋巴瘤细胞株接种在BALB/c小鼠身上以构建荷瘤小鼠模型,将B7-1与CD40L表达载体单独或联合导入肿瘤内,以PBS和空载体作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的情况;应用肿瘤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荷瘤小鼠脾CTL杀伤效应.结果显示,瘤内注射B7-1或CD40L表达载体可导致肿瘤生长延缓或体积缩小,两者联合注射较对照组和单独注射组的肿瘤消退效应明显增强.肿瘤形态学观察表明,治疗小鼠肿瘤局部有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大面积的坏死,肿瘤局限化;CCK8试剂盒检测显示小鼠脾CTL杀伤能力增强.结论:B7-1与CD40L疫苗对淋巴瘤具有治疗效应,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质粒载体瘤内注射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疫苗作用方式.

  • 树突状细胞外泌体免疫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任亚娜;范华骅;聂晓绚;高跞;杨洁;刘嬿;高峰

    为了研究外泌体(exosome)作为肿瘤疫苗刺激免疫应答作用的机制,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外泌体(Dex),研究其在DC有无或DC成熟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通过实验阻断DC外泌体上一些分子(CD11a、CD11b、CD11c、CD54、MFG-E8及CD83)后检测外泌体免疫学功能的改变;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C对外泌体的吞噬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阻断外泌体表面分子对DC吞噬外泌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DC存在或未成熟DC存在的情况下未成熟DC外泌体(imDex)和成熟DC外泌体(mDex)均不能有效地激活T细胞;不同的促成熟因子(LPS、TNF-α、CpG、CD40L)诱导成熟的DC所分泌的外泌体在数量上无明显差别,但在功能上有显著差异;Dex表面分子CD11a、CD11b、CD11c、CD54、MFG-E8及CD83与其功能有关,阻断这些分子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Dex对T细胞刺激的作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阻断CD11a、CD54抑制了Dex靶向DC及被DC吞噬.结论:外泌体可以通过其表面分子靶向DC进而引起T细胞免疫应答.

  • 第七届全国生物治疗大会在上海圆满落幕

    作者: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生物治疗大会于10月25日在上海圆满落幕,国内外300余代表参加了会议。来自康奈尔大学、美国 Moffitt 癌症中心、澳门大学、法国 Txcell 公司、英国 GE 公司、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国内、外专家作了大会发言,介绍了国内外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疫苗、干细胞治疗、靶向治疗的进展、经验与展望,对肿瘤免疫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会刘海林顾问和吴朝晖秘书长出席会议。

  • "雾里看花"的中国生物治疗产业

    作者:王小宁

    狭义生物治疗是指利用活体细胞或具有表达活性的基因进行疾病预防、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治疗和体细胞治疗两大类,均属于大概念的生物技术药物范畴.与抗体、细胞因子和多肽类药物大的区别在于这类药物进入体内后还是"活的",它们通过体内表达相应蛋白质或诱导其他细胞或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而产生新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011 年诺贝尔奖公布,其中发现了树突状细胞(DC)的核心免疫调节功能并发明了 DC 治疗性疫苗的加拿大学者 Steinman 备受关注,因为他用自己设计的新型 DC 肿瘤疫苗成功诱导了自身抗肿瘤免疫反应,突破了胰腺癌的生存期,使自己额外多活了近 4 年[1].

  • 肿瘤细胞/糖脂类分子联合 TLR 9配体治疗小鼠结肠癌的效果研究

    作者:董天庚;易拓;洪信强;杨孟选;林生力;徐兴远;李文翔;牛伟新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糖脂类复合物联合TLR9配体的肿瘤疫苗,并探讨上述肿瘤疫苗对小鼠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慢病毒转染GFP-CD1d至MC38肿瘤细胞构建CD1d-MC38细胞系,并加载α-Galcer(α-galactosylceramide ,α-GC)至上述细胞系制备CD1d-MC38/α-Galcer复合物。利用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MC38细胞系CD1d的表达情况以及对于α-Galcer结合效率。后建立小鼠MC38结肠癌皮下肿瘤模型,观察肿瘤细胞/糖脂类复合物联合TLR9配体的肿瘤疫苗( CD1d-MC38/α-GC+CpG1826)对于小鼠肿瘤的治疗作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T和CD8+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CD1d分子的CD1d-MC38细胞系,CD1d阳性的CD1d-MC38细胞比例为(98.10±2.53)%;且该细胞系能有效结合α-Galcer,随着α-Galcer浓度升高和加载时间的延长,其结合效率逐渐上升;CD1d-MC38/α-GC+CpG1826肿瘤疫苗能有效延缓小鼠皮下肿瘤生长(与其余各组比较,P<0.01),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与CD1d-MC38/α-GC组比较,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P<0.01);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肿瘤组织中有更多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与CD1d-MC38/α-G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细胞/糖脂类复合物联合TLR9配体的肿瘤疫苗能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发挥抗肿瘤作用有赖于CD4+T细胞和CD8+T细胞。

  • 鼻咽癌特异性减毒重组疫苗 Lmdd-LMP2 A 的构建及其抑瘤效应的研究

    作者:赵玮;陈小琴;万昕;程慈;林喆;冯东举;姚堃;陈云

    目的:构建含有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LMP2A)的减毒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重组疫苗(Lmdd-LMP2A),并检测其抑瘤效应,旨在为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将EBV-LMP2A基因克隆入李斯特菌穿梭载体p1565中,再将重组穿梭载体p1565-LMP2A电转化至减毒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株Lmdd感受态细胞中,得到重组疫苗Lmdd-LMP2A。进而对HLA-A2转基因小鼠皮下接种CNE-1/HLA-A2/LMP2A鼻咽癌细胞株,建立皮下荷瘤鼠模型。利用尾静脉注射法接种李斯特菌疫苗免疫荷瘤鼠并检测其特异性CTL诱导情况及抑瘤效应。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减毒李斯特菌鼻咽癌疫苗Lmdd-LMP2A,该疫苗高度减毒,安全性较好且稳定表达LMP2A蛋白并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荷瘤鼠抑瘤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mdd-LMP2A能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并且,Lmdd-LMP2A免疫组也能延长小鼠的荷瘤生存期,均显示了该种重组疫苗的有效抑瘤价值。结论成功构建的减毒重组李斯特菌疫苗Lmdd-LMP2A,可以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发挥良好的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对于肿瘤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 MAGE1纳米蛋白疫苗的研制及其抗肿瘤效应

    作者:孙玉静;隋延仿;吴道澄;葛伟;叶菁;张秀敏

    目的制备纳米乳剂包裹基因工程MAGE1(melanoma antigen 1)抗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包裹MAGE1抗原的纳米乳剂(NE MAGE1),测量粒径、包裹率、载药量.检测乳剂包裹对小鼠DC摄取抗原能力的影响.用NE MAGE1免疫小鼠,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LDH)检测NE MAGE1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状况,并观察纳米蛋白疫苗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成功制备粒径为(15±5) nm的纳米乳剂,包裹率为91%,载药量0.091 g/L,4℃放置6个月后性质稳定.DC摄取NE MAGE1的能力明显强于对游离蛋白抗原的摄取.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显示,NE MAGE1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MAGE1的CTL,特异性杀伤表达MAGE1的肿瘤细胞.荷瘤小鼠的治疗实验显示,NE MAGE1对表达MAGE1的肿瘤有明显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游离MAGE1蛋白.结论纳米乳剂具有较高包裹率和稳定性.纳米乳剂包裹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可以有效激活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是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抗肿瘤疫苗.

465 条记录 1/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